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数学感悟与发现的记录
作者:郭建华
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10期
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对数学知识和思想的感受、理解及发现,用文字记录出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日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发现的情境,搭建了数学学习的新舞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需要。经常写数学日记,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以及家庭、社会、自然等知识相沟通,拓展学生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审美、语言文字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已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涌现出一大批小数学迷。 一、数学日记的来源 1.依托教材
数学知识和规律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为锻炼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对运算的兴趣,笔者精心设计了下列运算练习,让学生观察得数,发现与节日日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们高兴地发现了三八妇女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儿童节,并把发现过程写成了数学日记。
例:计算下面试题,并把你们的体会和发现写成数学日记。 12.48-21.28÷7.6×3.1=3.8 8.64÷2.7+6.5×0.6=7.1 12.15÷(0.82+3.4×0.2)=8.1 18.4-(8.64÷2.7+9.1)=6.1
【点评】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觉得数学运算枯燥无味,对计算练习不感兴趣。小学阶段,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数感、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依托教材,提供具体的数学日记素材,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探究的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习过程,使计算题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充满着无穷奥妙和趣味的知识乐园。从而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 2.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进商场、图书馆、工厂,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市场分析,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日记1:参观北京市顺义区燕京啤酒集团
周末,我们“假日小队”的队员参观了燕京啤酒集团,并且收集了许多惊人的数据。 管理员叔叔告诉我们:“燕京啤酒集团一年可生产啤酒182万吨,每吨啤酒可以装65箱,每箱24瓶,平均每箱售价42元,每条生产线一分钟就可以装600瓶啤酒。”从叔叔的话中,我们感受到叔叔为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队员接着问:“叔叔,每年公司能生产多少瓶啤酒呀?”“包装线一分钟包装600瓶啤酒可以卖多少元呀?”“燕京啤酒集团的年产值是多少呢?”叔叔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回家自己算一算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回来的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计算:每年可生产啤酒24×65×1820000或
65×1820000×24=2839600000(瓶)。600瓶啤酒可以卖600÷24×42或42÷24×600=1050(元)。每年的产值只差一点点就能达到50亿元了。 列式:42×65×1820000= 498600000(元)≈50亿(元) 真了不起!大家赞叹道。
【点评】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们学到知识与规律,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导学生就实践活动内容写出数学日记。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能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数学日记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发现是他们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教师要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思路,将思考结果记成日记。如在小数混合计算的学习中,学生们灵活运用定律,对同一道题常常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与交流,在一题多解的比较中学到最简便的方法。经常性数学探究活动与写数学日记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有效的。此外,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故事也可以收集到日记中。
1.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日记2:木匠爷爷算半径的奇妙方法
周日,我来到了乡下姥姥家,正赶上姥姥家盖新房,我看见一位木匠爷爷正用卷尺量一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老爷爷看到我很感兴趣,就说:“孩子,我给你出道数学题算算:刚才这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寸?”沉思了一会,我说:“老爷爷,我可口算不出来,还是您告诉我吧!”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根木头的底面半径大约是六寸四。“我大吃一惊,急忙跑进屋里,拿起笔验算:圆的半径=圆的周长÷3.14÷2,木头半径:40寸÷3.14÷2≈6.37(寸)≈6.4(寸)。
我急忙跑出屋,大声说:“老爷爷,您赶紧说说您是怎样算得既快又准确的?”“就六个字:尺变寸,加六成”,老爷爷慢条斯理地说。
原来,木匠老爷爷的计算方法是:四尺变四寸,六成为4(寸)×0.6=2.4(寸),半径为二者和,4(寸)+2.4(寸)=6.4(寸)。如果圆周长为3尺,老爷爷的算法是:三尺变三寸,六成为三六一寸八,半径就是3+1.8=4.8(寸)。我问这种办法为什么有误差,老爷爷说:“孩子,你们做题时习惯把圆周率取值为3.14,而我们在干活时习惯把圆周率当做3.125。虽然有些误差,但在估计半径时却很实用。”“老爷爷,您真是个智多星!我要把这种方法告诉我的同学们。”老爷爷高兴地点点头。
【点评】这篇数学日记,厚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淀,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学习不同的思考方法,是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2.数学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轶文、趣事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写成日记,记录生活中的哲理。
数学日记3:来了多少位客人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人,他说话随便,经常得罪人。
一天,他设宴请客,来了不少客人。他一看,有几个重要人物还没光临,就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
在座的客人一听,心头凉了一大截:“他这么说,我们不该来的喽!”于是,有一半人扬长而去。 他一看许多人走了,着急地说:“啊!不该走的反倒走了!”
剩下的人听了,心里着实有气:“他这么说,明明是指我们是该走的了。” “看来,我们该走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辞而别。
这位东道主急得直拍大腿:“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呀!”剩下的客人一听:“这是什么话?不是说他们,就是说我们啦!”于是,又有四分之三的人打道回府了。
最后,只剩下一位客人了,主人感到大丢面子,脱口而出:“不来白不来啊!”
这位仅存的客人一听,“他这话里头有刺,分明是在暗示我来了也是白来。我还是识相点,也走吧。”他二话不说拂袖而去。结果,只剩下设宴的这位“孤家寡人”了。请你替他算一算,在他说第一句话之前,已经到了多少位客人?
【点评】学生收集的这篇数学故事,既幽默又风趣,激发了全班学生探究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阅读和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增强,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探索到数学学习的资源,而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课材料;这也有助于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发展水平。
数学日记4:一次性筷子的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星期日,我陪妈妈到西单买东西,看见许多人拿着一次性筷子在吃小摊贩的小吃。北京一个月来出现了好几次沙尘暴现象,现在大家纷纷报名“绿色突击队”到内蒙古种树。可前边有人种树后面又有人砍树做筷子,这风沙什么时候才能挡住呀!
回到家,我设计了两张调查表,分别对50个人和50家餐馆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粗粗算了一笔账:40家饭馆每天用掉1740双筷子,40天就得用69600双,我测量了筷子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它的体积,假如一棵大树高8米,直径0.5米,那么40家饭馆10个月就用掉一棵大树。虽然一次性筷子用起来很方便,可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给大家提一个好建议:出门时别忘了带一把小汤匙或短筷子,不管在哪吃饭都可以拿出来用,既卫生又节约木材。
【点评】这篇数学日记,来自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拉近数学与人、与自然的距离。数学日记为学生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使他们关注了环保、关注了和谐,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