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佛山水系规划滨水区城市设计导则

佛山水系规划滨水区城市设计导则

来源:二三娱乐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第一章 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总则

1.1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4.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 5. 《防洪标准》(GB50201-94)

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 《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

8. 《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9.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0. 《佛山市围内主干河涌管理暂行规定》

1.2

目标

1.2.1 充分兼顾水体、驳岸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使三层面的功能配置相得益彰,形成完善合

理的水系空间体系。

1.2.2 体现生态优先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城市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生

态特征,因地制宜,确保水系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3 体现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展现和塑造,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1.3

原则

1.3.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中的河流与其它自然水体,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城市设计中首先必须遵循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原则,充分发挥河流对城市环境的生态功效。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1) 保护现有河网,适当恢复被覆盖的河流,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实现河网水体的互通性,

减少盲端式河涌,并与城市绿网形成整体连续的生态廊道。全市域范围内宜保证10%水面率,重点区域河网密度宜更高。

2) 采用有效方式保证水质与水量,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3) 保持多类型的复合生境,维持滨水地区植物生境与动物栖息地的质量,尤其是关注水生动植物的

生存环境;

4) 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建设方式,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5) 加强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功能,加强雨水的收集循环再用;

6) 保护水面斑块,建立人造湿地。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结合环境工程技术,综合利用不同湿

地单元的净化功能,形成具有高效净化功能和适应性的人造湿地。

1.3.2 人性化设计原则

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敞空间,应得到充分利用,以满足市民丰富多样的使用需求。

1) 保证城市滨水区的“公共性”,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侵占河岸空间;市区内的河流应至少在

河道的一侧设立安全、连续的沿河步行系统;

2) 满足市民亲水性需求,保证通向河边的道路有足够的密度,尤其是对于市区内的重要河流,宜保

持间隔300米左右设与河流垂直的道路,并增强道路的引导性;保证足够的视线通廊使人们在城市中容易看到水体;

3) 宜控制平行并紧贴河流的机动车道宽度,以保证车速不会过快,方便前往水边的行人穿越,且与

河流的宽度不会形成太大的悬殊;

4) 合理的组织水上公共交通和游览,可在适当的河段恢复轮渡。 1.3.3 景观多样性设计原则

1) 沿河展开的城市界面,在一定范围内应有连贯性,同时有一定的高低变化,防止长距离内过于单

调统一。

2) 保护滨水的传统聚落、历史建筑,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将其整合到城市设计中,充分

展示具有岭南传统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3) 充分利用桥梁、沿河绿带、滨水广场、河流拐弯或交汇处等重要节点空间,创造形式优美的,具

有地标意义的公共空间。

1.4

对象及分类 1.4.1

在佛山市域内进行与河流及其滨水区相关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时应遵循本设计指引。 1.4.2

本指引主要是对佛山市内的内河涌及指定的外江河段制定的详细规划设计指引。其它河段与水体可参考本指引的规定。 1.4.3

根据河流的流经地带的规划功能和宽度,把本城市设计指引所针对的河流进行分类,如表1-1。对不同类型的河段,应采取各自不同的对策和设计方法,以加强指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表1-1:滨水区分类 流经区域 景观型 宽度/内容 小于10m 10-30m 大于30m 生产型 港口、工业岸线 范畴界定及设计原则 即流经佛山“2+5”组团及各镇镇区的内河涌。该区域人口密度大,建设压力大,河流受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平衡,文化与历史资源集中。应强调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亲水的心理需求。 即流经市内各乡村居民点的内河涌。该区域人口密集度低,传统风貌保存较好。但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开发强度日渐增加。水体污染不断加剧且较难改善。应强调景观的生态化,突出岭南传统风貌,促进农业生态化的发展。 即流经市内非居民点区域内的内河涌。该区域人工干预较小,自然环境及水质较好。缺乏综合的生态规划,生态环境脆弱。应强调生态化的设计原则。 城镇段 小于10m 乡村段 10-30m 大于30m 郊野段 小于10m 大于10m 备注:外江流经城市的河段,包括:东平水道“澜石——-登洲头”,容桂水道“容奇——板沙尾”, 西江“官棠——高明河口”, 北江“老鸦洲——南沙洲”, 西江“河清船闸——甘竹岛”, 雅瑶水道/水口水道“大冲——广州珠江西桥”,佛山水道,顺德水道“西樵——南庄”,吉利涌,平洲水道,其设计指引均宜参照内河涌城市段的设计指引进行规划设计;其它河段可视具体情况,参考各分类指引进行设计。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1.4.4 在对《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划定的水系重点区域及节点进行滨水区设计时,参考第三章《佛山市水系重点区域滨水区城市设计指引》。

1.5

术语 1.5.1

“河涌”:根据《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佛山市内的河流分为“外江”与“内河涌”两大类。根据《佛山市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统计所得,本指引将重点针对内河涌中的245条主干内河涌、492条支干河涌、和2065条支涌的滨水地区给予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1.5.2

“滨水区”:一般是指水域与陆域相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本指引主要针对从内河流边缘起,至沿河的第一条城市道路(不包括河堤路)范围内的陆域空间,给予较详尽的城市设计指引和要求,其它地表水体可以此为参考。 1.5.3

“水系重点区域”主要包括:“2+5”组团新的毗邻外江的中心区、重要湿地、基塘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域、重要水库、流经组团和镇区中心的生活性主干内河涌和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河段六大类型。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第二章

2.1

滨水区规划范围划分

沿水的陆域空间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由水体向外依次为河岸区、滨水绿带区,以及建设区。

滨水区域城市设计细则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6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2.2

城镇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细则 2.2.1 河岸区

表2-1:城镇段河岸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景观型 10-30m 生产型 大于30m 港口、工业岸线 A2,A6,A7 B3,B5 详见表2-11 D1, D3,D4 D1,D3,D4 D1,D3 满足功能需要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小于10m 驳岸形式 驳岸材料 水工建筑 安全措施 绿化配置 A1,A2,A5 B1,B2,B4,B5 详见表2-11 D1,D2,D3,D4 详见表2-19及注1 A4,A5,A6,A7,A8 A7,A8,A9,A10 B1,B2,B3 B1,B3 注1:在坡肩种植藤本植物或枝条下垂的灌木,以覆盖生硬的石壁;植物的生长不应对驳岸及其它水工构筑物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2.2.2 滨水绿带区

表2-2:城镇段滨水绿带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景观型 10-30m 生产型 港口、工业岸线 E6,E8,E12 满足功能需要 满足功能需要 详见表2-19及注3 小于10m 铺 装 景观设施 照 明 绿化配置 详见表2-13 详见表2-14 详见表2-15 详见表2-19及注2 大于30m 注2:植物的种类、色彩、结构宜富于变化,高低、疏密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并与河流的形态产生对比;人活动密集区域应优先选用能提供能树荫遮阳的高大乔木;优先采用色彩鲜艳或带有香气的植物;不应选择带刺或有毒植物。 注3:宜选择吸附粉尘或净化性能较强的植物。

2.2.3 建设区

表2-3:城镇段建设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景观型 10-30m H3,H4,H5,H7 K1,K2 生产型 港口、工业岸线 小于10m 建筑退让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设计 H1,H2,H3,H4 K1,K2 详见表2-18 大于30m H4,H5,H6,H7,H8 H5,H7 K1,K2 K1,K2 满足功能需要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7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2.3

乡村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细则 2.3.1 河岸区

表2-4:乡村段河岸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驳岸形式 驳岸材料 水工建筑 安全措施 绿化配置 A1,A5 B1,B2,B4, 详见表2-11及注4 D2,D3,D4 详见表2-19及注5 D1,D2,D3,D4 D1,D3,D4 小于10m 10-30m A1,A3,A5,A10 B1,B2,B3 大于30m A3,A9,A10 B1,B2,B3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注4:重点应与岭南传统水乡风貌相协调。 注5:在坡肩种植藤本植物或枝条下垂的灌木,以覆盖生硬的石壁;植物的生长不应对驳岸及其它水工构筑物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2.3.2 滨水绿带区

表2-5:乡村段滨水绿带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铺 装 景观设施 照 明 绿化配置 小于10m E1,E2,E4,E10,E12,E9 详见表2-14及注6 详见表2-15及注7 详见表2-19及注8 10-30m 大于30m 注6:种类及数量可相对减少,以满足村民一般休闲活动为主,同时注重体现岭南水乡风貌。 注7:间距可适当加大,灯具数量及照度减少;除旅游景点外,可只设置一般道路照明。

注8:植物的种类、色彩、结构宜富于变化,高低、疏密结合,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并与河流的形态产生对比;人活动密集区域应优先选用能提供树阴遮阳的高大乔木;优先采用色彩鲜艳或带有香气的植物;不应选择带刺或有毒植物。

2.3.3 建设区

表2-6:乡村段建设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小于10m 建筑退让 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设计

H1,H2,H3 K3 详见表2-18 H2,H3 K3 10-30m 大于30m H3,H4,H6,H8 K3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8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2.4

郊野段滨水区城市设计细则 2.4.1 河岸区

表2-7:郊野段河岸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驳岸形式 驳岸材料 水工建筑 安全措施 绿化配置 A3,A9 B1,B2 详见表2-11 D4及注9 详见表2-19及注10 小于10m 大于10m A3,A7,A9,A10 B1,B2,B3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注9:极少有人到达的河段可不设实体防护设施,但应设警示牌。 注10:以原生植被为主,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

2.4.1 滨水绿带区

表2-8:郊野段滨水绿带区设计要素分类索引

铺 装 景观设施 照 明 绿化配置

2.4.2 建设区

除规划允许外,禁止建设任何项目。

小于10m E2,E10,及注11 详见表2-14及注11 详见表2-15及注11 详见表2-19及注10 大于10m 注11:宜采用天然材料,极少有人到达的河段可不设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9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附录

表2-9:驳岸形式

编号 图例 说明 垂直驳岸,适用于较窄河段且河岸用地有限处,传统河岸。但水A1 位较低时不利于亲水。应优先采用各种生态材料,避免使用单一的砖或混凝土材料。 硬质斜坡,人工感强,防洪防冲刷较好。水位高差较大时不利于A2 亲水。应优先采用各种生态材料,避免使用单一的砖或混凝土材料。 自然放坡,适于较宽河段且河岸用地宽松处,生态效果最好,不A3 利于亲水。坡脚可种植挺水植物,形成生物群落,景观良好。 适于河岸用地处较宽处及水位落差变化较大处,有利于亲水,同A4 时兼顾防洪,可形成独立连续的沿水步道。 A5 在原有的垂直驳岸内侧增加可种植的滩涂或可供人行走的临时步道。适于河床较宽,水流较慢,水深较浅的内河涌,有利于景观生态建设和加强亲水性。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0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挑台式,城市用地紧张,没有足够用地作沿岸活动空间,或某些A6 功能的需要必需使河岸向水域延伸时采用。挑出平台或构筑物应不影响防洪、河面交通及景观。 人工与自然结合,在草坡底端构筑台阶,增加驳岸的亲水性,对A7 河堤底部有保护作用,尤其是防浪和防冲刷效果较好,同时也兼顾了景观。 梯级驳岸,梯面可植草或灌木。不但有利于市民亲水,同时提供A8 休憩场所,构造也有利于护岸防洪和冲刷,可在用地较宽裕时使用。 适于河面宽度较大,容易形成大面积滩涂的河段,可形成丰富的A9 植物群落,给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山体直接临水,适于与水体相连的山区及郊野地带。应着力保护A10

与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丰富多样的水边植物群落。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0:驳岸材料

编号 图片 材料 土壤和植物,适当采用置石、叠石,以减少水流对B1 土壤的冲蚀 生物有机材料,如树桩、树枝插条、竹篱、草袋等B2 可降解或可再生的材料辅助护坡,通过植物生长后 根系固着成岸。 新式混凝土预制构件、耐水木料,金属沉箱等构筑B3 高强度、多孔性的驳岸。 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两栖生物丰富,景观较自然,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基本保持自然岸线的通透性及水陆之间的水文联系,具有两栖生物的生长环境。 传统条形的麻石、卵石、碎石,与传统砌筑工艺的B4 结合 反映地方特色;粗糙的表面和无数石缝可以让水自由的渗透至背面土层,保持正常的水体循环,为两 现浇混凝土或浆砌块石 栖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切断了水陆之间的生态流交换,岸栖生物基本不能B5 生长,硬质景观,不能演化为自然的景观和形成良 好的生态功能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洪功能,适于水流急、水面与陆地高差大、坡度陡地段。 适于传统村落中的较窄河道。 适于范围最广,坡度限制最小。可用于水流冲刷力度较大的河段。 坡度自然,可适当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水位落差较小,水流较平缓。 景观、生态效果 适用场所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两栖生物丰富,景观自然,坡度自然舒缓,在土壤自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 然安息角范围内,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2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1:水工建筑

编号 分类 图例 设计要求 1. 以步行功能为主,选址时应确保桥周围有较好的景观及视线通廊; 2. 色彩、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C1 平桥 3. 桥上宜设可供停驻观景的空间,宜设置遮阳设施; 4. 桥面与道路高差不宜大于0.5m;同时还应保证桥底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如需通航小型的执勤或环 1. 2. 3. C2 拱桥 4. 卫船只,应适当增加高度至1.5m,以方便作业; 满足规划选点及城市水陆交通的要求; 色彩、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不通航的河道,桥底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如需通航小型的执勤或环卫船只,应适当增加高度至1.5m,以方便作业; 对于用作水上旅游线路或城市水上公共交通的河道,应使桥底标高高出设计洪水位1.8m以上,其它河段可按航道规划设计桥底净空。 1. C3 水闸、泵站 2. 3. 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防洪要求; 造型尽量简洁; 开阔的江面上可突出其高大形象,并带有一定的象征性意味; 4. 在传统村落地区应与环境的整体风貌结合。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1. C4 滚水坝 2. 3. 4. 满足水利工程的技术要求; 与人的亲水活动相结合,为此类活动提供空间; 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焦点,活跃水面气氛; 宜采用坚固的天然材料,体现自然特征。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3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2:安全设施设计

编号 图例 适用场所 护栏,适用于城市中各类河段。建议采用厚重材质或不易攀爬的设计,同时又要有一定的通透性,不过多阻挡看向水体的视D1 线。高度建议在1.05-1.2m左右为宜。 护栏也可与座椅或其它景观设施一体化处理设计。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条石或砌块压顶,能彰显亲水性。适于常水位接近岸线顶,且岸顶至河底的高差在1m左右的河段。应在适当位置设立安全D2 警告标识。 矮挡板,可采用条石、预制混凝土块,高度宜不小于0.3m。D3 亲水性较好,又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宜控制岸顶至河底的高差在1-2m内。应在适当位置设立安全警告标识。 利用植物分隔,与驳岸施工结合,既能防止人跨越驳岸,又D4 可形成良好景观。宜种植亲水、浅根灌木,对于使用混凝土材料的垂直驳岸,应优先选择枝叶下垂型,可丰富岸线层次。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4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3:铺装

材料类型 编号 图片 名称 说明 加工成一定形状和厚度的石板,表面粗糙,具有传统韵味,适用于自然式小路或传统区域,厚度E1 石板 不宜太薄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自然、富野趣、粗犷,多用于自然式小径,但E2 乱石 长时间在此路面行走易疲劳 质地雅致、装饰性强,适用于露天广场,由于天然材料 E3 碎大理石片 表面光滑,坡地以及残疾人步道不宜使用 细腻圆润、耐磨、色彩丰富、装饰性强,排水性好,适用于各种通道,广场,但容易松动脱落 卵石 E4 古朴,自然,价格较高,注意防腐,防滑 E5 木 坚固、耐用、平整、路面要保持适当的粗糙度,可做成各种彩色路面,价格适中,适用于人流密集人工材料 E6 混凝土砖 的地段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5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装饰性好,粗糙度小,施工较复杂,可与其他材料混合适用 E7 水磨石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拼块铺地可塑性强,操作方便,耐磨,平整、面光、养护管理简便,但当气温高时,沥青有软化E8 沥青混凝土 现象,彩色沥青混凝土铺地具有强烈反差 端庄古雅,耐磨性差,在排水良好处使用较宜,古建筑附近尤为适宜,但不宜用于坡度较陡和阴湿E9 青砖 地段,易生青苔。 形式多样,排水良好,稳固性较强,相对较低的建造成本,但不方便行走,需要高水平维护 E10 草坪砖 色彩丰富,可拼贴出各种图案,耐磨性差,但防滑性差,只适合局部使用 E11 马赛克 混合材料 E12 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混合使用,兼具多种优点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6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4:景观设施

分类 编号 图例 设计要求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1. 宽度一般不宜小于1.5m,能容纳主要的人流。节假日或举行活动会产步行 道 F1 生大量人流时,应有足够的宽度; 2. 应保障步行的连续性,同时也应设置足够的出入口及局部放大节点以方便使用者,出入口或节点的间隔不宜大于250m; 3. 路面纵坡度宜控制在0.2-5%,横坡1-2%; 4. 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1. 材料应兼顾耐用、经济、美观,符合人体工程学,满足人的使用要求; 休憩 设施 F2 2. 座椅间距宜为10-50m,但人流集中处应增加座椅设备的密度;座椅的设计宜使用者能方便的眺望水面; 3. 在人多聚集区域,宜设置亭、廊等遮阳设施;其位置宜方便到达及能眺望水面,同时应与其它景观元素有机组合; 4. 处于居住用地附近时宜考虑设置各类康体设施,方便居民的日常使用; 1. 卫生间应在沿河步道旁设置,在旧城区和商业闹市区,间距为300-500m;在城市建成区其他地区间距应不大于800m。其造型、色彩宜与周围环境协调; 环卫 设施 F3 2. 洗手台和饮水台设置与公厕结合,人流密集处宜适当减少其间距。考虑与景观相结合设计,增加趣味性; 3. 垃圾箱应沿路摆放,设置间隔宜为80-100m,垃圾箱的设计须考虑人们使用时无须触及,需考虑垃圾的分类回收; 4. 公共厕所或环卫房宜布置在下风侧,以免异味随风飘散到活动场地。建议用绿化进行遮蔽,以阻隔视线。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7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1. 记录内容要准确,有清晰的方向指引; 2. 需要考虑标志牌面的视域、文字的大小和比例,及文字与背景之间的标识 设计 F4 对比关系,方便辨认; 3. 可采用多种形式、材料进行设计,但同一河段应保持风格的连贯性; 4. 标示设计可结合场地的水文、空气等环境知识来传达信息; 5. 宜考虑视障、色弱人士对标示的阅读;

表2-15:照明设计

分类 编号 6. 宜反应地域人文特色,与其它景观元素有机组合。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图例 说明 1. 可布置于园路和广场上,确保行人和车辆夜间的安全行走; 2. 光照方向主要采用下照型和防止眩光的漫射型; 道路照明 G1 3. 照明设备的标准高度为3-9m,间距为4.0~5.0m; 4. 灯光分布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识别性,通过照明有效地指向各出入口或接驳道路; 5. 灯具本身的设计应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材料坚固耐用。 1. 一般设于驳岸边缘,向下照射水体,以突出河流线型为主; 2. 间距宜为3-10m; 水景照明 G2 3. 光线应柔和不刺眼,宜采用蓝色系。 1. 设于桥下、水边平台、码头,突出景物特色,增强重要节点、标志物、交通路线和活动区的可辨性; 景物照明 G3 2. 重点体现其与水体的紧密关系,与自身倒影交相辉映。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8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1. 标志物照明,应按对象的结构、外形、材料、规模来选配光源; 2. 宜采用侧光照明,强调景观元素的特点。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1. 根据不同的植物及种植方式,选择不同的照明器具和照明方式,且不得干扰植物的生长。 植物照明 G4 2. 照明设计要注意色光的运用,以能更好地体现植物的色彩感。

表2-16:建筑退让

编号 图例 说明 H1 建筑紧临水体,与驳岸边缘相接,与传统风貌吻合,但破坏河岸的连续性与公共性,且不利于防洪。原则上不允许 新建建筑直接临水建设,如必须建设或对已有建筑进行改造时,应架空首层并开放给公众,或增加与河流垂直并通向水H2 边的道路。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H3 建筑后退出人行步道、长廊或活动场地,有利于形成,并有利于市政管线的敷设,开放滨水空间。传统水巷常采用 的形式,可适当留出绿化、休闲空间。建筑首层功能则宜结合休闲空间设置商业或公共服务。 H4 建筑后退较多,可形成城市道路。应控制道路等级,以H5 免与河道尺度不相配,临水一侧应提供足够的人行步道。建筑高度适宜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保证人行道边缘有足够的日 照时间。 堤围较高大的河段,建筑应与堤坝保持一定的距离,如H6 果用地受到限制,可通过密植树木,以遮挡视线。建筑处于低洼区,不利于观景。 H7 消除低洼地区建房,抬高洼地与堤面平齐,最临近堤坝的土地可用作房屋建设或带状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开发。 建筑退让出较大距离(50m以上),临水形成大片护岸林H8 带或滨水公共绿地,同时带来良好的景观效果。适于河面较宽地带。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7:建筑高度控制

流经区域 小于10m 河流宽度 10-30m 大于30m H:建筑临水面的高度。 H≤24m K1 城镇段 H>24m K2 H:L≤2 且L≥6m H:L≤3 且L≥10m H:L≤4 且L≥10m H:L=2~3 且L≥6m H:L≤4 且L≥10m H:L≤4 且L≥10m L:建筑临水外墙面至堤岸顶外边缘的最小距离,如水利部门另有规定者,按其规定为准。 说明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乡村段 K3 H:L=2 且H≤12m, L≥6m H:L=3-4 且H≤24m L≥10m H:L≤3 且L≥10m 注:具有地标作用的构筑物(如景观台、塔等)的高度可适当增加。 除参考本表H:L的数值外,还可按建筑外墙到对岸建筑外墙的总宽度与建筑高度H等于1~2,校核建筑高度。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1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表2-18:建筑设计

分类、 编号 1. 设计要求 紧邻河流的建筑,宜把主要立面面向河流,或对该立面进行重点设计,不宜设置空调外机等影响建筑立面的附着物,确需设置的必须结合立面造型隐蔽处理。 建筑立面 J1 3. 2. 市中心、组团中心或传统街区等重点区域滨水建筑,形式应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使沿河立面协调统一。 控制沿河立面连续长度,减少河流空间的封闭感。多层建筑连续长度不宜大于100m,高层建筑连续长度不宜大于50m,且宜采用点式布局。 建筑色彩 J2 1. 2. 1. 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宜选用赭、橙、黄等暖色调为主,配以黑、白、灰为中间色,突显传统地方特色。 沿水建筑以满足公共服务、居住、商业、旅游、休憩、办公等功能为主,市郊可局部布置无污染工业建筑; 2. 建筑功能 J3 3. 不宜直接临水设置餐饮建筑,如需设置时必须有严格、完善的排污设施,并有防止向河中扔垃圾的措施; 沿水建筑可采用底层架空或部分架空(骑楼)的做法,使建筑首层成为公共活动空间的组成部分,并为沿水步行道提供遮风、遮阳、挡雨的功能。 4. 5. 保存具历史意义、建筑特色及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使佛山的文化和历史得以流传。 建议竖立别具特色的构筑物,既可帮助游人辨别方向,也可作为该地点的地标。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2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表2-19:绿化配置

成长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亲水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遮荫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固土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吸收有害气体 T1 T2 圆锥形 T3 T4 T5 T6 T7 T8 T10 T11 乔木T 卵形 T12 T13 T14 T15 T16 T17 T18 球形 T19 T20 T21 湿地松 池杉 水松 水杉 南洋杉 落羽杉 白兰 广玉兰 红楠 李 水翁 杨桃 梨 重阳木 黄槐 番石榴 高山榕 小叶榕 阴香 芭蕉 香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季相变化 观花植物 观果植物 芳香植物 大类 外形 图例 编号 名称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3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T22 垂枝形 T23 T24 T25 T26 T27 伞形 T28 T29 T30 T31 T32 S1 S2 球形 S3 S4 S5 S6 S7 灌木S 丛生形 S8 S9 S10 S11 S12 垂枝形 S13 S14 串钱柳 垂柳 垂榕 马尾松 紫薇 洋浦桃 榄仁树 红花羊蹄甲 羊蹄甲 洋紫荆 蘋婆 含笑 海桐 野牡丹 大红花 九里香 米仔兰 花叶良姜 马缨丹 悬玲花 夹竹桃 簕杜鹃 迎春花 冬红 鱼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4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1 U2 挺水形 浮水形 U3 U4 U5 U6 U7 U8 U9 U10 U11 草本U 丛生型 U12 U13 U14 U15 U16 U17 U18 U19 匍匐形 U20 U21 U22 U 23 其它 石菖蒲 芦苇 茅草 荷花 水葱 萍蓬莲 王莲 睡莲 凤眼莲 大薸 粉单竹 大眼竹 青皮竹 紫竹 蜘蛛兰 文殊兰 龟背竹 结缕草 地毯草 马蹄金 狗牙草 沿阶草 假俭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图例:● 最佳 ◎ 一般 ○ 差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5 佛山市水系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0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第三章 佛山市水系重点区域滨水区城市设计指引

3.1 适用范围

3.1.1 在佛山市域内进行与河流、湖泊及其滨水区相关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和景观设时

应遵循《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3.1.2 在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划定的重点区域内进行与河流、湖泊及其滨水区相关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时遵循本《佛山市水系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3.1.3 本章共包括水上及滨水区活动场所设计指引、滨水景观设计指引、城市水系生态设计指引三个

部分。

3.2水上及滨水区活动场所设计指引

3.2.1滨水空间设计

(1) 为水体沿岸地区与城市核心地区之间提供行人通道(包括方便残障人士的设施),尽量方便行人前往水体沿岸地区。

(2) 整合一个具有识别性、标志和照明的步行系统,使步行道变得有趣味、安全、有活力和多样化。

从街道的入口有明确的标志。 在适当的位置加强照明,增加行人的安全感。例如树丛、台阶处等。

(3) 在水体与休憩用地附近,增辟连接的行人通道系统,以方便行人前往。利用在附近辟设的观景廊,可让行人从远处看到水体与休憩用地,从而吸引及引导行人前往使用。水体和休憩用地亦应尽量避免与较宽的车行道连接。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6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4) 水体沿岸适当增设休憩台阶、栈道等亲水设施。并注意在设计这些空间时,尽可能采用自然或模仿自然的材质。

(5) 在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各种与这些节日的相关主题性活动,丰富人文景观,增强城市特色。特别是一些与水相关的传统民间节日,如北帝诞、端午节行通济等与水相关的节日,可在附近水域发展一些与之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以增加佛山城市的传统文化魅力。

沿水建筑可采用底层架空或部分架空(骑楼)的做法,能够同时为沿水步行道提供遮风、遮阳、挡雨的功能。

(6)

(7) 在开放空间的设计中尽量减少台风的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光直接照射,提供足够的遮阳挡雨设施来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7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8) 在沿水的步行道,建议提供行人优先设施,如行人专用区及地下或半地下道路,以促使人车分隔。或者在沿水的道路上提供减低车速的设施,如设置路拱及升高过路设施,提升步行道的安全性。

应尽量减少人车争路的情况。

(9) 在滨水公共活动场所规划中,建议对静态活动和动态活动分区进行设计和处理,以及保证它们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市民在活动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0)

在设计滨水区活动场所中,应尽量关注地面材质的安全使用性。推荐采用一些糙面、渗水性强的铺地材料,以防止市民在使用时滑倒。

(11) 在滨水区步行道的高差变化处,要注意设置斜路,以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携同小孩的父母等行人来往。此外还需周到地考虑视障人士在步行过程中的需要。

在步行道的高差变化处应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8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12) 在滨水步行区,需要在方便可达的范围内设置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垃圾筒、公厕等。建议遮掩集中的垃圾箱。

(13) 禁止在沿水步行道上晾衣服和洗车,以免阻碍人们通行和污染水体。

(14) (15) 鼓励沿水边设立休闲商业带,以增加城市水边公共生活的活力,但需要控制这些商业活动的范围不得侵损公众活动权,如需要确保道路通行及公共开放空间的正常人流活动等。

建议沿水街道旁的建筑物尽量和人行道保持一定距离,并充分利用这些空间作一些公共/半公共的商业休闲活动。特别在居住区、商业及商务区的小商业空间,可借此营造宜人的消费环境。

3.2.2水上活动设计

(1) 建议在一定范围的水网内开设水上交通,主要考虑的运营路线应设在主干及次干河涌,交通工具以中小型客船为主,建议其主要开放时段控制在上下班高峰期,以部分缓解陆上交通压力。

(2) 为保障水上船只的正常通行和步行系统的连续性,桥梁底端与常水位之间的净距离不得低于1.8m。在桥底有步行道的地方,供行人通行的净高超过1.8m的空间不得窄于1.5m。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9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3) 在合适的地点,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状况设置码头或水埠,特别是水上交通和游船的码头,要尽量考虑能够让使用者方便地在码头/水埠附近换乘陆路交通。

(4) 在水面开阔的水道上,鼓励举办一些能够体现佛山人文特色的传统水上活动,如龙舟比赛等,从而强化其城市魅力。但同时应考虑其活动相关场所的要求,如供电和消防等。

不得在河涌内游泳、使用电击或放药等大量捕鱼,需要在临水地区设立清晰明了的警告标示。

(5)

3.3.滨水景观设计指引

3.3.1水体景观设计指引

(1) 水的活性: 在沟通水网时,无论水体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如何变化,都需要注意水的连通性和可流动性,使水体保持一定的品质,以增强其观赏性。

(2) 水质: 需要保持水质,并建议把位于高密度人口地区中的河道两岸,建成双层或多层沿河步行道,以增加人们观赏水景的活动区域。

(3) 水的大小: 建议在水网相交处、河道末端处扩大水体面积,使水体大小富于节奏对比,更易于营造滨水公共空间和水城形象,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区域。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0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4) 水的形状: 除了强调加大城市水网的密度以外,还需要注意保留和创造水体的形态的多样性,以创造不同尺度、丰富多样的滨水景观。例如适当地保留部分鱼塘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水体形态。

水面的视线通廊: 各级河道和不同形态的水体必须保持一定的视线通廊,尽量使人们在行进中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水体的网络关系。

(5) (6) 在河涌经过的地块内,可改动河涌的位置,但应保持水面面积和水体活性,不得截断、掩埋和覆盖流动水体。提倡适度增加水面面积,建议地块水面率在10%以上。

(7) 当采用管涵引流时, 应注意管涵的断面设计,不得形成有压流。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1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3.3.2 滨水区街道景观设计指引

(1) 在村落区,需尽可能地保存那些能体现出佛山岭南水乡特色的街道、水网与建筑的传统关系。在为具有传统岭南特征的沿水街道作更新设计时,其空间尺度把握,应尽量参考其原来的街道空间尺度比例,使更新后的街道保留传统特色。

(2) 建议把较大车流量的机动车道放在非沿水地区,尽量保证沿水街道作为生活性的活动场地。 在为沿水街道设计时,需由整体景观规划作为协调,以保证水体和街道的视线通廊;在大面积水体沿边街道进行景观设计时,也需优先考虑使水体给人以湖面开阔感。

避免在这些临水部分设置机房。 提倡多元化建筑群,并使之形成丰富多变的天际线,避免形成单调乏味的沿岸面貌。

(3) (4) (5) 在适当地点设立地标,例如在河港入口可设立地区标志,在河道沿岸地区兴建设计优美的低矮建筑物。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2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6) 在沿水休憩用地内,建议竖立别具特色的构筑物,既可帮助游人辨别方向,也可作为该地点的地标。

3.3.3 滨水区建筑景观设计指引

(1) 鼓励保存具历史意义、建筑特色及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使佛山的文化和历史得以流传。为保存历史建筑物,应提供或保存适当的环境,呼应邻近的历史性建筑。保护显著的地标以及有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或美学价值的地区,并且加强保护那些与历史上的城市发展一脉相承的建筑和特征。注意保留村落的整体景观特色。

(2) 鼓励滨水区设计和建造更多样式的建筑正立面,确保沿水新建的建筑立面与附近建筑的立面式样保持和谐一致,并且通过使用相似的材料或相似的构造形式来追求与老建筑之间形成和谐一致的关系。

应避免使用与附近已建的重要或传统建筑不协调的材料、比例和体量。

(3) 保持滨水区街道的视线通廊,例如,在水体沿岸,让行人从市区远眺水体沿岸地区的优美景致,也可从水体沿岸地区看到市区的景象。又如,在水体流经的地区,能让行人从建筑群中感受到水体的连续性。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3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4) 在沿水地区,尽量采用隧道以替代兴建架空道路的做法来疏导交通。

避免在滨水地区进行大型基础设施计划,这些基础设施会构成屏障,阻碍公众观赏和接近水体。另避免在水体沿岸,或通过覆盖水体来兴建架空道路。

(5) 建议在水体沿岸合适的位置,设定瞭望点。 (6) 鼓励对沿水建筑外形进行塑造,减轻建筑的压迫感,改善沿水建筑外形,使其相互之间保持分隔,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和空气能进入开放空间以及其他公共区域。

避免在滨水区辟设超尺度的建筑,体量过大。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4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3.3.4 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指引

(1) 在沿水绿化方面,保留和优先考虑种植本地的植物,并注重其搭配。

(2) 在临水步行空间的绿化设计中,在考虑种植遮荫树木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这些树木的树冠不能阻碍人们欣赏水体的视线,注意乔木分枝点的高度。

(3) 需要在沿水不同的人流活动区域,分开考虑针对树木形态来选择种植,例如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居住小区,适宜种植一些树冠较大的树木,以增加绿化覆盖率,吸引人流前来交流活动。

鼓励在滨水区沿岸植树。注意采用开花树木及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以增加季相的变化。沿路旁提供园景建筑,广植树木,藉以绿化环境,改善街道环境质素。在合适情况下,以栽种树木和灌木树圃等美化措施,为路旁添上绿意。

(4)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5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3.4滨水区生态设计指引 3.4.1水质 (1) 采用有效方式保证水质与水量,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如:引水冲污、砾石净化、污泥固化等,

不宜长期关闭闸门,使水体不能流动。

(2) 尽量选用能降解污水的植物作为沿水景观的植物配置。建议通过结合景观设计的方式,使市民其了解水质保护的重要性及手段。

(3) 禁止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直排进入水体,污水应收集到污水管网并输送至污水厂处理。

(4) 在路基和水体之间栽植的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林带,修筑防渗漏排水沟(边沟),阻隔车辆废气中的颗粒物质直接进入水体。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6 佛山市滨水区域城市设计指引

Urban Design Guideline of Waterfront, Foshan 2008-01

3.4.2 土壤

保护沿水土壤资源。防止土壤被挖出、运走、冲刷,被风吹到江河。

在沿岸种植根系发达的本土植物,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减少土壤生态的转化。

3.4.3 地下水与地表水体的互通

建议尽量采用可渗水的驳岸形式,让水自由地渗透到驳岸背面的土层中,保持正常的水体循环,为岸 栖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4.4地面的渗水率

建议尽量采用渗水率较高的地面材质,保持土层湿度和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4.5 风

设立通风廊来疏导空气流通,以改善城市环境中局部地区的气候。由于天然的气流方向可随 季节而变动,因此通风廊的布局须充分配合利用气流的方向。

R ○C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及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Integration Planning Urban Water System, Fos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