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有益的练习是( A )。
A 太极拳 B 力量练习 C 伸展运动 D 乒乓球 2. 影响身体脂肪含量的有关因素是( B )。
A 心泵血功能 B 体力活动 C 肺活量大小 D 肌肉的体积 3. 属于生理性老化的心脏变化是( C )。 A 心输出量增加 B 管壁弹性减退
C 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 D 毛细血管数目减少 4. 老年人在运动前要进行的医学检查有( C )。
A 尿十项测定 B 血乳酸测定 C 运动机能评定 D 身体素质评定 5. 社会文明、医学进步使残障的原因排序发生变化,呈下降趋势的残障原因是( B )。
A 疾病残障 B 先天残障 C 外伤残障 D 战争残障 6. 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 A )。
A 克服心理障碍 B 恢复生理功能 C 取得运动成绩 D 增强身体素质 7. 国际上通用的残障分类方法是( D )。
A 疾病性质分类法 B 神经反射弧分类法 C 生理能力分类法 D 生理功能分类法 8. 下列哪种运动对于降低血脂效果更好( B )。
A 力量练习 B 有氧运动 C 柔韧性练习 D 平衡能力练习 9. 在耐力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 A ) 的作用。 A 糖和蛋白质 B 糖和维生素 C 蛋白质和维生素 D 维生素和无机盐 10. 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 A )。
A 健康体适能 B 技能体适能 C 有氧适能 D 肌适能
11.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 A )。 A 1RM测验 B 仰卧起坐 C 俯卧撑 D 卧推
12. 30岁以后有氧适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一半的原因是由于( C )。 A 自然衰老 B 锻炼活动减少 C 体脂增加 D 疾病 13. 一下哪项不是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 A )。 A 跆拳道 B 游泳 C 舞剑 D 滑雪
14. 最大心率不容易测定,可以用公式推算。若某同学的年龄是25岁,则公式推算他的最大心率为( B )。
A200 B195 C 190 D 205
15. 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B )。 A 运动后过量氧耗 B 氧亏 C吸氧量 D 耗氧量
16.在恢复期机体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所消耗的氧量应包括( B )。 A氧亏 B运动后过量氧耗 C 吸氧量 D需氧量 17.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D )。
A 肺通气功能 B 肌肉血流量 C 血红蛋白含量 D 心脏的泵血功能 18. 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 A )。
A 乳酸阈 B 最大摄氧量 C 最大摄氧量百分率 D 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9.决定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有效指标是( C )。
A 最大心率 B 最大心输出量 C 乳酸阈 D 运动后过量氧耗
20.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称作( A )。 A 最大肌力 B 快速肌力 C 爆发力 D肌耐力 二、多项选择题
1. 从事规律的负重练习可以( ABCD )。
A 有助于提高或维持骨密度,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B 改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肌肉发达,维持肌肉质量。 C 优化身体成分,促进瘦体重增加。
D 强化软组织的强度,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还可以缓减腰背疼痛和行动迟缓等。 2.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有( ABCD )。
A 因人而异的原则 B 有效的原则 C 安全的原则 D 全面的原则 3. 一下哪些指标可用来确定运动强度( ABCD )。 A 最大心率贮备 B 代谢当量 C 自感用力度 D 最大心率 4. 有氧运动可以( ABD)。
A 降低LDL B 降低TC C 降低HDL D 降低CM 5. 有益于提高心血管功能的运动方式有( ABCD )。 A 跑步 B 游泳 C 骑车 D 登山 6. 运动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包括(ABC )。 A 增强胰岛素分泌能力及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B 加速脂肪分解,改善脂类代谢
C 有利于控制体重 D 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 7. 极点”出现的迟早及消除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ABC ) A 训练水平 B 运动强度 C 准备活动 D 营养状况 8.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ACD )。
A 赛前状态 B 准备活动 C 进入状态 D稳定状态 9. 用于评价运动员对极量负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 AB )。 A 最大摄氧量 B 氧脉搏 C 肺活量 D 肺通气量
10. 与无训练者相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 AB )状态下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
A 安静 B 定量负荷运动 C 极限负荷运动 D 最大负荷运动 11. 适宜的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相同之处是( BC )。 A 预防运动损伤 B 减轻极点反应 C 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D 推迟疲劳出现
12.要使高原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ABCD )。 A 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 B 持续时间 C 强度 D 高原训练后出成绩的时间
13.通过体育锻炼,女子的力量可以得到提高,其原因是( ABC )。 A 改善了神经控制 B 增强了神经冲动的转递
C 动员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 D 骨骼肌线粒体体积最大,数量增多 14.有人认为,女子比男子更适合从事耐力性运动,是因为( AB )。 A 女子体内脂肪贮备较多 B 女子的有氧氧化供能能力较有潜力和优势 C 女子的心血管供能较男子好 D 那自的屏息时间长于男子 15. 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有( ABCD )。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急性作用 D 慢性作用 16.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自由基学说认为( ABC )。 A 能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B 使膜受体、离子信道、膜蛋白酶以及膜的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造成对膜的通透功能的影响
C 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ATP的氧合成发生障碍 D 仅造成上述局部变化
17.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 AD )。
A 运动时主要是消耗能源物质,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时能源物质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变 C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各器官功能立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D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18. 影响肌糖原恢复速度的主要因素有( ACD )。
A 运动强度 B 运动频度 C 运动持续时间 D 饮食
19.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 A 血液PH下降 B 机体严重脱水
C 血浆渗透压改变 D 血浆电解质浓度的改变 20. 高脂血症可引起( ABC)。
A 动脉粥样硬化 B 冠心病 C 糖尿病 D 肥胖
以上为运动生理试题 单选题:
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2、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出竞技体育的特点是:D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选手们往往为了追求成绩的提高,表现出忘我的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映出的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是:A A、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D、排除社会成员不良情绪
4、从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看,下列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是:C
A、跳远 B、跳水 C、400米跑 D、400米游泳 5、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运动技艺与美感的项群是:B A、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 B、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 C、体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
6、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的运动项目:B A、跳高 B、艺术体操 C、游泳 D、自行车
7、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最根本的因素是:C A、竞技结果的评定行为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 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 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8、相对而言,在下列项群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受对手干扰最大的是:D A、体能类 B、技能类表现难美性 C、技能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类对抗性 9、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A
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运动目标的建立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10、采用间歇训练法时,两次组练习中间歇时间的依据时,开始下一次练习时每分钟心律应降为:B
A、100次左右 B、120次左右 C、150次左右 D、200次左右 11、长时间重复训练法主要适用于哪种供能系统条件下的供能:C A、无氧磷酸原供能系统 B、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C、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 D、有氧供能系统
12、跳推杠铃训练属于:A
A、全身周期性练习 B、局部周期性练习C、全身混合性练习D、局部混合性练习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性的手段:B
A、俯卧撑 B、双摇跳绳 C、负重蹲起 D、立定跳远 14、排球运动员大力发球中的击球动作是一种C
A、最大力量 B、力量耐力 C、快速力量 D、相对力量 15、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C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16、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选用的训练手段是:A A、牵引炮 B、逆风跑 C、负重跑 D、上坡跑 17、速度练习一般应该安排在训练课的:A
A、前半部分 B、任何时间 C、中间部分 D、后半部分 18、机体在 更适合发展运动员的:D
A、爆发力 B、最大力量 C、灵敏素质 D、耐力 19、相对而言,哪个项目更注重技术的外部形态:D A、篮球 B、举重 C、马拉松 D、跳水
20、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A A、实用性 B、规范性 C、合理性 D、经济性 多选题:
衡量足篮排运动员灵敏素质的重要标志:ACD A、快速性 B、准确性 C、柔韧性 D、协调性 提高移动速度的基本途径:AC
A、力量训练 B、快速反应 C、反复进行专项训练 D、有氧训练
3、下列哪些练习属于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ABC
A、引体向上 B、倒立推起 C、纵跳 D、使用拉力器 4、下列因素中,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因素:AB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5、下列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相对受对手影响的是:BCD A、举重 B、摔跤 C、网球 D、足球 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以下哪些因素构成:ABC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7、少儿柔韧性练习,多用ABD
A、缓慢式活动 B、主动活动 C、被动活动 D、快速活动 8、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ABCD
A、信号刺激法 B、运动感觉法 C、移动目标练习 D、选择练习 9、战术创新的方法有:ABCD
A、逆向法 B、递进法 C、移植法 D、组合法和复合法 10、一般智能训练包括ABC
A、观察力训练 B、思维、想象力训练 C、记忆力训练 D、注意力训练 以上为运动训练试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体育(D)
A phy education B sports education C physic educa D physical education 7. (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9.教育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属于教育的(C) A协调功能B社会功能C个体功能D基本功能
10.学校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称为(C) A教育媒体 B教育手段 C教育环境 D教育内容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小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教学 D分组教学 1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13.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14.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15.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素质提高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多选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BCD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BCD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终身性和未来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3.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BC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5.体育的功能( ABCD)
A健身功能B教育功能C军事功能D政治功能 6.高等学校体育的作用(ABCD)
A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学生身体B系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促进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和谐发展D发展学生的竞技体育才能 7.体育课程的形式(ABC)
A普通体育课B体育选修课C体育保健课D体育选项课 8.体育的目标(ABCD)
A运动与参与目标B身体目标C心理健康目标D社会适应目标 9.高等学校体育的基本途径(ABCD)
A体育课程B课外体育活动C课余运动训练D课余体育竞赛 10.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CD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11.讲授法包括哪几种形式( ABC )
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传授
12.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ABCD )
A教育法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3. 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BD )
A. 总结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14.体育的组成(ABC)
A学校体育B竞技体育C社会体育D民族体育 15.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 ABCD)。
A.指导性 B.系统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以上为体育教育学试题
1.“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主要通过 B 而获得。 A、睡眠 B、体育锻炼 C、身体姿势 D、饮水
3. 体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另一类是指与 C 相关的体能。
A、心肺 B、心理发育 C、动作技能 D、适应能力
4. 心肺功能强的人比心肺功能弱的人在运动后3min恢复期内心跳频率 A 。
A、低 B、高 C、一样 D、不一定
5. 采用俯卧撑测试评价肌肉耐力的方法,一名22岁大二学生应连续完成 D 标准俯卧撑成绩为优秀。
A、20次 B、25次 C、30次 D、35次
6. 测试女子腰腹力量多采用仰卧起坐,我校规定在校学生一分钟完成 D 为满分。
A、25次 B、37次 C、42次 D、54次
7.体块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研究表明,男性理想体块指数应在 B 之间。
A、0~10% B、10%~20% C、20%~30% D、30%~40%
8.体块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研究表明,女性理想体块指数应在 A 之间。
A、15%~25% B、25%~35% C、35%~45% D、45%~55% 9. 一次较大的运动训练后恢复的目标心率: C 以下。 A、100次/分 B、110次/分 C、120次/分 D、130次/分
10. 1RM是指肌肉一次举起的最大重量,提高肌肉力量训练中的最小的训练重量: C 。
A、75%1RM B、80%1RM C、85%1RM D、90%1RM 11. 长跑的呼吸节奏,在正常跑速是,一般采用: B A、二步一呼,二步一吸 B、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C、四步一呼,四步一吸 D、五步一呼,五步一吸 12. 长跑后不可马上坐下休息,必须做: D
A、整理运动 B、深呼吸运动 C、慢慢走动 D、以上皆是 13. 长跑运动后,身体一般生理变化为: A
A、心跳加快,呼吸加深 B、体温降低 C、脉搏细弱 D、肌肉松弛
14. 扭伤处理的四大原则,a抬高;b冰敷;c休息;d压迫,请按顺序排列: C A、abcd B、bcad C、cbda D、dcab。 15. 皮肤外伤处理过程不需要下列哪一项? C A、清洗 B、消毒 C、冰敷 D、敷药包扎 16. 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很多,以下哪项是 D
A、运动时身体不佳 B、运动技术不正确 C、运动时过度紧张 D、以上皆是。 17. 你认为运动时的心率最好达到最大脉搏数的百分之几较恰当? C
A、10-30% B、30-60% C、60-90% D、90%以上。 18. 有氧运动最好采用 C 的运动方式为佳。
A、高强度、长时间B、高強度、短时间C、低強度、长时间D、低強度、短时间 19. 下列哪项是理想的减肥方法A:
A、运动 B、断食 C、吃药减肥 D、以上皆是
20.饮食中若摄入的能量大于所消耗的能量,则体重会 B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一定
21、无氧运动的锻炼方式有( A )。 A、短距离疾跑 B、慢跑 C、游泳 D、健身操
22、如果以健身为目的的锻炼,一般人的运动频率应以每周( B 适宜。 A、2 B、3 C、4 D、5
23、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 B ) A、心理咨询 B、健身运动 C、音乐治疗 D、社会交往
24、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 ( C
)次以上为)A、生存和发展需要 B、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增强体质的需要 25、爆发力是 ( A )
A、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 B、长时间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C、最短时间内克服小阻力的能力 D、长时间克服大阻力的能力
26、运动结束时,应做些身体放松练习,这样可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慢慢过渡到 ( D ) A、兴奋状态 B、抑制状态 C、活动状态 D、相对的安静状态
27、整理活动的目的不包括:( B ) A 促进体力恢复 B 有助于肌肉温度的提高 C 加快疲劳消除
D 预防出现运动后的不良反应
1.人体运动时ATP的消耗最终由下列哪些能量物质补充:ABC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对肥胖而想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的人来说,应选择哪些运动合适:ABD
A.健身慢跑 B.较长时间散步 C.短距离快跑 D.健美操 3.神经系统包括以下哪两大部分:AD
A.中枢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泌尿系统 D.周围神经系统 4.血液中细胞部分包括:ABD
A.白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血小板 5.制定运动处方前,首先对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进行 ( ABCD ) A确立目标,选择项目 B制定锻炼时间,确立运动强度 C健康检查,体力测定 D制定训练计划,锻炼方法
6.有氧耐力锻炼可以 ( BCD ) A发展反应速度 B发展动作速度 C提高心肺功能 D发展移动速度
7.体格、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反映( AC ) A身体素质发展水平 B生理功能水平 C身体形态与结构水平 D运动能力
8.体育锻炼的对象是 ( ABCD ) A 大、中、小学生 B老年人 C运动员 D 中年人 9.决定跑速的因素有:ABCD
A步频 B步幅 C摆臂姿势 D腿部力量 10.决定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有:ABCD
A爆发力 B起跳角度 C身体协调性 D腰腹肌的力量 11.体育锻炼的原则有: ABCD
A.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B.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C.自觉锻炼、因人制宜 D.全面发展、有所侧重 12.传统体育的医疗健身作用: ABCD
A扶正祛邪 B调节精神 C平衡阴阳 D疏通经络 13.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原则:ABC A调身 B调息 C调心 D调力 14.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要领:ABCD
A松静自然 B意气相随 C动静结合 D练养相兼 15.属于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AD A武术 B 乒乓球 C 羽毛球 D中国式摔跤
16.发展肩部、腿部、臀部手足部的柔韧性的主要手段有:ABCD A压 B搬 C踢 D绕环 17.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BCD
A判断与反应 B耐力与灵敏 C柔韧与协调 D力量与速度 18.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那些问题:ABCD A要足够的进食量 B 重视蛋白质的补充 C 营养成分要全面 D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9.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学、生化学及医学作用的表现为:ABCD A促进血管功能的改善 B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作用 C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 D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 20.长跑中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有:ABC
A肌肉酸痛 B肌肉痉挛 C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D脑震荡 21.人的个性心理包括()、()--、()-、()--- A,B,C,D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2.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A.促进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B.培养进取精神 C.强化审美心理
A,B,C
D.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3.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 ABCD A.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B.是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结果 C.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 D.存在阶段性
24.根据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肥胖是因为(A,D)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C.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趋于平衡 D.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
25.体育锻炼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使(AC) A.同化作用加强 以上为综合试题
B.同化作用减弱
D.异化作用减弱
C.异化作用加强
体育考试题库
1、不是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是:D
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C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D有力的社会保证
2、太极拳对头部动作的要求: C ,排除杂念,集中注意,眼神视线合理调节。
A.头正颈直, B.表情自然,平静从容 C.头正颈直,虚领顶劲,表情自然,平静从容 D.自然放松,动作随意性。
3、 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 A )。
A 克服心理障碍 B 恢复生理功能 C 取得运动成绩 D 增强身体素质 4、从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看,成功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出竞技体育的特点是:D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6、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选手们往往为了追求成绩的提高,表现出忘我的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反映出的竞技体育社会价值是:A A、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B、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D、排除社会成员不良情绪
7、在比赛前多应用哪种比赛训练法?C
A教学性比赛训练法 B检查性比赛训练法 C模拟性比赛训练法 D适应性比赛训练法
8、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运动技艺与美感的项群是:B A、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 B、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 C、体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
9、依据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转项成才现象,适合转为跳水的运动项目:B A、跳高 B、艺术体操 C、游泳 D、自行车 10、人体生长发育的绝对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变异 D.体育锻炼 A
11、相对而言,在下列项群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受对手干扰最大的是:D
A、体能类 B、技能类表现难美性 C、技能类表现准确性 D、技能类对抗性 12、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A
A、运动员的状态诊断 B、运动目标的建立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 13、采用间歇训练法时,两次组练习中间歇时间的依据时,开始下一次练习时每分钟心律应降为:B
14、太极拳中的”太极”有 C 含意? A很高 B很深奥 C无穷大 D 很小 15皮肤外伤处理过程不需要下列哪一项? C A、清洗 B、消毒 C、冰敷 D、敷药包扎
1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8. 在细胞核中存在着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它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_____C______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A ATP B CNC C DNA D DAN
19. 提高耐力素质应着眼于()机能的提高,()练习方法是较好的方法A A.心血管系统、间歇 管系统、综合
20.体块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研究表明,男性理想体块指数应在 B 之间。
A、0~10% B、10%~20% C、20%~30% D、30%~40%
21.乒乓球比赛决胜局中一方先得____C___分时,双方应换方位 (A) 10(B) 8(C) 5(D) 3
22. 一次较大的运动训练后恢复的目标心率: C 以下。 A、100次/分 B、110次/分 C、120次/分 D、130次/分 23. 怎样发展爆发力
用较重的重量,以普通的速度做()次数的练习 B.心血管系统、连续
C.脑血管系统、变换
D.脑血
A.最多重复 B.最小重复 C.一般重复 D.都不是 A
24. 提高耐力素质应着眼于()系统机能的提高,间歇练习法是较好的方法。
A.心血管 B.脑血管 C.肌肉 D.呼吸 B
25.发展步幅的方法、发展步幅应提高()后蹬力量的练习 C A.腰部爆发性 B.腰部爆发性 C.腿部爆发性 D.踝部爆发性
26. 增大肌肉体积的方法 :以()重量--约一次连续举起()次的重量,使肌肉工作
最大极限,充分发胀,产生适应性变化 C A.大中,2-4
B.大小,3-5
C.中小,6-8
D.适中,5-7
27. 扭伤处理的四大原则,a抬高;b冰敷;c休息;d压迫,请按顺序排列: C A、abcd B、bcad C、cbda D、dcab。 28. 有氧运动最好采用( ) 的运动方式为佳。 C
A、高强度、长时间B、高強度、短时间C、低強度、长时间D、低強度、短时间 29. 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很多,以下哪项属于其诱因 D
A、运动时身体不佳 B、运动技术不正确 C、运动时过度紧张 D、以上皆是。 30. 你认为运动时的心率最好达到最大脉搏数的百分之几较恰当? C A、10-30% B、30-60% C、60-80% D、90%以上。
多选题
1、 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运动素质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ABC
力量 B 速度 C 耐力 D爆发力
2、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解决。 ABCD
与企业、行业体协、体育局合作得到经费 B 学校拨款 C 学校外行政拨款 D自筹资金
3、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来源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途径。ABD
A、二线、三线队伍的输送 B 球员转会 C 球探发现 D引起外籍球员 4、从运动员选材发展过程来看,通过将运动员选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
A 自然选材阶段B 经验选材阶段 C 认为因素选材 D科学选材阶段
5、在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两次生长速度高峰期。第一次在___________,但进入幼儿期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第二次在___________,机体表现在生殖器官、第二性征、身体的大小和形状、肌肉、脂肪和骨的相对比例等出现明显的系列变化。AC
A 胎儿期和婴儿期 B 童年期 C 青春期 D 青年期
6、力量素质与肌肉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是身体素质的基础。力量的大小与,以及___________有关。ABD
A肌纤维类型 B 生理横断面积的大小 C各肌肉群之间是否协调发展 D神经类型
7、在三大身体素质中,能够通过后天科学训练提高幅度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最难改变的是速度。BC A 爆发力 B 力量素质 C耐力 D柔韧性
8、一个优秀运动员完整的竞技生涯大体须经历___________阶段。ABCD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训练阶段C高水平的最佳竞技训练阶段D竞技保持训练阶段
9、我国目前现行的是三级训练体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样三个层次,各自担负着多年巡礼啊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ABD
A中、小学课外训练 B 业余体校和竞技运动学校的训练 C 高校的训练 D优秀运动队的训练。
10、医学、生物学中帮助运动员恢复的手段主要包括理疗恢复手段。如__________等abcd
A水浴 B蒸气浴 C 盐浴 D含氧浴
11依据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的特点,可分为__________等。ABC
A有氧训练法 B无氧训练法 C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 D 有氧间歇训练法 12运用分解训练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加强_________,从而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益。ad
A主要技术动作 B心理素质练习 C 能力练习 D战术配合环节
13人们发现了多种多样的力量训练方法,这些练习方法可依其产生力量过程中肌肉收缩的主要形式,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BD A 向心收缩 B 动力性练习 C 缩短收缩 D静力性练习
14通过对影响肌肉最大力量因素的分析,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abcd
A加大肌肉横断面积 B 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ATP的合成速度。C 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 D改进和完善运动技能
15 发展力量耐力的常用方法:_________ ABCD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16、根据运动员在运动时速度素质表现特征的不同,速度素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ABD
A反应速度 B动作速度 C应激速度 D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17、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BCD A准备姿势 B开始姿势C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 D结束姿势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动作构成要素?BD A姿势 B速度 C节奏 D耐力
19、 一下哪些指标可用来确定运动强度( ABCD )。 A 最大心率贮备 B 代谢当量 C 自感用力度 D 最大心率
20、 有益于提高心血管功能的运动方式有( ABCD )。 A 跑步 B 游泳 C 骑车 D 登山 21提高移动速度的基本途径:AC
A、力量训练 B、快速反应 C、反复进行专项训练 D、有氧训练 22、下列哪些练习属于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ABC
A、引体向上 B、倒立推起 C、纵跳 D、使用拉力器 23、下列因素中,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因素:AB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24、下列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相对受对手影响的是:BCD A、举重 B、摔跤 C、网球 D、足球 25、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以下哪些因素构成:ABC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26、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BCD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终身性和未来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27. 体格、体形、身体姿势,营养状况及身体组成成分等反映:ABCD A身体素质发展水平 B生理功能水平 C身体形态与结构水平 D运动能力 28.决定立定跳远远度的因素有:ABCD
A爆发力 B起跳角度 C身体协调性 D腰腹肌的力量 29.体育锻炼的原则有: ABCD
A.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B.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C.自觉锻炼、因人制宜 D.全面发展、有所侧重 30.传统体育的医疗健身作用:ABCD
A扶正祛邪 B调节精神 C平衡阴阳 D疏通经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