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复习——八(上下)
分值:38分 时间:40分钟
一.(2015中考广西玉林防城港卷)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10
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3)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4) ,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5)“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六则中孔子“ , ”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1)风正一帆悬 (2)青草池塘处处蛙 (3)何事长向别时圆 (4)但愿苍生俱饱暖 (5)如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5中考贵州贵阳卷)诗文默写。(8分)
(l)请将下列诗文的句子默写完整。 ①天时不如地利, 。
②假如我是一只鸟,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 , 。
②刘方平在《月夜》中,叙写了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诗句是 , 。 (3)在下面四句中任选两句默写。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正是江南好风,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争渡,争渡. 。 (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1)①地利不如人和 ②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①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②今
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①长河落日圆 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惊起一滩鸥鹭 (每句1分,有错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2015届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行 路 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冰塞川 雪满山 (2)运用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1分)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2015届贵州遵义中考)(4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分)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2分)运用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
的送别环境。(意近即可)
(2)(2分)直接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1分)(意近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诗为所不诗歌,根据所学所记,根据诗题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分析诗句“山回路转不
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不见君”直接表达的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2015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答案】 (1)歌或白雪歌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
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3)A
【考点定位】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首先要根据本诗所写的季节景物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大雪的,
其色为白,不是写花的,所以学生在作文用此诗来说“杏花、桃花”不妥,一是内容不同,二是色彩不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首先要根据本诗的内容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含义即送友远离时对
朋友的伫望牵挂,根据此意判断各选项,判断时要注意不仅情感同相,情境要相同,所以答案为A,“惟见”与“不见”有相同的情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2015届贵州安顺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7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2)这首诗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1)龚自珍 (有错字不给分)(1分)
(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意思对即可)(3分)
(4)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
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充满了奉献精神。(表达主题思想2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古诗中最常用的“写景抒情”的手法,阅读全诗,找到景物描写的内容即“浩
荡离愁白日斜”一句中“浩荡”对“离愁”的修饰作用,分析“白日斜”所表达的情境,对“离愁”的烘托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名句,可以从写作手法和诗句的含义两方面来
分析,写作手法上点名修辞手法,说明其在形象性方面表达诗句内容的作用,内容从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