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二三娱乐


法律硕士(综合课)模拟试卷2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新民主主义法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准绳是( )。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正确答案:A

解析:抗日民主政权以1937年8月公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准绳,继承和发扬苏区法制传统,建立起切合国情的抗日民主法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法制的形成和重大发展。

2. 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 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测试立法体制的概念问题。立法体制是指关于法的创制权限划分的制度,即对一个国家中各国家机关及其人员制定、认可、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限进行划分的制度。立法体制主要为立法权的划分,包括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机关的设置和立法权的行使等各方面的制度。立法体制的性质是与国家的性质相一致的,立法体制的形式则是与国家的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密切联系的。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性的立法体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体系,同时又是多层次的。

3. 清代斩监候二绞监候的案件一般延至( )。 A.春后处理 B.夏后处理 C.秋后处理 D.冬后处理

正确答案:C

4. 游行自由是指公民有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自由表达意愿所采取的( )的自由。

A.列队行进 B.组成社团

C.组成固定组织 D.进行罢工

正确答案:A 解析:游行自由是指公民有在公共道路或露天场所以和平的方式聚会、行进、静坐,以表达其强烈意愿的自由。

5. 宋代酒类由官府酿造和销售,开始实施于( )。 A.太平兴国二年 B.建隆四年 C.开宝元竿 D.雍熙元年

正确答案:A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 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法律监督

正确答案:A

解析:法律实施是指制定出来的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施行,因此,立法显然不属于法律实施的范围。

7. 法律职业伦理的特征是( )。 A.公共性 B.职业性 C.政治性

D.公共性、职业性与政治性三重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8. 法律体系中最大的独立组成部分是( )。 A.具体的法律制度 B.法律部门 C.法律规范 D.宪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各法律部门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在法律体系中,法律部门是中观要素,法律规范是微观要素。宪法是政治法中的具体法

律。因此,法律部门是最大的独立组成部分。

9.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的机关是( )。

A.公安部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我国《宪法》第67条的规定。要注意,对这一条;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已作了修改,增加了紧急状态的规定。

10. 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 A.规范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正确答案:A

11. 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 A.有法可依 B.执法的民主化 C.司法的民主化 D.依法办事

正确答案:D

解析: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12.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是( )。 A.历史解释 B.逻辑解释 C.目的解释 D.理论解释

正确答案:D 解析:法律解释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只能是国家机关,它做的解释也是规范性解释而不是任意解释,与一般的按照法学理论对法律的讲述、评议(也可称为解释法律)有本质不同。理论解释只能算解释法律,而不是法律解释。

13. 以身高作为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标准的朝代为( )朝。 A.秦 B.汉

C.元 D.清

正确答案:A

14. 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 )的批准,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A.国家主席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D 解析:开会期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闭会期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15. 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 )。 A.1982年12月4日 B.1999年3月15日 C.1978年12月4日 D.1982年10月1日

正确答案:A

解析: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宪法是第四部宪法,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

16. 法律的概括性是指( )。 A.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B.法律是一种抽象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规则 C.法律出自国家

D.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法律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规则,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表明了法律的规范性,法律出自国家表明了法的国家性,均不符合选项要求。

17. 《选举法》属于下列哪一个部门法?( ) A.政治法 B.行政法 C.劳动法 D.民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所谓政治法是指调整政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组织法、选举法、中央与地方关系法、立法法、监督法、国籍法等。

18. 下列关于直接投票选举的表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 A.选区全体选民够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B.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C.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2/3票即可当选 D.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半数票即可当选

正确答案:B

19.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有关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贵族意志的体现 C.法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D.法是整个官僚阶层利益的体现

正确答案:A

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观点,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首先且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0. 我国《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

A.法律规范 B.法律原则

C.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概念

正确答案:D

解析:本条是关于法律概念的规定。

21. 在我国自治条例是指( )。

A.一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B.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C.经济特区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D.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有关区域自治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B 解析:在我国自治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当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有关管理自治地方事务的综合性法规。其制定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其内容主要涉及与区域自治相关的问题。

22. 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以( )法律关系最为典型。

A.刑事法律关系 B.民事法律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经济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平权型法律关系的本质是法律关系主体间地位的平等,因而以民事法律关系最为典型。

23. 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设置的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终审法院 B.高等法院 C.区域法院 D.裁判署法院

正确答案:D

24. ( )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A.法律关系客体 B.法律关系主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权利义务

正确答案:A

解析: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25.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 )。 A.1911年 B.1908年 C.1907年 D.1906年

正确答案:B

解析:该大纲于1908年8月公布。

26. 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正确答案:B 解析:全国人大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行使的是那些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除了全国人大以外,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

常委会在内都无权修改。修改宪法也是全国人大权力最高性的体现。

27.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暂行法》 C.《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D.《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确答案:D

28. 公法的调整方式以( )为主。 A.意思自治 B.私法自治 C.契约自由 D.强行干预

正确答案:D 解析:公法主要是指关于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公法的调整方式以强行干预为主。

29.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 A.国家的民族关系 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的阶级关系

正确答案:C

解析: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

30. 唐朝对大案、疑案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

A.三司会审 B.联合办案 C.三司推事 D.圆审

正确答案:C

31. 最早记载的军法出现在( ) A.《尚书.汤誓》 B.《尚书.甘誓》 C.《左传》 D.《礼记.王制》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夏、商两朝,不成文的习惯法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誓”、“诰”、“命”等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渊源,其中“誓”偏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大体相当于后世的军法。

32. ( )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元典章》 D.《大札撒》

正确答案:D 解析:《大札撒》作为元朝建立以前最为重要的法律形式,以其原始性和刑罚残酷性而著称,对元朝的立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33. 归纳推理属于( )。 A.形式推理 B.辩证推理 C.演绎推理 D.法律类推

正确答案:A 解析:形式推理是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因此,归纳推理属于形式推理的一种。

34. 对违法行为处以劳动教养,这是一种( )。 A.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经济制裁 D.刑事制裁

正确答案:B

解析: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实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劳动教养三种。

35. 《明大诰》共有( )编。 A.三编 B.四编 C.八编 D.十编

正确答案:B

36. 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司法权都被作为( )。 A.判断权 B.管理权 C.执行权 D.行政权

正确答案:A

37. 在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是(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议案的审议 C.法律议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正确答案:C 解析:法律议案的表决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议案进行表决,正式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活动。在整个立法活动中,法律议案的表决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和阶段。

38. 人民法庭是( )。 A.县一级司法机关 B.省一级司法机关

C.县以下群众性临时审判机关 D.省一级司法派出机关

正确答案:C

解析:人民法庭是县以下群众性临时审判机关,专门审判一切违抗、破坏土地法的案件。

39. 《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 A.《网法》 B.《盗法》 C.《杂法》 D.《具法》

正确答案:B

40. 工农民主政权时,影响最大的刑事法规是( )。 A.闽西《惩办反革命条例》 B.《湘赣省苏区惩办反革命犯暂行条例》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D.《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肃反执行条例》

正确答案:C

41. 元朝管理全国佛教和受理僧侣诉讼的中央机关是( )。 A.大宗正府 B.理藩院 C.宣政院 D.宗人府

正确答案:C

解析:理藩院和宗人府都是清朝机构,大宗正府则是审理蒙古、色目人犯罪案件的中央审判机关,宣政院则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受理僧侣诉讼案件的中央机关。

42. 就法律的对人效力而言,我国采用( )原则。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入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正确答案:D

解析:在法律的对人效力方面,近现代国家多数均采用结合主义(也称折中主义、综合主义)原则,即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我国也是如此。

43.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权利和自由( )。 A.从事科研 B.写小说 C.通信

D.读研究生

正确答案:C

44. 依法办事的前提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正确答案:A 解析:依法办事首先就必须有法作为办事的依据,因此有法可依成为其前提。

45. 维护社会主义立法权威性的一项重要原则是( )。

A.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 B.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

C.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答案:A

解析:要维护社会主义立法的权威性,就要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法律相结合。

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6.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 A.法律应尽量实现公平,平等地保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B.法律应尽量实现公正,发生利益冲突时平均分配利益

C.法学研究应该保持中立,以对现实法律法规的正确解释为主 D.法学研究应该保持实用性,以对立法、司法、执法的指导为主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方法包括阶级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就是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法律现象的方法,A项法律平等保护社会各阶级利益的说法与此法相违背。价值分析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认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B项“发生利益冲突时平均分配利益”与此相违背因而错误。实证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但不是说法学研究要以解释法律法规为主,而是要揭示法的一般原理,因此C项错。同时,法学研究也不是以实用为主,因此D项错误。

47. 下列说法中属于法的普遍性的含义的有( )。 A.法的效力的重复性 B.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

C.不同的法其效力范围也是不同的

D.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应适用相同的法律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法的效力的重复性、对象的广泛性、平等适用性是法的普遍性的反映,而普遍性的相对性也是普遍性的反映,故C项也正确。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8条规定,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从法的作用看,该规定属于( )。

A.规范作用、确定的指引 B.规范作用、有选择的指引 C.社会作用,确定的指引 D.规范作用、具体指引

正确答案:A,D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根据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可分为确定的指引和非确定的指引。根据法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原则的指引和具体指引,本题所述是确定的指引和具体指引。

49. 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哪些不属于法的要素中的法律规则?( ) A.《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B.《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D.《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正确答案:B,C,D

解析:B、D两项规定的是法律原则,C项规定的是法律概念。

50. 法律关系有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之分,在以下法律关系中,属于横向法律关系的有哪些?( )

A.刑事审判中公诉人与被告人间的法律关系

B.某母公司与子公司达成原材料购销协议,因此形成的法律关系

C.在父亲对儿子提起的民事诉讼中所形成的二人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D.甲公安局向乙公司购买了一批葡萄酒,准备作为福利发放,因而在甲公安局与乙公司之间产生的买卖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纵向法律关系必须是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许多情况下看似这种关系实则不是,不能从主体上判断,而要看法律关系的主体间在这一特定关系中地位是平等还是不平等,A项中公诉人与被告人之间并非是命令与服从关系。

51.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法与共产党政策区别的是( )。 A.两者的根本任务不同 B.两者表现形式不同 C.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D.两者调整范围不同

正确答案:A,C

解析:B、D项是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区别。

52.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有( )。 A.都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B.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其内容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宪法与普通法律一样都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其内容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53.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活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产环境 D.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A,B

解析:我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54. 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A,B 解析:考查要点是我国的宪法的监督。全国人大是进行宪法监督的最高机关,一是监督各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各种规章是否符合宪法的原则和条文规定,二是监督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是经常性的监督。因此,A项、B项是正确的。

55. 我国《选举法》规定,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在 ( )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A.选民小组会议上 B.代表小组会议上 C.选举大会

D.全体选民大会

正确答案:A,B

解析:考查要点是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我国《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应当向选民或者代表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代表,也可以在选民小组或者代表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但在选举日前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

绍。因此,A项、B项是正确的;C项、D项是错误的。

56. 下列( )属于公民的诉愿权。 A.建议权 B.取得赔偿权 C.言论自由 D.批评权

正确答案:A,B,D 解析:考查要点是公民的诉愿权。在我国,公民的诉愿权是对公民的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以及取得赔偿权的统称。这些权利都是公民作为国家管理活动的相对方对抗违法失职行为的权利。言论自由不属于公民的诉愿权。

57. 下列( )属于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无名委员会。 A.财政经济委员会 B.外事委员会

C.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D.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正确答案: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分有名委员会和无名委员会两类,有名委员会是在《宪法》中明文列举的,包括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和华侨委员会;无名.委员会是全国人大根据需要设立的,目前有内务司法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因此,C项、D项是正确的;A项、B项是错误的。

58.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连续任职没有届数限制的是( )。 A.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各部部长 D.国务委员

正确答案:A,B,C

解析:考查要点是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职届数限制。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各部部长连续任职没有届数限制,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因此,A项、B项、C项是正确的;D项是错误的。

59.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 )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也可以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

A.水流 B.森林

C.山岭 D.荒地

正确答案:B,C,D

解析:考查要点是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因此,B项,C项、D项是正确的;A项是错误的。

60. 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 D.共同犯罪,刑不累加

正确答案: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唐律规定:“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的行为为公罪,即官吏囚公事而犯的罪。对“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或者“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行为定为“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可见,A项表述错误。《店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可见,B项表述错误。按照唐律规定,犯“十恶”者,不在议、请,减、赎之列,即“十恶”大罪不适用“八议”,因此,C项表述正确。唐朝对于共同犯罪,采取“以重者论”的原则,即采取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的处断原则,因此,D项表述正确。

61. 关于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 B.《名公书判清明集》是一部有关诉讼判决文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 C.《宋刑统》是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 D.推勘院是审理皇帝交办的大案要案的临时性司法机构

正确答案:B,D

解析:本题是对宋朝法律制度的综合考查。宋朝勘验检查制度发达,为了适应勘验检查制度的实践需要,宋朝出现了许多有关勘验检查的著作.包括郑克的《折狱龟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宋慈的《洗冤集录》等。在这些成果中,《洗冤集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可见,A项表述错误。宋朝有关诉讼判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称为《名公书判清明集》,在这部汇编中,卷数最多的是户婚门。该书6引勺容特点有:(1)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横;(2)介绍了南宋税收情况;

(3)介绍了科举中的作弊情形等判词,都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4)介绍了争业诉讼和“立继”诉讼的内容;(5)辑录了以父子、兄弟、夫妻关系为核心的有关当时家庭关系的判词;(6)辑录了有关宗室、士人、僧道、牙侩、会吏、军兵的判词;(7)介绍了包括破坏生产、破坏社会秩序等内容的行为。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第一部采取“刑统”的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唐宜宗时期颁布的《大中刑律统类》(简称《大中刑统》)可见,C项表述错误。推勘院是审理皇帝交办的大案要案的临时性司法机构,可见,D项表述正确。

62. 清朝制定的会典包括( )。 A.顺治会典 B.雍正会典 C.道光会典 D.光绪会典

正确答案:B,D

解析:考查要点是大清会典的组成。清政府仿效明朝,编制自己的会典,先后出现了《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合你“五朝会典”,统稍;《大清会典》。注意:没有顺治会典和道光会典,因此,B项和D项是正确答案。

63.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中华民国民法》的结构顺序是总则、物权、债、亲属、继承 B.《中华民国民法》体现了“国家本位”的立法原则 C.《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了地上权、永佃权和地役权 D.《中华民国民法》在婚姻制度上以约定财产制取代联合财产制

正确答案:B,C

解析:置考查要点是《中华民国民法》。《中华民国民法》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在我国民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民国民法》的结构顺序为: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五编。A项表述将物权和债的顺序颠倒了,因此是错误的。注意:无论是清末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还是《中华民国民法》的顺序上,债都是放在物权的前面,因此,考生切忌用现代民法编纂结构顺序的理念来套记《大清民律草案》和《中华民国民法》的结构顺序。此外。不要把“债”记忆成“债权”,《中华民国民法》之所以用“债”,而不用“债权”,主要是为了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实施一体的保护。《中华民国民法》尊重和反映个人利益,但是又强调只有在“个人利益不违背国家利益时,始予以保护”,可见,《中华民国民法》体现了“国家本位”的立法原则,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扣华民国民法》对于物权作出了无比详尽的规定。从物权类型上看,既有所有权,又有他物权,诸如所有权、地上权、水佃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都有规定,因此,C项表述正确。从夫妻之间财产关系的角度看,不外乎有约定财产制和联合财产制两种形式,其中,联合财产制又称为法定财产制。《中华民国民法》确定了联合财产制,即妻的财产除保留外,归丈夫一方管理。因此,D项表述错误。

简答题第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64. 比较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和实施的最高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为行政管理或执行法律而制定,通常采取条例形式,效力低于宪法、法律。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主要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并由省、自治区人大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基本法律、一般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

65. 简述法的规范作用的内容。

正确答案:(1)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基于自身的规范性特征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2)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大体上可以被概括为指引、评价、预测三种作用。(3)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行为起到一种导向、引路的作用,其作用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4)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无法律效力的作用。(5)预测作用是指法律因规范性、确定性的特点而使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安排的作用,也叫法律的可

66. 简述执法的主要原则。

正确答案: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它主要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依法行政原则。即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该原则的具体要求是执法主体合法、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的程序合法。(2)合理性原则。即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特别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合理、公正,符合法律的精神和目的。(3)效率原则。即国家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

分析题第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67. 《物权法》在制定过程中采取了专家起草和咨询、协商,向全社会公布草案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历经立法机关七次审议和多次修改而终获通过。在此过程中,人大代表、各方面专家以及很多普通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到草案的争论之中。请结合法理学关于我国立法基本原则的知识,分析评价这一立法过程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我国立法基本原则包括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合宪性原则包括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的合宪性。物权法作为民事基本法律之一,是由全国人大严格按照相关立法程序制定的。 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并合理地吸收、借鉴国内外一切合理的经验。物权法草案从起草到修改,咨询和吸取了各方面学有专长的专家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立法的科学性要求。 民主性原则要求立法内容和过程及程序的民主性。物权法在制定过程中,除法定立法程序以外,还向全社会公布了法律草案,以各种

68.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试运用宪法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在宪法中增加这一条款及这一条款的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1)全国人大在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在宪法和法律中第一次引入“人权”这一概念,同时也说明我国也已接受了人权理念。(2)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1982年,当时我国处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还没有接受“人权”这一概念,当然也没有接受人权的基本理念。因此,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规定,应该说并非完全按照人权保障的要求设计和安排的。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民权利和自由保障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1988年以后虽然对现行宪法修改了四次,但较少涉及

69. 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唐律.名例律》

正确答案:这是唐律中的类推原则。《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即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这一规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题第70小题,本题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70. 论述现阶段我国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

正确答案: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二者不矛盾。 坚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也称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条根本性原则,也是我国有关组织法和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