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K11+567(12+16+16+13)箱形桥为西安市临潼区规划道路而设,接长9m,该箱形桥接长由3部分组成:小里程双孔13+16m部分底板厚1.3m,顶板厚1m,边墙厚度为1.3m,中墙厚度为1m,中间单孔16m部分底板厚1.3m,顶板厚1m,边墙厚度为1.3m,小里程单孔12m部分底板厚1.3m,顶板厚1m,边墙厚度为1.3m。本框构桥在施工中分三次进行施工,先施工大里程两孔,然后施工中间一孔,最后施工小里程一孔。该桥混凝土浇筑属大体积高性能C35 T2混凝土施工,拟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13+16m桥底板,共计混凝土浇筑总量为531.4 m3,第二次浇筑侧墙及顶板600.3m3。 二、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配合比选定试拌→钢筋、模板检查验收→人员机具准备到位→浇筑混凝土→养护 2工艺流程
原材料选择 1
配合比选择 原材料检测 钢筋绑扎 安装模板 浇筑混凝土 测温 养护
3施工工艺
3.1拌合站原材控制:
①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时检测,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除出搅拌站。 ②水泥选用低碱42.5P水泥,Ⅰ级粉煤灰,外加剂为FAC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进场后均按批次存放在待检罐中,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进场砂必须先进行过筛,砂和碎石必须经水洗,然后存放在待检区。够批次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后,将该批材料转入合格品料仓备用。
④搅拌站拌合水采用饮用自来水,经过检验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 ⑤提前备料,检验合格的材料储备,在开盘前必须满足设计需求量。 ⑥提前对搅拌站各种仪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使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 3.2拌和控制:
试验人员在开盘前测定砂、石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向搅拌站出具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配料单,拌合站据此数据输入自动配料机控制系统,自动调整配料。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施工时间长,每工班测定一次原材料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通知所有施工人员。并派专人驻搅拌站盯控混凝土拌合质量。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拌合站为自动计量配料机,每盘料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
每车混凝土在出厂前测定混凝土塌落度、温度、含气量,详细记录。 3.3运输
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过程中保持2~4r/min的转速搅动,到达现场时高速旋转20~30s再放料。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先清除模板表面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检查支架、模板、钢筋是否合格。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混凝土通过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设专人对进入现场的混凝土每车测量塌落度、入模温度;每50m3或4车(48m3)测一次含气量,记录全面、准确、及时。本次按每100m3制作
2
标准混凝土试件2组。
大体积混凝土按全截面分层分块浇筑。底板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浇筑时需要控制浇筑时间确保下一层混凝土在前一层初凝前浇筑。墙身分20层浇筑,每层厚40cm,顶板分4层进行,每层厚不超过35cm。混凝土为C35,终凝时间为7小时,根据搅拌站供砼能力每小时为80m3,经计算墙身按顺序浇筑,每层40cm,每段长度9米,浇筑完墙身一层混凝土所用数量为14.8 m3,每台泵车每小时泵送数量为70m3,完全满足4个循环浇筑,所以对3个墙身同时浇筑,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及对称浇筑,当墙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顶板两侧开始向中间进行,并保证每个墙身在顶板浇筑过程中不间断的有砼浇入,保证砼不会在浇筑过程中因初凝而出现施工缝,依次循环直至砼全部浇筑完成。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预埋件和模板。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持续时间为20~30s,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振捣时必须由一侧向另一侧顺序振捣,不允许过振、漏振。边墙及中墙浇筑时作业人员下到作业面进行振捣,保证每个部位的混凝土密实。
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立即修整、收束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质量。
安康 1 ○2 ○3 ○4 ○5 ○临潼北
混凝土浇筑顺序
因该箱形桥存在两段钢筋加密区段,导致混凝土浇筑及混凝土振捣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提前预留相应的泵送混凝土入口及震动棒入口。
3
振动棒入口示意图:
混凝土振捣采用NC70振动棒,作用半径约为35cm,振捣间距为50cm,浇筑前,按上图间距松开沿线路方向的通长钢筋,调整钢筋间距,直至混凝土振动棒可深入上层钢筋网片为止,待混凝土浇筑至顶面10cm时,迅速恢复松开钢筋。
泵送混凝土入口示意图:
浇筑混凝土前,按上图布置预留泵送混凝土入口,待混凝土浇筑至顶面
10cm时,迅速恢复松开钢筋。 3.5测温线埋设
(1)为了准确测量、监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指导混凝土的养护,确保
4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合理布设温度测量装置。 (2)采用埋设测温线方法进行测温,测温点以混凝土浇注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测试区测点应具有代表性,且监测点不少于4处,间距不大于60cm。测温线埋设按厚度方向底层、中心、表层温度测点,其中表层温度测点埋设在混凝土表面以内5cm处。 (3)将测温线进行编号并登记。
7 ○1 ○8 ○2 ○9 ○3 ○10 ○4 ○11 ○5 ○12 ○6 ○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注:测温线每孔布置6处,每处底层、中心、表层各布设一测温点。 3.6测温监控,指导养护 (1) 混凝土温度监控
a 测温时间:自混凝土覆盖测温点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环境平均温度之差小于20℃以下时止。
b 测温频率:一般在温度上升阶段2~4h一次,温度下降阶段4~8h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并做好记录。另外:1~3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4~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8~14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
c测定混凝土温升峰值及其达到所需的时间,绘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曲线。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养护时间等。
3.7防雨措施
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①在砼浇筑前查询最近一周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选择在无雨的时间段内浇筑砼。
②备足防雨所用物资如:彩条布。
5
③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降雨,则立即对已浇筑的混凝土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并用撑杆从中间将其撑起,以便雨水从东西两侧流出模板外。
④如果大雨影响无法再继续浇筑则做好施工缝的预留工作,保证下一步浇筑的进行。
3.8拆模
①.混凝土拆模强度应满足要求: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拆模强度的要求。 ②.正常温度下混凝土拆模强度: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模。
③.混凝土表层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20℃,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措施,如覆盖草袋及土工布。保温覆盖层拆除时,混凝土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大于20℃。
⑤.将同养试块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块强度检验。在砼未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
3.9试块留制
在砼施工过程中,要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每次取样应同时制作3组试件。1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56d试压,1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至脱模试压, 1组与构件在同条件下养护至试压。
另外,还应根据施工进度要求情况制作施工检查试件,借以查明砼强度的发展情况。
二、施工安全措施
1、浇筑砼的施工人员必须带安全帽。每日施工前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到场的情况下,才能施工;各配合单位均在场监护的情况下,才能施工。
2、灌注混凝土前,搭设的输送通道及施工平台设置防护装置。浇注混凝土之前检查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外接电源时,准备发电机一台,发生故障,立即更换。
3、使用的混凝土罐车、汽车泵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常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养护,严禁带病作业,超期限作业。
6
4、浇筑完的砼废料可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更不能倒入河流污染水源。罐车等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装载运输,防止砼散落污染路面。旱季还要注意路边洒水工作。
5、混凝土及浆砌工程施工前按技术交底及有关规范规定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试验,施工时严格按照试验室出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并按规定留足试块。
6、拆模必须一次性由上而下拆清,不得留下无支撑模板,拆下的模板不得随意乱仍。防止模板变形和伤人。并且要整理码好。
7、使用振动棒的作业人员,必须穿胶鞋,戴绝缘手套,使用带有漏电保护的开关箱。
8、严禁用振动棒振捣钢筋和模板,或将振动棒当作锤使用。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毕及时覆盖养护,终凝前避免被雨水冲刷。露天堆放的物品怕雨淋的,应做好防雨覆盖。搬运装卸水泥时应有防尘设施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