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水远不会忘记!
B.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美方有些人老是拿航行自由说事,不是杞人忧天,就是挑拨离间,另有所图。 C.他经常迟到,被老师多次批评也不改,真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戈壁也长出了瓜果蔬菜。
2 . (2018届甘肃省农大附中九年级上期中)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诺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B.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公布了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排在前5名的是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尼日利亚的拉各斯、中国的深圳。
C.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请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
D.无锡的“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是明朝学者顾宪成的,叫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告诫学生要关心时事。
3 .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偶而 度假村 人情世故 世外桃园 B.蜂涌 三步曲 谈笑风声 墨守成规 C.妨碍 舶来品 不径而走 走投无路 D.震憾 哈蜜瓜 迫不急待 声名雀起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季羡林的散文如同野老拉家常,《我的童年》这篇课文也具有“语朴情醇”,值得我们一读。 B.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与否。
C.英法联军在鸦片战争中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 1 页 共 7 页
D.为了防止禽流感不再发生,各校都在积极地采取晨午检等有效措施。
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牡蛎(lì) 嗤笑(chī) 襁褓(qiǎng) 强聒不舍(guō) B.诅咒(zhǔ) 怜悯(mǐn) 惦念(dàn) 恪尽职守(kè) C.绮丽(yǐ) 潮汛(xùn) 拙病(zhuó) 气吞斗牛(dǒu) D.叱咤(chà) 胡诌(zhōu) 腆着(diān) 恃才放旷(shì)
二、现代文阅读
关于散文《白鹭》
①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②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③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④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⑤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⑥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⑦《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6 . 第②段采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 . 第⑤段引用古人的描述的作用是什么?
第 2 页 共 7 页
8 . 文章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请从文中简要摘录其值得回味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 . 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第 3 页 共 7 页
10 .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11 . 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中听花语
①一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②那天的雨下得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③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④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诗歌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凌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⑤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地晃动着。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⑥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⑦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⑧雨停了,花儿们慢慢地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⑨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一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⑩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出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第 4 页 共 7 页
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地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态易无和
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几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12 . 文中第⑩段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哪些启迪。
13 .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2)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14 . 文中第③段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15 . 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三、句子默写
16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第 5 页 共 7 页
(3)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4)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时光匆匆,转眼已是期中,小华不禁感叹“______,______”,余下的时光我们可要好好珍惜了。(请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填写)
四、诗歌鉴赏
17 . 阅读薛涛的《送友人》诗,完成小题。 水国蒹葭①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②如关塞长。
(注)①蒹葭: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②杳:遥远
(1)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一词相照应,描绘了秋天夜晚的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全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填一种即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五、综合性学习
初三(8)班的班会课上 ,班主任王老师让同学们搜集关于德育教育的材料,王老师整理后围绕班会主题的选了三位同学的材料:
材料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 《论语·为政》
材料二:2016年8月23日,某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办公室急得团团转。因为最近有一个预算8000万元的项
第 6 页 共 7 页
目招标,他的公司各项指标都比其他公司优越,而且一贯守法经营,就因为公司未按时申报年报,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8000万元的工程花落别家,如今他们懊悔不已,表示今后一定认真学习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关系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选自2017年2月《中国工商报》有删改
材料三:近几年,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已经深入渗透至我们的生活,但所有新生事物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在推行“共享经济”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信用问题。信用从哪里来?一是互相监督,二是从历史数据不断积累。社会的进步必然会让个人的信用记录更加完备。也许当下最热的单车共享模式,就会成为人们积累日常信用的其中一个来源。如果个人的信用增加了,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室等都是可能的。这也许是未来解决闲置资源利用和优质资源升值的方法之一。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个别的、细微的消费行为变化经过集聚整合最终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搜狐热点》有改动
18 . 班会课上,李华想知道王老师通过这三则材料告诉同学们什么。请你帮他探究,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19 . 同学们,读了以上材料,你一定有很多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则加以评论。 要求:(1)观点明确 (2)有理有据 (3)语言通顺
六、作文
20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冬日里的温暖 (二)学会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题,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②若选择题目二,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③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