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口文/张金安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省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高校办学 绩,但仍然不能满足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需要。本文使用 规模、“三重”建设、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历 Malmqui st生产率指数方法,构建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测 史性的跨越。但是,河南的高等教育在相对规模、教育结构、师资 度模型,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测度与评价。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绩效;MaImqui st生产率指数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 2B754);;-.7南 结构、经费投入等方面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针对这一现状,他提出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部崛起的有利时 机,依靠GDP总量优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地做强河 南高等教育。赵科翔应用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供求原理分析了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 1]_JKGHAD一0429)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1日 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给问题。他认为9年义务教育的 规定和农村适龄儿童当地就学的区域性划分使得农村基础教育 成为俱乐部物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基础教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国内生 育供给数量主要取决于社区教育需求和社区教育费用。进一步, 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2.9%,相关的主要统计指标在全国所 社区教育需求是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儿童学习天赋、社区大小、 居的位次有了明显提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社区富裕程度和社区教育费用的函数,因此农村基础教育供给 2005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 数量取决于社区大小、社区富裕程度、教育质量、社区适龄学生 由2005年的第19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7位。然而,与经济所 学习天赋、社区教育费用等因素,从而构建了农村基础教育的供 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 给函数,并实证检验了其合理性。孙俊杰等认为,河南高等教育 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截至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2)高校创新 2010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数量由2005年的83所增加到 能力不强:(3)高等职业教育欠发达;(4)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刘 107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85.19万人增加 高峰认为,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于努力推动 到145.67万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 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健康、和谐、快速地发展,提出以省域重点 的全国教育人口第一大省。但是,与全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 院校为主体的第一集团军应在高层次上有所突破;以市域本科 比,高等教育的规模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截 院校为主体的第二集团军应在地方特色上有所突破;以县(市) 至2011年底,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已经达到107所,但其中只 域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第三集团军应在职业技术上有所突破。 有43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3.9%,与河南占 上述文献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 全国总人口7.7%的省情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河南省没有一所 泛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是,我们发 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 现现有的研究文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现有 211高校,所获得的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很低。这些数据充分表 文献主要使用简单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方法,缺乏必要的经济 明,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该省从传统的农业 理论基础,相关的理论分析不够充分。因此,本文采用经济理论 大省向工业大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的迫切要求。 一中测度经济发展状态的理论方法来展开相关理论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模型 目前,测度经济发展状态的理论方法主要以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综述 为了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现状,许多学者对河 南省现阶段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了广泛讨论。 理论体系为主。其中,建立在距离函数之上,用于测度全要素生 来俊军认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优质教 产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育资源以及科研水平不够高。从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学术团 主要涉及行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总体经济增长等方面,引起国 mquist指数方 队建设、科学管理和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 内许多学者的重视。原毅军等人使用非参数Mal法。刘淑慧从层次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综合化程度低、形式结 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与趋势,认为 构割裂、办学主体单一和区域结构不平衡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高明和解百臣采 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寿险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了河南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河南省高等教育适应 用Mal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较好的途径。冉祥华认为,河南 并进行了效率分解,指出技术进步是促进寿险行业效率增长的 一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5月号下(总第465期) 决定性因素。 Fot+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 xt+],ut+l,xt,uqC 1(xt+',ut+llC,S)一 ] .导,主要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由于上述公式中使用的技术效率函数都有对应的非参数可 相结合等原则,采用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方法和Malmquist生 测算模型,因此可以采用基于生产前沿面的非参数方法进行测 产率指数等交叉学科的方法开展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度。至此,建立了基于产出非参数前沿面的Malmquist生产率指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现构建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 数方法体系。 法为基础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测度模型。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用N维向量x=(x 一,xN)表示N种高等教育投入,M维向 选择2000—2009年度我国各省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我国 量U--(u ,…,uM)表示M种高等教育产出。为导出Malmquist生 的高等教育主要分为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 产率指数,首先考虑单投入单产出基本情形,同时假定已有t和 学校以及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四大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 【+1两个时期投入产出数据,则全要素生产率8 可以定义为: 性,各年鉴所含指标之间的差异化以及我国教育情况的现 8 状——各类教育中不同教育对象的结构比例,最终选择普通高 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每个时期的产出与投入距离函 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测度对象。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年份的 数可写成: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确定了所研究问题的观测单元之后,应用Malmquist生产 Dot(xt,u【)= Dd(1,1);Dit(ut,xt)= Xt D。t(1,1) 率指数方法评价我国各省高等教育在2000~2009年间的全要 因此,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基于产出的Malmquist生 素生产率变化情况时,合理选取投入产出指标就十分关键。传 产率指数的定义式为: 统上,投入指标选择资本存量水平和劳动力人数来度量。各省 高等教育的资本存量水平根据教育的特点采用年末校舍面积 M _[ ・ ] (单位:千平方米)、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单位:干元)、年末固定资 由于上述距离函数是所对应的法雷尔技术效率函数的倒 产总值(单位:千元)、年末图书数量(单位:千册)来度量。由于 数,所以可以将生产率指数的距离函数描述转化为效率函数描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述。据此定义式为: 2009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年》中不再统计中国 分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情况,因此2007年及其以后年份 M0t+l(Xt+1,Ut+l,Xt,uqC _【 。 ] 的各省级高等教育的资本存量水平选择基本建设支出以及事业 性经费支出中的其他资本支出;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关系主要涉 其中,四个技术效率函数的非参数模型为: 及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其中,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 (x ,u'lC,S)=max(0:0u ∈P(x IC,S)) 是教育的接受者,故选择各省高等教育的专任教师人数作为劳 F (x ,u件 IC,S)=max{O:Ou件 ∈P(x IC,S)) 动力投入指标的度量;选择各省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作为产 (】【‘,U IC,S)=max{O:Ou‘∈p- (x‘IC,S)) 出指标的度量。最后,年鉴上的年度数据都是名义值,为了计算 F (x件 ,tl件 IC,S)=max(O:Ou ∈P (x¨ IC,S))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需要对以价值量度量的指标——年末专 其中,式(1)在规模收益不变和要素可自由处置的条件下, 用设备总值和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进行价格调整。我们以2000 可以分解为如下形式,即: 年为基期,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 M (x…,U…,X ,UtIC,S) 别对2000—2009年的年末专用设备总值、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进 一F (xt,uqC,s).『 ! ! !曼2. 墨!! ! 2] 行调整,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一 — ’【Fo'(x ,Ut+lIC,s) (xt,uqC,s)J 四、测算结果 括号外面是两个时期资源配置效率的比值,与技术水平的 使用上述讨论后确定的方法和各个指标计算的我国各省级 变化无关,只表示两个时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水平的变化率。 高等教育2000~2009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由于Malmquist 括号中两个比率的平方根可以看作是在t+l和t时期之间用两 生产率指数大于1表明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实际进展,而 个比率的几何平均数表示的技术水平变化率。根据上述分解可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小于1表明该省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 以给出下面两个定义: 落后了。从计算的具体结果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增长 定义一:在规模收益恒定且要素自由处置(c,S)的条件下, 的省份有15个,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103.7%)、山东(86.2%)、 基于产出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为: 北京(78.6%)、上海(71.4%)、湖北(68.6%)、湖南(47%)、重庆 (Xt ̄l,LIt+l,Xt,utlC'S)= (42.1%)、浙江(17.3%)、安徽(14.8%)、河北(12.6%)、江苏 (10.3%)、天津(10.2%)、辽宁(9.6%)、河南(4.4%)、福建(1.5%); 定义二:在规模收益恒定且要素自由处置(C,S)条件下,基 于产出(即产出可扩张)的技术水平变化率(或技术进步率)为: 剩余省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退步状态。进一步分析表明,从 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中,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生产率一共增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5月号下(总第465期) 圆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口文/陈福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提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解 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明确提 就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稳定 决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供给不 出的。弗里曼于1984年在《战略管理:一 性而言,政府和培训机构是稳定的参与 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关键措施,但在 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对相关利益 者,其行为容易被预测,而企业和农民工 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相关利益群体利益 者的概念进行了内容上的丰富,并提出了 的个体能否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 冲突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利用 更为完整的相关利益者理论,得到了许多 不确定的。因此,通过权力/动态性矩阵分 相关利益者理论及工具对农民工职业技 学者的支持。相关利益者理论实际上是一 析可知政府是积极的推动者;农民工和企 能培训中存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并提 种多主体博弈的分析方法,用以实现经营 业是立场不坚定的推动者;培训机构是积 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管理中利益相关群体的共赢。它不仅适用 极的参与者,见图1。(图1) 于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选择,而且在各种多 行为可测性 高 啦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 利益群体;冲突;调整 主体参与的活动中均发挥指导行动的作 用。具体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上, 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分析培训的相关利 低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苏州市 社科联项目: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中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 编号:12-D-28) —l(积极参与者)I(不积极参与者)l {Ⅱ叵I 培训机构 l 用工企业 l 益者,给出满足利益相关群体整体利益的 行动建议。 li 政府 l 农民工 l (积极推动者)l(不积极推动者)I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利益冲突与调整:相关利益 群体视角下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 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6日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利益群 体包括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就 图1农民工职业技能培{JII相关利益者权力/动态性矩阵 就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收益而言, 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权力而 企业和农民工都是直接受益于培训过程 言,政府相关部门、农民工和企业都是拥 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能否受益取决于企业 有较高权力的相关者,而培训机构则没有 和农民工收益的结果,而培训机构收益于 太多决定权力。因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是培 培训的费用。因此,通过权力/收益矩阵分 他们就没有培训;而培训机构仅是培训课 利益者,而培训机构则需要被提供信息。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 训的投资方,农民工是培训的对象,没有 析可知,农民工、企业和政府是主要相关 体的构成、地位及利益分析 相关利益群体作为一个管理学概念, 程的提供者。 政府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本身并 长了4.4%,说明2000~2009年间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水平在不断 育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位居第14位,处于相对较好的位 一定的进展,但效果并不明显,理论上看主要是技术创新水平降 提高。从全国各省级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省高等教 低了5.2%造成的。 次。但是,从中部地区六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省高 主要参考文献: 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不理想,仅在江西省和山西省之前,排名第 [1]来俊军.河南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略论【J].河南社会科学, 4位。特别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十年4.4%的增长率并不高,远远 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人口大省的省情并不适应。 2008.9. [2]刘淑慧.河南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郑 进一步计算河南省高等教育2000~2009年Malmquist生产 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0.2. 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标。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 [3]冉祥华.河南高等教育:十年成就、面临困难与发展对策[J]. 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为1.101,技术水平变化率为0.948。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9. 赵科翔.河南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求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 此从理论上看,造成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技 [4] 0.6. 术水平变化率的下降,已经成为约束河南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 经纬,201展的关键瓶颈。当然,这一理论假说还需要经验研究的支持。 [5]孙俊杰,王鑫宏.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 总之,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 与科技,2011.11.圜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5月号下(总第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