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康德美学著作

来源:二三娱乐
康德美学著作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是德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所作的美学著作全面概括了他独特的美学观点。他阐述的美学理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使其在当代美学理论、实践及美育方面都起到了对日後美学发展的重大决定性作用。

康德的美学著作从1790年的《关于艺术的观念》起正式发表,到1816年的《可操作的美学》终结,共计有六篇著作,包括:《关于艺术的观念》(1790),《美学叙事》(1793-1794),《论美学》(1798),《美学应用》(1801),《美学概论》(1803),以及《可操作的美学》(1816)。

《关于艺术的观念》是康德美学著作的精练概括,其中康德具体探讨了“美”的定义,并将美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崇高”的概念,指出了艺术美所特有的独特性和特征。康德在著作中也详细讨论了美学对哲学、心理、诗学等领域的影响,着重提出了“视觉更新”这一独特概念,以此来解释美学文本如何表达作者的意图。 《美学叙事》是康德著作中的第二篇,其中康德阐述的“美的本质”的概念在美学史上备受关注,其中尤其是康德所强调的“美的结构”这一概念,一直受到美学理论家的极大关注。在著作中,康德指出,美的本质在于它表达的感情,即“心情”。为了表达出它所具有的特殊性,作品必须以美学方式来呈现美的节奏,而这种美学方式则定义为“美的结构”。

《论美学》中,康德提出了“审美完满”这一重要概念,指出了

- 1 -

作品中所承载的艺术感,是美学审美感受所必需的重要条件。此外,康德也在著作中阐明了实用主义美学中“效用”的概念,认为这是美的另一重要特征。根据康德的观点,当一件作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时,便可以被称之为“实用美”。

《美学应用》中,康德提出了“美的情感”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作品中所承载的感受即是衡量其美的主要准则,而这种情感也是作品真正所有价值的体现。此外,康德也在著作中提出了“美的标准”,其中认为一件作品之所以能够被认为美,则必须能够被看得出实用性价值和可视性感受。

《美学概论》中,康德提出了“美的快乐”这一重要概念。这篇著作的重点在于着重强调美的实际含义,即美是一种给予快乐的感受,其本质在于使人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快乐,而这种快乐又必须具备某种形式上的合理性。

最后,《可操作的美学》中,康德提出了“实践美学”这一重要观念,指出实践美学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而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美学文本的实践价值所在。因此,康德的美学著作不仅给美学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也为美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综上所述,康德的美学著作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深远影响的美学理念,其中尤以“美的本质”、“审美完满”、“美的结构”以及“实践美学”等概念受到热切关注,不仅影响了日後美学发展,也使美学理论、实践及美育更加具有深度和实用价值。

- 2 -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