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做好未成年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我校秉承“培育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用一流的管理、师资、质量”办学目标,继续推进“求实创新、严谨勤奋”的校风建设和“勤奋好学、多思善问,提高素质、张扬个性”的学风建设。经过我校多年的积极实践创新,使我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每年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迎接国庆等活动,利用校内外各种渠道和阵地,采取参观、演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诚信教育。培养小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生中开展“好孩子要诚信”、“社会公德讲诚信”、“我愿做个诚实人”等主题教育。大力倡导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坚决杜绝学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诚信现象。
3.养成教育。认真执行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5.法制教育。加强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严格控制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6、安全教育。完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健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师生和学校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全面排查校园内部安全隐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重大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意外伤害等重大责任事故。探索建立学校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机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三化一性”即净化、绿化、美化,突出教育性。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努力形成校本文化特色。结合教育局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开展各种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创办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站,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育校园精神。
8.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校园生活。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合理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鼓励提倡布置科学探究式作业,避免布置重复机械的作业练习,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严禁在职教师为校外机构或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坚决查处在职教师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等行为。
二、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建立德育全员负责制。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按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承担育人职责,学校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对优秀德育导师进行表彰奖励。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培训、考核、评优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师德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全力抓好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进一步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提
高班主任工作津贴发放标准。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年年当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建立班主任档案制度,对每学年的在职班主任进行统一登记,作为审定班主任任职年限和业绩的重要依据。各中小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专题研究班主任队伍建设。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设立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开展现代家庭教育指导行动,促进家长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家访,一年要达到100%。
三、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德育工作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负责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2.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3.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考评和督导制度。每学年将定期对各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和督导评估,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新三好生评价机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基本素质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高尚情操和品质。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端正教育观,以育人为中心,端正
人才观,克服以分数论人的思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要明确育人职责,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号召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为未成年人打造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净化文化环境迫在眉睫,配合相关部门整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对非法网吧进行取缔;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出版物,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不进网吧、不信邪教、不看坏书”的“三不”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从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我校会牢牢抓住当前这个难得的机遇,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立足实际,增强改革发展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