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目录
1、设计依据
2、工程概况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
4、线路路径简述
5、主要工程量
6、防雷接地
7.施工注意事项
8. G4层精细化工艺施工图册
9。 工程现场照片
1。设计依据(依据不同工程进行编写)
1。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14年中低压配电网项目可研—设计单位捆绑招标(罗湖区、盐田区)(第一标段)广州建交(公)中字[2013]第[3235]号项目中标通知书;
1
1.2 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3 《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V1。0版);
1.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
技术导则》;
1。5 《深圳电网标准化应用工作指导意见(试行)》(2012.10);
1.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配网安健环设施标准》(2012。04);
1.7 《深圳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试行)》(2013.07);
1。8 盐田供电局、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对本工程现场的实地勘察.
2.工程概况(结合项目可研设计,进行深化)
2.1现状分析:
(1)网格情况介绍
a、属于YTMS0004网格,网格特性为发展,地理位置位于梅沙街道,以环梅路---艺海路--—万科东海岸-——环碧路合围的区域内,主要为盐坝高速隧道、盐田梅沙医院、梅沙幼儿园、盐田外国语学校及万科东海岸等负荷负荷,嘉长源项目、梅沙幼儿园项目建设中,预计用电负荷新增
2
约10000kVA;
b、网格目标接线为:三供一备接线,主供线路为梅沙站F4站(装机容量10660kVA)、梅沙站F7站(装机容量10420kVA)、东部华侨城站(装机容量10000kVA),备用线路盐田港站FA;近期三供一备接线,主供线路为梅沙站F4站(装机容量10660kVA)、梅沙站F7站(装机容量10420kVA)、梅沙站F14(装机容量2800kVA),备用线路盐田港站FA。
(2)网格内现状线路及用电负荷
梅沙片区为深圳滨海旅游度假区,十二五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片区现状仅由一座110kV梅沙站供电,10kV线路缺少同其他变电站间的联络,当梅沙站检修、故障停电时,梅沙片区的供电压力相对非常大,影响该片区的供电可靠性;
a、梅沙站F7(装机容量10420kVA,年最大电流值162.03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万科东海岸居民用电;
b、梅沙站F4(装机容量10660kVA,年最大电流值116。28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盐田体育馆、盐田外国语学校、梅沙医院及居民用电为主;
c、梅沙站F14(装机容量2800kVA,年最大电流值49。2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盐坝高速隧道,同盐田站F17联络;
d、梅沙站F4同梅沙站F1、16、盐田站F4等线路均有联络,供电片区不明确,转供电复杂;梅沙站F8主供万科会议中心与梅沙站F7联络,跨片区供电。
3
e、盐田站F17(装机容量8000kVA,年最大电流值169。35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北山工业区;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a、梅沙变电站现状10kV线路缺少同其他变电站间10kV线路的联络,变电站母线停电不可转供;
b、线路存在跨规划区域供电的情况,且线路联络比较复杂;
c、为非标准接线方式,不可完全转供电;
2。3解决措施:
a、由盐田港变电站新出10kV线路至北工环开转接北工环开至哨坝环开的电缆同梅沙站F14联络;
b、新建组网环开,将梅沙站F4、梅沙站F7、梅沙站F14改接入新建组网环开形成“三供一备”标准接线,线路实现可转供,满足N-1校验。
详见《网架完善前、后系统接线图》和《完善后线路路径图一~三》。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不同地区的运距布一样,不同工程的地形是有差距的)
4
本工程位于盐田区,地形为100%平地,土质为100%坚土。自水贝材料站至施工现场,汽车平均运距为25km,人力运距为0m.退料至观谰仓库汽车运距为50km。
4。线路路径简述(依据电缆的走向,详细描述电缆具体的敷设路径、方式)
第一回电缆由盐田港站新出线沿深盐路东侧电缆管沟敷设,至北山道,穿原有管横过北山道,于北山道北侧破复龙船花、勒杜鹃、白蝴蝶等花坛灌木、人行道及公共租赁自行车存放点埋管敷设,转接北工环开至哨坝环开的电缆;第二回电缆,原有海语东园至桥头环开电缆于原有中间头处解口同新建电缆中间头驳接沿闻檀路电缆管沟敷设至梅高环开,接入梅高环开,梅高环开更换为四单元。及公共租赁自行车存放点等,开工前施工单位需同相关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工程需要北山道北侧破复龙船花、勒杜鹃、白蝴蝶等花坛灌木、人行道详见《完善后线路路径图一~三》。
5。主要工程量(设备选型、主要新建设备、线材等)
5。1设备选型:按《深圳电网标准化应用工作指导意见(试行)》(2012。10)执行。
5。2新建部分:
高压电缆ZRC-YJV22-8.7/15kV-3×300mm2 1480米;
带开关电缆分支箱,户外KKKK+PT+DTU型,含外壳1台;
其余具体详见《主要工程量表》
5
6。防雷接地(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写)
6.1高压进出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方式。电缆装设避雷器,避雷器接地端应与电缆外皮连接,并应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6.2电气设备的外壳、支架、电缆外皮、钢框架以等较大金属构件和金属物均应可靠接地.
6。3接地装置的方式,接地装置由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垂直接地极为辅的复合接地体构成。水平接地体选用φ16热镀锌圆钢,垂直接地极选用∠50×50,热镀锌角钢或φ50,δ=5的钢管。其接地电阻不超过4Ω。
6.4本工程更换环网柜,利用原有设备接地,当接地电阻不满足设计要求值时,需增加射线长度和接地极的数量.
7。施工注意事项(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写)
7.1 10kV户外开关箱
7.1。1技术要求
(1)箱体安装
a) 带开关可扩展型电缆分接箱的各电缆分支回路在独立柜体内,柜体之间总母线采用母线连接器连接。
6
b) 带开关不可扩展型电缆分接箱的总母线和若干负荷开关连结在同一SF6 气箱内,总母线不预留扩展接口。
c) 不带开关电缆分接箱的电缆分支回路,在分接箱内采用T 型或L 型电缆头直接连接。
(2) 接地
a) 电缆分接箱的接地系统应符合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要求,外壳、开关设备外壳等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均应可靠接地。
b) 规定或需要触及的各回路中所有部件都应能可靠接地。
c) 电缆分接箱的箱体应设专用接地导体,该接地导体上应设有与接地网相连的固定连接端子,其数量不少于两个,并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7。1.2 施工工艺要求
(1)电缆分接箱基础应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并结合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围排水通畅。
(2)箱体就位后,应对箱内电气设备进行开箱检查,应外观完好、性能可靠,整体密封性良好,各部件应齐全完好,所有的门可正常开启。
(3)箱体调校平稳后,与基础槽钢焊接牢固并做好防腐措施;采用地脚螺栓固定的应螺帽齐全,拧紧牢固.
7
(4)电缆应安装牢固,垂直向下,排列整齐美观.
(5) 电缆进出口应进行防火、防小动物封堵。
(6)电缆终端部件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终端与母排连接可靠,搭接面清洁、平整、无氧化层,涂有电力复合脂,符合规范要求。
(7) 故障指示器安装紧固,防止滑动而造成脱落.
(8)电缆应相色标识正确清晰。
(9) 应对箱内机械部件进行调试,使柜门开闭灵活、操作机构动作可靠、机械防护装置动作可靠。
(10)应对箱内电气部件进行调试,电动机构、开关气压、熔断器通断、带电显示正确。
(11) 箱体外壳及支架应通过两点与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装置电阻不应大于4欧。
(12) 电缆分接箱应悬挂标志、警告牌,具体参照《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安健环设施标准》执行。
7。2电缆
施工时应有完善的施工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并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等有关条文的要求.
8
电缆工程竣工检验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具体技术细则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7。2.1电缆及其附件应符合规定,并与审图意见书和设计图纸相符。
7.2。2电缆排列整齐,固定良好,弯曲半径、有关排列间隔等应符合规程要求,无机械损伤;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层接线、相序排列等应符合要求.标志牌装设齐全、正确、清晰。
7。2。3电缆终端、电缆接头应安装牢固,接地良好。
7.2.4电缆终端相色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应完好。
7.2。5 在电缆沟中敷设电缆时,应按顺序放在电缆支架上(从下而上、先里后外排列),过马路穿管时,应自下而上、先两侧后中间敷设。新敷设电缆应每隔12m 绑扎一块标示牌(标示内容:电缆型号、变电站馈线编号、起止处名称等)。
7。2。6电缆沟内无杂物,盖板和支架齐全;隧道内应无杂物,配置照明、通风、排水、防火等设施。
7.2。7直埋电缆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小于0.7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m。路径标志清晰、牢固,在直线段每隔20m 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7.2.8 电缆穿管敷设:
9
1)电缆管明敷时,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
2)电缆管直埋敷设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电缆管连接
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3)使用电缆排管时应符合相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7。2.9 水底电缆线路两岸,禁锚区内的标志和夜间照明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0 防火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施工质量合格。
7。2。11 隐蔽工程及中间检验、签证材料检查。
7。2。12电缆工程竣工检验时应提交以下资料及文件:
1)竣工图(含系统结线图及线路沿布图);
2)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
3)电缆线路路径的协议文件;
4)直埋电缆的敷设位置图,图上标明各线路的相对位置,并表明地下管线的剖面图;
10
5)电缆线路的原始记录。包括电缆的型号、规格及其实际敷设总长度,中间接头位置、终端接头的型式及安装日期;
6)电缆及其附件的各类试验记录;
7)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以及装配图等技术文件;
8)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包括规划部门对电缆走廊的批准文件。
7。2。13电缆施工注意事项
7.2.13.1 在开挖电缆壕沟处,应征得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施工。
7。2。13。2敷设电缆时须专人统一指挥,电缆移动时,严禁用手搬动滑轮,以免产生工伤事故。
7。2。13.3电缆从盘上端引出时,应避免在支架或地面拖拉、摩擦,避免机械损伤。
7。2.13.4 电缆牵引头或钢丝套牵引电缆时,应在网套与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避免牵引钢缆在牵引中扭转。
7.2。13.5电缆终端头和中间头的制作是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工艺的人员操作,在制作时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并参照厂家安装使用说明书。
7.2。13。6 在剥切电缆线芯绝缘、屏蔽和金属护套时,线芯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点的距离应
11
大于125mm。
7。2.13.7电缆终端的金属护套必须接地良好,每相铜屏蔽和钢铠连焊接地线,接地线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镀锡编织铜带跨接,接触必须良好。
7。2。13。8 电缆敷设完毕后,按国标《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直流耐压试验、泄漏电流测量及相序、相位校验。
7.2.13。9 试验完毕后,电缆终端上标明色相标志。
7.2。13.10 敷设和试验合格后,应立即整理试验报告向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并将所有试验报告、竣工图纸、设计修改通知单、设备材料说明书及出厂合格证等工程资料归档。
7。2.13.11 设备接地装置的铁件必须经过热镀锌处理。
7。2。13。12线路沿线应做好标识,顶管与埋管段必要时可设置电子标识器;专用沟检查井设置标志盖板和警示盖板,材质宜选用复合玻璃钢材料,综合沟在检查井旁边设标志砖。
8。 G4层精细化工艺施工图册(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写)
8。1电缆工程
CSG—G4—10D—RPJCA行人电缆排管工作井制作(敞开井)A
CSG-G4-10D-CGRF沉底电缆沟电缆上支架敷设
12
CSG-G4—10D-FGRF浮面电缆沟电缆上支架敷设
CSG-G4-10D—CRJF敞开井单层电缆半人工半机械敷设
CSG—G4—10D—FJAZ电缆附件安装
9。 工程现场照片(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写)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