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亲自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以其平实接地气的风格,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欢。《人民日报》作出评论:“说到底,是因为节目中体现的浓浓亲情让人心存暖意,点燃了人们心中回归家庭的渴求。” 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家人的内疚之情,在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
“去哪儿”是一个永恒的话习题,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请以“去哪儿了”为习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不能填“爸爸”或“时间”),使习题目完整。
2.写记叙文或议论文。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第一则材料中“爸爸去哪儿”亲子节目,“点燃人们心中的渴求”,实际是人们开始对亲情的归宿有了反思或思考。
第二则材料中,《时间去哪儿了》“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家人的内疚之情,在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实际上也是人们对时间的流逝、亲人老去的反思和思考。
提示语“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中同样点明了“思考”以及思考的范围。
总原则:美妙的、人们所期盼的、本应或原本存在的,只是在一
1 / 4
定时期或一定范围里缺失或正在流逝。 详细分类:
1.自然: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鸣声等
2.人生:梦想、理想、个性、青春、童年、血性、意气等 3.社会:责任、诚信、担当、善心、公正、公信力、经典、国学等。
1.立意切合,但写作过程中,只对现象进行罗列,而没有探究,没有思考的。(30分以下)
2.不围绕题目行文,只把题目中的词语当作话习题,进行写作或套作。(30分以下)
3.随性而聊,材料与观点不符。(30分以下) 4.文体特征不清晰的,文体杂糅的。(30分以下)
5.记叙文与议论文文体难分轩轾,但假如写记叙文,必须有意蕴、有观点的升华,只简单叙述过程的。(30分以下,) 一、就事说事,新闻链接的或播报的。 1.马航飞机去哪儿去了? 2.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哪儿去了?
30分以下给分,但有反思、有提升的,可酌情加分。 二、没有实质性指向的,话习题过大的。 1.自然哪儿去了? 2.环境哪儿去了? 3.汉字哪儿去了?
2 / 4
30分以下给分,但有论证过程中又能详细分析、反思,可酌情加分。
构造完整,字数700字以上,正常给分。 构造不完整的:
1.600字—7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600字以下,少于30分。 3.400字以下,少于20分。
4.文段中使用“伪排比句式”,与观点材料联络不紧的,视为无效文字。
1.完全套作,15分以下给分;
2.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分以下给分; 3.没有题目,扣2分;
4.错别字,1字扣1分,不反复扣分,扣完5分即止。 文章等级:一类文章:45分——50分(切合习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二类文章:40分——44分(切合习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三类文章:35分——39分(基本切合习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构造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四类文章:30分——34分(基本切合习题旨,有论据,缺乏议论分析,构造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五类文章:0分——29分(完全不切习题,文体特征不清楚等)
3 / 4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