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班段教研活动记录(六)

来源:二三娱乐
大班段教研活动记录(六)

○九学年第二学期大班段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记录时间(2010年5月20日) 主持:周宇红 记录:凌娟 二、参加人员 大班段全体教师 三、幽默一笑

四、理论学习《如何使集体教学活动有意义》

俞梦安:我觉得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应该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结合本班幼儿发展的需要,选择一些适合幼儿获得良好学习经验的活动

李海燕:从设计构思上看,我们要保证目标的定位与结构的安排相统一。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是可以达到的。同时,有意义的活动,目标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幼儿能够接受,且能概括、提升或拓展幼儿的原有经验。

凌娟:从组织实施来看,一个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必须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关注师幼互动的质量,不断优化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过程。

周宇红总结:综合自己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上几点着手改进。

五、研讨活动《优化一日常规中“如何组织幼儿喝水、入厕、洗手,避免幼儿消极等待” 》

俞梦安:幼儿起床后,教师叮嘱安全事项,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入厕、盥洗。教师更好地关注个别幼儿,多数幼儿有了初步的自主性。但是幼儿间依然存在相互等待的现象。

李海燕:化零为整,教师在幼儿起床后,根据幼儿速度的快慢,组织不同组的幼儿去卫生间,个别幼儿再由教师单独带往。虽然减少了教师的奔波时间,但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并没有得到改善。

毛宗红:我觉得起床到教学活动,时间较长,有半个小时,最好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区域活动。有的孩子穿衣服、吃点心,花不了十分钟,就有充分时间游

戏,有的孩子动作慢的,就没有机会活动,时间一长,看到其他孩子吃完后可以开心地投入活动中,就会促动那些进食慢的孩子。

袁佳丽:主班教师交代幼儿安全事宜,幼儿起床后按速度不同依次自主入厕、盥洗。配班教师在卫生间指导幼儿进行盥洗。化整为零,克服了幼儿间由于相互等待而产生的时间上的浪费。幼儿的自理能力、自主性大大提高了。

凌娟:幼儿集体喝水、吃午点的环节存在多次的重复等待,取消集体活动,让幼儿按起床、入厕、盥洗的不同速度分别去喝水、吃午点。幼儿不仅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时间上避免了更多的消极浪费,教师从而在活动中能更好地关注个别幼儿,做到有的放失。

周宇红总结:通过不断地调整、研讨、改变,其中,幼儿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有了良好的排队习惯,幼儿起床、入厕、盥洗、喝水、吃午点过程中,磨蹭现象大大减少。幼儿自主性提高,自信心发展良好。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自主的游戏和活动,而且还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改变了教育策略,教师间的合作,协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各负其责;使下一活动得已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教育效能;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克服消极等待现象,更合理、有序地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

六、近期工作

1.大班段家长半日活动(包饺子)

2.大班段“六一”活动方案(游园活动) 3.“六一”环境布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