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作者:李智忠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10期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学应复现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性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情境;问题情境;教学准备
课程改革后,历史学科成为选修文科考生的一门必选科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新高考下的教学要求,成为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如何才能胜任新课改?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挑战,历史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反思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另一方面需要有更为广阔的眼界来看待高中历史教学。 一、复现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在人接触的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一切事物的掌握都是和感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老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的板书和课本,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恰恰克服了这一缺陷,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复现历史情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通过剪贴过的动画、视频、图片,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视、听多感官相结合,形、声、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把学生带进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深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神七”升空的视频;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场面;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自己收集的一些图片,了解袁降平的杂交水稻及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通过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和形象的视频资料,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余,获得了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习的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学生顺利抵达历史的现场,在不伤害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采用一些自己或别人杜撰的“史料”虚构历史情境,如讲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一课时,采用虚构中国近代的若干历史情境的《二毛回忆录》;为帮助学生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可以采用虚构的历史人物——“雅典公民加迪的政治生活”这样的教学活动,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贯穿在五个场境的设计中。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虚构历史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的活动无疑是一种方法,这样的设计形象生动且具有故事性,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对学生理解历史有帮助,课堂效果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尽可能的大胆创新,让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和研究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习惯、思维方式和更多终身受用的东西。例如,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形象直观而又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位置、区域及发展态势,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涉及地点、时间、区域、方向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可在高三专题史复习时,专门开辟“图说历史风云”专题。在简单的示例指导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教材和地图册中图表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三、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要整体地把握教材。在备课的时候,把每一节课都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其次是拓宽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当然,拓宽是适当的,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再次,深化一节课之间的联系,每节课一般都有几个子目,如果不分主次的话,学生很不容易抓住重点,所以要求老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随着历史高考理论思维考察力度的加强,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的教学也就日显重要。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一定要有意识地灌输和补充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史学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从比较科学的角度,对历史现象、人物、观点进行概括、分析、比较和评价。但必须注意历史课不是理论课,历史理论必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只有加强历史基本理论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以理论来统帅史实,从史实的分析中发现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也才能培养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科学的历史理性思维定势,历史教学才有灵魂。 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人文精神、爱国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和法制的观念、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历史教学进行培养。因此,通过历史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自身思想素质和思想觉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为了达到目的,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但根本在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个人业务学习,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尽量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要公正、客观。
其次,教师在讲解新的内容时候时,应该运动生动的语言,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只有学生对历史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有很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拨动心弦,是听者乐此不疲,越听越有意思。根据历史课程内容的过去式特点,这就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就要更突出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和直观教具,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生动逼真地“再现”到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当时的氛围中,使其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讲解要求语言准确、流畅、明白,朴实简洁,饱含激情,不哗
众取宠。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语音的强弱和高低、说话的速度和停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一些重要问题,要加重语气,或有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讲解时的声调要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抑扬顿挫,切忌单调、呆板、平铺直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