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二三娱乐
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牛犊(dú) 消逝(shì) B . 臼(jiù)齿 蔓(màn)延 C . 洗涤(tiáo) 繁殖(zhí) D . 炫(xuàn)耀 飓(jù)风 2.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深霄 浊流 家喻户晓 B . 小楷 谰语 当之无愧 C . 薪金 山间 目不睽园 D . 绞肉 竹干 深不可测

3. (2分) (2017·随州)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奇美好的世界,是人类对未来充满_______。

②家家户户门楣上挂着艾草,植物的草香_______着艾叶的芬芳,萦绕在五月乡村的上空。 ③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我们随州有着_______的资源优势。

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_______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A . 憧憬 融合 独一无二 扣人心弦 B . 幻想 融合 得天独厚 触目惊心 C . 憧憬 混合 得天独厚 扣人心弦 D . 幻想 混合 独一无二 触目惊心

4. (2分) (2016八上·江都期末)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止咳祛痰片是我厂的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B . 随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完美对接,意味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起点。

C . 城市里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D . 一篇文章要是字迹过于潦草,那么即使内容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5. (2分) 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星光/因你/而闪烁

B . 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 C . 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第 1 页 共 12 页

D . 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6. (15分) (2017九上·崇仁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狗喻

卫灵公【1】怒弥子瑕【2】 , 扶笞【3】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鮀【4】曰:“瑕也怼【5】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6】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7】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也!”

【注释】【1】卫灵公:古君王。【2】弥子瑕:人名。【3】扶笞(chī):用鞭子打。【4】祝鮀(tuó):人名。【5】怼(duì):怨恨。【6】葸葸然(xǐ):害怕的样子。【7】旷:落空。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日/不敢入朝 B . 瑕也/怼乎 C . 主人怒/而扶之 D . 其/何敢怼乎 (2)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出________ ②朝________ ③然________ (3) 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 ②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

(4) 根据全文,你认为卫灵公该不该说“然也!”这句话,请说出理由。 7. (10分) (2018七下·中山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________ ③孔子云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 2 页 共 12 页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人物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 . 篇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四句运用了环境描写手法,烘托了陋室的不陋。 C . 本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富有音韵美。

D . 结句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相呼应,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7八下·丹江口期末) 古诗词文默写填空。 (1)

郡邑浮前浦,________王维《汉江临泛》。 (2)

________,江湖从古著羁臣。陆游《哀郢》 (3)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

刘禹锡《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论诗》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主张即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

9. (30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军号声声

①“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②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③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④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⑤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

第 3 页 共 12 页

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⑥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⑦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⑧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⑨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⑩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⑪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⑫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⑬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⑭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⑮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⑯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文/高军,有删改) (1)

联系全文思考,标题“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 (2)

从全文看,③~⑪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3)

“我”小时候,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而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把军号,为什么能听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4)

第⒀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第 4 页 共 12 页

(5)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揣摩一下为什么选文第⑬段采用B句。 A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军号声。 B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 (6)

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了老人与军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周围几个老人的表现? 10. (25分) (2018·白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

第 5 页 共 12 页

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 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 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5) 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七岁时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九上·团风月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幸福的味道

要求:①结合自身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第 6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2. (10分) (2018·毕节)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 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七、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0分)

13. (5分) (2018七下·沭阳月考) 请问小说《骆驼祥子》的题目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14. (5分) (2018七下·东区期中) 阅读小说《骆驼祥子》的语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地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这些都不算什么,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

从“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和“在地上找烟头儿”以及毫不顾及别人对他的谩骂,你感受到祥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造成祥子变化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8八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凭借其丰厚的积累及从容淡定的心态,勇夺冠军。某杂志社编辑、北大高材生彭敏因盲目抢答,频频出错,心态失衡,只能再次获得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赛后,雷海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在走街串巷送快递的闲暇之余,就把随身携带的鉴赏辞典拿出来背诵一两首,迄今为止已积累了几千首诗词。

材料二:经典传唱人霍尊以一曲《山居秋暝》得到了评委们的激赏。霍尊在接到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组邀约后,为更好地感悟经典,获取灵感,曾外出采风近一年时间,驻足云山雾海,聆听春雨秋风。最后,他把自己空灵的歌声,曼妙的古典乐曲合奏音与青春活力的合唱成员以虚拳叩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伴奏音融合在一起,赋予经典

第 7 页 共 12 页

以新的生命力。

古典文化的“再中国化”、传统诗词的“新瓶旧酒”,让经典再次成为时尚。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为我们的人生打好底色,请综合两则材料,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九、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16. (2分) (2018七下·东区期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成都“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请为你熟悉的农家乐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80字左右)

推荐地点: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

①推荐内容突出农家乐的特点;②语言生动;③有推荐的语气 17. (5分) (2017七下·台州期中) 语言表达,根据要求作答。

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对他们寄予人道主义的关怀。杨绛笔下的老王直僵僵地出现在我们面前,鲁迅笔下的阿长用“大”字书写着她的善意情怀,李森祥笔下的父亲用一辈子完成了他的梦想,他们形象鲜明,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难以忘怀。生活中,我们周围也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小人物,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笔为他们画像吧。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至少用上两种人物细节描写(动作、神态、语言、肖像、声音、心理),字数100字左右。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6-1、

6-2、6-3、6-4

7-1、7-2

7-3、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8-1、8-2、8-3、

8-4、

第 9 页 共 12 页

8-5、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

9-1、9-2、9-3

9-4、9-5、9-6、10-1、10-2

10-3

10-4

10-5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第 10 页 共 12 页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2-1、12-2

七、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0分)

13-1

14-1、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第 11 页 共 12 页

15-1、

九、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16-1

17-1、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