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付喜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李付喜

(平顶山教育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基本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河南省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文中通过对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充分阐述河南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从而提出发展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2-0210-02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约有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职业素质低下的现状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崛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障碍。而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中国“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就愈发显得重要。因此,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当前和今后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

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跃升到70.2万人,在校生从2000年的88.9万人跃升到187.91万人。2009年与2000年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净增33多万人,增长了

93.39%;在校生净增96多万人,增长了111.3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53.13%和48.29%,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和2.97个百分点。2006年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至2009年年底,在对全省1023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进行排查摸底后,会同省财政部门落实17.506亿元贫困生助学资金,资助8.9万名贫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力地吸引了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二)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相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其发展还是相当的缓慢,是整个教育的薄弱环节,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方政府及社会认识误区,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受限

高中阶段教育涵盖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但目前社会上甚至在个别教育部门,片面地将高中阶段教育简化为高中教育。普遍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盲目扩大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中等职业教育,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加之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导致了“普高热”不退,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倾向,导致家长更重视“精英”教育。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才。另外,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放在了最后,导致大家认为职业学校是层次低的想法,而没有认识到职业学校应该是教育的一种类型。

2.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减少,引发部分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对其发展的损害性极大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是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据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系统的统计,2009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收的73.11万学生中,来自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的占91.7%,由于义务教育学制改革、计划生育政策、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到父母务工地城市就学、新的“读书无用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河南省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大幅度减少。生源的减少,造成高中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于是各学校之间展开生源大战,以致无序招生,甚至招生混乱,处于严重的恶性竞争状态。而这个生源大战的主体,是生源减少情况最为严重的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这样恶性竞争的结果不仅损害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降低其教育质量,提高其办学成本,而且还破坏了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正常关系,搅乱了教职工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3.中等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学历及专业技术职务偏低,“双师型”教师缺乏,降低其教学质量

由于办学经费紧张,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待遇相对普通高中教育而言较低,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其专职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构成偏低,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普通高中约23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许多中职院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中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已成当务之急,2007-2009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只有12.57%、16.82%、15.29%左右,“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距50%的标准还很远;大部分教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规定性认识不够,习惯于过去的成人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中职教学,加之受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产生了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教育的错误认识,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二、大力发展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改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09年又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河南省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进入新世纪的河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河南省实现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战略重点。河南是职教生源大省,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中等职业教育扩招任务。在招生工作中,河南省教育厅应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不断改进招生办法,采取如加强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校,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招生专题活动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按照“狠抓招生、就业”两个关键、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农村职教规模

发展、城市学校质量提高两个突破的职业教育工作发展新思路,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河南省从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的跨越。

(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职教发展模式”

中央政府根据国情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中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要保证群众就业而不大量失业,根本在于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有利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职教发展模式”。

(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创新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实现河南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职教集团是以依托学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各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协作组织,通过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打造河南职业教育品牌。各职教集团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办学模式,引入企业资本共建实训基地,组织校企联合进行科研攻关,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切实加强了校企合作,实现了互动双赢;以省级职教集团为牵头单位,组织城乡职业学校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把城市职业学校招生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一所初中学校,把农村学生的就业“出口”延伸到县、市、省以外的用工单位,有效地巩固城乡联姻,带动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推进职教集团成员学校教学的一体化,促进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有效地推进了校际合作。职教集团的组建,推进了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促进了校际、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城乡联姻、省市县三级合作办学,实现河南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三、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理解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积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具有全民性,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小区宣传栏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作用,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工、尊重职教;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摒弃鄙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者的陈旧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师生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是培养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

(二)重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建设,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危机”实质是其“吸引力危机”,职业教育要靠质量、特色、品牌吸引生源。这就要对中等职业教育加大调控力度,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布局调整,支持一批特色

鲜明、就业率高、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催生一批符合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充满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淘汰一批办学条件差、学校规模小、社会效益低的中等职业学校。与此同时通过规范学校招生和办学行为,逐步建立平等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转折期。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提出,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品质和社会认可度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教育质量将成为今后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发展,职业学校要着力打造品牌,在专业建设的特色上下工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依赖于教师质量的提高。启动以打造职教专家队伍为龙头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选拔培养认定一批以校长为主体的职教专家队伍,打造职教改革发展的领军团队;选拔培养认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选拔培养认定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放宽高技能人才及“双师型”教师引进的条件。加强“双师型”师资培训的投入,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加快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步伐,探寻更多的培训渠道和培训办法,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深化课程改革,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参考文献:

[1]闫梅红.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2010,(11):63-64.

[2]史文生,杨德亮,郭国侠,王会莉.关于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的调研报告[J].河南教育,2010,(7):24-28.

[3]史文生.从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的跨越——新世纪十年来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综述[J].河南教育,2010.(1):

13-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1.

[5]张新科.国际视野下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5.

[6]王宝明.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盲点[J].内蒙古统计,2011,(2):44.

[7]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5-84.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l.

(责任编辑:陈丽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