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而内地写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儿童情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法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2、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根据预习中的要求,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讨论、比较的方法,弄清蟋蟀住宅的特点,然后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概述修建的过程,同时还要认识课文表达的一些方法。
重点默读第5—7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通过读句子,说特点,培养概括能力。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此外,课文还直接告诉我们,住宅内部的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很卫生”。
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同时,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教师可让学生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相应段落,并作提示,与老师的住宅相比较。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
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还可以用几个小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