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迹 行迹
行动踪迹用________ 2.专辑 专集 转集成刊用________ 3.富余 富裕 宽裕充足用________ 4.窜改 篡改 文字改动用________ 5.结余 节余 结存余额用________ 6.抚育 哺育 喂养培养用________ 7.时效 实效 定时功用用________ 8.豁然 霍然 开阔通达用________ 9.自愿 志愿 志向意愿用________ 10.世故 事故 意外损失用________
圆滑处事用________ 自己愿意用________ 迅速突然用________ 实际效果用________ 照料成长用________ 节约剩余用________ 卑劣手段用________ 足够剩余用________ 某一内容用________ 举动神色用________
答案 1.行迹;形迹 2.专辑;专集 3.富裕;富余 4.窜改;篡改 5.结余;节余 6.哺育;抚育 7.时效;实效
8.豁然;霍然 9.志愿;自愿 10.事故;世故
动物成语
1.汗牛充栋 栋:栋宇,屋子。藏书太多,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2.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复返。
3.虎头蛇尾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4.为虎作伥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做坏事。
5.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取下它的皮来,比喻所商量的事跟对方(多指坏人)利害冲突,绝对办不到。
6.虚与委蛇 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假意敷衍应酬。
7.心猿意马 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8.塞翁失马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9.闻鸡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指志士及时奋发。
10.鹤立鸡群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1.三礼 是三部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全部内容。“三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和百科全书。 2.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是祭天地最隆重的仪式。其中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合称“封禅”。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封禅活动实质上是帝王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3.鼎 是夏商周三代祭祀用的最重要的礼器,被称为“国之重宝”。多为圆形三足,也有方形四足的。古代有夏禹铸九鼎之说,九鼎象征着冀、徐、兖、青、扬、荆、豫、梁、雍九州,表示统一天下的意思。因此,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自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古代统治者的子孙在鼎上铭刻祖先功绩,收藏在宗庙。地位不同,鼎数也不一样,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4.社稷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人以农为本,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5.牺牲 古代用于祭祀的猪、牛、羊等牲畜,称为“牺牲”。用作祭品: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古有“三牲”之说,是指用于祭祀的猪、牛、羊,后来也以鸡、鱼、猪为“三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冠(ɡuàn)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礼仪叫“冠礼”。行冠礼的年龄,一般为20岁。
加冠在古代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般在宗庙里举行,由父或兄主持。
7.丁忧 原指遭逢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在古代,遇父母去世,子女须服三年丧期,三年内不做官,不嫁娶,不应考。丁忧源于汉代,此后历代均有规定,凡官员遇丁忧,必须解职守孝,三年期满后起复原职,故对仕途升迁略有影响。但有时朝廷因政务需要,不让官员服丧期,称为“夺情起复”,即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穿素服办公,有移孝作忠之意。
8.席座 中国人很讲究座次,以此体现尊卑之别。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南面”,称臣叫“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其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9.左右 中国古代“左”与“右”以何为尊,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春秋时期以前,“左”与“右”以谁为尊需视场合而定。比如主客之间,主居右而客居左,常言所谓“虚左以待”就是说空着左边位置以待宾客之意;而用兵打仗则以右为尊。到了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以右为长的制度,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
秦代亦以右为尊,左为卑;汉承秦制,亦以右为尊,如汉文帝时,“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所以古代的世家大族有的被称为“右姓”或“右族”,以此象征着地位崇高。但是,乘车方位的尊卑正好相反,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隋唐两宋时,以左为长,如《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尚书左丞为正四品上,而尚书右丞只能为正四品下。然而到了元朝时,又有变化,复以右为尊,右丞相位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称吴王时,承元制;明朝建立后,又改为以左为尊,以后一直延续了500多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7)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
(8)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7)泠然善也 (8)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答案 (1)城阙辅三秦 同是宦游人 (2)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3.王维《使至塞上》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答案 (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