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质课教案

来源:二三娱乐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拟写人: 上坪寨乡中学:戴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4、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身边说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大量事实材料,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重在方法引领,点拨评价和思维整理。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知识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难点: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

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早上起来停水了。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生活体验。 人们的生活、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没有水,人类和其他生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水被称为“生命之源”。

教师:1、那什么是水资源呢?(大屏幕展示水资源的概念)

2、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哪里?

学生:主要来自于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等。(大屏幕展示分析世界水资

源和淡水资源的总量分布情况。)

教师: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120位。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着供水不足,有100多个城市缺水严重。

教师: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

学生: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过度: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板书】: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要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首先我们来看它的分布。 二、学习新课: 【板书】:一、时空分布不均 读图P35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大屏幕展示) 教师:我国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东南多,西北少,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读图P73“中国径流带分布”(大屏幕展示) 按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多少,把我国划分成哪几带?并说出各带的分布地区。同时完成P74填表。

教师: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多少和降水有什么关系?(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多,降水少的地方水资源少)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板书】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同学自己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我国水土搭配现状。 “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看图分析。大屏幕展示我国南方和北方面积比例及径流量的比例比较表: (大屏幕展示) 北方 南方 黄河淮河流域(华北地区) 60% 40% 面积 耕地占38% 总径流量 不足20% 80%以上 水资源约占8%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水土资源搭配不协调。)

教师:为什么地处平水带的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学生:耕地多,人多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教师:造成华北缺水还有没有人为因素? 学生:水浪费,水污染。

教师:我们周围有哪些水污染和水浪费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结:由于降水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在时间分布上有没有差异呢?(大屏幕展示水资源时间分配图片)

学生:有差异,降水夏秋多,冬春少,所以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是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补充: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降水年季变化大,所以水资源也具有年季变化大的特点。

【板书】2、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年季变化大。 (过渡):既然知道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就造成我国很多地方洪涝旱灾频繁发生,那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水多的地方往水

少的地方补充,兴建水利工程)

【板书】二、兴建水利工程

【板书】1、跨流域调水(解决空间分布不均)(大屏幕展示)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跨流域调水,即把丰水区的水跨流域调入缺水区。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供水不足的问题。比如还有“引黄入晋”,“引大入秦”等,这几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只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某些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黄河的径流量本身就很少)。为了最大程度缓解这种局面,有必要建设更大的工程,这就是南水北调。

【板书】南水北调:

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5页“南水北调”的材料后思考以下问题。 ①、南水北调工程有几条路线?(三条:西线、中线、东线方案)

②、哪条线距离最近,解决的是什么地方的缺水问题?(西线,西北地区) ③、中线方案起点的水库是哪一座?(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④、沿京杭大运河的是哪条线?(东线) (小结):南水北调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海河、黄河流域联结起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过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用跨流域调水得到了解决,那么时间分布不均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板书】2、兴建水库(解决时间分布不均)

水库的重要功能: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

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贵州洪家渡水电站等。 (过渡):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总体上来说,南方的水资源总量要比北方多的多,特别是南方的湿润地区,但偏偏就是有些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的城市也成为了缺水的城市,(如我国的经济特区深圳)这是为什么?(人口太多,工业发达,需水量大,又加上浪费、污染严重。)因此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水资源不足?

【板书】:三、节约用水 (小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我国水资源的供需问题仍十分突出,世界上有许多物质都可以逐渐找到替代品,比如部分国家的汽车用酒精代替汽油作为燃料,陶瓷可以代替钢铁,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物质可以取代水。因此,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大屏幕出示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图片。 三、活动P77页

国家节水标志,看图标,你能说说这个标志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四、思考:1、你认为怎样可以节约用水?

2、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中源”,我们能做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季变化大。

(二)、兴建水利工程

“引黄入晋”,“引黄济青”“引大入秦”

1、跨流域调水(解决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 2、兴建水库(解决时间分布不均)

(三)、节约用水

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六、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

一、优点和亮点

1、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是主体的问题式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设计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都不是教师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通过情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在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

2、体现了学生“会思考,能应用”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和解决办法。我都是通过问题情境导入和质疑,结论都是由学生讨论得出。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是理解的,也是会用的。

本节课重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树立节水意识和讲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例举我们身边的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和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学生们例举很多,讨论的很好,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在我预想之外。总体上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

二、不足和改进

由于本节课是公开课,听课教师多,心情较为紧张,讲课激情不够,面部表情比较严肃,和学生之间缺少亲和力,还有多媒体运用与讲课衔接不够熟练,课堂的把控不如很多优秀教师那么好。比如如何自如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我显得经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