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
当前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看法调查
专 业: 学前教育 班 级: 04级三班 教育层次: 大 专 学生姓名: 李 金 学 号: 07721113
目 录
调查的主要问题
已经调查的方面
调查出的结果
一、让孩子在生活中受一些艺术的熏陶
二、音乐欣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三、乐器对宝宝的成长有所帮助
调查得出结论
调查的主要问题:
儿童接受音乐音乐教育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而家长也对音乐教育持以肯定态度,而到底家长心目中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家长通过什么音乐教育方式培养幼儿?自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已经调查的方面:
1、家长在生活中让孩子受一些音乐的熏陶 2、家长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孩子 3、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 调查结果:
一、让孩子在生活中受一些艺术的熏陶
有些家长为了配合学校的学习在家庭中创设音乐环境,对陶冶孩子的情操或为孩子半来成为艺术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为孩子创设音乐感知的活动区。
从与家长的谈话中得知,有些家长会在家庭的居室中留出一点空间摆放适宜的框子或架子,购买一些音乐玩具,如会唱歌的小动物、儿童打击乐器、电子琴、儿童手风琴等,有的还自制一些色彩中异的金属盒(易拉罐、响板等)放在上面,让孩子在活动区里开心地敲打,主动听各种不同的声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来感知音的高低。家长因势利导,播放一些小兔、大象的音乐,让孩子感知和表现轻松活泼、缓慢稳重、节奏不同的曲调,我觉得这是最适宜的方法。
2、成人陪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从某种意主上来讲,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通过了解有些家长会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共同欣赏音乐,选了一些反映孩子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音乐,让孩子认真听、反复听。还指导孩子理解音乐,鼓励孩子边唱边跳,家长有时会伴唱伴舞为孩子助兴。有时候也会安排些家庭音乐会、周末音乐会,邀请音乐爱好者或音乐界的朋友参加,轮流表演节目,让孩子觉得家长对音乐的重视和兴
趣,我觉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也是相当有效的。
3、利用音响设备让孩子接触音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多了,条件也改善了。电视机、收录音已普及,爱好音乐的家庭也有钢琴、电子琴和其他乐器,这些有利条件都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基础。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收看电视机里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这就促进了孩子的学习。还可利用录音机让孩子模仿演唱、演奏,并进行科学的指导;有些让孩子聆听配乐故事、朗诵,并将这些音乐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孩子的注意力转换到音乐上来。平时起床时可播放些轻快的音乐,开始音量小逐渐增大;睡觉时放些轻缓的音乐,让孩子安谧、甜美地进入梦乡,这种方法也很好。
二、音乐欣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等活动大部分家长都非常赞同,家长也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愉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些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音乐能陶冶性格和情感,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1
1、有的家长就会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轻音乐,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而且至少应持续五个月欣赏同一乐曲,也就是说乐曲大约要被欣赏四百五十次,我觉得这样能是孩子真正受到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名作曲家的曲子。
2、有些家长培养孩子的节奏,例如:宝宝喜欢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这里就有一定的节奏,家长会一边说一边利用拍手打节奏孩子会随着家长的节奏努力的学,时间长了之后自然能打出它的节奏来。
孩子年龄小,对一些复杂的情感不能理解,但对他们能感受诸如欢快的情绪,安静的气氛等。他们学唱了这样的歌曲或听到这样的音乐,经过家中发,都能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有些家长教孩子学唱和
谐、明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这样也能对孩子理解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帮助。如有的家长教幼儿《一分钱》、《学做解放军》、《爱护小树苗》等,随着那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直接渗入孩子的心扉,他们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受到鼓舞。
三、乐器对宝宝的成长有所帮助
小部分的家长在幼儿园中对孩子的表现利用乐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他们选择了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幼儿音乐的学习,我觉得让宝宝利用乐器创造自己的声音,是接近音乐、拥抱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音乐生活化”的主要目的。
2
1、 幼儿学习键盘乐器,能活身体的各种器官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大脑的支配大部分是来自于手的感觉信息,手的动作与大脑有着复杂的神经关系,手的动作越多,越熟练,大脑就会越灵活越聪明。由此可见,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对手部进行有规则、有节奏的运动,就一定能锻炼大脑灵活性,长期坚持下来,幼儿的大脑就会变得更加聪明。例如,一位家长为幼儿选择了键盘,家长考虑的就是幼儿在弹琴的时候手、眼、脚的配合可以活动孩子的大脑,而且也让孩子找到了音准,既活动了大脑又学习了音乐。
2、 幼儿学习架子鼓,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和音乐的配合。
我班的一个小朋友自小学习架子鼓,跟家长谈过家长说:“因为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发现孩子节奏感很好”。
而且鼓不仅有强烈的节奏,且通过两只手和双脚的相互配合,巧妙的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各具特色的音响来,尤其是对儿童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了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家长对我说:“通过学架子鼓后,他们的性格从而开朗活泼了,同时增强了其自信心变更聪明了而且并不影响学习。”
鼓是节奏性乐器,学鼓以后如果再去学别的乐器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这样也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通过一些对家长的提问发现,家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非常认可,家长认为,音乐可以影响孩子
的心情,还可以提高宝宝的品德,家长利用自己的方式配合学校的音乐学习,这样也为宝宝以后的发展垮了一节很高的阶梯。
调查得出结论:
家长一共有三类想法
第一种认为:让孩子在生活中受一些艺术的熏陶,培养些音乐气质,对将来的谈吐举止优雅都有帮助。
第二种认为:音乐欣赏等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发展,陶冶情操。
第三种认为:希望孩子学一两门乐器,希望将来在这方面有所特长,能把小宝宝培养成小小艺术家就好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