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呼吸

来源:二三娱乐
精品文档

生理练习题 第五章 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 和 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 和 。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 3、肺通气的阻力有 和 两种。弹性阻力用 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 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 和 ,尤以 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 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 ,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 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 ,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 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 、 、 与 之和。

.

精品文档

8、功能残气量等于 与 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 和 之和,其中正常人 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 ,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 、 和 。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 和 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 为主。 13、O2主要以 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 和 。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 色,去氧血红蛋白呈 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 ,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 和 ,可感受动脉血中 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 ,可感受 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 ,H+浓度升高或O2分压 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的扩大和缩小 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A、平静呼吸的吸气 B、深呼吸的吸气 C、平静呼吸的呼气 D、深呼吸的呼气 E、都不是 4、正常呼吸形式是( D )。

A、腹式呼吸 B、胸式呼吸 C、人工呼吸 D、混合式呼吸 E、用力呼吸

.

精品文档

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呼气全程 B、吸气末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初 D、吸气全程 E、呼吸全程 6、平静呼吸时下列哪一时刻肺内压低于大气压:A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呼气末 E、呼吸暂停而呼吸道通畅时 7、胸内压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E)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肺内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肺回缩力 8、胸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A、肺的回缩力 B、肺弹性阻力 C、大气压力 D、胸膜腔的密闭性 E、胸廓的扩张 9、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等于大气压 B、低于大气压 C、高于大气压 D、与吸气中期相等 E、与吸气末期相等 10、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 C、胸膜腔密闭 D、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 E、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 11、关于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E )。

A、通常情况下呈负压 B、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C、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D、有利于肺的扩张 E、气胸是负压增大 1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

A、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B、呼吸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成 C、生理条件下,胸膜腔内压均高于大气压

D、胸膜腔负压可以维持肺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机体在新陈代谢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二、肺通气的阻力

13、对肺弹性阻力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肺弹性阻力包括肺泡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 B、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弹性纤维 C、肺组织本身的弹性阻力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2/3

.

精品文档

D、肺弹性阻力大小一般用肺顺应性来表示 E、肺弹性阻力与肺顺应性成反变关系 14、衡量肺的可扩张性大小的指标是:D

A、弹性阻力 B、气流阻力 C、肺扩散容量 D、肺顺应性 E、肺回缩力 15、有关顺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 B、容易扩张,顺应性越大

C、与肺的弹性阻力呈正比关系 D、肺炎、肺水肿时会减小 E、都对 1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顺应性增加

A、肺弹性阻力增加 B、肺弹性阻力减小 C、气道阻力增加 D、气道阻力减小 E、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7、肺的顺应性变大可由于(B)

A、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弹性阻力变小所致 B、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阻力变小所致 C、肺跑表面张力增加,弹性阻力增大所致 D、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弹性阻力增大所致 E、以上都不对 1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E

A、由肺泡Ⅰ型细胞分泌 B、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与肺泡上皮细胞之间 C、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D、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E、能增加肺顺应性 19、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E )。 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B、可减小肺的弹性阻力

C、使肺扩张,保证肺通气 D、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E、可增大肺泡表面张力 20、大小肺泡稳定性的维持,有赖于肺泡表面物质在:A

A、大肺泡内密度低,小肺泡内密度高 B、大肺泡内密度高,小肺泡内密度低 C、大小肺泡内密度均高 D、大小肺泡内密度低 E、大小肺泡内密度于呼吸周期中随机变化 21、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气道上皮细胞 D、肺成纤维细胞 E、肺泡巨噬细胞 2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肺泡上皮细胞 B、增加肺弹性阻力 C、降低气道阻力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呼吸膜通透性

.

精品文档

23、胸廓弹性阻力影响呼吸,主要取决于(D)

A、呼吸肌舒缩程度 B、胸内压大小 C、肺弹性阻力大小 D、胸廓所处的位置 E、肺内压大小 24、胸廓向内回位的弹性阻力表现在

A、深吸气时 B、深呼气时 C、平静吸气时 D、平静呼气时 E、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25、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D

A、气流速度 B、气流形式 C、呼吸时相 D、呼吸道口径 E、呼吸道长度 26、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D

A、对流加速阻力 B、层流 C、湍流 D、气道口径 E、肺容积 27、关于肺通气阻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肺通气阻力来自弹性和非弹性阻力 B、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和胸壁

C、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呼吸道气流的摩擦 D、同样压力下,弹性阻力大则表示顺应性也大 E、肺的顺应性过分减小或过分增大,对呼吸均不利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28、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 D )。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 29、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中的气体量是 A

A、余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泡气量 D、闭合气量 E、补呼气量 30、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C

A、潮气量 B、残气量 C、功能残气量 D、补呼气量 E、补吸气量 31、肺气肿患者的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导致哪项气体量增加 A

A、功能余气量 B、潮气量 C、肺活量 D、用力肺活量 E、补吸气量 32、肺活量等于(A)

A、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B、肺总容量-肺活量 C、深吸气量-潮气量 D、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E、补呼气量+残气量 33、肺活量等于( C )。

.

精品文档

A、潮气量+补呼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残气量 E、潮气量+功能残气量

34、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

A、通气储量百分比 B、最大通气量 C、用力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E、深吸气量 35、能较好的评价肺的通气功能的是( B )。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6、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

A、解剖无效腔 B、生理无效腔 C、肺泡无效腔 D、气道无效腔 E、无效腔 37、肺泡通气量是指( C )。

A、每分钟吸入的气体量 B、每分钟呼出的气体量

C、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量 D、尽力呼吸时,每分钟吸入的最大气体量 E、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38、某人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其肺泡通气量约为(C) A、3 L B、4 L C、5 L D、6 L E、7 L 39、肺的有效通气量是( C )。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 40、当呼吸幅度减小而频率加快时,下列哪一项受影响最大:B

A、每分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无效腔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肺扩散容量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41、决定肺内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溶解度 C、气体分子量 D、呼吸膜通透性 E、气体与血红蛋白亲和力 42、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肺泡气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动脉血 E 、静脉血

.

精品文档

43、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B

A、组织液 B、细胞内液 C、毛细血管血液 D、静脉血液 E、动脉血液 44、气体扩散速率与(E)

A、分压差成反比 B、温度成反比 C、扩散面积成反比 D、扩散距离成正比 E、扩散系数成正比 45、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 C )。

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呈反比 B、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呈正比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换气 D、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不利于换气 E、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的分压差高低有关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一)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二)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一)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46、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B )。

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以上都不是 47、有关氧的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E) A、O2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血液中化学结合的O2量远大于物理溶解的O2量 D、O2与Hb的结合反应快,不需要酶的催化,,且可逆的 E、吸入高压氧主要是增加化学结合的O2量

.

精品文档

(二)血氧饱和度

48、Hb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B)

A、Hb的浓度 B、氧分压 C、血浆pH值 D、CO2分压 E、2,3-DPG含量

(三)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49、氧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C

A、血红蛋白含量与氧解离量 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 D、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 E、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50、使氧解离曲线左移的是(E)

A、PCO2升高 B、pH降低 C、温度升高 D、2,3-DPG升高 E、库存三周后的血液 51、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是:A

A、CO2分压增加 B、2,3-DPG降低 C、pH升高 D、温度降低 E、CO2分压降低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一)碳酸氢盐的形式

52、C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C

A、物理溶解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去氧血红蛋白 E、氧合血红蛋白 53、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

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以上都不是 5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错误的是( C )。 A、O2 的运输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方式运输 B、CO2的运输大部分用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C、CO2的运输大部分用HCO-3的方式

D、氧合血红蛋白的结合是舒松可逆的,结合或解离取决于氧分压 E、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形成碳酸氢盐进行运输

.

精品文档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一)呼吸中枢

55、呼吸的基本中枢在( B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56、调节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B)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大脑皮层 57、呼吸的调整中枢在( C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58、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

A、促使吸气转为呼气 B、促使呼气转为吸气 C、减慢呼吸频率 D、使吸气缩短、呼气延长 E、接受肺牵张反射的传入信息 59、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B )。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脊髓 E大脑皮质 60、切断兔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将(D)

A、变深变快 B、变浅变快 C、变浅变慢 D、变深变慢 E、吸气时相缩短 (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

61、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C)

A、血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H C、脑脊液中的H D、脑脊液中的CO2 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 62、通过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增强肺通气的有效刺激是

A、脑脊液 H+浓度升高 B、脑脊液CO2 分压升高 C、脑脊液 O2 分压降低 D、动脉血 H+浓度升高 E、动脉血 O2 分压降低

63、感受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肺通气增强最主要的感受器位于 A A、颈动脉体 B、颈动脉窦 C、主动脉体 D、主动脉弓 E、延髓

+

+

.

精品文档

64、动脉血PCO2升高对呼吸的兴奋作用主要是通过下列哪条途径实现的(C)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直接兴奋呼吸肌 65、血液中CO2分压升高使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途径是:B

A、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的神经元 B、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而引起

C、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的神经元 D、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而引起 E、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而引起 66、PC02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 B )。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67、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D)

A、OH B、H C、O2 D、CO2 E、NaHCO3 68、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A

A、CO2 B、O2 C、H D、2,3-DPG 69、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 B )。

A、缺O2 B、一定浓度的CO2 C、NaHCO3 D、一定浓度的H E、HCO370、血液中H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主要刺激下列哪一途径而实现:B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敏感区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E、脑桥呼吸中枢 71、低O2使呼吸运动加强主要刺激下列哪一途径实现:B A、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而兴奋呼吸中枢

B、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C、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直接兴奋脑桥呼吸中枢 E、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72、PO2降低,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 A )。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73、H浓度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 A )。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

+

+

+

-

+

-+

精品文档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二)肺牵张反射

74、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说,错误的是:E

A、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B、可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C、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 D、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E、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对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呼吸?简述呼吸的基本过程。 2、试述肺通气的基本原理。

3、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份和生理作用。 4、为什么深慢呼吸是更有利的呼吸方式? 5、简述肺换气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影响。 6、简述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其具体影响。 7、试述Hb与O2结合的主要特点。 8、简述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 外呼吸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内呼吸 、 肺通气 、 肺换气 2、 呼吸运动 、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3、 弹性阻力 、 非弹性阻力 、 顺应性 、 反比

4、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回缩力 、肺泡表面张力 5、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二软脂酰卵磷脂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6、 气道阻力 、 气道口径 7、 潮气量 、 补吸气量 、 补呼气量 、 残气量 8、 残气量 、 补呼气量

.

精品文档

9、 解剖无效腔 、 肺泡无效腔 、 肺泡无效腔 、 解剖无效腔 、 150 10、气体的分压差、呼吸膜的通透性与面积、肺通气/血流比值 11、0.84 、无效腔增大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12、 物理溶解 、 化学结合 、 化学结合

13、氧合血红蛋白、碳酸氢盐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14、二氧化碳分压 、pH 、温度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15、鲜红 、紫蓝 、50g/L 、发绀 16、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H+和CO2浓度及缺氧、延髓腹外浅表部位 、脑脊液中H+浓度 17、升高 、升高 、降低

三、选择题

1-5:ADCDB 6-10:AEABC 11-15: ECCDC 16-20: BBEEA 21-25:BDDAD 26-30:DDDAC 31-35:AACCB 36-40: CCCCB 41-45:AABEC 46-50:BEBCE 51-55:ACCCB 56-60:BCAA(AB)D 61-65:AAACB 66-70:BDABB 71-75:BAAE 四、简答题 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