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那个年代,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D.现在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感受爱,也不会付出爱。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的书信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书信。 B.别号,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多为自己所起,也有他人所起。如杜甫号“少陵野老”,李白号“六一居士”。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6. 古诗文默写。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
A.殉职(xún) 溜达(liū) 逾越(yú) 峰峦(luán) ....B.慷慨(kǎi) 狭隘(ài) 滑稽(jī) 纯粹(cèi) ....C.热忱(chén) 坍塌(tān) 蜿蜒(wān) 恍惚(hū) ....D.鄙薄(bó) 禁锢(gù) 挪动(nā) 寻觅(mì) ....
A.东倒西歪 不毛之地 麻木不仁 战战兢兢 B.拈轻怕重 刨根问底 惊慌失错 莫不关心 C.头晕目眩 犹豫不决 见异思迁 精疲力竭 D.精益求精 冷冷清清 一心一意 瞻前顾后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90 后的求职者,要求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往往见异思迁。 ....B.据说这种“章光 101”神药,能让你的头发由“不毛之地”变得乌黑发亮。 ....C.车展上,漂亮的模特,华美的装饰,簇新的车辆,让人头晕目眩。 ....D.许多人看到老人摔倒,并非麻木不仁,而是心存疑虑,担心引起误会。 ....
(6)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7) 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8)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7. 下面的文字选自《西游记》,读后回答问题。
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三藏在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边水势宽阔,怎不见船只行走,我们从那里过去?”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两只圆晴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身。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走,径枪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
(1) 语段中所描写的“那怪”是指 ,该处所提的河名为 。 (2) 语段对于“那怪”的描写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8. 实验中学七(2)班近期将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班上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河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展开辩论。请
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家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2)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
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者: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9.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②之志,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⑤,虽有淹留⑥,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⑦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凝滞:牵掣、障碍。②庶几:或许可以。③揭然:显露。④恻然:哀伤的样子,引申为内心触动。⑤嫌吝:嫌弃猜疑、嫉贤妒能的心理。⑥淹留:滞留,停留。⑦窜:隐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 非宁静无以致远 .
ii 遂成枯落 ..
2
iii 弃凝滞 .iv 若志不强毅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夫志当存高远 ..C.非学无以广才/广咨问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i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ii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 【甲】【乙】两文分别论述了什么观点?(引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①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无论是朋友,还是他的长辈、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说这话时,他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
②20 世纪 60 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文 革”之前较长的时间里,中国画是式微的,以至于很多画家都去画连环画小人书,画供出口的檀香扇。黄胄先生是个例外。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完全可以用如椽之笔表现新中国的社会风貌,无论是画新疆的风土人情,画草原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还是画节庆举国欢腾的热闹场景,题材都契合当时时政的需要。他的堂哥梁斌撰写小说《红旗谱》时,曾邀请他绘插图。女主人公春兰美俏聪慧的形象,感动了许多人。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的价格可以与他的比肩,齐白石先生的扇面 5 元一张,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 5 角一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 60 元一张,而黄胄先生的人物画则标价在 60 元至 90 元。 ③即便当时在画坛有如此地位和声誉,黄胄先生依旧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我这个晚辈也是尽心指导和提携。每每跟先生去荣宝斋,他总会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供我观摩。我拿个放大镜,一方一方地仔细研究,做好笔记。能看到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印章和比拳头还大的田黄石对章,在当时,实属福从天降,难得!但我往往得寸进尺,询问能不能让我打一套印蜕,以供我日后研究,黄胄先生的一句话就使我如愿以偿,现在想起依旧铭感肺腑。黄胄先生还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我如小民暴富,倏地提升了对高妙书画艺术的认知,一生受用。
④画,是画家精神世界的一种外溢。黄胄先生的画风,大气、豪迈,充满激情,笔墨好、色彩好,造型也好,这其实都是他人格的反映。黄胄先生长相朴实,皮肤黝黑,身板宽厚,也不注重修饰,两条宽宽的眉毛似两锭乾隆墨贴在眼睛上方,眼睛炯炯有神,像个打铁匠。一次从故宫赏画出来,黄胄先生拉我到北京西单的一家饭馆,那是家夫妻店,店堂很简陋,我们找了长板凳坐下吃饺子。这时,老板娘扯着嗓子喊:“门口的大板车是谁的?挪个位置,好让人家的车走。”黄胄先生便接话道:“我的,等我吃完饺子再说。”那女店主信以为真,又拉又扯地要黄胄先生帮个忙。黄胄先生是个朴实且幽默的人,他平易近人,不会让人感到和他有距离,对上对下、对权贵对小民都一视同仁,言行合一。这种天生的质朴,这种不染缁尘的平民气质是很少有人学得到、做得到的。
3
B.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 ..D.意与日去/去细碎 ..
⑤黄胄先生的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朴质之心。听朋友说起,曾有陌生人来找黄胄先生,进门就跪下,说:“请您无论如何帮帮忙,家里老人死了,买不起棺材。”黄胄先生二话不说,就给了对方两幅画:“到荣宝斋去换钱吧。”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 年第 3 期,有删改)
(1)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2) 第③段叙写的哪两件事表现了黄胄先生对“我”的尽心指导和提携? (3)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
(4) 第⑤段通过朋友之口说黄胄先生帮助陌生人的事情,有何用意? (5) 黄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4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 年 01 期,略有删改)
(1) 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2) “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 请赏析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4) 在“我”成长的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5) 你生命中肯定有一朵促你成长的“野百合”。请你“寻找、捡拾”一件让你感动的事,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出来。(不超过 80 字)
12. 守望,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期待。我们守望梦想、守望成功、守望幸福……一路守望,我们收获着,成
长着。
请以“守望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5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A 项“殉”应读“xùn”;B 项“粹”应读“cuì”;D 项“挪”应读“nuó”。
2. 【答案】B
【解析】B 项“惊慌失错”应写作“惊慌失措”,“莫不关心”应写作“漠不关心”。
3. 【答案】C
【解析】C 项根据语言环境,“头晕目眩”应改为“眼花缭乱”。
4. 【答案】D
【解析】A 项表达不合事理,应改为“我与报纸……”;B 项一面对两面,可去掉“能否”;C 项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可以使”。D 项正确。
5
5. 【答案】B
【解析】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
6. 【答案】
(1) 星汉灿烂
(2) 落花时节又逢君 (3) 学而不思则罔 (4) 随君直到夜郎西 (5) 回乐烽前沙似雪 (6) 我言秋日胜春朝 (7) 巴山夜雨涨秋池
(8)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答案】
(1) 沙僧;流沙河
(2) 外貌描写,突出其面目狰狞的形象。
8. 【答案】
(1) 示例: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或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2) 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9. 【答案】
(1) i 达到
ii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iii 抛弃 iv 如果
(2) A
(3) i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ii 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美好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4) 甲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志当存高远。
10. 【答案】
(1) 对比:作者将黄胄先生的人物画的价格与齐白石先生的扇面、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黄胄先生是当时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2) 黄胄先生总会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供“我”观摩;黄胄先生经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
(3)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黄胄先生朴实的特点。 (4) 从侧面表现黄胄先生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质朴之心。
(5) 示例:黄胄先生是一个勤奋、平易近人(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尽心指导和提携晚辈、朴实幽默、待人一视同仁、做人言行合一的著名画家。
11. 【答案】
(1) 枯萎、凋零;喜欢(吸引);兴奋
6
(2) ①“突兀”是“突然发生,出乎意外”,也有“高耸”的意思;②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③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时的惊喜意外之情。
(3)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百合花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机,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示例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队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整齐、充满生机的样子,也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4) 百合花给了“我”很多启示:①父亲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②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③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④现在每当看到百合花,“我”会伤感和惆怅,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 (5) 略
12. 【答案】略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