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甜甜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高校作为一个培育优秀人才的场所和教学活动场所,加强对于广大学生的品格教育,就一定能够提高和增强广大
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品格,为我们整个社会培育更高层次素质的优秀人才,助力我国整体社会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三全育人体系是对立德树人的特点和法则认识的全面提炼和进一步加深,它蕴涵十大育人体系。十大育人体系应该从实际工作中切入到各级教师的育人管理工作主体和职责,要从根本上树立起来全员协同、全过程贯通、全方位渗透的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性的保障和有效运作的机制,三全的育人体系协同和长效机制的形成能够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对大学生实施学生全方位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等学院“三全育人”体系的协同和长效机制建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长效机制
每一个成年人由于自身思想品德的培养及其形成与发展,都需要接受其所在地区的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人际交往关系及社会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包括自己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就一所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也同时深刻地接触并受到了他们在课上、线下、学习生活文体实践等方面的教育及其环境的熏陶。因此,高校认为有必要建构三全育人体系协同和长效机制。
成长。
二、协同理论的内涵
这种协同主义理论最初是由一位来自德国的哈肯(Huck⁃en)提出,他曾经明确地指出,虽然一个体系千差万别,但是在一个整体的工作环境中,系统间又可以说是一种既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有可以彼此进行相互合作的工具和关系。其中涉及到最常见的各种社会现象,如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的各种交流和相互配合和工作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沟通和协调,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等角色和功能。它的核心内容大致是包含了协同效应,伺服和驱动的基本原理和自组织的基本原理。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
“三全育人”本身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育人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其中又包含三个基本的方面,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主要目标就是从以此为教学基础的一个育人主体而言,重点强调高校教师应该努力争取与当代我国大学生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直接联系和关联性。其中包括教师、管理者、校友、家长、父母、实习单位负责人等,都必须牢固地树立了全员育人的社会责任感,不但是要在其他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育人功能,同时也需要相互之间的沟通配合,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形成有效的合力育人。全方位的、育人主要是从空间上而言的,它充分地强调了育人需要包括涵盖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参与育人的广大同志必须把自己的工作精神贯穿于其教学、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掌握了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将显性与私立隐性的育人相互巧妙结合,有针对性地把大学生在其思想政治、行为准则和规范、学业等多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充分地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际等各个环节,以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成长。全程育人主要从一定的地点和时间上说,它充分地强调了高校的育人必须始终贯穿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从初始的入学阶段到毕业的每一个年龄阶段,要深刻地认识和研究我国高校在毕业后的大学生每一个年龄阶段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身心健康和成长的规律,并且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路线,以及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健康
三、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
(一)建构协同机制组织
校级各个职能部门从一个层面的角度来负责组织和建立“三全育人”的各项工作领导班子和组长,并由负责人亲自指挥。由高等院校院党委第一书记或者特别是专门负责分管对所有在校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的工作的第二书记担任领导班子和组长,办公室的总部位置则是设在学院中。党委学工部长担任研究生组的副组长和党委办公室主任,协同组织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由中共党委宣传部、中共党委组织部、中共党委教育老师工作部、教务处、科研所、硕士专业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后勤办等主要领导同志共同构成。这些小组的成员同时是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和育人第一责任人,各个学院的党委书记则是其所在单位的协同和育人第一责任人。
(二)建构协同机制制度
建构协同机制制度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其一,制订学校“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做出顶层规划;其二,建立健全学校“三全育人”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包括组织并召开会议、协调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工作;其三,制定各级有关行政部门“十大育人体系”的具体负责人分类表,拟定“十大育人体
098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论坛系”的具体负责人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具体负责人方案;其四,抓住“关键少数”。对于由学校以及院系、各级党政主要机构领导和组织带头领导的主要承担者和负责人同志,除了应当提供明确的“三全育人”岗位责任准则,也就是劳动者岗位责任明确的清单,还应当为学校提供一份高标准的能够在劳动者岗位中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功能的行为示范清单,校纪委或者教育厅也需要依照劳动者职务责任明细表和劳动者行为示范明细表,以利于进一步深化“关键少数”行动的督促检查;其五,制订“三全育人”的考核与评价方案。把“三全育人”的义务履责程度实际情况统一地列入到各单位及其个人年终考核中的相关项目中,并与其他绩效薪酬、职业技术岗位晋升等相挂钩。
(三)建构长效机制
进一步地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制度和体系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能确保其稳定、可持续、有效地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这个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地加以遵循。”长效机制“实质上就是系统化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从其结果上来说,长效机制也就是确保一个制度必须要做到的是一套可以长期一致、严密地执行和有效地正常运转的一套完整、并且可以连续多年的长效性操作系统。“长效机制”主要的含义是广泛地指政府对其采取任何一种具有一定长期性、手段或其他具有一定的政策长期性、可持续性、、相对稳定性以及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其与其职责功能的一种政策性制约体系,它所指的是一种既必须能够长久且有效地确保其顺利完成特定某项任务而又必须带有政策根本性的政策措施。要想发挥出这一机制的作用就要使系统中的各种要素之间都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整体中得到有效地衔接和协调。“长效机制”是一个能长期地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其预期作用功能的制度体系,它不但需要制度的完整性,还必须要有其他相应的贯彻落实制度的方式、办法和政策,有执行这些制度的负责主体,以利于保证制度能够有效地实行。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否,固然与其制度本身的健全、完善密切相关。诸如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用等因素的统一。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如何解决与其他制度的长期协同。从整体结构上来看,一套体系运行的长效机制至少会包括了动力机制、协同和激励机制、保证和调节机制、反馈和调控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整个体系运行的长效闭环。
信息版2021.03书,轻视育人;注重科研,轻视教学;重视智慧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等现象便是势在必行的。如果“三全育人”的体系建设工作不能充分地聚焦这一重大困难和问题,不能从制度体系和相关政策改革上下功夫,这“三重三轻”的问题存在也必将会变得一如既往。
(二)发挥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三全育人”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及其发挥作用之处便在于,他们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独立并自己能够承担全过程全面育人工作的唯一教育活动的主体,并且始终在全员育人中一直都是处于教育的落地者、协同主体和教育的可追溯者的重要地位。总的来说,在我国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优秀人才培养制度以及模式下,始终离不开辅导员团队,“三全育人”将有可能会逐步沦为一种不能落到实处的虚假空话或幻象。但是,这支高校教育工作者团队由于其从业人才在总体上还是存在着对自己专业认可度不高、流动性太大、从业时间限制过短、年龄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他们在“三全育人”中应当充分扮演的重要角色。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协同与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以马克思的全面发展观和育人理论为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组织来构建一个全员协同的育人管理格局、分阶段加强育人管理工作、实力打造一个育人环境助力高等院校的育人方案,显露了其巨大的可持续性和竞争优势。高校组织建设“三全育人”体系的协同和长效机制对于促进广大青年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表现,培养一批担当中华民族振兴历史大任的创新型时代创业者和新人,以及建立一批高水平社会主义创新型学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爱香,石彩虹“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2]潘孝富,王蕾.构建“三全育人”的高校教育协同育人体[3]孟勋.高校共青团“三全五导”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J].[4]张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J].浙[5]王茜.试析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三全育人”体系的建[6]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
育体系建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6):51-54.
系——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特色育人实践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5):121-13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4):135-138.
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难点
(一)育人主体
对我们所有的学生中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教师,而当中的困难不仅仅是我们通常认为和普遍所知的现代化教师的培养和其育人意识与其理想信念的淡薄,也可以说这些都不仅仅是现代化教师对于其培养和育人的普遍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而是“智易德难”的现代化教育特征与“趋易避难”“删繁就简”个性化的教育特点。如果我们的制度和政策所要制定的体系不是一直在努力纠正这些普遍的人为取向,甚至一直在顺应或者积极地迁就这一倾向,那么重视教
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04):398-405.构[J].祖国,2019,4(09):206,201.
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9,4(02):96-101.
作者简介:
管甜甜,(1987.0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0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