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初中作文评改探索与实践 卢敬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北京 7 00000) 结,而且是一篇小作文。经常地及时总结,是学生写作水平自我提 作文批改向来是语文老师的包袱,许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精 高的有效途径。 , 力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上课花大量时间讲评,罗列学生作文的 第三遍由几位组长看修改结果并适当调整得分。 一,研究的目的 6.装订成册 优点和不足,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听之任之,收效甚微,下次 作文,缺点依然如故。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师生主客体位置倒置所 修改后的优秀作文选入档案夹,一学期后可以装订成作文集。 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越俎代庖、大包 四.利用互评互改进行评改的作用 大揽, “只顾到学生的作文,而忘记了作文的学生。”以致于学习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主体丧失了“自我聚焦”的最好认知时期,即学生探求得失、主动 整个作文互评互改过程,教师不再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而 探究过程被剥夺。传统作文批改法忽略了操作过程的指导,使得学 生失去了自己对知识的内化、整合、建构、迁移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中提到: “养成修改自己作 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 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同时新课标的评价系统也要求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全面探究学 生自主与合作进行作文评改的能力。 三、操作步骤 1.自评 因为大部分学生写完作文不愿看第二遍,不愿让别人看,所以 只是老师看一遍,学生没有改的习惯,致使考场作文错字病句常出 现,自评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写完作文之后自评自改的习惯。 具体做法:周二作文当天拿回家,读给家长听,学生用红笔、 使用修改符号,改错字、病句、删、加内容。 2.互评:(周三课上) 以前我也尝试用两个学生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主要是画错 字,病句,写评语,大部分同学不知从哪些方面来评改,只是敷衍 了事的写几句,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作文评改记录表”(表 格附在后面) (1)设计:“作文评改记录表”,其目的是让学生清楚评改 的标准。评改条件包括基础得分和附加分,基础得分包括切合题 意、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书写 工整。附加分包括有文采、选材新颖、描写生动。 (2)学生分组互批互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批阅,每组选组 长(写作水平较高)。每个学生批阅四篇作文,第一篇为主评,后 篇为附评。组长检查组员打分是否合理,并推出优秀作文和不合 格作文,提交老师。 (3)小组讨论这4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在纸上。 3.教师浏览 (1)看评改是否合理,记录存在问题。 (2)选出优秀作文和精彩语段。 (3)重点改不合格文章。(面批) 4.交流点拨:(作文讲评课) (1)榜上有名.(表扬优秀作文) (2)佳作欣赏.(朗读作文) (3)精彩段落. (4)总结本次作文存在问题. (5)出谋划策,共同修改一篇不合格作文.。 5.改头换面 回家作业:全篇修改并抄在作文本上,并填写“评改表”评改 后记,、作文讲评完,互评的作文回到各自主人手上,学生针对小 组互评的情况,查看自己的作文,并作最后修改,写出作文后记, 谈谈自己对作文的新认识、新感受。这种随感,不仅是一种自我小 ・266・ 将传统作文批改中教师越俎代庖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成了师 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他们全员参与,动脑、动手、动口,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 并用一种研究性的眼光去认真阅读评改同学的作文,这一过程,实 际上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长期 坚持,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其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 2.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整合.建构,迁移 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的阅读写作中,积累了写作所需的各种 知识。通过互批互改,学生写出了文字批语,这一过程,实际上就 是运用写作知识对文章进行认真鉴赏和分析的过程,能促进作文技 能的自我调节和转化,对写作知识进行内化、整合、建构,把这种 重新感悟到的写作能力再迁移到自己作文中去,就不会重蹈覆辙,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3.互相激励。互相促进 优秀作文上台宣读,这对小作者是个激励,没有推荐上的作 文,也因同学评语中的几句赞美之词而受到鼓舞,又因同学互批互 改,存在面子问题,下次作文会更认真对待,并争取拿出好作文亮 相。薛晓钦同学在作文后记中说: “在没有拿到作文前,我充满期 待;拿到作文后,那密密麻麻的评语让我好感动。同学们评得言之 有理,下次一定拿出好作品。” 4.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每组四份作文,有优有劣,通过互批互改,推荐佳作,提高学 生鉴别作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利于找到差距,同学相互看了作文 后,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往往把自己的作文同别人的作文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在阅读评改过程中,不断领会、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发 现同学作文的毛病,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杨雨萌同学在作文 后记中写到: “读了同学的评语,我明确了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 点。这种互批互改的形式很好,既看到别人文章的长处,又弥补 了自己文章的不足;既了解了更多的写作方法,又看了五彩缤纷 的好词好句,收益不少。”肖睿同学说: “我了解了别人的思维 方法和写作方法,收益匪浅。再看一看自己的文章,体会更深, 感慨更深了。” 五,反思 1.自评应设为评选条件之一,自评后如有错字、病句扣分。 2.互评过程中学生水平存在差距。(提高组长的评改水平) 3.“作文评改记录表”需要不断改进。 作文批改讲评的过程,最主要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备 课时,时时想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叶圣陶先生说: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夸美纽斯在《大教育 论》说: “寻找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 学。”作文互批互改,让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变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