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及
岗位责任制
烂泥田煤矿 二0一四年
一、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岗位责任制 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一)、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实行混合型管理模式,总工程师直线领导、全面负责、分清层次、综合管理,总工程师对技术管理全面负责,分管技术人员在其权限内及时决策,以利于提高效率.
总 工 程 师:颜文星
负责工作 :采煤、掘进、地测、通防、机电 (二)、安全技术岗位责任制: (1)、总工程师安全技术岗位责任制
1、负责矿井开拓方案(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生产接续安排;
2、负责采区设计、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设计、通防系统设计、其它单项设计和巷道支护设计的编制;
3、负责矿井延深和其它各项设计的执行;
4、严格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地质三书(采区地质说明书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的编制程序,确保编制质量;
5、对矿井通风、安全监测、防灭火、防瓦斯等通防技术管理负责;
6、负责矿井三级安全隐患的排查、措施制定和治理; 7、对矿井通风系统、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负主要技
术责任;
8、负责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及重大事故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执行;
9、负责技术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10、对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系统优化全面负责。
(2)、采煤技术员安全技术岗位责任制
1、负责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设计; 2、对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执行负责; 3、负责采煤作业规程的安排、编制、会审及贯彻落实;、
4、采煤工作面遇断层、过老巷、条件发生变化与原作业规程不相符的,负责制定方案及措施的安排、编制及贯彻落实情况负责;
5、负责组织召开采煤专业技术管理会议,找出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整改措施;
6、负责采煤专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
7、负责采煤专业技术责任制的落实;
8、负责专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措施的制定、落实; (3)、掘进技术员安全技术岗位责任制
1、负责矿井开拓防案(年度计划)编制和生产接续安排;
2、对采区设计、生产系统设计优化、技术改造设计负责;
3、对巷道支护设计、矿井延深设计的编制、执行负责; 4、负责掘进作业规程的安排、编制、审查及贯彻执行;
5、掘进工作面遇断层、过老巷、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原作业规程不相符时,负责制定方案及措施的安排、编制、贯彻执行情况负责;
6、负责组织召开掘进技术管理会议,找出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整改措施;
7、负责掘进技术责任制的落实;
8、对掘进专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系统优化负责;
9、负责专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措施的制定、落实; (4)、通风技术人员安全技术岗位责任制
1、负责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采区、采面、掘进迎头的通风设计;
2、负责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确保正常运行; 3、对采掘作业规程通防部分的编制、审查、落实执行情况负责;
4、对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措施负责; 5、对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及重大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负责;
6、对通风专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系统优化负责;
7、负责组织召开通风专业技术管理会议,找出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整改措施.
(5)、机运技术员安全技术岗位责任制 1、对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负责; 2、对采掘作业规程提升运输部分及运输区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查、落实执行情况负责;
3、对运输专业技术责任制的落实负责;
4、负责组织召开运输专业技术管理会议,找出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5、对运输专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创新、系统优化负责;
6、负责专业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治理措施的制定、落实。 (6)地测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1、熟知本矿井田内地质构造,可采煤层的赋存范围,煤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矿井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
2、负责执行矿井地质规范和规定,按规程要求做到地质图纸和资料以及帐卡质量标准化。
3、主持编制矿井“三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工作和年度生产补
勘计划,雨季“三防”及防治水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4、掌握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编制探放水措施,坚持有掘必探。
5、进行矿井地质现象、测量、编录和综合分析,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
6、计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及时提出合理开采的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
7、负责矿井内临近大矿及小煤矿施工图对照交换,经常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对影响本矿开采的现象及时向矿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力争解决。
8、及时对当年采掘区进行地质水情水害的预报工作. 9、掌握矿井资源分布情况,组织储量人员定期测算和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建立健全各类储量图纸和台帐。
二、矿压观测、地质水文分析预报制度。 (一)、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1、矿压观测是矿井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之一,为顶板支护选型提供重要依据,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和完善矿压观测体系及矿压观测工作制度,制定矿压观测实施细则,实现矿压观测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制度化。
3、矿压观测的目的是掌握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科学指导采场设计、巷道布置、现场施工和维护,综合评判设计和支护效果,保证安全生产与良好的矿井安全生产系统.
4、掘进工作面必须开展矿压观测工作,采取矿压变化基础数据。
三、机构设置及职责
1、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矿压观测技术管理体系,组织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专门人员开展矿压 观测工作.
2、矿总工程师是矿压观测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的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
3、各掘进队队长、技术人员是矿压观测现场实施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及支护设计方案的现场落实,保证现场观测工作的质量效果.
4、掘进技术人员负责协助矿工程师抓好矿压观测设计的编制、审查及协助生产矿长实施现场矿压观测,负责矿压观测信息的阅示、办理、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四、矿压观测装备配置要求
矿井掘进工作面应用顶板在线系统或无线监测系统,使用专用传输线路或无线采集器传输数据,对掘进工作面顶板活动实施全过程监控。
1、投产矿井掘进工作面推广使用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
2、锚杆巷道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和液压枕。顶板离层仪和液压枕安装位置:岩巷每隔50m、煤巷每隔100m进行安装;所有交岔点处均需安装。安装位置处必须悬挂矿压测牌板,内容包括:观测人、安装时间、原始值、变化值、等内容。
3、锚杆巷道必须配备有效的力矩扳手和紧固扳手, 五、矿压观测工作要求
1、掘进工作面施工前,矿掘进技术人员要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开展矿压观测工作。无矿压观测设计的工作面不得施工。矿压观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矿压观测的目的 (2)矿压观测项目 (3)观测仪器
(4)矿压观测测点布置
(5)观测仪器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6)观测方法说明 (7)矿压观测组织。
2、建立完善矿压观测制度,内容包括:①观测仪器安装标准;②观测仪器管理要求;③数据采集要求;④编制顶板活动检测分析报告要求。
3、掘进工作面顶板监测分析报告内容:
(1)巷道基本情况(巷道设计长度、用途、断面大小、支护方式、规格、围岩性质、本月施工内容及数量等).
(2)工作面顶板破碎、冒落和遇构造统计观测情况。 (3)观测点巷道顶板来压、离层变形量以及围岩变形位移量观测情况。
(4)观测点巷道顶板来压、离层变形量以及围岩变形位移量变化曲线图。
4、所有矿压观测仪器安装均在厂家指导下进行安装,矿井生产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对于使用效果不好的观测仪器,一律停止使用,并分析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