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1) (2) (3) (4) (5) (6) 三 总 分 一、积累运用(16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人京使》) (3)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唧唧复唧唧, 。(《木兰诗》)

(5)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6)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7)《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

2.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作为新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 B.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黑士・硒都”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在即,绿化市政府号召市民做好招待八方来客。 D.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níng ① (A.凝B.拧)聚力。爱祖国,就是爱 ,就是爱 就是爱 。《黄河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甲(A.顽强B.坚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土地的誓言》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 ② (A. sāng B.sàng)的故乡昔日的美丽、 乙 (A.丰富B.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1)为文中①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 ②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祖国的历史、文化 ②祖国的山川、人民 ③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1页(共8页)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4分)

春夜洛城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古人离别常以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这首诗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B.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 诗中“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愉悦

心情。

5. 分析诗歌首句中的“暗”字的何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11分)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可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义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6. 解释加点词语。(4分)

(1)【益】①长而益精 .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

(2)【市】①市鞍马,代父从军 .

②东市买骏马(《木兰诗》) .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木兰乃易男装,市马,代父从军。(2分)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2分)

8. 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木兰形象?(3分)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2页(共8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1分)

黄家山的味道 牛旭斌

①黄家山的村庄在山上,那是个有味道的村庄。

②去黄家山的半路上,我看见青青小麦拔节生长,雪白梨花缤纷一地,满野的核树抽芽,开花,坐果,春光芳菲又明丽。雨后墒饱,园子里,几十名妇女躬腰蹲身,在移栽万寿菊,一株株菊苗被整齐移栽进田垄,那葱嫩的秧苗,株株,行行,片片,赛过春风十里的画图。 ......

③黄家山曾经黄土冒烟,雨阻雪封,祖祖辈辈上山都从林路里走。后来,帮扶企业来了,工程队来了,他们实地勘测,群众们自发投劳,背石背砂,先垫平泥泞抗洼,再砌筑桥涵护坡。为了不砍树、不炸山,路顺着草坡弯绕进村。若是挖掉一棵小树,也要我回林里。半年后,这条从河谷钻进沟岔、又穿溪爬坡的路,旋转着上了村梁。

④条条大路连通山前岭后,太阳能路灯在夜里为行人照亮。告别烂泥路后,乡亲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但户户接通自来水的事情办起来确实愁人。人在高山上,水在山谷里。找寻到旺盛水源后,挖渠铺埋管网,建设提灌,引水上山。通水那天,人们把水桶举过头顶,把扁担挂起,掬起水花捧在掌心,脸上充满喜悦。

⑤一座山的春意盎然,离不开村里来的帮扶队。青瓦白墙的是新房,黄绿相间的是田园,沿途怒放的是樱花。驻村帮扶队进村时,正是黄家山人盘腿暖炕的寒冬时节,山中白雪皑皑。他们迎着风雪,挨家挨户走访,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乡亲们难在哪儿。他们向村组干部和老人们请教前人曾经尝试过哪些生计,摸准脉后,又盘算乡亲们缺些啥。起早贪黑种药材、搞养殖、卖山货,走家进户拆危房、改厨灶、建厕所,修花园、种菜园、栽花树,带着乡亲们把生活领到温煦的春天里。

⑥帮扶队有位小丁,大个子,眼镜,爱说爱笑,人缘好。他帮村里建起了青皮核桃脱皮车间,帮助乡亲们在网上卖农产品。和小丁一样朴实的,还有八O后青年小杜,是一家菌业合作社的创办者。大学毕业的他,从城市返回家乡后,建起了山里第一座大棚。许多人跑来看,摆着手不相信他能种出木耳。如今七座大棚里,密密麻麻的菌棒已经点种。这些黑木耳、玉木耳,正纷纷探出软乎乎的小耳朵。他帮带过的上百户贫国人家中,有不少人学会了种木耳。他全程无偿服务,最后把各家各户的木耳照单回收。尝到甜头的乡亲,团结起更多亲邻纷纷种起了木耳。

⑦青泥河、羊八河消涓流淌。山里人依托四季山花,办起蜂蜜加工厂。油用牡丹、药用芍药正次第盛开,山谷变成了花海。一度以挖药、砍树、狩猎为生的山里人,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扶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⑧听,有人在唱小曲:“正月呀,冻冰呀,立春消,二月的鱼儿水上漂,三月的桃花映山红……”竹笋、香椿、蕨莱千发万长,青杏正肥,深山正秀。我聆听露水滋庄稼,向田野展望。看,澹澹的是春山,蓬蓬的是汀草,山山村村焕然一新,掩映在绿树中的村落,保留着马鞍架构、两坡檐水的民居风貌,大气又亮堂。上百年的大宅门依旧挺立,起起伏伏的三山九梁更加蓊都,合抱不住的大橡树愈显苍翠。

⑨努力创造生活的人们,生活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创造:每一寸田土,都孕育葱茏;每一座青山,都是养人的金山银山。

⑩离开时,我望着蓝莹莹的天边,再次贪婪地吮吸黄家山的味道……

(选自2020年06月06《人民日报》,有删改)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3页(共8页)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和感受串起了交章的人物和事件。 B. 第③段开头一句对曾经的黄家山的叙述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第⑧段的小曲,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山野情趣,营造出清新富饶的意境。 D. 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优秀,富有表现力。 10.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2分)

这些黑木耳、玉木耳,正纷纷探出软乎乎的小耳朵。(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2分) 11. 文章以“黄家山的味道”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2. 第⑩段写道:“我再次贪婪地吮吸黄家山的味道”黄家山有哪些味道?请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0分)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4页(共8页)

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效药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距离?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向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 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3. 为什么说壶口的河“才是中国的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童口的黄河水小,文人味太重。 B. 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 C. 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 D. 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14. 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15. 第四段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7题。(5分)

【材料一】由于病毒外壳带有棘突(spike),看起来像“皇冠”,因此1975年被正式命名为冠状病毒。人类冠状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从症状上来看,人类感染一般冠状病毒潜伏期为2-5天,引起的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如发热、咳嗽、咽痛和鼻炎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可有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并且在冬季、春季高发,各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在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等特定人群中危害严重,并可发生重复感染以及多种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

目前,我国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约为2-14天。初期会引起发热、乏力、干咳等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5页(共8页)

呼吸道症状,病情发展较快,7天内即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较为严重的肺炎症状。

【材料二】2020年2月23日至3月13日全国疫情新增确诊、疑似病例趋势图。

【材料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存在人传人”现象。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疗法,无特效药物,对于人体内病毒的杀灭主要依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因此,科学预防是关键。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全民居家隔离,减少人员流动,阻止了病毒传播蔓延;公共场所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人们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避免聚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多加了一道“安全锁”;全民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出门戴口軍,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用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16. 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 人类冠状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唯一病原体。

B. 人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初期会引起发热、乏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 C. 目前,我国发现人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为2-5天。 D. 新型冠状病毒严重者不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炎症状。 17. 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我国抗击疫情采取的措施。(3分)

(六)名著阅读(3分) 18. 填空题。(1分)

《骆驼祥子》以 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买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 19.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不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千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千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衣服,买鞋,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6页(共8页)

三、作文(40分)

20. 根据要求写作文。(40分)

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会一天天长大,走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时期。

请你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以“ 让我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用恰当的词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3)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4)文中不出现班级及真实姓名。 100 200 300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7页(共8页)

400 500 600 700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8页(共8页)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 (8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1)弹琴复长啸 (2)故园东望路漫漫 (3)草树知春不久归 (4) 木兰当户织 (5)即更刮目相待 (6)雌兔眼迷离 (7)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2分)D 3. (6分)(1) ①A ②B (2)甲:A 乙:B (3)A (2分) 二、阅读(44分) (一)4分 4. (2分)D

5. (2分)①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

悄然而无痕迹的;②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二)(11分) 6. (4分)(1)①益:更加 ②益:益处 (2)①市:买 ②市:集市 7.(1)于是木兰就换上男装,买来鞍马,代替父亲参军。(2分) (2)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2分)

8.(3分)文章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孝顺、聪明、作战英勇、不贪荣利的巾帼英雄。 (三)(11分) 9.(3分)B

10.(2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木耳刚长出来时可爱的情状,表达了“我”对青年小杜种养技术的钦佩之情。

11.(3分)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③标题含蓄隽永,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2. (3分)①黄家山花果飘香的丰收味道。②黄家山人民团结致富的勤劳。③驻村帮扶政 策的落地,使黄家山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④人与自然的和谐,让黄家山未来可期。(答对三点即可给分) (四)(10分) 13. (3分)A

14. (3分)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

领全文。

15. (4分)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此处通过渲染主题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 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奇境的现场感;二是 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五)(5分) 16. (2分)B 17. (3分)

①全民居家隔离,减少人员流动蔓延;

②公共场所增设“一米线”标识,避免人员聚集;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9页(共8页)

③全民出门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六)(3分)

18. (1分)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

19. (2分)祥子逃离军营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后来将三匹骆驼以三十五元 钱卖给了一个老头。 三、写作(40分)略。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单元测试题第10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