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5期 宜春学院学报 Vo1.39.No.5 2017年5月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May.2017 流行语的表现形式与产生机制 ——以2016年十大流行语为例 田 萍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实务系,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流行语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有别于日常规范的语言体系,与传统语言相比,参与社会认知建构,有着新奇的表现形式和产 生来源。以2016年十大流行语为蓝本,对其表现形式归类,从流行原因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 学的经典理论一隐喻、转喻、像似性及类推来解读该语言现象产生的机制,以期为流行语的研 究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隐喻;转喻;像似性;类推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7)05—0078—04 Expressive Forms and Generating Mechanism:a Case Study of 2016 Annual Top Catchwords TIAN Ping (Shandong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Department ofLegal Practice,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 buzzwords are based on the Internet as a carrier,reflecting the social real life,and are widely ac— cepted and used in the form of language.They a/'e diferent from the daily norms of hte lnaguage system,compared wiht the traditional lnaguage,and participate in social cogniitve construction,and have a novel ofrm of expression and source of production.This paper uses hte classical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etaphor,metonymy,ico— nicity and analogy to interpret the mechanism of hte phenomenon of the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r causes,and provides a bit of reference for hte study of buzzwords. Key words:metaphor;metonymy;iconicity;analogy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前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与 一之相适应的语言出现,网络流行语以独特的风格和 、流行语的表现形式 迅猛的传播速度延伸至人们的13常生活中。它有别 “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是由语言文字规范类 于日常规范的语言体系,与传统语言相比,参与社 刊物《咬文嚼字》于年底公布的,虽然只有lO个 会认知建构,有着新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点,是 词语,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下社会 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衍生物,已不知不觉地 生活的重要缩影。2016年年末,又是一年一度流 融人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行语大盘点之际,上榜的流行语有:供给侧;工匠 现以2016年十大流行语为蓝本,对其进行形 精神;小目标;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友谊的小船 式归类,并从流行原因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的 说翻就翻;葛优躺;套路;一言不合就XX;蓝 经典理论来解读该语言现象产生的机制,以期为流 瘦,香菇。下面首先就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行语的研究提供点滴参考。 (一)热门事件衍生型 收稿日期:2017—02—27 作者简介:田萍(1974一),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78・ 第5期 田 萍:流行语的表现形式与产生机制——以2016年十大流行语为例 第39卷 流行语一部分是从热门事件和社会新闻中产生 的,揭露和反映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形成某种 影视作品不仅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美感,而且 其中优秀的作品还会创制流行语,如“葛优躺”。 它是演员葛优在1993年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 社会评判,蕴含着网民对社会事件鲜明的态度,是 对某一事件、观点的意见集合。它既表现社会情 绪,也显示社会心理和社会形态。几乎每个流行语 的背后都有一个典型的故事,被人们运用鼓舞或幽 家》的剧照姿势,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季春生, 去贾家蹭吃蹭喝的故事。经过引申,“葛优躺”比 喻“颓废”的现状,一脸生无可恋,烂泥般瘫坐 在沙发上,这种懒散的瘫坐姿势被网民称作“葛 优躺”。 默的方式来表达和传播,如供给侧、工匠精神、小 目标等。 1.供给侧。国家主席*在高层财经会议 上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此“供 给侧”横空出世,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反 映国家的一种政策导向。 2.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工 匠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制造行业的高频热词,指 对产品不断改善工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精神理念,发展为不仅制造行业,任何领域、行业、人 物具备此精神,均可称为“工匠精神”。 3.小目标。来源于董事长王健林参加某电视 节目中的一句话,谈到对创业者的建议时,他表示 做首富是对的,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譬 如先挣一个亿。豪言一出,网友极为惊讶,竞相转 发视频图片。“小目标”由此走红,含义恰好与本 义相反,指平常人很难达到的“大目标”。 (二)谐音型 2016一度风行的“蓝瘦,香菇”是“难受, 想哭”的谐音。广西南宁一年轻人因失恋自录一 段视频:“难受,想哭……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 因小伙地方口音浓重,加上十分伤心,难受说成了 “蓝瘦”,想哭发音成“香菇”,莫名戳中笑点,网 友们纷纷借此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之情,甚 至有人将之改编成歌曲,因而走红。“友谊的小船 说翻就翻”,源自英语单词“firendship”(友谊), 后缀“ship”意译“船”,整个单词即谐音“翻的 船”,因此,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由英文 “firendship”的音译加意译巧妙演变而来的新语言 结构,在汉语语用中较少见。 (三)旧词新释型 即旧词新用,如“套路”,原指武术动作的成 套性和技术方法的成系统性,如少林拳套路、改革 新套路等。2016年流行语中的“套路”旧词新用, 其“套”转为指“圈套”“老套”的含义,泛指 精心设计、迷惑人的做法或诡计,如“城市的套 路很深”、“骗子行骗的套路就是吓人”。 (四)影视作品情节型 二、从流行语流行原因的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 (一)流行的原因 索绪尔说,语言是一种符号,无论何时,语言 都无法脱离社会现实独立存在,它的内在特性之一 就是它的社会性质。[J n㈣流行语是在网络环境条 件下创制而成的新兴语言,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 的普遍关注和基本评判,同时在网民广泛参与、热 心创制的活动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热点事件的催生 网络流行语虽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但作为 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流行往往伴随着社会新闻 事件的发生,以现实社会的热点事件为母体,传达 了网民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判断和态度。尤其近几年, 以互联网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网络流行语作为新闻事件传播中的标志性符号,囊 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每一社会热点事件 的爆发都会产生一个流行语。诸如“洪荒之力”、 “小目标”等都与本年度的热点新闻密切相关,是 继2015年网络流行语“获得感”、“创客”之后出 现的网络新词。由此看出,不断涌现的热点新闻和 社会变迁是网络流行语诞生的巨大摇篮。 (二)求新求异的从众心理和内心宣泄 网络流行语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又是民众心理 的晴雨表。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特定时期人们的心理 状态,是社会心理条件下的产物。由于人本身存在 从众心理,网民们总会相互模仿,在从众心理的驱 动下竞相转发、传播,以获得一种群体认同感。流 行语的受众对象大多是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群 体,他们思维活跃,求新求异,反对循规蹈矩,乐 于打破陈规,在涉奇和从众心理机制下,通过模仿 和创造新颖的语言,来完成自我倾诉和内心宣泄。 如:“葛优躺”的迅速走红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 会现象,通过特定人群的倾诉,呼吁社会反思。 “翻船体”的狂欢背后也隐含着复杂的人际相处问 题,反映出大家共性的认识。情感的脆弱及对友情 的渴望。 ・79・ 第5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39卷 (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制作 目前网络流行语呈现出传速之快、影响之大的 势头,原因之一是传播形式、内容制作13益多样化 及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网站是主要传播渠道,此外 QQ、微信、微博、MSN等社交工具为其传播也提 供了一定的平台。 从2016十大流行语来看,具有灵动鲜明的特 征:文字附着漫画,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如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起初是漫画作者喃东尼 在自己的公众号创作的,经由网络大V的助推, 衍化出多个版本,瞬时让“小船”翻个不停。打 破过去单单依赖文字传播的俗套,图文并茂的形式 附上企鹅呆萌形象的漫画,说理的同时,激发了网 民未泯的童心。 又如“洪荒之力”,该词同时在微信和微博两 个平台火爆,而且一改传统单一的传播形式,由傅 园慧人物出现到该词的传播过程,集合了多样化的 传播方式,如图像、表情、视频、漫画等。传播内 容颠覆了古板的脸谱式宣传,打造新颖独特的方 式。她率直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表 情,迎合了大众口味。国内外观众对90后运动员 喜爱的同时,随之网络新词“洪荒之力”迅速流 行起来。 (二)流行语产生的机制 流行语的出现并非语用者毫无理据地任意编 制,它的产生机制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阐 释。认知语言学是当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前沿学科 之一,其理论对解释语言现象有着强大的说明力。 被学者们热衷研究的经典理论对解读流行语提供了 新的视角。 1.隐喻。公认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始 于国外影响巨大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隐喻至上”成为当今认知语言研究的一大特点。 他们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人 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它参与人类 的整个认知过程。“我们认为隐喻对于人类理解必 不可少,隐喻是我们生活中创造新意义和新现实的 一个机制。”[2](P173)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隐喻 是在两个不同领域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在形成过 程中,通过不同心理空间概念之间的整合,其中原 领域的结构关系和相关特征被映射到目标领域,这 一映射和整合过程发生的基础是相似性。[’】( ’ “隐喻是将始源域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之上,这种 投射是单向的……” J也就是用现实生活中较熟悉 的事物来阐释抽象的事物,原本某一领域的概念意 ・80・ 义或结构被映射、转移到另一领域,经过认知最终 产生的新意义或结构,即隐喻意义。为加强对事体 的理解,认知主体可以运用隐喻手段,在不同事物 之间建立联系。如:“套路”,始源域指完整系统 的武术动作或方法,目的域泛指花费心思制造的说 法或做法。二者相似点是编造成套的方法,通过隐 喻手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这一语言现象通过认知 主体,即人的认知加工,从始源域映射到隐喻意义 上的目的域,就给原词“套路”赋予了新的意义。 这在本属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起的联系与映射,能帮 助人们在原义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义。 还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用“小船” 隐喻“友谊”,本体(始源域)和喻体(目标域) 的相似点:小船行驶途中,难以预料,意想不到的 情形随时发生。本体(始源域)是小船行驶途中 难以一帆风顺,难免遭遇意外境况,喻体(目的 域)表达的是事态的发生不可预知,如人与人相 处关系由好转坏,关系恶化,强调话语主体渴望真 情的主观感受。这种隐喻手法的运用,具有明显的 认知效果,使语言表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转喻。转喻又叫借代,既是语言现象,又 是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认知语言学研究表 明,转喻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心理映现,即通过理解 一个人、物体或事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 体或事件”_5 转喻的显著度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十分 常见,具体的比抽象的显著,特定场合的使用可达 到幽默风趣的认知效果。如: “吃瓜群众”,网友发表见解,后面总有很多 人排队跟帖,凑热闹,或漫无边际地闲聊,故将 “不表态只看热闹”的普通人成为“吃瓜群众”。 它的出现正是转喻手法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有一 类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但不发表己 见,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常常一边嗑着瓜子,一边 听人闲聊,一副悠闲自在的状态,于是人们频频以 “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此类人最明显的特征 来指代那种不关己事、无责任感的“看客”。 束定芳指出,“用事物的性状来指称事物,也 是一种抽象的定位,是在头脑中以事物的性状为参 照点给事物定位。”_6】“葛优躺”一词的流行,就 是基于此理据,朋友圈出现一张火爆图,图中葛优 把后脑勺搁在沙发边上,臀部往外挪,中心放在背 部中段,整个身体陷在沙发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 子很“销魂”。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被段子手 做成了无数的表情包,葛优的这一慵懒又看似舒服 的状态,用来指代生活重压下,内心累积了越来越 第5期 田萍:流行语的表现形式与产生机制——以2016年十大流行语为例 第39卷 多“负面情绪”的“颓废”的一代。 位一言不合就发卡”等等,就是语言类推的运用。 3.象似性。象似性,是语言符号在语音、形 再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经过语用者 式或结构上与所指事体之间存在映照相似的现象。 的不断加工,句式中“××”所指范围越 ]( 。’语言符号并非像镜子一样如实地反映外界事 来越广,衍生出很多“翻船体”,如“刚融的 体,它与指示意义并非任意和毫无联系的,它不仅 资金说没就没”、“亲隋的火苗说灭就灭”、“铁打的 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还与人们的认知规律有着密 汉子说弯就弯”等等,符合网络语言类推的特点。 切联系,即与主体的认知体验和认知方式呈映照对 还如“洪荒之力”,就是通过类推而被网民们发明 应的关系。像似眭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仅是相似 的,它是继“吹灰之力”、“一臂之力”、“绵薄之 性的一种,是相似性的下义概念,也是以相似性为 力”等后出现的一个新词。以原格式“xx之力”为 认知基础的。语言符号与所指意义之间存在“像 基础,“Xx”填充不同的词语,意思发生变化,经网 似点”,“像似点”的选择立足于某一点或数点的 民不断类推、模仿,成为活跃的语言结构。 相似,以此为理据构成语言形式和指示意义之间的 流行语反映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 映照现象。流行语同样是人们借助网络媒体体现出 生活、情感、心理状况、处世态度等。它将社会热 来的一种认知体验,它的产生也遵循着语言象似性 点事件或媒体新闻变成意味丰富的语言符号,蕴含 原则,其中声音象似性就揭示了某些流行语的产生 着大众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情感。其传播和流行,让 机制。声音象似性,就是指语言在语音上能够客观 我们对带有时代烙印的现实生活的大事件记忆异常 反映出外部世界的某些特征。“蓝瘦香菇”迅速走 深刻。本文立足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崭新的视角,运 红便是一典型例子。语言的音义关系除任意性外又 用隐喻、转喻、像似性和类推理论对2016年十大 具有一定的可论证性,这就是年轻人不选择“难 流行语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究和 受想哭”,而选用“蓝瘦,香菇”一词的原因,实 完善。 际上两者语音具有像似性,也表达同样的意思,偏 此外,还应全面确切地认识流行语的发展和规 离规范形式来表达意义,从而形成特殊的语言表达 范性等问题。如:“厉害了我的XX”、“撩妹”因为 效果。新词可以表达正确词语所不具备的意味,使 流行度不广或不文明而未被人选年度流行语。作为 表达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深得年轻网民的喜 一类新颖独特的语言现象,我们要擦亮眼睛,充分 爱。类似的伊j子还有很多,如2016未上榜的流行 发挥它本身的优势,对于其中粗鄙不文明、不规范 语“狗带”,是“go die”的语音转化,如“我选 的流行语要坚决加以抵制。 择狗带”,表达人们的无奈或不满。这一流行语符 合声音象似性原则,适应了网络语言的发展,满足 参考文献: 了网络交流的需要。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 4.类推。类推是人类必要的基本认识行为之 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2015. 一[2][美]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著,何文忠译.我 ,是思维关系格式的一种认知能力。类推是以原 有语言单位为基础,其他语言结构向它看齐,从而 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产生批量的新词语或结构,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创 [3]束定芳.隐喻与转喻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造性。如:“一言不合就xx”,本义为“一句话说 版社,2011. [4]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 得不投机就……”,如起初网友说的“一言不合就 研究,1999,(4) 开车”、“一言不合就飙车”。这一结构随着高频使 [5]张辉,周平.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上海外国语大 用,呈现泛化的趋势,大多情况表达“动不动”、 学学报,2002,(4) “任性”的意思,多指毫无预料地发生了某事,冷 [6]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 不丁地突然做出某事了。以“一言不合就XX”这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一格式为标准,不断衍生出新的结构,如“朋友 2007. 、一言不合就开喷”、“敌人一言不合就毒舌”、“单 (责任编辑:周雅春) ・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