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03期 2015年1月(下) 叶段又l‘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1.303 January 2015(C)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研究 以河南省本科院校为例 刘洁辉 (周口师范学院教务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河南・周口466001) 文章编号:1 672-7894(201 5)03-0001-03 摘 要 面对各界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争议日益频繁的 情势,高等教育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 大省,为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改 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空 港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套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努力探 索适应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的路径,以增强高校 的社会服务能力。 革势在必行。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视域,立足河南 高等院校层次不高、重点学科力量单薄、高等教育实力不 足、专业设置相对滞后、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薄弱等高等教育 1河南高等教育现状 1.1高等院校层次不高 现状.结合产业转型升级,依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 适应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向路径,减少发展过程 中的盲目性。以期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 “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的影响下,河南省高等教育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河南省目前有普通高等学校127所,其中 本科院校50所f含8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77所;成 人高等学校13胛u。河南省高校的总量与其他省份相比,并 不算少,但从“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 院校这三个指标衡量对比可见,河南强校、名校和在全国范 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校不多,专科层次院校所占比重较 大。高等教育总体还很落后。 1.2高等教育实力不足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河南 高等教育 现状 趋向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ill in China:A Case Study on Undergraduate Uni-— versifies in He nan Province//Liu Jiehui Abstract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ontroversies over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s ur- gent.It is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He’nan,China’S most populous provinc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 to a powerful eco- nomic provi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当今来看,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 重要指标,是成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往往反 映着一个地区的教育实力和教育潜力。2013年,河南省本、 专科在校大学生161.83万人,研究生的在校人数为3.33万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He’nan,such as low levels, weak power of key disciplines。inadequate strength of higher ed—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为1380人。研究生在校人数占所有在 校大学生人数的不足2%。从学历层次结构上看,河南硕本 比例与全国1:10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河南具有博士、硕 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数量占全国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 校的比例偏低;虽然2013年研究生招生1.22万人淇中博士 ucation,relatively backward major setting,and weak ability to serve local economy,combined with industril taransformation nd aupgrading,and in accordance wih tthe requirements of local eco— 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meeting the devel- 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He’an Province,in 生415人),比上年增加502人,增幅4.3%t”。但与其他周边 省份相比,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较弱,尖端人才的 order to make its development more targeted and enhance the a— bility of universities to serve he tsociety. 培养更是缺失。 1.3重点学科力量单薄 学科作为大学组织结构的细胞,不仅涵养大批优秀拔 尖人才,而且孕育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成果,并影响和提升学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He nan;higher edu— cation;current situation;trend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f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办学水平,大学制度安排也是紧紧围绕 学科开展的。国家的“211工程”项目关注的也是学科建设。 河南高校拥有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学科 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远低于周边省份 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目标任 务,基于我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视域,在充分调研高 作者简介:刘洁辉(1963~),女,河南柘城人,教授,周口师范学院教科所所长兼教务处副处长,从事德育和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观察 高校。 1.4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存 在着专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一些地方本科院校错 位发展意识不强,在专业设置上贪大求全,过分追求学科门 类齐全,致使专业设置雷同度高,脱离了省情和经济发展的 实情,个性缺乏。具体表现为:一是面向河南省五大支柱产 业和重点行业的专业覆盖面小;二是面向河南省六大高新 技术领域的专业相对落后。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 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由于地方院校学科支撑不够厚实, 导致传统学科仍占主导,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 业的建设与发展缓慢,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 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如周口师范学院,作为豫东 农业大市周口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2002年升本以来,学 校规模日益扩大,新增非教师教育类专业较多。在设置专业 时,过多地参考全省同类院校专业设置状况,而对学校自身 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相适应,研究不够深入。加之学校 原来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在对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 业——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办学基础薄弱。从 专业大类上看,和农业有一定关联度的生物类、化学类专 业,也只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等传统专业,导致了像周口市这 样的“粮仓”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进而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正是在专业设置上的落后性和滞后性, 导致高校没有发挥好助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 1.5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薄弱 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然对高等教育的人 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而如今高校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高校 转型滞后于经济转型,占高等院校90%以上的地方本科院 校的办学定位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导致毕业 生就业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出现结构性失业。河南是农业 大省,按照省政府的发展思路是引导资本向农产品深加工 转移,研发及推广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要开发生态农业和 环保型农业,要实现这样的转变,相应的专业人才是关键。 据河南省教育厅相关数据统计,201 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农 学专业毕业研究生仅为382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 4.31%,比2010年农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少40人。可见,在农 业大省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既无法满足农业产业的需 求,也不能改善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根据《河南省人 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的通 知》豫政[2012185号文件,本科毕业生需求比较旺盛的学科 为:512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农学等。就本科专业就业排 第一的工学来看,2012年河南省47所高校中工学类专业占 整个专业类的比例为25.0% ;结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14年度高等学校新增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3]493 号)专业数量的变动,该比例2013年上升为25.62%,2014 年上升为26.38%。从连续三年工学类专业占整个专业类的 比例可以看出,该比例虽然增长,但增幅不大。 2 2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趋向 按照地方本科院校财政供养、承担培养任务以及服务 面向的标准,河南省除郑州大学为“211工程”大学外,其余 高校均为地方本科院校,这和全国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绝 对数量为最多。随着河南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结 构性调整,我省的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选择 怎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也决定着河南高等 教育的发展趋向。 2.1高等教育规模趋于平稳,需优化层次结构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 年的15%。自此,高校开始扩招。自扩招以来,河南省各大高 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增大,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到2008年 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109.52万人,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截止到2012年河南省本科生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78-8万。 由此可见,河南省在校生人数是持续增长的,但是增长的幅 度也在逐渐变缓,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2012年录取本科新 生5333人,专科新生857人;2013年录取本科新生5379 人,专科新生1020人;2014年录取本科新生5386人,专科 新生1080。尽管各个高校都在争取生源,把学校规模办大, 从规模中争取效益。然而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 生育政策的有力实施,抚养下一代的成本增加,使得人口的 出生率在逐年下降,人口的生育高峰期已过,社会慢慢地过 渡为老龄化社会。以上因素同样造成河南省高考报名率逐 年下降,从2009年起,我省生源人数开始下降,2009年考生 总数95.9万,2010年95.24万,2011年85.5万,2012年 8O.5万,2013年75.84万,2014年72.4万人。由此可见,生 源的逐年下降和各高校又都想扩大招生规模并存的现状, 使得高校在未来几年内办学规模不可能出现大的增长,总 体来说河南省高校的办学规模趋于平稳。河南作为全国人 口第一大省,在联结东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区上作用十分 突出,但重点高校在河南却是寥寥。针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存 在高校数量较多而层次低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 先,国家应尽快改善重点院校在全国各省(市、区)不均衡布 局,在增设“985工程”、“2ll工程”高校的名额上倾斜;对办 学水平较高的省属院校,将其升格为重点院校,尽快改变河 南高等教育滞后的状况。其次,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高度重视 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同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力 度,支持骨干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使其整体水 平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院校水平,实现高层次突破。郑州大 学校长申长雨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会上 分组讨论中提出,在未来的5年,应高标准建设河南的高 校,按照“985工程”的标准建设郑州大学,同时按照“211工 程”的标准建设河南大学等省部共建大学,使河南的高等教 育层次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对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重点 支持,来完成打造国内尖端人才高地,培育、吸引和留住高 层次人才的目标。 2.2强化高校转型发展,明确办学定位 总第303期 2015年1月(下) 封缸又c‘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0ta1.303 January 2015(C)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从1999年开始,河 南省高校也经历了高等教育的大调整,为了使高校布局进 一学科专业,虽然这些传统专业已长期存在,但从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近期需求量 并不大,部分专业甚至出现了招生难和就业难的情况。然而 步合理,河南省采取了院校合并、升格、重组等措施,这样 来大部分的地级市都有了本科高校。但是新建本科院校 一这些学科专业学科相关度大,基础较为扎实,地方高校在减 少规模的同时应把它做强。如周口师范学院在专业转型发 展规划中确立“注重内涵建设、提升传统专业、做强优势专 业、扶植新兴专业”的总体思路,遵循“统一规划、集群建设、 突出应用、加强融合、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建设方针,坚 持转型改造、巩固提升和加快发展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好一 专业建设大部分都是模仿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造成 了专业发展的趋同现象,在办学定位方面也是追求把学校 建设成教学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 。教育部《关于地方 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由于应用型人才本身就 具有多样性,转型发展首先是转变思想观念,按照人才需要 批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较高的应用技术型重点学科专 的多样化办学,转型不能转成千校一面。随着河南省教育厅 发出《关于启动第二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发规[2014 ̄620号),由政府推动1999年以后设立的本 科院校整体或部分专业转型,按照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原 则,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办学思路。作为地方院校的周口 师范学院在学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以地方 经济发展、产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用技术型人 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有利于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将理 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 的是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 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所以应 用型人才培养是与突出实践性教学和培养应用能力为目的 的教学体系相联系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构建“以能力取向” 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探究教学、情境体验教学,重视虚拟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适应生产、 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3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改革学科专业结构 地方本科院校要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急需在学科专 业设置及建设上进行改革。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高校学科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应以促进中原经济发展为前提,提升学 科专业建设水准。首先,扩大理工学科建设规模,着重建设 有色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战略支撑 产业的学科专业,做好先进制造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其次, 在专业设置上,增加涉农专业,扩大涉农学科专业的招生规 模,加大涉农专业投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以保证河南省 传统农业产业优势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最后,要不断更新 办学观念,关注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学 科专业的人力需求,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确保未来人 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平衡。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新建 本科院校在汉语言文学、英语、市场营销、计算机、艺术设 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招生规模较 大,明显高于国内本科院校平均水平。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 而成的本科院校,大多源于传统师范的专科专业,包括数 学、物理、化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等传统基础 业,建设若干具有一定办学优势和特色、良好发展前景和显 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专业集群。具体措施:一是巩固并做精教 师教育专业;二是改造现有的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专 业;三是重点发展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专业,形成专 业集群。在提高现有专业建设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科专业 交叉融合,紧密对接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提升专业集群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学科专业竞争力。 2.4优化师资结构,引进人才阶梯化 高校原有的师资力量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已经 满足不了其教学需求。甚至出现过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 师资还没有到位的现象,这就催生了各高校在师资的引进 方面力度比较大,而门槛相对较低的现象。有些新建本科院 校甚至招聘本科生进入本校任教;随着高校的发展,硕士研 究生开始进入新建本科院校任教,高校的师资结构得到了 较好的改善;但博士研究生随着重点院校师资力量的饱和, 被迫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逐渐进入一般新建本科院校任 教。于是,高校的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得到加 强。但众多青年师资力量注入高校的同时,高校师资在年龄 上出现断层,年轻教师的比例过高。因此,在师资力量基本 达到高校办学规模的前提下,对师资的引进应逐年进行,阶 梯引进。地方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引 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时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高层 次人才引进要打破常规,“一人一议”,在住房分配、职称评 定、科研奖励、安家费、家属安排、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倾斜 政策。同时,注重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逐步克服出了校门 (作为学生)又进校门(成为教师)的“两门倾向”。克服重学 历、重理论水平,忽视教师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 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弊端。注重人才学科专业 的需求,不以数量取胜,最终使高校的师资在年龄、学历、学 缘、职称方面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现阶梯化。 参考文献 [1]1河南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11/03/ O4/010233545.shtm1. t2]河南省教育厅.2012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fZ】. 『3]王玉丰.常规突破与转型跃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自 组织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编辑李前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