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我国农村养老的保障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养老的保障问题及对策

来源:二三娱乐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O8期(总第412期) 浅谈我国农村养老的保障问题及对策 任晓静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委党校,河北 清河054800) [摘要]养老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养老保障则是事关我国和谐发展、稳定的大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 展和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养老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养老保障状况始终是不容而乐观,文章结合我国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就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养老保障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 中,制定统一的养老政策,同时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基础法律法规 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农村养老保障需求不断增强,但是,受多 建设,构建城乡融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管理和 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养老的保障存在各种问题,农村养老保障 监督机制。与此同时,承担起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秉承“广覆盖、 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养老需求。这就要求政府正视农村养老保 低标准”原则,针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郑州、偿付 障问题,并就如何解决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深化农村养老 标准,加大农村养老保障资金支出,由中央统一调配、管理和运 保障,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 营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资金,并拓宽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筹措渠道, 建立国家、地方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养老筹资渠道,发挥集体经济 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分 级运用和监管机制,确保农村养老保障资金、基金运用的效率和 公平性,以惠及更多民众。 1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1.1社会养老保障发展缓慢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基础较大,政府社会养老保障压力也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以“个体缴纳为主、集体 补助和国家扶持为辅”,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所以许多 农村家庭在缴纳养老保险时,选择的都是缴费水平最低的保险种 2.2加快土地改革,强化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始终是其生活的基础保障,在新时期, 类。与城市养老保障相比,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投入较低,养老保 障制度也不够完善,如在集体补助上,没有制度就基层集体补助 标准、要求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集体补助比重较小,农村 在农村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结合国情, 改革传统的僵化的土地管理制度,如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 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用方 养老保障的社会性和福利性也较弱。此外,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基 金管理也不够规范,许多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都是以县 级为单位来运行的,养老资金在运行时经常会被政府挪用、挤占, 农村养老保障的作用也遭到质疑。 面,给予失地农民一定的货币补偿。这样一来,农村富余劳动力 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将土地出租,获得更多的收入,担起更 大的养老责任。而那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可以根据自愿协 议原则将土地转让给愿意承担养老义务的村民,或者将士地转让 出去从接收人那里获取一定的收益,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在一定 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和农业规模经营水平,这对农村 经济发展和养老来说都是有益的。 2.3增强和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优势 1.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 家庭养老中,土地和家庭收入是确保养老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发 展浪潮中,商品经济占据上风,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农业生 产成本却不断上涨,土地所得收入逐年减少,土地收入的养老经 济支持能力逐年下降。加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所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爱老的传统,在社会养老保障不足 的情况下,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挥家庭养老的优 势,增强家庭养老保障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在日常管理中,从 农村土地养老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再则,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下,农村家庭结构、人口规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农村家庭 制度上给予农村家庭养老以鼓励,借助税收优惠和补助等形势鼓 日渐朝着小型化、核心化方向发展,农村家庭的倒金字塔特征日 渐明显,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再则,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量农 村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农村外出从商和求学的人 励家庭养老。然后,做好家庭养老宣传工作,宣传中国传统孝道 文化尤其是家庭养老理念,开展各种形式的以“孝道”为主题的 文化教育、展览活动,宣传国家养老政策,引导农村家庭承担起 养老责任。在此基础上,做好家庭养老服务工作,将医疗、卫生、 文化、慈善部门组织、单位到一起,经常深入农村地区开展一些 越来越多,传统的农村家庭模式被严重分解,子女与父母分开生 活的现象极其普遍,许多老人在生活上都缺人照料,精神生活也 极度空虚,农村家庭养老举步维艰。 公益服务活动,如开展老年健康监测、义务理发、卫生服务、扶 贫活动等,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和法律援助等,帮助农村老人 解决养老难题。 2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机制,加大养老投入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在农村养老保障法律机制完善的基础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努力。这就 上来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要想有序展开、取得实效,必须要 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给予农村养老保障以足够重视,完 重视和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在今后的工作 善有关的规章制度,想法设法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下转P184) [收稿日期]2017—04—10 [作者简介]任晓静(1983一)女,河北清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农村问题。 —176—— 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8卷第08期(总第41 2期) 收益,因此也没人愿意把精力花费在老年教育这片看似没有前景 老年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变得更为积极向上。老年人参加社区教 的土壤上,实际是这种阻碍影响的。 育等形式的老年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幸福感 3老年教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推进策略 得到提升。 3.1 更新老年教育理念 3.2增加老年教育经费投入 3.1.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老年期的角色转换与青年期的发 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困扰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阻碍,多数人 展型角色转换形态有所不同,前者总体上呈现一种普遍不受欢迎 把此归咎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显然,这种观点也不 的衰退性态势。一个人被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自尊感, 无道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每个领域都急需 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积极的面对当前状况,是每个老龄化人群首 发展资金,“资金短缺”就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还 要关注的问题,因此,终身教育在这方面便起到了消除无为感的 要看到这一观点也许会导致的一种内在的后果,那就是在社会 作用,让更多的老年人在自己内心树立起走出去,尝试新知,加 上可能会由此衍生出这样一种认识——既然老年教育经费缺失 强自身的价值,通过学习和接受再教育,从而找回存在感。当今 是由我国客观国情造成的,那么我们就没有能力转标这种局面。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矛盾增多和人们思 事实上,虽然我们可能很难彻底改变老年教育经费缺失的问题, 想日益多样化,难免会使老年人心理上引起波动。当一个人的心 但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这种状 理受强烈不良刺激而失去平衡时,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 况”我们可以分别从国家、地方、个人等方面入手增加老年教 能产生精神痛苦。所以,终身教育的理念还可以逐步形成老年文 育经费的投入。 化群体优势,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获得 新世纪的中国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最基本的老年人 幸福感。 教育问题必须要做到认真,仔细,不可有任何的大意,老年人社 3.1.2坚持人本理念。当一个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开始退休 区教育跟不上,就会导致老年人会与世界脱轨、与社会脱轨,丧 生活,从忙于工作的生产者变为受教育者,都会经历一个角色转 失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生活当中容易采取消极的态度,所以中国 换的过渡期。这意味着,老龄退休了,不是简单的离开工作环境 老龄化教育迫在眉睫。 回到家庭生活小圈子,而是走上了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需要从新 【参考文献] 的起点出发开文明健康,退而不休的老年生活。其实,这也是一 [1]段寅雪.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构建研究【DJ.江西师范 个人的再社会化的过程。接受老年教育包括社区老年教育,有助 大学,2013. 于老年人这一再社会化的过程顺利完成,使他们更好的适应退休, 【21高娟.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fD1.陕西师范大学,2011. 更快的形成新的生活模式,更顺畅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老年教 『31王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fD1.南开大学,2009. 育包括社区教育,还有可能使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达到新的层面, 『41周林芳.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北京 进入新领域。通过接受多年的社区教育等形式的老年教育,一些 市右安门社区为个案fD1.中央民族大学,2004. (上接P176)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推 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向新的高度。 【3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昆明地区农村养 [参考文献】 老情况调查U】.汤芝兰.思想战线,2003(05). [1]刘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如何走出困境卟决策与信息(财经 [4]王青玲.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初探 广西社会科 观察),2006(05). 学,2003(05). I21陆小成,彭建明.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U 黄冈 (上接P182)程,从根本上让农户意识到低碳经济是一项惠民利 村经济与科技,2010(12). 民的伟大工作,进行积极、合理的引导,让农户能实时把握到 【4】季昆森.“低碳经济”在农业上大有可为【N】.东方城乡报, 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加他们对环保理念低碳生活的认可 2009-12-5. 和支持度,进而提高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5]刘倩,马宇博,于瑞卿等.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意愿影 强化低碳理念,增强凝聚力和环保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 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I-;g ̄ ̄省464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卟 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来。(指导老师:刘倩于瑞卿) 经济研究参考,2016(40). [参考文献】 [6】王承宗.低碳型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 农业经济,2012(04). I1】刘照胜.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Uj_科技成果 [7]周建发.我国建设低碳农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U1_安徽农业 纵横,2009(04). 科学,2012(09). [2】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卟 (8】王丹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叫.科技经济市场, 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2015(10). 【3】姚海娟.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的担当研究卟农 一】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