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来源:二三娱乐


1. 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1事故特征

根据矿山事故统计资料,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占井下矿山事故总数的5%-8%。井下工作空间类似于封闭空间,极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进而导致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有害气体中毒具有难于发现、中毒人数多、抢救比较困难、受害人中毒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等特点。按照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可将中毒窒息事故分为以下几类:

1)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0.97,故能均匀的分布在空气中,不用特殊仪器很难察觉。一氧化碳极毒,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为0.4%时,在很短时间内人就会失去知觉,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

影响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中毒快慢的主要因素有: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与含有一氧化碳空气的接触时间,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人的体质和体格等。井下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爆破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以及中毒窒息产生的烟气。

2)氮氧化物中毒

炸药爆炸可产生大量的NO和NO2,其中NO极不稳定,遇空气中的氧即转化为NO2,NO2是一种褐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硝酸。所以它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及肺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破坏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当空气中的NO2浓度达到0.006%时,就会引起咳嗽,胸部发痛。当浓度为0.01%时,

短时间内对呼吸器官就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产生咳嗽、呕吐、神经麻木等症状。当浓度达到0.025%时,可很快使人窒息死亡。

井下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有:爆破时产生的炮烟和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

3)硫化物中毒

井下的硫化物主要为H2S和SO2。H2S是一种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空气中H2S浓度达到0.01%时,就能使嗅到气味的人流唾液和清鼻涕;达到0.05%时,经过0.5-1h,就能引起严重中毒;达到0.1%时,在短时间内就会有生命危险。

SO2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常存在于巷道的底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SO2与水蒸气接触生成硫酸,对呼吸器官有腐蚀性,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当空气中SO2浓度达到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0.05%时,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死亡。

井下的硫化物主要是在含硫矿岩中进行爆破工作、坑木腐烂以及硫化矿物的水解及缓慢氧化等产生的。

4)矿尘中毒

在开采有用矿物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细散状矿物和岩石的尘粒称为矿尘。矿尘是一种有害物质,它危人体的健康,特别是硫化矿尘,当它落于人的潮湿皮肤上,有刺

激作用,引起皮肤发炎,它进入五官也会引起炎症。有毒矿尘进入人体还会引起中毒。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矽的矿尘会产生矽肺病等职业病。

井下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区域主要包括:

(1)爆破作业面;

(2)有毒气体或烟气流经的巷道;

(3)有毒气体或烟气积聚的采空区;

(4)有毒气体或烟气进入的硐室、盲巷、盲井。

1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后立即成立事故现场处置小组。由事发单位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第二责任人担任副组长,组员由事发单位抢险队成员组成。

其职责主要为:

组长: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成立现场处置小组,分析中毒窒息事故原因和事故类型,组织制定事故处置方案并指挥成员进行应急处置。根据现场情况决定现场处置小组立即进行抢险救援还是撤至安全地点等待矿应急救援指挥部指示。同时,立即上报矿调度室,汇报事故情况及救援进展,若事故超出自身能力处置范围,立即请求矿调度室汇报矿相关领导,启动矿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联系事故现场处置小组成员就位及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的各种关系及救援所需的物资准备,在组长不在时担负组长职责。

成员:在组长领导下,立即前往事发现场,分析事故原因,控制事故现场并对事故现场周围进行警戒,通知事故影响范围内人员紧急撤离,实施中毒窒息事故现场事故处置方案。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受害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若伤势较重及时送医院救治。

1 3应急处置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人员首先应判断事故原因,如能够自行处置,则马上进行紧急处置,同时向事发单位调度室汇报事故情况。若超出现场人员自行处置的能力范围或现场人员进行紧急处置后事故没有得到解除,立即向事发单位调度室报警,接警人员迅速将事故情况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迅速确认事故情况后向事发单位主任通报事故情况,事发单位主任立即赶赴调度室,指示调度室值班领导通知本单位应急救援抢险队负责人及成员立即会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抢险和救援。同时,事发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通报矿调度室,使矿调度室随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事故情况超出事发单位控制,即启动矿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2)现场处置措施

(1)对事故现场采取强制性的局部通风措施,并按应急程序开、关有关的风门,及时调整风流路线,稀释有毒有害气体,为遇险人员撤离和抢险工作创造条件。

(2)避难人员要迎着新鲜风流方向撤退。

(3)立即将伤员移至新鲜空气处或地表。在搬运途中,如仍受到有害气体威胁,急救者一定要戴好自救器,对被救人员也要戴好自救器。

(4)将伤员口中一切妨碍呼吸的东西如假牙、粘液、泥土除去,将领及腰带松开并使使患者保暖。

(4)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伤员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还有跳动,要立即给中毒者闻氨水解毒,并解开衣服,搓摩伤员的皮肤,使伤员温暖以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脏也停止了,就要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按摩,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5)如果是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食盐溶液的棉花和手帕盖住他的口鼻。

(6)如为二氧化硫中毒,则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对有紫绀缺氧现象患者,应立即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取。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7)如果是氮氧化物中毒,患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保温、静卧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吸氧并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特别注意因为氮氧化物中毒时,会使伤员发生肺浮肿,因而不能采用人工呼吸,若必须用苏生器苏生时,在纯氧中不能掺二氧化碳,避免刺激伤员肺脏。最好是在苏生器供氧的情况下,使伤员能进行自主呼吸。

(8)如果是二氧化碳窒息,情况也不太严重,只要把伤员抬到新鲜风流中稍作休息后,

就会苏醒。假如窒息时间较长,要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先要搓擦伤员的皮肤。

(9)在救护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

3)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见附件。

1 4注意事项

1)中毒窒息事故救援人员一定要随身携带有害气体监测仪和佩戴氧气呼吸器等防护设备。

2)要建立警戒区,在指定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画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区和周围人员迅速撤离,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3)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时,应首先根据现场环境和中毒人员症状判断中毒事故类型,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4)若是因放炮、爆炸或火灾等事故引发的中毒窒息事故,则需结合《放炮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井下火药库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井下油库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处理。

5)在救灾结束后,要排出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认不存在安全隐患后,其余人员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事故现场的处理和修复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