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 D.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
三、1.D 2.(1)茂盛的样子 (2)就 3.(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 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
水之间)。 4.(1)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 (2)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2006年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2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
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四、本题共11分
19.(1)逃亡(2)去、往(共2分。每词1分。)
20.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分)
2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
下苦秦久矣。(共2分。每空1分。)
22.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 (3)
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23.答案要点: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
织领导才能(3分。答出一点给1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1-15题。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 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 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 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 山岳潜形 潜: . ⑵ 薄暮冥冥 薄: .⑶ 把酒临风 把: .⑷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得 分 得 分 得 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1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得 分 三、(共10分)
11. D (2分)
12.⑴隐没 ⑵迫近 ⑶持、执 ⑷曾经
(共2分,每个解释0.5分。)
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共2分,每句1 分。)
14.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共2分,前两个空每空0.5分,后一个空1分。)
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共2分。“引出”1分,“表明”1分。)
2007年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四、本题共9分 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 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2008年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0—12题。
若夫淫①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②,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① [淫]有版本写作“霪”。②[曜]有版本写作“耀”。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樯倾揖摧 摧:________ (2)浮光跃金 金:________ (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l)山岳潜形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烟一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影沉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0.答案:(1)断折 (2)金色 (3)持(执) (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l 分)
11.答案:(l)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1分) 12.答案:“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为止) 2009年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①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③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④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
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应者 应: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1)逃亡(逃走) (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011年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 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
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答案: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12年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 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