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地形题

来源:二三娱乐


中国地形题

中国地理——地形

一、单选题

传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

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发挥你的想象回答下题。

1. 决定“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

土壤和水灾

B.

地形和植被 C. 气候和植被 D.

气候和地形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高、气温低是“金色中国”主要自然特征 B.

④的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

③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2

A.

3

B. C. dbac

D.

Dcba

读下图“中国局部图”,完成20-21题。

3.

图中①~④四地

A.

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 B.

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 D. 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 4.

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地形 C. 热量 D. 水分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热带北界接近34°

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6~17题。

4

5.

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我国亚热带在34°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季风

D.

海陆位置

6.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 C.

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 D.

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下图为中国径流深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选取的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等

省的数据。分析回答7~8题。7.

图中径流深度随经度变化的规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C.

西北季风的影响

B.

植被的疏密程度

地表的物质组成 D. 东南季风的影响

8.

图中曲线在甲点出现明显转折,反映出此处()

A. B. C. D.

是阶梯分界处,地形抬升作用影响了降水量 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5

9.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

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

过渡放牧与垦殖——疏浚河道

C. D.

下游修筑梯田

读我国常年红叶最佳观赏期示意图,完成22~23题。 10. 影响红叶最佳观赏期在中国各地出现时间早晚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C.

B. D.

水分 土壤

地形

6

11. 对我国红叶最佳观赏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纬度越高,观赏时间越晚 海拔越高,观赏时间越晚 降水越少,观赏时间越晚

D.

同一纬度地区,沿海比内陆地区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下列小题。

12.

图中有明确区域界线的是()

A.

青藏高寒区B. 甘肃省C. 天山山脉

D.

塔里木盆地

13.

图中①~④四地()

A.

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 B. 土壤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

D.

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

海拔④

地比①地高

14.

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地形 C. 热量 D. 水分

下图由I-VIII是依据某一自然要素划分的中国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7

15.

该区域的划分依据可能为( )

A.

地形 B. 热量

C.

植被 D. 水分

16.

有关图中A.B.C.D四地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B地区丘陵和缓、竹

林摇曳

C.

C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 D地区林海雪原、沼

泽遍布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图,回答6~7题。

17.

图中( )

A. B.

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高 小

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

C. D. 18.

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 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

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8

C. D.

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读下图“中国局部图”,完成9~11题。

19.

图中①~④四地

A. 土壤肥力①地比②地高 B. 夏季气温②地比③地高

C.

海拔高度③地比④地高 D. 年降水量④地比①地大 ①~④四地中传统民居最注重通风和防潮的是

A.

20.

B.

C.

D.

21.

造成③、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热量

C.

地形

D.

水分

如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各题。

9

22.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23.

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③和⑤ D. ④和⑤

24.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5.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纬度位置

B. D.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10

C.

26.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 日照时数

C.

B.

≥10℃积温 年降水量

太阳辐射量

D.

27.

图中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

A. B. C. D.

我国近年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学科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三江源科考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8.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主要是指()

A. C.

长江.黄河.澜沧江

B.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 长江.黄河.怒江

11

29.

科考队员途经格尔木北侧,所见到的湖泊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A.

30.

A

B.

B

C.

C

D.

D

N的地下图为我国沿32°形剖面图,图中A地形区丰富的能源、B地区主要

的土壤、C地区主要的作物分别是()

A.

水能.红壤.水稻

B.

太阳能.紫色土.油菜

C.

地热能.水稻土.甘蔗 D. 风能.黑土.棉花

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1.

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

A.

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

地形多种多样,高地形多种多样,山

原面积广大

C.

D.

区面积广大

32.

关于我国的地形特征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多山的地形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高于其他国家 地形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高原面积广大,大牧场放牧业高度发达 D. 人

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E所绘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下图为沿106.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图中②地形区为( )

A.

华北平原 B. 四川

渭河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

C. 34.

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 C.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13

35.

图中①地形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比②③地形区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①地形区的纬度较低 B. ①地形区①地形区较②③地形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①地形区的植被覆盖率低

的海拔低

C. D.

二、综合题

36.

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

的地形区名称: A 高原B 盆地 D 平原① 山脉

(2)“③ 山——④ 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对照中国地形分布图,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地形类型主要为 和盆地,第三级阶梯地形类型主要为丘陵和 。

14

(4)中国的地势特点是 。该地势的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影响巨大,试分析其对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37.

读中国局部地图,回答问题。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 、 ;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

(2)山脉G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 (3)山脉A北侧的地形单元为 。

山脉F名称 ,它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8.

读图“中国山脉分布图”回答:

15

(1)山脉①为 山脉,其西侧地形单元的特征是 (选择填空)

A.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D.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

(2)山脉②为 (山脉),东侧地形单元的特征是 (选择填空)

A.地势坦荡,黑土深广 B.地势低平,最完整的平原

C.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D.地势最高,多沼泽低地

(3)山脉③为 (山脉),其北侧地形单元为 ,典型地貌为 。(4)海峡④是 海峡。

16

39. 下图为“中国两大地区图”,图中数码代表不同的山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①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请写出其中两条?

(2)山脉②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地表典型特征为_________,其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作用形成的。

(3)山脉③是我国地势第____和第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④为__________山脉,其所在图中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____,走向

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阶梯的分界线

17

40.

E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沿89°

(1)A地形区是_____,C地形区是_____,AB之间的山脉是_______。

(2)试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D地形区形成原因。

(3)请问F是什么山脉,简述其地理意义。

(4)请问B处地形区与温度带是什么?简述该地农业

生产特色,并分析当地进行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DCDCD ACBDD ACADB ACCAD CDCBB ADABB ABBDB BBC

18

【答案】(1)(每空2分共6分)A是准噶尔盆地,C是塔里木盆地,AB间山脉是天山

(2)该地为喜马拉雅山脉(2分),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4分)。

(3)冈底斯山(2分)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4分)

(4)吐鲁番盆地(2分),暖温带(2分);旱作农业、棉花、瓜果、熟制1年2熟或3年2熟(4分);热量、灌溉水源、光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6分)

(3)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大河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阶梯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能;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各地,带来丰沛的降水。(主要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1)大兴安岭 B (2)巫山 C

(3)天山 准噶尔盆地 风蚀地貌 (4)琼州

【答案】(1)一月零度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中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

19

候区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2)黄土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流水侵蚀

(3)一 二 天山山脉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冰雪融水补给

(4)太行山

-西南 二三阶梯

20

东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