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 1
1.1、编制依据 ....................................................... 1 1.2、编制范围 ....................................................... 1 1.3、设计概况 ....................................................... 1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2 2.1、线路概况 ....................................................... 2 2.2、总体概述 ....................................................... 3 2.3、主要技术标准 ................................................... 3 2.4、主要工程数量 ................................................... 3 2.5、工程特点 ....................................................... 4 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 5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 8 3.1、自然特征 ....................................................... 8 3.2、交通运输情况 ................................................... 9 3.3、电力资源条件 .................................................. 10 3.4、通讯条件 ...................................................... 10 3.5、建筑材料分布 .................................................. 10 4、施工组织安排 ....................................................... 10 4.1、建设总体目标 .................................................. 10 4.1.1 质量目标 ..................................................... 10 4.1.2 安全生产目标 ................................................. 11 4.1.3 工期目标 ..................................................... 11 4.1.4 投资控制目标 ................................................. 11 4.1.5 环境保护目标 ................................................. 11 4.2、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分布 ..................................... 11 4.2.1、施工组织机构................................................ 11 4.2.2、施工区段任务划分及施工队伍分布 ............................. 18
4.2.3、施工队管理体系.............................................. 21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 21 4.4、建设方案和建设协调方案 ......................................... 22 4.5、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 22 4.6、工程接口及配合 ................................................. 22 4.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22 4.7.1、线路纵断面缩图 ............................................... 22 4.7.2、总体形象进度图 ............................................... 22 4.7.3、横道图 ...................................................... 22 4.7.4、网络图 ...................................................... 22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 22 5.1、大型临时工程 .................................................. 22 5.1.1、制(存)梁场................................................ 22 5.1.2、材料厂 ...................................................... 22 5.1.3、钢便桥 ...................................................... 23 5.1.4、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 23 5.1.5、填料拌和站 .................................................. 23 5.1.6、汽车运输便道(含运梁便道) ................................. 23 5.1.7、临时通信 .................................................... 23 5.1.8、临时电力线路................................................ 23 5.1.9、临时给水干管................................................ 23 5.1.10、临时渡口、码头、栈桥 ...................................... 23 5.2、过渡工程 ...................................................... 23 5.3、小型临时工程 .................................................. 23 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包括高风险工程)施工方案 ..................... 23 6.1、土石方 ........................................................ 23 6.2、桥梁 .......................................................... 23 6.3、其他 .......................................................... 23 7、施工方案 ........................................................... 23
7.1、施工准备 ...................................................... 23 7.2路基工程 ........................................................ 23 7.3、桥涵工程 ...................................................... 23 7.4、站场工程 ...................................................... 23 7.5、改移道路工程 .................................................. 23 7.6、重点过渡工程 .................................................. 23 7.7、其他 .......................................................... 23 8、资源配置方案 ....................................................... 23 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 23 8.2、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 23 8.3、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 23 8.4、劳动力计划 .................................................... 23 8.5、投资计划 ...................................................... 23 8.6、临时用地和临时用电计划 ......................................... 23 9、管理措施 ........................................................... 23 9.1标准化管理 ...................................................... 24 9.2质量管理措施 .................................................... 24 9.3安全管理措施 .................................................... 24 9.4工期控制措施 .................................................... 24 9.5投资控制措施 .................................................... 24 9.6环境保护措施 .................................................... 24 9.7水土保护措施 .................................................... 24 9.8、文物保护措施 .................................................. 24 9.9文明施工措施 .................................................... 24 9.10、节约用地措施.................................................. 24 9.11、冬季施工措施.................................................. 24 9.12、夏季施工措施.................................................. 24 9.13、雨季施工措施.................................................. 24 9.14、路基、桥梁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 .................................. 24
9.15、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 24 9.16、信息化管理 ................................................... 24 9.17其他 ........................................................... 24 10、引用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 .......................................... 24 10.1设计文件 ....................................................... 24 10.2施工规范 ....................................................... 24 11、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 24 12、施工组织图表 ...................................................... 24 12.1附表 ........................................................... 24 12.2附图 ........................................................... 24 12.3附件 ........................................................... 24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编制依据
⑴厦深铁路闽粤省界至惠州南段站前工程XSGZQ-4标段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补遗书、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图纸、设计交底等。
⑵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⑶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 ⑷国家及广东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
⑸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⑹近年来客运专线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
⑺为完成本工程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等资源。 1.2、编制范围
根据联合体协议,我单位负责4标DK182+458~DK212+400段29.444km(短链498.37m已扣除)线下路基、桥涵工程(含桥面系)施工,和全标段内741孔箱梁制运架以及全线三电迁改,其余路段及轨道工程由中铁十一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本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莲花山隧道出口至桑浦山隧道进口段(DK182+458~DK212+400)线下工程,和十一局范围内箱梁制运架。 1.3、设计概况
⑴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新建铁路厦门至深圳铁路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环审[2007]174号)
⑵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厦门至深圳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2512号);
⑶铁道部计划司《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批复新建厦门至深圳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计长函[2007]211号);
⑷铁道部、福建省和广东省《关于新建厦门至深圳铁路厦门至惠州南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543号);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2.1、线路概况
2.2、总体概述
厦门至深圳铁路位于闽粤两省的东南滨海地区,线路东起厦门枢纽厦门西站,西至深圳枢纽新深圳站,途经福建省厦门、漳州和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等八城市。
XSGZQ-4标段站前线下施工里程范围DK153+514~DK173+920、DK182+458~DK212+400,线路长度49.85km。起点为闽粤省界,终点为桑浦山隧道进口(铁二院设计终点);铺轨里程范围为DK153+514~DK389+030,即省界至XSGZQ-8标段终点。
其中我集团公司承担莲花山隧道出口至桑浦山隧道进口段(DK182+458~DK212+400)线下工程。 2.3、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3-2-1。
表3-2-1 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铁路等级 正线数目 最大坡度 速度目标值 最小曲线半径 牵引种类 到发线有效长度 闭塞类型 建筑界限 项目 Ⅰ级 双线 6‰ 200km/h,预留提速条件 4500m 电力 850m 自动闭塞 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正线技术标准 2.4、主要工程数量 我局承担DK182+458~DK212+400段(29.444km)线下工程施工,该段主要工程量:3km区间路基土石方55万m3;潮汕车站站场土石方170.8万m3;软弱地基处理CFG桩138万延长米,钢筋砼管桩49.8万延米;正线桥梁5座/23626.746延长米(其中特大桥3座/23241.426延长米,大桥2座/385.32延长米);跨线公路桥2座/95.35延长米;框架桥1座/10.7延长米;涵洞14座/369.36横延米;制梁场2处(即铁铺制梁场、潮汕制梁场)预制架设箱梁639孔,另外由3标的诏安制梁场供应省界至黄洞岭隧道进口段103孔箱梁也由我标段架设。
详细工程数量见下。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区间路基 土石方 工程项目 土方 石方 堆载预压土 级配碎石(砂砾石) 土方 站场 土石方 预压填土 预压土挖除 级配碎石(砂砾石) 土方 片石防护 填砂 土工布 基床 加固 浆砌石 干砌石 土工格栅、格室、土工布 碎石垫层 干砌片石 地基 加固 CFG桩 换填渗水土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土工格栅 植草、喷混植生 坡面 防护 种植灌木 浆砌石、框架梁 弃碴防护 路基地段电缆槽 综合接地引入 降噪声工程 线路防护栅栏 特大桥 大桥 立方米 圬工方 立方米 平方米 圬工方 圬工方 平方米 立方米 立方米 米 立方米 米 平方米 平方米 株 圬工方 圬工方 米 处 平方米 单侧公里 延长米/座 延长米/座 延长米/座 延长米/座 联 孔 孔 孔 横延米/座 立方米 单位 数量 203576 357252 2809 56676 1244171 232111 232111 52734 42673.33 28690.6 17985 48569 5788.8 3642 479025 91151 4197.8 1383345 17185 498468 17225.2 89121 404211 17410.7 16704.38 8242.82 1948 8296.82 21.16 23626.746/5 385.32/2 立方米 1 路基 附属土石方及加固防护 其它 跨线公路桥 2 桥涵 框架式小桥 现浇连续梁 32m 24m 制架梁 20m 涵洞 95.35/2 10.7/1 17 582 48 9 369.36/14 2.5、工程特点 建设意义重大
厦深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铁路通道中杭州至深圳沿海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闽粤、港澳、西南等地区间客货交流的重要纽带,在铁路网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建设意义。
工程任务重,工期紧张
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尤其是韩江双线特大桥设计采用15联连续梁、466榀整孔箱梁,是架梁、铺轨咽喉之处且集深水、大跨于一身。潮汕和铁铺制梁场制运架双线整孔简支箱梁639孔,工程任务重与施工工期短的矛盾突出。必须对各专业工程进行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协调施工,确保工期目标。
桥梁结构类型多,施工难度大
本管段桥梁比重大,占线路总长的80.4%,上部结构以32m、24m整孔箱梁为主导梁型,兼有20m调跨梁,跨越等级公路、河流多采用大跨连续梁。采取预制架设、满堂支架现浇、挂篮悬灌等多种施工方式;韩江特大桥三跨韩江,共有23个桥墩位于江中,水上施工作业难度高,特别是韩江西溪变宽、变高截面出岔现浇连续梁是目前国内采用不多且跨度最大的(48+3×80+40m),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
潮汕站地基处理复杂,全断面堆载预压
潮汕站全段分布高含水量、高塑性、低强度的软土层,属不良地质,为满足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要求,设计采用了多种地基加固方式,并且全断面采用堆载预压。
各专业接口多,组织协调复杂
本标段为联合体施工,集路基、桥涵、隧道、轨道、部分站后相关工程于一体,其各专业接口工程方案的选定和方案的实施是整体工程施工组织的重点。
环境保护任务重、责任大
工程所在地区植被发育,生态环境好,环保要求高,工程施工过程中务必自始至终做好弃土(渣)、污水排放及边坡还绿等工作,努力把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工程重难点工程
本管段重难点工程有韩江特大桥和潮汕站软基处理。
⑴ 韩江特大桥本桥全长17.632km,工程量大,混凝土62.6万立方米,钢筋4.5万吨,为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的头号控制性工程,位于潮州市铁铺镇与汕头市沙溪镇之间,施工条件及征拆环境非常复杂,跨越的主要河流和道路有韩江北溪、东溪、
西溪、汕汾高速公路、潮汕公路、深汕左联络线、既有广梅汕铁路等。
23个水中墩的水上施工作业难度高,跨航道桥位处施工水深约20m,需投入大型水上施工设备,特别是跨越西溪处上部出岔连续梁为变宽变高截面连续箱梁,挂篮悬灌浇筑技术含量高,结构转换多变,受力体系复杂,施工难度大。
⑵ 潮汕车站路基共有土石方170.8万m3;软弱地基处理CFG桩138万延长米,钢筋砼管桩49.8万延米;地基处理形式复杂多变、数量大、施工难度大,同时为满足工后沉降要求,该路基全断面采用堆载预压,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工期压力大,再加上该段路基地处运架梁的咽喉地段,如何做好该段路基的施工组织,如何克服工期压力成为我标段路基施工的重难点问题。
工程重难点及施工主要对策 工程重难点及施工主要对策见下表。
工程重难点及施工主要对策表 主要工程措施 ⑴ 选用质量稳定并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原材料;适当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掺加优质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尽量降低拌合水用量;施工中严格原材料质量、水胶比和矿物掺和料用量。 ⑵ 综合考虑强度、弹模、初凝时间、工作度、耐久性等要求及施工环境条件特点,做好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主体 设计使用寿结构 命100年 ⑶ 混凝土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合、集中供应;混凝土制备采取分次投料工艺,提高拌和物质量,减小坍落度的损失。 ⑷炎热季节采取料场搭设遮阳棚、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符合规定要求。 ⑸ 避免混凝土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施工采取减少混凝土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实行温度连续监测等措施。 ⑹ 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及规范要求值。 ⑴ 全面系统研究本段地基条件,对其中地质条件资料不全或较特殊的地段,将加密勘测和扩大勘测范围,全面掌握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其变软土路基工后沉路基 降控制 化,为地基工后沉降分析提供依据。 ⑵ 采取水泥搅拌桩、CFG桩等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减少地基总沉降。 ⑶ 加强软土路堤沉降变形监测。观测断面在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和过渡段适当加密,以路堤中心沉降观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沉降观测、边桩位移观测等。 名称 工程重、难点 工程重难点及施工主要对策表 主要工程措施 ⑷ 路堤施工期间,在各观测断面,进行填筑-时间-沉降观测,根据沉降和侧向变形的沉降速率指导路堤填筑施工,若沉降和变形速率过大,则调整路堤填土速率。利用工后观测资料对预测路基最终沉降测。 ⑴设计制造轻型挂篮并对主桁架进行测试。 ⑵临时支座安装应当牢固。 ⑶0#块墩旁托架进行超载预压。 ⑷混凝土对称浇筑,缩短底板与腹板的浇筑时间。 大跨连续梁悬臂现浇 ⑸控制预应力张拉、压浆质量。 ⑹挂篮对称拆除,避免不平衡荷载。 ⑺采用“内拉外撑”措施锁定合拢段,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时间段灌注混凝土。 ⑻ 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施工动态跟踪程序控制线形。 ⑼ 采用挂篮法悬臂作业跨越汕汾高速公路、S335、S321及S233时,采取棚架防护措施,设警示标志,安排专人指挥疏导交通,确保通车安全。 ⑴ 搭设栈桥+施工平台。 ⑵ 打入钢护筒应有足够深度,避免穿孔和反穿孔。 ⑶ 选择合适型号钻机保证钻进顺利。 深水施工 ⑷ 采用优质粘土护壁。 ⑸ 采用钢围堰施工承台。 ⑹与河道管理部门联系,做好航道维护工作,保证水上施工安全。 ⑺作好防洪、防汛工作。 ⑴ 选用低水化热、低碱含量且细度适中的硅酸盐水泥,降低水化热。 ⑵ 在混凝土中掺加优质磨细复合矿粉及优质粉煤灰,夏季施工时,增掺柠檬酸缓凝剂。 ⑶ 优化配合比,确定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配合比。 ⑷ 采用附着式和插入式振捣器联合振捣工艺,必要时采取二次振捣,确名称 工程重、难点 韩江双线特大桥 箱梁梁体混凝土保混凝土密实。 制运早期防开裂⑸ 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模板温度,避免温度太高、温差太大产生早架 技术措施 期开裂。 ⑹ 采取具有全自动控制的蒸汽养生温控系统进行蒸汽养生,控制梁体内外混凝土温差,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 ⑺ 进行早期预张拉,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早期开裂。 ⑻ 遵循双向左右对称、上下均衡、先中间后两边的张拉的顺序进行张拉,以保证整个张拉端面受力均衡,防止箱梁因受力不均造成开裂。 工程重难点及施工主要对策表 主要工程措施 ⑴ 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设计原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择强度和弹性模量较高的石灰石质碎石骨料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 ⑵ 通过掺加粉煤灰等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控制水胶比和骨胶比,有效的控制梁体徐变变形。 ⑶ 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施工,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以确保混凝土箱梁的徐变弹性模量不低于设计值。 上拱控制 ⑷ 采用附着式和插入式振捣器联合振捣工艺,避免由于振捣不密实导致上拱值超标。 ⑸ 采用蒸汽养护工艺降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并采取遮挡以减少日照引起的温度应力弯曲。 ⑹ 严格控制预应力张拉时间以及二期恒载施加期限,施加预应力要严格实行“双控”,严禁超张拉。 ⑺ 制梁时预留反拱,使其抵消或部分抵消徐变上拱。 ⑴ 预制梁在制梁场内起落、滑移和出场装运、落梁均应采用联动液压装置或三点平面支撑方式,防止箱梁受扭,架梁时,除保证箱梁始终保持三点平衡外,吊梁与落梁的速度控制在0.5m/min以下。 ⑵ 存梁台座一端使用固定台座,另一端采用双主载薄顶油缸串联浮动承箱梁移运、架载,防止存梁期间箱梁受扭。 设质量控制⑶ 定期对存梁台座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发现局部下沉、变形、措施 位移及时校正、加固。 ⑷ 吊起箱梁时吊杆垂直安装,垂直起吊;起吊前检查过桥导向滑轮的转动灵活性,保证四个吊点受力均匀。 ⑸ 落梁采用测力千斤顶,使各千斤顶的受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当灌浆体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承千斤顶,避免箱梁受扭。 名称 工程重、难点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3.1、自然特征
⑴ 地形地貌
厦深铁路位于闽粤两省东南沿海地带,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及堆积平原区,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延伸,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中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700米之间,山坡自然坡度约20~50°,植被发育。受基岩岩性特征和抗风化能力的影响,入侵岩(花岗岩)出露区以圆缓的低山地貌为
主,侏罗系、泥盆系出露地区山地相对较陡,山顶以角锥、圆锥为主,岩性相对较软弱的白垩系、下第三系陆相沉积岩地区则为垄岗状丘陵。
堆积平原区海拔一般在0.5~15米之间,地势平坦,相对高差1~3米。本线范围内主要有韩江及榕江下游的潮汕平原及三角洲平原。
⑵ 地质特征
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出露燕山期多期侵入花岗岩岩层,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系,少量出露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及下第三系各类砂岩、砾岩、页岩和灰岩等沉积岩地层。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堆积平原区为冲积、海积或混合型成因,岩性以淤泥、淤泥质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粉细纱、中粗砂、卵砾石为主。具有高压缩性和欠固结性、低承载力等特点,土层工程地质条件差。
⑶ 水文特征
本区地下水主要类型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砂类土为主要赋水层。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断层带裂隙水较发育外,一般地下水不发育。
⑷ 气象特征
沿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23 ℃之间。常年温度较高,日夜温差小,极端气温变幅不大。
沿线冬春季风风向主要为北东东向,夏季东南风盛行,平均风速为2.7米/秒。常受热带气旋侵袭,热带气旋风力一般在10级以上。每年5~10月常有台风,风力在8级以上。
沿线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100毫米之间,地区差别颇大,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7%。降雨特点是春夏以峰面雨为主,7~9月多台风雨。
⑸ 地震动参数
根据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烈度8度。 3.2、交通运输情况
铁路:铁路交通运输在潮汕地区与广梅汕铁路相连,在大亚湾与惠(惠州)大(大亚湾)相交,在深圳地区与广深线、平南铁路及平盐铁路相连。广梅汕线、惠大线和广深线可为厦深线建设直发料、厂发料和道碴提供运输条件。其中汕头北站、潮州站、
大亚湾站为货站,可办理货运业务,运输可通往全国各地。
公路:沿线地区公路交通发达,道路状况良好,已形成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324国道、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基本与厦深铁路平行。其他城市路网、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标准高,道路状况良好,均将为本段线路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施工条件。
水路:根据本建设项目的工程分布情况,结合材料的来源地和供应点,公路交通运输情况,在船运距离较短,且与线路垂直,水运效率不高且还要发生汽车二次倒运的情况下,难以发挥船运的低价优势。经过经济比较后,本工程不考虑水路运输方案。 3.3、电力资源条件
沿线电力发达,容量富裕,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可就近“T”接。为确保施工用电,采用地方电源与自发电相结合的方式。 3.4、通讯条件
通讯基础条件较好,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项目信息系统,采用宽带网络系统、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内外联络。 3.5、建筑材料分布
甲供、甲控材料:本工程所用甲供物资,包括钢筋、水泥、桥梁支座、混凝土添加剂等,在卸车地点接收;甲控物资在发包人的监督下由我部组织招标采购;甲控物资之外的其它材料由我部统一编制采购计划,组织招标采购供应。
工程用砂:本项目砂源主要为韩江产砂,陆路运输。
石料:本线石料比较丰富,沿线地层主要为燕山期多期次侵入花岗岩系岩层,储量极丰富,沿线均有开采的石场,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4、施工组织安排 4.1、建设总体目标
4.1.1 质量目标
4.1.1.1 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4.1.1.2开通验收速度不低于1.1 倍线路设计速度;
4.1.1.3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不少于100 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无碴轨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不少于60 年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维护时的运营要求。
4.1.2 安全生产目标
4.1.2.1无重大施工安全事故; 4.1.2.2无重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4.1.2.3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4.1.2.4无铁路既有线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 4.1.3 工期目标
开工日期:2008年10月1日,竣工日期:2010年10月1日; 总工期:24个月。 4.1.4 投资控制目标
精心组织、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力争不超概算。 4.1.5 环境保护目标
企业所有活动符合国家和所在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特别要注意地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植被有效保护,水土保持;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2、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分布 4.2.1、施工组织机构
我局按招标文件、合同文件要求成立“中铁十九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段指挥部”,指挥部设指挥长1人、书记1人,副指挥长4人、总工程师1人、安全总监1人。下设七个职能部门,即技术质量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中心试验室、综合办公室。技术质量部在各工区工程科下设路基桥梁变形监测队,技术质量部设专人负责,各工区工程科设专人专职负责变形监测工作,机构设置详见各工区组织机构图。
指挥部下设七个工区,其施工区段及任务的划分情况见“施工区段及任务划分表”。根据专业工程特点,分别组建桥梁工程队、箱梁预制场、箱梁运架队、路基工程队、级配碎石拌合站、砼搅拌站、钢筋加工厂。指挥部及各工区组织机构见下页。
中铁十九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段指挥部组织机构图
指挥长 于进江 书记 薛生金 副指挥长 宋胜林 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 王永文 副指挥长 王树生 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 安全总监兼安全环保部长 范京华 李劲祥 工程部贺宏武安全环保部 物资设备部 计划合同部 财务部 中心试验室 综合办公室 二工区 仝海龙 李劲祥朱云明景起民吕海波邹杰范京华 三工区 李振军 四工区 汤福明 五工区 桂丙宏 六工区 张久宽 七工区 李庆林 八工区 李长威
二工区施工组织机构图
工区经理 仝海龙 工区书记 谷文奎 安全总监 李庆鑫 工区副经理 章志锐 技术质量部 徐 沫 安全环保部 张明松 计划合同部 曹晓辉 试 验 室 束 祥总工程师 邹小兵 工区副经理于保胜 财 务 部 沙铁峰 物资设备部 王厚平 综合办公室 杜业祥 精测队 刘晴来 桥梁队 吕 峰 桩基队 马军 钢筋加工厂 赵立文 2#砼拌和站 吴明军 三工区施工组织机构图
工区经理 李振军 工区书记 路广军 安全总监 潘 林 技术质量部 刘昌济 安全环保部 丁芳明 计划合同部 周曾奎 工区副经理 陈俊银 试 验 室 黄 军 总工程师 杨志广 财 务 部 仇纯秋 物资设备部 带卷生 综合办公室 穆长生 精测队 张 峰 桥梁 一 队 桥梁二队 钢筋加工厂 3#砼拌和站 4#砼拌和站 四工区施工组织机构图
工区经理 汤福明 工区书记 王茂征 总工程师 宋德勇 安全总监 蔡宁 技术质量部 宋艳德 安全环保部 蔡 宁 计划合同部 陈权刚 试 验 室 王世军 财 务 部 闫东哲 物资设备部 常 伟 综合办公室 范德信 精测队 孙邵刚 桥梁一队 桥梁二队 桥梁三队 钢筋加工厂 5#砼拌和站 6#砼拌和站 五工区施工组织机构图
工区经理 桂丙宏 安全总监 丛伟 工区副经理 吴连科 试 验 室 康卫华 总工程师 关喜彬 副总工程师 于新华 技术质量部 于新华(兼) 安全环保部 杜 军 计划合同部 裴晓娜 财 务 部 王庆忠 物资设备部 张洪义 综合办公室 陈 述 精测队 王家会 桥梁一队 李成亮 桥梁二队 袁新付 钢筋加工厂 曹国盈 7#砼拌和站 李自超 六工区施工组织机构图
工区经理 张久宽 工区副经理 孙转运 工区副经理 夏德君 技术质量部 张志德 安全环保部 姜振福(兼) 计划合同部 闫 宁 总工程师 姜振福 试 验 室 财 务 部 沈宏伟 孙 来 安全总监 屈伟良 物资设备部 李峰华 综合办公室 崔 达 精测队 李大为 路基一队 刘广伟 路基二队 高广远 桥涵一队 李 勇
桥涵二队 张庆友 8#砼拌和站 翟 亮 4.2.2、施工区段任务划分及施工队伍分布
本管段线路长29.444km,工程量大,工期紧,为保证厦深铁路广东公司的阶段性施工进度目标要求,结合工程特点,抽调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化队伍投入到本工程,并划分为七个相对独立的工区。
(1)施工区段划分
我单位线下工程划分为划分为五个土建施工区段、一个制架梁区段和一个三电迁改区段,总计七个工区,具体见“总体施工区段划分表”。
总体施工区段划分表
序号 负责工区 区段划分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主要工程任务 1 二工区 第一施工区段 DK182+458 洪厝双线大桥、尚书双线大桥、尚书双线特大桥及区间路DK194+433.35 基、韩江双线特大桥0#台~189#墩基础及下部构造. DK197+445.58 韩江双线特大桥190#墩~274#墩基础及下部构造. 韩江双线特大桥275#墩~356#墩基础及下部构造. 韩江双线特大桥357#墩~522#台基础及下部构造. 潮汕车站站场路基、五嘉陇双线特大桥. 2 三工区 第三施工区段 DK194+433.35 3 四工区 第四施工区段 DK197+445.58 DK200+461.58 4 五工区 第五施工区段 DK200+461.58 DK205+746.278 5 六工区 第六施工区段 DK205+746.278 DK212+400 6 七工区 负责铁铺、潮汕制梁场箱梁预制、架设工程. 7 八工区 全线电力、通信、信号迁改工程. (2)施工队伍配置
指挥部下辖七个工区,共设置专业化施工队施工伍34个。其中路基施工队3个,桥梁施工队16个,砼搅拌站8个,钢筋加工厂7个。具体任务安排见“各工区施工队伍安排及任务划分表”。七工区及八工区将根据施工任务进展情况另行安排,并补充到本施工组织设计中。
各工区施工队伍安排及施工任务划分表
区段 队伍名称 人数 承担的主要施工任务 第一施工区段内DK182+675.87~DK184+671.41、K184+846.99~DK185+555.16、DK187+552.186~DK188+ 109.974段路基土石方、路基基床底层、路基基床表层、各种结构过渡段以及排水、支挡、防护等路基附属工程施工. 第一施工区段内DK182+571洪厝双线大桥、DK184+759尚书双线大桥、DK183+590跨线公路桥、DK183+920跨线公路桥及6座盖板涵施工. 第一施工区段内DK185+822尚书双线特大桥、DK187+640框架涵施工. 第一施工区段内结构物砼搅拌、运输和盖板等小型预制构件预制. 第一施工区段所有结构物钢筋加工. 第二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0#台~8#墩、15#墩~54#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二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59#墩~103#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二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108#墩~148#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二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149#墩~165#墩、170#墩~189#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二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9#墩~14#墩、55#墩~58#墩、104#墩~107#墩、166#墩~169#墩桩基、承台、墩身、3联悬灌连续梁、1联现浇连续梁施工. 第一施工区段内结构物砼搅拌、运输和盖板等小型预制构件预制. 第一施工区段所有结构物钢筋加工. 第二施工区段内结构物砼搅拌、运输. 第二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全部钢筋加工. 第三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190#墩~212#墩桩基、承台、墩身,190#墩~193#墩、194#墩~197#墩现浇连续梁,199#墩~204#墩、204#墩~209#墩、209#墩~212#墩悬灌连续梁施工. 路基工程队 100 桥涵一队 140 桥涵二队 1#砼搅拌站 钢筋加工厂 桥梁三队 二工区 桥梁四队 120 60 80 120 120 桥梁五队 桥梁六队 120 120 桥梁七队 160 1#砼搅拌站 1#钢筋加工厂 2#砼搅拌站 2#钢筋加工厂 三工区 60 80 50 100 桥梁一队 260 区段 队伍名称 桥梁二队 人数 120 承担的主要施工任务 第三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213#墩~274#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三施工区段内韩江双线特大桥190#墩~207#墩(含207#墩)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附属工程砼搅拌、运输. 第三施工区段内韩江双线特大桥208#墩~274#墩基础、下部构造、附属工程砼搅拌、运输. 第四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342#墩~356#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四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275#墩~341#墩桩基、承台、墩身施工. 第四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351#墩~356#墩现浇出岔连续梁、342#墩~351#墩悬灌连续梁施工. 第四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275#墩~353#墩混凝土搅拌、运输、钢筋加工. 第四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354#墩~356#墩混凝土搅拌、运输、钢筋加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357#墩~450#墩桩基、承台、墩身和418#墩~421#墩现浇连续梁施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DK200+292.68韩江双线特大桥451#墩~522#台桩基、承台、墩身和451#墩~454#墩、471#墩~474#墩悬灌连续梁施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结构物砼搅拌、运输. 第五施工区段所有桥梁钢筋加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DK205+745.747~DK207+500段潮汕站场改移道路、地基处理、路基土石方(含级配碎石填筑)路基防护、支挡、绿化和安全栅栏施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DK207+500~DK208+624.395段站场、DK212+236.491~DK212+400.0段区间改移道路、地基处理、路基土石方(含级配碎石填筑)、路基防护、支挡、绿化和安全栅栏施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DK210+389五嘉陇特大桥0#台~50#墩桩基、承台墩身和潮汕站场内涵洞施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DK210+389五嘉陇特大桥51#墩~110#台桩基、承台、墩身和51#墩~54#墩悬灌连续梁、五嘉陇特大桥~本标段终点小桥涵施工. 第五施工区段内软基处理和结构物混凝土拌和、运输以及潮汕制梁厂砼供应。 3#砼搅拌站 4#砼搅拌站 桥梁一队 桥梁二队 四工区 60 80 170 220 桥梁三队 5#搅拌站、钢筋加工厂 6#搅拌站、钢筋加工厂 桥梁一队 280 110 110 160 五工区 桥梁二队 7#砼搅拌站 钢筋加工厂 路基一队 200 80 100 220 路基二队 六工区 220 桥涵一队 240 桥涵二队 8#混凝土搅拌站 260 70 4.2.3、施工队管理体系
各施工队标准化管理体系见下图。
队长 技术负责人 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 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各工程队根据工作内容和需要设置相应的作业工班。
路基工程队设置路基开挖、填料运输、摊铺、碾压、地基处理、检测工班; 桥梁工程队设置钢筋制作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灌注、钻孔灌注桩、张拉和测量工班;
箱梁预制队设置钢筋工班、浇注工班、模板工班、配属工班和桥面系工班; 箱梁运架队设置起重、运输、架设工班; 电务队设电力、通信信号工班;
各队设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配置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主要组成人员由我公司正式职工担任。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4.3.1、合同工期要求
总工期33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08年10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6月30日,总工期33个月,其中线下工程工期24个月,即2008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轨道工程工期9个月,即2010年10月1日~2011年6月30日。
各专业工期要求:①路堤应该在铺轨到达前不少于2个月完成,并要通过检测满足工后沉降要求;②作为运梁通道的路堤,其主体工程应在架梁开始作业前1个月完成;③接口工程,即接触网支座、电缆槽、声屏障立柱等应在铺轨到达
施工队标准化管理体系图
各作业工班
前至少2个月完成;④另外,有砟道床底层道砟应在铺轨到达前不少于1个月完成。
4.3.2、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工期安排
4.3.2.1各专业安排
(1)路基工程:2008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共24个月,730个日历工天。
(2)桥梁下部工程:2008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27个月,822个日历工天。
(3)架梁工程: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共18个月,547个日历工天。
4.3.2.2 韩江特大桥
(1)下部工程:2008年10月1日~2010年3月31日,其中水中墩在2008年10月1日~2009年6月30日完成。
(2)连续梁:2009年7月1日~2009年4月30日 (3)预制梁:2009年7月1日~2010年4月30日 (4)架梁:2009年10月1日~2010年7月31日
4.4、建设方案和建设协调方案 4.5、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4.6、工程接口及配合 4.7、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7.1、线路纵断面缩图 4.7.2、总体形象进度图 4.7.3、横道图 4.7.4、网络图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5.1、大型临时工程 5.1.1、制(存)梁场 5.1.2、材料厂
5.1.3、钢便桥
5.1.4、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5.1.5、填料拌和站
5.1.6、汽车运输便道(含运梁便道) 5.1.7、临时通信 5.1.8、临时电力线路 5.1.9、临时给水干管
5.1.10、临时渡口、码头、栈桥 5.2、过渡工程 5.3、小型临时工程
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包括高风险工程)施工方案 6.1、土石方 6.2、桥梁 6.3、其他 7、施工方案 7.1、施工准备 7.2路基工程 7.3、桥涵工程 7.4、站场工程 7.5、改移道路工程 7.6、重点过渡工程 7.7、其他 8、资源配置方案
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8.2、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8.3、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8.4、劳动力计划 8.5、投资计划
8.6、临时用地和临时用电计划 9、管理措施
9.1标准化管理 9.2质量管理措施 9.3安全管理措施 9.4工期控制措施 9.5投资控制措施 9.6环境保护措施 9.7水土保护措施 9.8、文物保护措施 9.9文明施工措施 9.10、节约用地措施 9.11、冬季施工措施 9.12、夏季施工措施 9.13、雨季施工措施
9.14、路基、桥梁沉降控制及观测措施 9.15、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9.16、信息化管理 9.17其他
10、引用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 10.1设计文件 10.2施工规范
11、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12、施工组织图表 12.1附表 12.2附图 12.3附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