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然后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最后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信息素养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帮助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新知识,更新已有知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和发展趋势受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是对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师角色变化以及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新要求。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
一是学生学习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领航员”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最佳学习路径与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形成高效的学习能力。
二是教学科研协作者。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乃至师生之间,应善于通过网络协作交流分享经验与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协作,把自己融入到教学科研团队中,奉献或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是课程开发者。教师必须把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以保持课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四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养成跟踪学科前沿的行为习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一是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信息时代的发展极为迅速,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预见能力。同时,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输过程中一定恪守信息道德与伦理,自觉抵制信息污染,以身作则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是信息知识。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文化素养、信息的基本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是信息能力。指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充分开拓教学空间,教会学生自主地去检索和获取所需知识,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从而推动自己的各项教学工作。
二、教师专业发展应具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巩固原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一)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应用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多样化、直观化,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等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教与学环境的改变,促使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具备驾驭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能力;促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知识呈现方式、教学策略选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等。
(二)具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评价和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网络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有关技术和方法,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评估、总结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效果,分析其中的不足,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具有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社会责任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是教育信息化的促进者,肩负着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社会责任。这一责任具体表现为:向学生传授技术利用、信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知识的责任;为社会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和促进学生公平享受这些教学资源的责任;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终身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促进自
身专业素质结构不断完善的责任。
三、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认为以下三种方式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更为有效,更加切实可行:
(一)远程培训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山东省教育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齐鲁师范学院开通了“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有效地解决了广大教师的工学矛盾,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是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但由于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
二是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或者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二)案例研究
以某一个具体课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格教室的即时摄录和播放功能,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在一定范围内播放,大家一起观看本节课的课堂实录,尤其请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与大家一起探讨,重在对课例不断“改进、优化和提高”,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三人同上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培训模式,教授同一学科的三位教师共同执教某一节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找出问题和不足,指出具体改正措施。第二位教师通过观摩第一位教师的授课体会和专家评议,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然后上课并录像,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优缺点和专家评议情况,再对自己的设计重新调整,最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每位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教育博客
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协作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而开设的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主。教育博客是教师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上传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课件,推荐精美博文,让所有的教师有发言的场所。在博客里,所有教师都可以随时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升华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共享、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平台,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要不断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纪望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3]冯学斌,赵建民.现代教育技术简明教程[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