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结课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二部分 题号 得分 第一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部分 第 一 部 分(1~4 题 20 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 分)

如果春是尘世的一卷诗章,那么谷雨就是最后的白描。谷雨,不若惊蛰烘托豪壮,不似清明渲染通透,她以素净又(piāo yì)的白描之笔记叙着暮春,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质朴饱..满的意蕴。谷雨,即雨之谷,“之”取“到”义。这一天,雨水是谷物们的救赎。这一天开..

始,暮春不再是忧伤的代名词,而是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谷粒的成熟,是大地深思熟虑的结果,低调含蓄中藏着宇宙天地的巨大潜能。可纵是有如此功劳,大地依旧默默地恪守着自然之道。这样的气度让太阳都 (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失了光芒。

谷雨是春的白描,也是春的尾声。在播种移苗、种瓜点豆之余,别忘了看柳条摇曳,听燕子(ní nán),待春意阑珊,终也了无遗憾。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 分)

①渲染( ) ②意蕴( )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 分)

①(piāo yì) ②(ní nán) (3)从这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空缺处。(1 分)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 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有一种高瞻远瞩的精神,面对不堪的境遇能想到刘禹锡对 仕官升沉、世事变迁“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豁达襟怀。 (5)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 , 。”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 分)

①实际上,得心应手的技能、巧夺天工的技术和出神入化的技艺,正是来源于专注。 ②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的执着专注。

③要在一个领域精雕细琢、精耕细作,必须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④工匠始于学徒、技工,应学会干实事、细事、小事。选择了某个行当就应沉潜下来,不能心猿意马。

⑤工匠以工艺专长造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

第 1 页 共 7 页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①⑤ C.④①⑤②③ D.④③⑤①②

4. 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6 分)

(1)班长想在教室张贴一则班训,请你替班长拟一则班训。(2 分)

答: (2)班徽能够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反映同学们的共同追求,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归属感。下图是该班同学设计的班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画面内容及寓意。(4 分)

答:

第 二 部 分(5~21 题 5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 5耀7 题。(6 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 这首散曲的作者是 。(1 分) 6.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散曲中加线的句子。(3 分)

答: 7.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8~11 题。(13 分)

太宗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

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有删改)

[注]①折节:降低自己身份。②屯:驻军防守。 8.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3 分)

众 散 于 前 敌 乘 于 后 死 亡 须 臾 而 至 是 以 悲 耳。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第 2 页 共 7 页

(1)克之 .

克: 会: 故:

(2)会久雨粮尽 .

(3)高祖召问其故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译文: (2)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译文: 11.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太宗是个怎样的人。(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2~15 题。(12 分)

读书需动笔

①谈到读书,人们总结有不少重要经验,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动口不如勤动手”等。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环节;如果读书不做笔记,书籍中许许多多的妙处和闪光点,就如同雨珠落入大海般,还没有被人吸收就瞬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②读书动笔能加深记忆。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晋朝的左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地方都挂上纸笔,边读边想,看到或想到好的思想、语句就随时记下来。日积月累,这些笔记便成为他创作中取之不竭的财富。后来,他写出了轰动洛阳的名著《三都赋》,人们竞相传抄,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大多人都认为钱钟书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他的夫人杨绛解释说:“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多,也不易遗忘。”

③读书动笔促熟读精思。读书学习不做笔记,不加以思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罔”———“学而不思则罔”,用现在的话说,就叫“白搭”。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时常只是简单翻阅的“浅阅读”,没看两页书就要翻看手机一两次,何谈深学细思?通过记笔记这种方式,可以强行将注意力集中到读书上,逼着我们聚精会神、埋头读书,边写边思索。古今中外,凡是学问上乘之士,凡有功载千秋之人,大多留下一些笔记实录,以供后人参考学习、借鉴提高。

④读书动笔助学以致用。其实,随手记录是一种“藏往以蓄知”的主要手段,培养概括和叙述原文精神的能力,把随时产生的创造性思想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日有积焉,月有汇焉,久之又久,充满流动,然后,发为文辞,浩乎沛然,将有不自识其所以者矣”。在不经意间,便会发现自己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提起笔来便能左右逢源。

⑤阅读就像是在人们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那些对书籍不感兴趣的人,或“忙得没有功夫看书”的人,终会被时代所淘汰。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当读书动笔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人生便多了一条迈向成功的捷径。 12.选文第③段加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13.从本文看,读书动笔有什么好处?(3 分)

答:

第 3 页 共 7 页

14.请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 分) 答:

15.阅读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 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耀19 题。(12 分)

一碗“雪花”面

①那天,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我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了面条。

②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还在上面放了几块咸菜,端到了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热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③不一会,父亲骑车回来了,听我说了这事,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天天在外面吃饭习惯了。我昨天收的鞋子多,没修完,带回家修了,答应人家今天还来这里出摊,让人家来这里取鞋,中午下班时间来取鞋子的人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④父亲见他这么说,便不再继续邀请,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盛了一盘菜,他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去。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这么冷的天,要和瘦大叔在街上吃饭?只见父亲把一瓶酒装进口袋里,又揣了两个酒盅,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大步走出了屋门,走进漫天飞雪里。我只好赶紧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⑤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落在他俩的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是多年不见的旧友呢。

⑥晚上父亲下班后,我又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了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⑦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二百里远的外县买石灰,走时奶奶给父亲准备了两顿的干粮和水。等父亲买上石灰往回赶时,却发现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已经走出五里路,推着车子回去取是不现实了。半路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找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去家里一起吃饭。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手擀面,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说是面,其实里面没有多少面,面汤稀得能照出人影来。菜窝窝也是野菜多,玉米面少。女主人说,面有点少了,很是过意不去。

⑧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若人家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这让父亲很感动,这么多年一直没忘记。

⑨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他是把瘦大叔当亲人当朋友,陪他风雪中吃一碗面是情义。后来,父亲和瘦大叔成了朋友。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总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⑩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16.根据选文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 分)

“我”给修鞋的瘦大叔送面寅 → → → →父亲回忆年轻时的吃面经历

17.选文第⑦段插叙父亲年轻时候的事情,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第 4 页 共 7 页

18.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 分)

(1)只见父亲把一瓶酒装进口袋里,又揣了两个酒盅,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大步走出了屋门。(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2)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总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19.结合全文,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3 分)

答: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 20~21 题。(7 分) 20.阅读《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3 分)

因为这龙华寺僧人,说出此三绝玉麒麟卢俊义名字与宋江,吴用道:“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尽一点忠义之心,舍死忘生,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只是少一个粗心大胆的伴当,和我同去。”

吴用带的“伴当”是谁?吴用是用什么办法劝说卢俊义上山的?

答: 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就在这一次,我从阿博特小姐对贝茜说的话中,第一次知道我父亲是个穷牧师,我母亲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和他结了婚,亲友们都认为这桩婚事有失她的身份。我外祖父对她的违逆行为大为恼怒,和她断绝了关系,一点遗产也没有留给她。我母亲跟我父亲结婚一年以后,父亲担任副牧师的那个大工业城市流行斑疹伤寒,我父亲在访问穷人时染上了这种病,我母亲也从他那儿受到了传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人都相继去世了。 (1)上面的文字选自英国作家 的小说《简·爱》,讲述的是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人生经历。(1 分)

(2)父母离世后,简·爱被寄养在舅舅家,受到了怎样的待遇?(3 分)

答:

第 三 部 分(22 题 5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当你告别小学踏入初中,这是新的出发、新的未来;当太阳在清晨从东方升起,这是新的一天;当凤凰浴火后奇迹般地重生,这是新的生命……“新”似乎总是带给我们更多的喜悦与憧憬,回味与思考。

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自拟题目;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 600 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 5 页 共 7 页

河北省九年级结课考试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第一部分

1.(5分)(1)(2分)①xuànrǎn ②yìyùn (2)(2分)①飘逸 ②呢喃 (3)(1分)自惭形秽 2.(7分)(1)留取丹心照汗青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山肴野蔌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虽不能察 必以情(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3.(2分)A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通读语段,可看出语段是围绕“弘扬工匠精神中的执着专注”展开论述的,因此第②句是语段的中心句,放在开头;接下来,⑤①两句论述工匠的内涵,④③两句论述精神;先内涵再精神,符合逻辑认知顺序。⑤句在前,①句在后,因为⑤句讲的是外在表现,与①句中“得心应手的技能、巧夺天工的技术和出神入化的技艺”前后呼应;再由①句的“正是来源于专注”引出后面④③两句对“专注”精神的具体论述。④句是前提“选择了某个行当就应沉潜下来,不能心猿意马”,③句是结果“精雕细琢、精耕细作”。因此排列顺序是②⑤①④③。故选A。 4.(6分)(1)(2分)示例:路在脚下,志在我心,超越自我,绽放青春。(2)(4分)示例:画面内容:班徽的左上方是展翅翱翔的海鸥,下方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还有涌起的海浪。寓意:我们班将在广阔的天地间展翅高飞,不惧风浪,奋勇拼搏,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画面内容、寓意各2分)

第二部分

5.(1分)张养浩

6.(3分)示例: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撼天震地。 7.(2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深切的同情。

8.(3分)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9.(1)攻破 (2)适逢,恰巧遇到 (3)原因(每小题1分) 10.(4分)(1)高祖和裴寂商议,暂且撤军回太原,再谋划以后的行动。 (2)太宗于是在军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听到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他是一个有卓越领导才能、目光远大、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分析敌情的人。

12.(3分)示例:对比论证。把不做笔记的“浅阅读”与记笔记的聚精会神思考进行对比,突出地证明了“读书动笔促熟读精思”的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3.(3分)读书动笔能加深记忆;读书动笔促熟读精思;读书动笔助学以致用。

14.(3分)示例: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的诗人。

第 6 页 共 7 页

15.(3分)示例:日常生活中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学习写旁批、做摘抄。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用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言之有理即可)

16.(2分)父亲请瘦大叔来家里吃面,瘦大叔拒绝了 父亲在飘雪的街上陪瘦大叔喝酒吃面 17.(3分)丰富了选文内容,交代了父亲执意要在路边陪瘦大叔吃面喝酒的原因,突出父亲的感恩之心,表现了选文主题:要真诚地尊重和体谅需要帮助的人。 18.(4分)(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走出屋门,要和瘦大叔喝酒吃面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瘦大叔的尊重与体谅。 (2)加点词语写出瘦大叔对当年父亲在飘雪的街上陪他喝酒吃面的场景印象深刻,也表现了他的感恩之心。(每小题2分)

19.(3分)总结全文,点明选文主旨:要真诚地尊重和体谅需要帮助的人,有了情义才有了温暖。与选文的题目相呼应,使选文结构严谨。

20.(3分)李逵。(1分)吴用化装成算命先生对卢俊义进行劝说。(2分) 21.(4分)(1)(1分)夏洛蒂·勃朗特 (2)(3分)舅舅对她视如己出,但好景不长,舅舅病逝,舅妈憎恶她,对她冷眼相向,表哥常常咒骂殴打她、嫌弃她。

第三部分

22.(50分)略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