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1,许正芳2,朱晨光2
(1.新疆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摘要:文章针对现有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中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及内涵把握不准、教学体系不完整、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平台发展的体系,不仅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提供重要参考。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09-0115-02
近年来大学的毕业生逐年增加,政府和各高校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缓解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而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促进就业新的有效途径,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一个庞大群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也可以带动他人就业,并且为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但是现在在摸索过程中发现,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课程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大一新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唤醒课程、针对全校学校选修的SYB创办的企业短期培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较为笼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有限。1.3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专职、专注”的老师严重缺乏。部分大学创新创业老师由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进行培养,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教务处老师和辅导员来承担课程。从年龄结构来看,整支团队呈现年轻化,有创造力。但整个队伍教学和实践经验不足、知识结构差异性较大等,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资定位及培养方式定位出现偏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参差不齐,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对于课程的设置也充满疑虑。所以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助推力。
1.4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
课堂上进行随机调查,部分学生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表示怀疑,学生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句话的理解是透彻的,所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是较高的,但认可度较低。他们简单地把这门课理解为“教创业,但不创业何必要学习创业”,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情绪是负面的,他们认为光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活动,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认可度更低,但对于就业压力大的专业来说,如非医学专业,他们对该课程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要高一些,但仍然存在不能落地的苦恼。
1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学校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这种理念用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普及,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不想创业,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当代大学生,他们普遍的个性偏向于严谨、求实、精确,他们大部分没有想过要创业,创业离他们太远,并且时间上也不允许他们选择创业,大学生的成长周期太长;创新对于他们来说也需要逐步的跨度,严谨与创新如何有效结合起来,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一直探索的话题之一。所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培养目标的设置可进行区别对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课题(xjkx-2018-03)。
作者简介:赵冬梅(1970- ),女,河北吴桥人,硕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从事实践教学及管理、职业教育方面研究。
116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Vol.1 No.9
1.5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存在困难
高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针进行了创新、创意和创业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的结果是激发了部分学生的创业激情,但是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却很少,只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所以只有部分学生能立项,且在学校能够得到一定的帮扶进行孵化;另一方面,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帮扶力度较弱,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少,从而使实践训练课程无法落地,学生也无法真切感受创新创业过程。
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的构建
2.1 明确创新创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人,是使更多的大学生将创新创业与自我寻找或创造就业机会有机结合起来,将此作为一种职业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不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一定要引导他们创业或者获得自己的专利。大学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紧密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2.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贯穿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应立足于当前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发展和变化的目光来探索课程体系和内容,并且需要走出去,从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及学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所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分阶段、分年级由浅入深、由普及到专攻进行课程设置。
2.3 建立专兼职、校内校外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高校组建创新创业教研室,选拔专业背景相契合的教师作为储备师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类课程教学,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机会进行外训和内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在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优势与劣势,重点突出优势领域,强力弥补劣势方面。同时以激励的方式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项目及大赛,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成功孵化项目,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另一方面,高校可形成校企联动机制,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外聘企业家、小老板、投资人、技术创新专家等创新创业相关领域专家到学校作为兼职老师。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弥补高校“理论派”师资知识结构上的局限性。2.4 改革教学方法
创业基础课教学主体的定位:互动式+情感式+参与式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多样性,
课堂任务布置打破常规,让学生成为主角。课堂多讨论、互动、表演、游戏等,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每个章节的主题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多的需要走出课堂,体会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大学生与市场的关系密切相关,可以借鉴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实践内容。2.5 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注重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创业的潜能,使学生把创业与自己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授中多选取他们周围的案例,设置创新思维训练模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立体思维等,使学生能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并采用创新方法让同学们测试自己的创意到底有多大。高校以“三全育人”理念作为育人方式,竭力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等平台建设,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合适的办公场所,积极出台有助于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措施和政策,严格选拔结合专业背景和市场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出更多具有社会意义的大学生项目。
3 成效及展望
将构建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校应组建创新创业合作实体,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深化校企合作与交流,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培养其服务意识、敬业态度和工作作风等。通过每年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挑战杯比赛和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外创新创业大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新时期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精神,充分发掘育人的独特优势,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诚毅品格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1] 韩健文,何美娜.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8(6):69-71.[2] 金海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J]. 才智,2020,
20(8):48.
[3] 刘继安,高众.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情
况、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18,34(11):78-84.
[4] 吴勇,刘立芬,侯伟强,等. 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双创教
育新路子[N]. 北京:中国教育报,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