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的旅程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好些年前,“心理学”还是一个外来词,但到现在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也由当初的冷眼旁观,到现在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大学里开设了心理学专业,社会上有了心理治疗师,书店里为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开设了专门的一块地方,而且阅读者不在少数……
无意间读到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
既非散文,也谈不上是小说,除了上面那一行小字——“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20年”,相信很难吸引大家的第一目光,毕竟市面上诸如此类的励志书太多,看多了总会让人在感觉很有道理之后又不痛不痒的忘掉,总觉得书中缺少些什么,显得羸弱,没有讲到问题的本质。
革命年代的人们,他们信仰单纯,为了自由、独立、当家作自己的主人,有着同样的背景,同样的理想,时代赋予了他们刻苦、耐劳、有责任感的品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同时,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也日渐复杂,人们得超越传统观念的限制,开始反思以前很少讨论的问题。
斯科特派克,这位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包括自己在内的真实病例的剖析与讲解,向我们展示了人们从懵懂无知到心智成熟所要经历的艰难旅程。
其中贯穿着自律与勇气,爱与信仰……
深圳富士康一连十三起跳楼事件的发生我们该向谁追究?
社会上不断涌现出的啃老族该由谁来负责?
年轻人选择成为丁克家族是为了赶时髦,还是因为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苦于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让自己过得既幸福又理想,当意外来临时很多人总会抱怨命途多舛,不受老天眷顾,进而自己放弃自己,被问题打倒。
所以,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生活中我们在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人性弱点的驱使下,人们面对问题的首要反映总是逃避,但当我们有勇气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仅仅是这样的决定,就让我们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向前进了一大步。
我们拥有了勇气,但解决问题的原动力在哪?
那就是爱,手足之爱,精神之爱,对人的爱,对事物的爱……
在爱的驱使下,我们有了汶川地震中母亲为救孩子手举大石数小时不放,有了洪灾来临时战士们一连数十小时的奋不顾身,有了菲律宾劫持事件中拼死一搏,有了欢笑,有了泪水……
但理性的驱使下,我们要清楚真正的爱是什么,以使我们在面对选择,解决问题时做出对的决定,爱是主观意愿与潜意识思维的高度统一,是在洗净铅华后还能一如既往的狂
喜,是在尊重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赖。
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总习惯于沿着别人告诉的轨迹走下去,很少去思考自己的世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人生苦难重重……”书的第一句话写到,在作者向我们叙述一个个病例的同时,也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却没有深入体会的潜意识的世界,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渴望,更深刻地体会责任、爱、信仰。
人们在经历挫折时总会质疑生活,以传统的观念否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人们总认为传统观念是先辈们经验的积累,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但我们都知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成长经历也不相同,我们要遵循自己的世界观,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世界观就是书中所谓的信仰。
信仰始于人们的成长经历、文化环境……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穷其毕生精力努力生活,但等到回首一生时才发现,自己是在跟着别人的步伐过了懵懂而庸碌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人们碍于传统观念的限制,总认为信仰是对于某种例如佛教或基督教之类的宗教信仰,但这样的想法太狭隘,信仰的广度和深度远不仅于此,它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把尺,让我们遇到问题是能靠它对其作出取舍,能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动力,带领我们前进。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在书里,你在惊讶于作者大胆言论的同时,作者众多的病例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慷慨与诚意。
作者并不是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是把他个人的世界观强加于我们,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去生活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关于爱,关于信仰,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合适的方式更积极地去接受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学会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快的到达心智成熟的彼岸。
王钦瑶
2010.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