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二三娱乐
第44卷第2期 茶叶通讯 Vo1.44.NO.2 2017年6月 Journal ofTea Communication June,2017 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杨文波’,吴文亮’,周浩’,李端生 ,包小村 ,张帆’,余鹏辉’,蓝华中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2.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局,湖南江华425500) 摘要:茶产业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特色产业之一,在贫困地区发展优势农产品可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江 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T/Jn快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5X(2017)02-61—64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ea Industry In Jianghua Autonomous County YANG Wen.bo ,WU Wen—liang ,ZHOU Hao ,LI Duan—sheng ,BAO Xiao.CUll ,ZHANG Fan , YU Peng—hui ,LAN Hua—zhong2 (1.TeaResearchInstitute ofHunan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410125,China; 2.Jianghua Agricultural Bureau,Jiartghua 425500,China) Abstract:Developing the competitive produc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Tea industr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 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atus and exsting problems oftea industry ni Jianghua.The countermeasur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tea ni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Jiang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Tea industry,Statu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 脉中心,是湖南省规划的优质茶优势产业区域之 溯到春秋时代的《尔雅释木》。清末民初,每 一。江华茶树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666.67 hm 年广东、江西等地茶商到江华贩运1000~1500 kg 扩大到2016年的2693.33 hm2,年产茶697 t, 茶叶 】。江华两岔河乡制作的茶饼远销至内蒙古、 产值2610万元;其中66.67 hm2以上规模茶场3 新疆等地。1976年,江华红星茶厂用江华苦茶 个,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333.33 hm2,绿色食 试制出第二套红碎茶标准样,这在湖南省尚属 品茶叶认证面积66.67 hm2,有机食品茶叶认证 首次H】。1987年江华苦茶被湖南省认定为优良 面积33.33 hm2。茶叶农业(一产)综合总产值 地方群体品种口】。 16800万元,茶叶综合总产值2610万元。在桥市、 东田、牛牯岭等地建成3个66.67 hm2以上示范 1现状与优势 园,8个33.33hm 以上规模茶场。 1.1茶园概况 1.2品种资源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最南端、南岭山 全县茶树以江华苦茶和当地小叶品种江华 收稿日期:2017.06—02 修订日期:2017.06—15 基金项目: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项 作者简介:杨文波(1989一),男,河南正阳人,主要从事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 +通讯作者:包小村(1963一),男,湖南华容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加工与茶叶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bxc01@126.tom 62 茶叶通讯 第44卷 甜茶为主栽品种,近年又陆续引进“黄金茶”、 “安吉白茶”等优良茶树品种。 江华苦茶茶多酚含量为全省茶叶之最,适 制红、黑茶类,所制红茶甜香浓郁、浓醇富收 敛性。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检测,江华苦茶水 浸出物总量48.5%,多酚类含量39.21%,氨基 酸含量164 mg/lO0 gf2]。 江华甜茶制出的江华毛尖,紧细卷曲、墨 绿油润,香气栗香浓烈,滋味浓醇回甘,汤色 深黄,1987-1997年连续9次被评为湖南名茶。 1_3茶叶品牌 以江华茶叶为原料制作的茶叶产品,从 1986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名茶,1994年获 “湖南省名茶杯奖”、2011年获“中国中部(湖 南)国际农博会金奖”、2012年获“湖南优秀 旅游商品铜奖”、2013年经农业部认定为第二 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江华苦茶成功 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 促进会审定地理标志产品“江华苦茶”的品牌 价值为1.86亿元。 1.4政府重视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产业化 列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并下发了鼓 励农户开发茶园的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茶叶产业成为江华瑶族自治 县农业支柱产业的战略首选之一。县政府专门 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茶叶产业列为 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列入相关乡镇与 部门考核内容。 2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江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 县和库区移民县,国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2016 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9:28.5:48.6。其中: 第一产业中农副产品以出售原始产品或初级产 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第二产业也未有效地 形成农业、工业服务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体系。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经济总量偏 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突出。薄弱的国 民经济基础已成为制约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 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劣势之一。 2.2茶叶产业整体水准有待提高 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 业基础,但茶叶产品中科技含量低,高新技术 产业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能力 不够强,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31。茶叶加工多 为小作坊式,加工厂房简陋,环境较差,加工 设备陈旧,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障,茶叶生 产整体水平较低。 2.3产业投入力度不足 江华瑶族自治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本身 财力有限,产业投入不大,建园标准不高,产 业基础改善慢,活力不够,产业发展速度不快, 整体竞争力弱,经济效益较差。资金投入的不足, 严重制约了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不利于 江华瑶族自治县域经济的发展。 2.4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通过农村经济合 作组织将分散的小农户联系起来,使得当地茶 叶产业组织化水平有所加强,茶叶产业综合效 益有所提高。但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企业还多 是小规模、分散经营,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 大部分茶园零散分布,难以机械化作业,生产 模式粗放;同时初制加工厂多是小作坊式生产, 产能低、能耗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H]。 茶叶产业化支撑体系不健全,无规模化良 种繁育基地,未能深入的发掘和整理茶文化资 源,产品包装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导致产品 知名度不高。 2.5对江华苦茶古树茶资源保护不重视 江华苦茶分布零散、范围广,涉及国有林 场、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公众对古树茶的 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乱采乱伐现象 经常发生。县政府对江华古树茶资源调查与保 护投入的资金不足,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运 转经费,管理主体与职责不明,管理工作滞后。 对古茶树监督保护不到位,缺乏一个专门对古 茶树资源进行监管保护的法规。 第2期 杨文波等: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63 行业外资本投资建厂,规范整合现有中小型茶 3发展对策 3.1加快茶园基地建设 3.1.1茶树品种选择 叶加工厂,逐步形成高山有机红茶、绿茶为主 要产品的加工产业园;创建江华苦茶文化展示 中心,围绕“江华苦茶”在茶史、茶萃、茶事、 茶缘、茶具、茶俗等6大方面,建立相对独立 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中心。 3-3创建江华苦茶科技创新工程中心 根据江华瑶族自治县气候条件、土壤状况 及加工要求,选取江华苦茶、黄金茶、安吉白茶、 黄金芽等作为茶园规划品种,重点发展江华苦 茶品种。 3.1.2茶苗基地建设 在沱江镇山门寨村(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 老苗圃)建设江华苦茶良种繁育基地6.67 hrn , 年出圃优质茶苗1000万株以上,每年可提供 333.33 hm2新茶园所需种苗。 3.1.3茶园建设 按照从上到下、由近及远、先熟后荒的原 则建设茶园,采用“自建自管”、“企建反包”、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管理茶园。 江华现有茶园面积2693.33 hm2,规划到2020年 全县发展茶园总面积6706.67 hm 。结合江华现 有茶园面积,规划把江华茶园建设成岭东江华 苦茶种植区、岭西黄金芽种植区、岭西黄金茶 种植区、岭西江华苦茶种植区和岭西安吉白茶 种植区五个片区,各片区拟建茶园面积分别为 2880 hm 、66.67 hm 、406.67 hm2、566.67 hm 和93.33 hm 。 3.2提高茶叶加工能力 3.2.1标准化初制加工厂建设 严格按照初制加工厂标准建设,实现“茶 厂清洁化、加工自动化、产品标准化”,以公司、 合作社为主体,做好初制加工“三统一”,即“统 一茶青标准、统一加工设备、统一制作工艺”。 结合现有的6个标准化初制加工厂,在大锡乡、 大圩镇、码市镇等14个重点乡镇,建设16个 标准化初制加工厂。 3.2.2精深加工厂建设 在沱江镇瑶茶产业园建设精深加工厂1家, 引进红绿兼制自动化生产线1条。 3.2.3茶叶综合产业中心建设 建设江华经济开发区加工产业园,重点扶 持一家本地企业,引进省内外大型茶业公司和 整合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和江华县龙头企业 技术中心资源,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综合产 业中心创建江华苦茶科技创新工程中心。 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山门寨村(林 业局老苗圃),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完善茶树 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体系,建立一 个优质高效示范茶园,包括:(1)鲜叶品质提 升技术与夏秋稍留养技术集成与示范;(2)土 壤肥力与营养平衡技术示范;(3)工厂化育苗 与营养钵大苗集成与示范;(4)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与示范。 建立新产品研发实验室、样品分析实验室 和感官审评室等,研发“江华苦茶”品牌的系 列产品,如“江华苦茶・瑶都红”等。 3.4打造茶叶公共品牌 3.4.1公共品牌的创立 由江华瑶族自治县农委、江华瑶族自治县 茶叶龙头企业和湖南茶叶研究所联合统一制定 “江华苦茶”加工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制定“江 华苦茶”LOGO标识、包装和专卖店标准;统 一制定“江华苦茶”宣传文字、视频及茶文化 内涵标准。 3.4.2公共品牌的宣传 政府宣传,由政府主办“江华瑶族自治县 茶叶产业发展论坛”、“江华苦茶”茶文化节 等茶事活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媒体 对江华茶叶行业的新闻报道,制作茶叶专题节 目;把“江华苦茶”作为政府部门办公用茶。 协会宣传,江华茶协要积极承办茶叶行业的各 种会议,增强江华茶叶的影响力;举办制茶大 赛,宣传公共品牌形象;组织企业参加省级或 国家级茶叶制作大赛,扩大知名度。企业宣传, 企业产品统一使用公共品牌标识、包装、宣传 64 茶叶通讯 第44卷 资料等;企业参加展会时,使用统一的整体设 计风格。酒店宣传,在酒店一楼大厅设置“江 华苦茶”展柜和大厅茶吧,免费提供江华苦茶 及资料,播放宣传短片;在酒店客房提供试用 装江华苦茶。 3.4.3公共品牌的营销 鼓励支持本地茶农、茶企以江华瑶族自治 县为中心,到大中城市开茶专卖店;鼓励茶叶 企业进入省内或者省外知名的茶叶批发市场, 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引导各类茶叶专业服务组 织和营销队伍,搞好茶叶促销,拓宽流通渠道; 全国统一店面招牌、风格(专业设计)、宣传资料、 宣传活动、展示产品、店员解说词及冲泡技艺等。 3.4.4公共品牌的管理 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公共品牌+企业商标), 公共品牌由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业协会授权管理。 加强茶叶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交易 市场准入制度。 3.5积极保护江华苦茶古树茶资源 3.5.1加强宣传 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古茶树资 源的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引导大众参与到 野生茶保护工作中。 3.5.2加强管理 详细调查古树茶资源分布情况,制定保护 管理方案,对各地古树茶资源明确管理主体与 管理职责,分工到人,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度。 3.5.3建立保护区 对古树茶资源按类分别建立片段保护区、 保护区或保护点,并设立保护标志;在古树茶 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重点保护区,划 定保护区范围;建立保护区江华苦茶古树茶资 源档案,定期进行调查。 3.5.4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和规划 组织制定和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古茶树 资源保护办法》和《江华瑶族自治县古树茶资 源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使古树茶资源的保 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奖罚有据。同时,对 具有古树茶资源的村寨、林地,具有古树茶文 化相关器具、工艺、人群等,与相关的传说故 事结合起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 3.6积极开展茶文化旅游 每年定期举办一次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 业发展论坛暨“江华苦茶”茶叶休闲文化节, 邀请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茶叶企业家及茶叶行 业内的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推进江华瑶族自治 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吸引国内外茶商和投资者、 茶文化爱好者及旅游爱好者。茶事活动由政府 主管茶叶部门牵头,茶业协会组织实施,茶叶 龙头企业和相关部门如旅游等参与协助,在产 品展示、经贸洽谈、商务采购、专业论坛、文 化交流、旅游观光上融人茶文化元素,提升江 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对外形象,促进江华瑶 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及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把茶叶具有的休闲保健的作用和茶园具有 的生态观光的特点与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旅游文 化优势结合,与旅游部门开展战略合作,积极 参与各项活动,通过免费泡茶,礼品赠送等方 式扩大宣传。加强与旅游公司合作,在旅游线 路上加入茶园观光、茶叶手工制作,在景点加 人江华名茶品饮、茶艺表演、茶叶销售等内容。 3.7建立标准信用监管体系 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江华瑶族自治县农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和县有关单位为 依托,建立健全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质量安全 监管体系。按照无公害或有机茶生产要求,从 茶园培管到茶叶加工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监督和 标准化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全程保证产品质量 ]。 参考文献 [1]唐桂林.永州茶业史考[J】_茶叶通讯,1998(04):43—44. 【2] 董利娟,张曙光,杨阳.茶树珍稀资源——江华苦茶的研 究[J].茶叶通讯,2003(03):3-8. [33] 李端生.关于推进江华县茶叶产业化的思考与建议[J】l茶 叶通讯,2010(03):24—27. 【4] 吴扬.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湖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A].湖南 省茶叶学会201 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湖南省茶叶学会, 20l1:4. [5]陈江涛,包小村,周浩,等.『 湘市茶产业发展优势及建 议[J】_茶叶通讯,2014(01):51・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