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29No.1Jan.2014
2014年1月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王海滨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仅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有效性的反映,更是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的评价,对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两种不同背景下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将相关研究分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两个层面,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中图分类号:F233;F275
文献标志码:A
---6116(2014)01-0089-07文章编号:1009-
一、引言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仅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有效性的反映,更是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的评价。通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反映受托者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充分了解内部控制信息,满足投资决策的需要。
萨班斯法案后,欧美国家开始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国内则是首先自愿披露然后转为强制披露。这一制度背景的差异,使得国内外文献研究内容有所不同。国外文献主要以内部控制的缺陷作为切入点,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资本成本、财务报告质量和外部审计等产生的影响;国内文献则主要以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自愿披露自我评价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为重点。还有部分文献则是以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联合其他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年报、内控鉴证报告等)构建内部控制质量衡量体系,研究内部控制质量的经济后果。近年来,学术界也出现了以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其经济后果的文
--10-04收稿日期:2013-
献,还有部分文献是以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
价报告与未披露公司进行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另一类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动机、方式来看,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其中,披露成本是国内外上市公司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相比未披露公司发生更多
2006)。Bryan和Lilien的管理成本(Ogneva等,
(2004)发现萨班斯法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
告的披露能够对舞弊行为发挥抑制作用,但是披露成本过高,会影响企业的披露积极性。刘焱(2012)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内部控制披露成本以及虚假信息产生的不利因素对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不同的披露背景下,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研究是不同的。表现在,基于强制披露的背景下,主要研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基于自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研究基地(PXM2013_014213_00003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
“市属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与董事会运作机制完善”(SZ201110011007)。学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王海滨(1984—),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控制。男,山东潍坊人,
·89·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则主要研究是否自愿进行披露的愿披露背景下,
影响因素。
(一)强制披露背景下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萨班斯法案中404条款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从国外的文献来看,主要是以影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研究。Doyle等(2007)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是规模小、上市时间短、业务复杂度高等。Ge和Park(2009)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与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资源的分配相关,具有更复杂和更少盈利特征的小型公司更有可能披
Skaife等(2008)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Ashbaugh-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于未披露缺陷
的公司,披露期前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和变更审计师等概率更大;由于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很难被审计师发现,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质量的关系主要受到公司层面的影响而不是外部审计的影响。Naiker和Sharma(2009)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委员会中有关联的前任审计合伙人(AffiliatedFormerAuditPartners,AFAPs)与无关联的前任审计合伙人(UnaffiliatedFormerAuditPartners,UFAPs)进行了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具有AFAPs和UFAPs与内部控制缺陷具有负向的关系,即审计委员会中存在至少一名AFAP或UFAP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小于没有AFAP或UFAP的公司。同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的AFAPs可能阻止管理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还会受到会计计量和报告(Ge和McVay,2005;Franklin,2007)、经营环境和2006;Doyle等,2007)经营特点(Dechow和Ge,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愿披露背景下企业是否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
我国从2011年开始首先强制要求境内外同
2012时上市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年扩大到主板上市公司,在这之前内部控制自我
评价报告的披露是基于自愿披露原则。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更有动机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传递更多内部控制信息。林斌和饶静(2009)研究发现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特征的公司具有向市场传递真实·90·
价值的动机,因此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相反上市时间长、财务状况差等公司更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除了信号传递的作用之外,公司特征(公司规模、业务复杂度、是否国有等)成为影响自愿披露的核心因素。蔡吉甫(2005)通过对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营业绩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可能性较小。方红星和孙翯(2007)发现内部控制的信息主要通过公司年报中的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进行披露,而单独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较少,这一状况与是否海外上市、资产规模、外部审计意见、是否国有控制等有密切关系。杜海霞(2012)发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与管理费用率负相关,而与总资产周转率正相关。外部环境包括市场化程度和法律环境等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杨有红和毛新述(2011)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差异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市场化指数阶梯性的差异基本吻合;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管制会替代法律约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
由于此阶段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基于自愿原则,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于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刘亚莉等(2011)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短、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比例高、会计师事务所变更频繁等特征。韩小芳(2012)发现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于地方政府控制和自然人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更小;自然人控制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含量更高,披露缺陷的可能性相比其他类型公司更大。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
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存在的一种潜在风险,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威胁,企业可以通过整改消除内部控制缺陷,降低企业风险。但是内部控制
第29卷第1期王海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甚至影响缺陷的存在,
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制定。大多数文献中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于未披露缺陷的公司引起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积极反响和关注(表现在资本成本、债务成本和审计收费更高等),但是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存在自我选择现象,并不是所有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都会客观地披露所有的内部控制缺陷,即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在之前的研究中对这两个概念并没有明确和严格的区分,因此对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有偏差的。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引起企业委托人、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关注。一方面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另一方面财务报告质量信息的传递可能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1.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相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则会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决策信息的有用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目标,使投资者根据盈余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外部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做出相关决策,盈余的增量信息决定了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可能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整改缺陷则会提高财务报告质量。Doyle等(2007)以披露至少一项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样本,首次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质量之间存在关系,即内部控制弱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其应计质量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发生更多的估计错误并产生更多的程序性差错,从而影响应计质量;披露重大缺陷的公Skaife等(2008)发司,应计质量更低。Ashbaugh-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未披露的公司具有较高的个别风险和系统风险,因此盈余质量更低,对投资者而言则存在更高的信息风险;同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后的公司盈余质量显著提高。Chan和Lee(2008)研究了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是否具有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其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显著大于未披露的公司,存在重大缺陷的
公司的收入与盈余的相关性更低。
Beng和Li(2011)利用Ashbaugh-Skaife等
(2008)的数据,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未披露的公司具有更差的稳健性,内部控制缺陷得到整改后公司的稳健性显著提高。田高良等(2010)从会计稳健性、应计质量和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验证披露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会计稳健性和应计质量两个方面显著低于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但是在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2.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需要上市公司尽可能披露公司有关的信息,包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可能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Beneish等(2008)发现按照SOX302条款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导致-1.8%的非正常回报,相应的权益资本成本增加0.68%。Ogneva等(2007)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权益成本高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但是控制公司特征和分析师预测后,这种关系变得不显著,从而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关。
投资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对企业决策的制定直接取决于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而内部控制信息尤其是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企业决策的制定起到关键的作用。Franco等(2005)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102家公司进行研究,分析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披露日之后三天累积异常收益率是-1.3%。Hammers-ley等(2007)验证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所带来的市场反应的变化,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全部公司样本的异常收益率接近于0,但是披露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的公司样本的异常收益率显著不同,分别是-0.75%、-0.95%,也就是说披露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所引起的市场反应不同(类似的结论还有Ham-mersley等,2008),披露重大缺陷的市场反应最强。Darrough等(2010)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91·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的公司相比于未披露的公司公司治理水平更差,在披露日附近所获得的累计异常收益率更高。
方红星和孙篙(2010)发现交叉上市的公司比国内上市公司受到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督,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在美国、中国香港和内地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反应,并且美国市场的反应程度要高于香港和内地。田高良等(2011)以净利润和账面价值两个方面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作为价值相关性的替代变量,研究其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的公司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下降,净利润和账面价值对股票价格的整体解释能力同时下降,投资者能够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杨清香等(2012)以2006—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
3.对外部审计的影响安然、世通等公司舞弊案的爆发引发了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性的关注和质疑,萨班斯法案后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聘请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外部审计的责任越来越大,其对上市公司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特别是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更会引起外部审计的注意,对外部审计来说作为规避风险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审计收费。Hogan和Wilkins(2006)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审计收费显著高于不存在缺陷的公司,并且随着披露缺陷程度的加强而增加,说明会计事务所会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度制定审计收费额度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Hoitash等(2007)研究发现在SOX404条款执行的第一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审计收费较高,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加深,审计收费更高。
Beneish等(2008)发现更高的审计质量可以减少由302条款带来的负面影响,在404条款下大公司披露所带来的负回报率小于小公司,这说明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更具信息增量。Bedard和Graham(2011)发现审计师可以通过控制测试检测出大约四分之三的未整改内部控制缺陷,并对内部控制缺陷按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Earley等(2008)发现在审计师对被审计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时,其·92·
评价结果的公允性会受到管理层提供的内部控制
信息和结论的影响,因此外部审计师应避免受到管理层信息的妨碍,保持对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公允性。杨德明和胡婷(2010)发现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即审计监督功能会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而弱化。
4.对债权人的影响
贷款人会根据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做出决策,包括内部控制报告的有效性、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意见等。Kim等(2011)在控制其他决定贷款的因素后,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贷款利差比未披露公司的贷款利差高28%,具有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具有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支付更高的贷款利率。Costello和Moerman(2011)发现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时,贷款人会摆脱财务条款的约束倾向于价格保护和抵押保护,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加深这种倾向会更强。Dhaliwal等(2011)研究了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公司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披露至少一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相比于未披露的公司其债务成本更高;在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样本中,具有未评级债券的公司债务成本比具有评级债券的公司债务成本更高。
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与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包括Choi等(2013)发现在内部控制中人力源投资的比例与披露内控缺陷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提高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的比例可以协助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
(二)以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信息构建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最终形式。因此,以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和年报等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构建指标体系,确定赋分的数值,通过打分可以得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从国内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三种进行测算的体系:一是企业测算提供的内部控制质量数据(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二是厦门大学内部控制课题组;三是其他学者构建的内部控制质量的测算体系。
李晓慧(2013)以深圳迪博公司提供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内部控制与债权人保护
第29卷第1期王海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对之间的关系,
债权人的保护更好,表现为更多的债务资本和更长的债务期限。吴益兵(2012)以内部控制综合指数(厦门大学内部控制课题组发布)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替代变量,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但是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检验其与盈余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也有的结论
2011)。认为两者之间关系并不显著(孙文娟,
(三)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经济后果的对比分析
对于是否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
直都有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增量信息,但Hermanson(2000)通过对首席执行官的调查发现,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要求应当是鼓励而不是强制,强制性报告可能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但是未必能提供更多的决策有用信息。与国外强制披露的背景不同,我国首先是基于自愿披露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是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金管理与资产使用的合规性、经营合法性方面显著高于未披露公司,从以上三个内部控制目标来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公司对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杨有红和陈凌2009)。从国内的文献来看,云,大部分是以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未披露公司的对比性分析。以未自愿披露的公司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与披露公司之间的差异,包括财务报告质量、资本成本等方面。杨有红和毛新述(2011)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相比于未披露公司在盈余的持续性、可预测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显著更高,表明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财务报告质量。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发现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张然等(2012)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相比于未披露的公司资本成本要低。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相比于未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积极
的、有效性的结论会带来股价、市场反应(累计超
2007;方红额收益)正向的变化(陈共荣和刘燕,
2009;黄寿昌等,2010;傅倞轩,2010;陈星和孙篙,
2011;沈菊琴等,2013)。上述研究宋生和郭京晶,
结论都证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
信号传递作用,间接证明了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并引起市场更加积极的反应。
四、未来展望及对我国的启示从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研究中出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主动披露的,这与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如实、完整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也就是说企业的披露动机明显不足。因此,未来更加深入地研究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是必要并且迫切的,不仅停留在现阶段的公司特征、会计政策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如何从企业内部进行发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将会是未来的研究重点。萨班斯法案中302和404条款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该背景下出现了大量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信息,尤其是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其经济后果的文献,从财务报告质量、资本市场、外部审计和银行债务等视角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作为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其影响难以具体量化并且影响范围广,那么如何抛开对某个具体方面的影响,更加全面地度量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从国内的文献来看,主要集中于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什么因素影响其披露,或者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信息构建内部控制质量体系衡量内部控制质量,进而研究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但随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由自愿披露转变为强制披露,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说,如何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对于企业的监督促进作用,提供更多内部控制增量信息,将是未来摆在实务界的重要课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对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出现,不仅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与审计收费、债务成本甚至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会产生怎样的积极效应。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客观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93·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这也提醒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机制,加大对未披露公司的约束与处罚。不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更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合理、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Ashbaugh-SkaifeH,CollinsD,KinneyW,etal.TheeffectofSOX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andtheirreme-diationonaccrualquality[J].TheAccountingReview,2008,83(1):217-250.
[2]BedardC,GrahamL.Detectionandseverityclassi-ficationsofsarbanes-oxleysection404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J].TheAccountingReview,2010,86(3):825-855.
[3]BeneishM,BillingsM,HodderL.Internalcontrolweaknessesandinformaitonuncertainty[J].TheAccountingReview,2008,83(3):665-703.
[4]BengW,LiD.Internalcontrolsandconditionalconservatism[J].TheAccountingReview,2011,86(3):975-1005.
[5]ChanK,FarrellB,LeeP.Earningsmanagementoffirmsreportingmaterialinternalcontrolweaknessesundersection404ofthesarbanes-oxleyact[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2008,27(2):161-179.
[6]ChoiJS,ChoiC,Hogan,etal.Theeffectofhu-manresourceinvestmentininternalcontrolonthedisclosureofinternalcontrolweaknesses[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TheoryIn-Press,2013.
[7]DhaliwalDCH,TrezevantR,WilkinsM.Internalcontroldisclosures,monitoring,andthecostofdebt[J].TheAccountingReview,2011,86(4):1131-1156
[8]DoyleJT,GeW,McVayS.Accrualsqualityand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J].TheAccountingReview,2007,82(5):1141-1170
[9]GeW,McVayS.Thedisclosureofmaterial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afterthesarbanes-oxleyact[J].AccountingHorizons,2005,19:137-158
[10]HammersleyJ,MyersL.Marketreactionstothedisclosureofinternalcontrolweaknessesandtothecharacter-isticsofthoseweaknessesundersection302oftheSarbanesOxleyActof2002[J].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08,13:141-165.
[11]HermansonH.Ananalysisofthedemandforre-portingoninternalcontrol[J].AccountingHorizons,2000,14(3):325-341.
[12]KimJ,SongB,ZhangL.Internalcontrolweak-nessandbankloancontracting:evidencefromSOXSection
404disclosures[J].TheAccountingReview,2011,86(4):1157-1188.
[13]NaikerV,ShamaD.Formerauditpartnersontheauditcommitteeand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J].TheAccountingReview,2009,84(2):559-587.
[14]OgnevaM,SubramanaamK,RaghunandanK.In-ternalcontrolweaknessandcostofequity:evidencefromSOXsection404disclosures[J].TheAccountingReview,2007,82(5):1255-1297.
[15]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85-88.证研究[
[16]方红星,孙翯.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实证研究披露—
[J].财经问题研究,2007(12):67-73.
[17]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J].会计——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鉴证报告?—2009(2):45-52.研究,
[18]杨子萱.内部控制质量与债权人保护研李晓慧,.审计与经济研究,——基于债务契约特征的视角[J]究—
2013(2):97-105.
[19]刘焱,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及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10.启示[
[20]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审计与经济研究,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2011(3):35-43.
[21]韩小芳.实际控制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基于2009—2010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实响—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83-91.证研究[
[22]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南开管理评论,2010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4):134-141.
[23]吴益兵.内部控制审计、价值相关性与资本成本[J].经济管理,2009(9):64-69.
[24]杨德明,胡婷.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0(5):90-97.
[25]杨清香,俞麟,宋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J].南——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反应研究—
2012(1):123-130.开管理评论,
[26]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会计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我评价研究—2009(6):58-64.
[27]法律环境杨有红,何玉润,王茂林.市场化程度、——基于沪市A股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1):9-16.
[28]杨有红,毛新述.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与投
·94·
第29卷第1期王海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J].审计研究,2010(1):82-88.经验数据[
[30]张然,王会娟,许超.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鉴证报告会降低资本成本吗?—
J].审计研究,2012(1):96-102.司的经验证据[
J].财贸经——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资者保护—2011(8):44-50.济,
[29]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杨玉凤,王火欣,——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
LiteratureReviewonSelf-assessmentReportDisclosure
ofInternalControl
WANGHai-bin
(SchoolofAccounting,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eself-assessmentreportofinternalcontrolisnotonlythereflectionoftheeffectivenessofenterprisefinancialreportbutalsotheappraisalforanenterprise'swholeprocessofimplementinginternalcontrol,whichhasadecisiveroleintheperfectionandimplementationofinternalcontrolsystem.Thispapersummarizesandcombstheself-assessmentreportofinternalcontrolundertwodifferentcontextsincludingvoluntarydisclosureandmandatorydisclosure.Theresearchonself-assessmentre-portofinternalcontrolisdividedintoinfluencingfactorsandeconomicconsequence.Finally,itanalyzes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andtheenlightenmenttoChina.
KeyWords:self-assessmentreportingofinternalcontrol;voluntarydisclosure;mandatorydisclosure;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
(本文责编
(上接第82页)
王沈南)
TheOverpricing-compensationEffectofUnderwriterReputation:
AnEmpiricalStudyBasedonIPOUnderpricingofChiNext
LINYu-chen1&LINHong2
(1.SchoolofBusiness,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
2.FacultyofEconomics,Guangdo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Guangzhou51032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ataintheyearsbetween2009and2011oflistedcompaniesonChiNext,thispaperexaminestherelationshipbetweenunderwriterreputationmeasuredbyunderwritingperformanceandIPOunderpricing,aswellastheoverpri-cing-compensationeffect.TheresearchfindsthatunderwriterreputationmeasuredbyunderwritingperformancehasnosignificanteffectonIPOunderpricing.Moreover,thefallbelowtheofferpriceofanewstockontheIPOdaywouldresultinafallofmarketinvestors'recognitiononunderwriterreputationandcausetheoverpricing-compensationeffect,whichsignificantlyreducestheIPOunderpricingofsubsequentnewstockwhichisunderwrittenbythesameunderwriter.
KeyWords:underwriterreputation;overpricing-compensationeffect;IPOunderpricing
(本文责编
王沈南)
·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