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X1AOZHUANG UNIVERSITY Ju1.2009 No.4 第4期 关羽史事辨析二则 蒋少华 (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俗传之刘关张结义事于史无微,颇多可疑。斩杀关羽者为潘璋,即擒即斩与孙权事先之 命有关。关羽被擒杀地当在夹石与章乡之间,关羽突围的目的地则为上庸。 关键词:刘关张结义;关羽之死;地点 中图分类号:K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02(2009)04—0023—02 备之称帝既是要废了宜城亭侯之号,因此,另予关羽 封侯也属理所当然。并且,此时关羽已死,按理应追 在俗传之三国史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 谥关羽,可是刘备并未赐予关羽谥号,此颇有疑问。 之事为世人熟知,然《三国志》中对此并无明确记 载,检其中相关隐约之文,如下: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 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 羽传》) 《三国志》卷三十六载日: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 德盖世,蒋琬、费袢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 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 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赵)云乃追谥, 时论以为荣。 羽牟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传》) 且王(关羽)与君侯(刘备),譬犹一体,同 此可参考《后主传》“(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 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关羽传》 “追谥羽日壮缪侯”。若刘、关、张三人果真结为兄 弟,为何关羽、张飞身故后刘备不赐予谥号,反而要 待到刘禅来追谥?此疑二也。 刘备称帝三年即死去,其间他并未追谥关羽,而 休等戚,祸福共之。(《费诗传》) 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 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诸葛瑾传》 裴注) 但仅凭以上四条史料,不能证明三人结义之事。此 疑一也。 是兴兵东伐孙吴。究其东伐原因,实为雪失地没将 之耻,一旦失利即复与孙权和好,非全心全意为关羽 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 刘备生前未给关羽封侯,而张飞赤壁战后被封 新亭侯、 221年被封西乡侯,马超先后被封前都亭 侯(214年)、荣乡侯(221年),黄忠被封为关内侯 (219年),赵云被封为永昌亭侯(223年)。关羽死 于建安二十四年(219),除了赵云外,张飞、马超、黄 复仇也。《先主传》日:“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 ①《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 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张飞被封侯应在208年赤壁之 战后。 ②参见田福生《关羽传》第十六章第七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年版。 忠都于关羽生前封侯。或以为关羽建安五年由曹操 表封为汉寿亭侯,故无需再封侯,②此说欠妥。众所 周知刘备也曾由曹操表封为宜城亭侯,而建安二十 四年刘备自表为汉中王,章武元年(221)刘备称 帝o[1] ̄ol刘备以宗室自诩,定国号为“汉”②,以示正 统,却于汉献帝仍在世时称帝,难免有篡位之嫌。刘 收稿日期:2009—05—07 ③陈寿以“蜀”而非“汉”称刘备政权乃是有所忌讳,但在文中还 是有多处显露出“汉”号。刘备自以为是续汉景帝刘启、汉光武帝刘 秀之伟业,故不需另定国号。又宋人唐庚《三国杂事・序》云:“刘备 父子相继四十余年,始终号‘汉’,未尝一称‘蜀’,其称‘蜀’者,流俗 之语耳。陈寿黜其正号,从其俗称,循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 用意如此,则其所书善恶褒贬与夺,尚可信乎!” 作者简介:蒋少华(1987~),男,湖南永州人,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法正传》云:“先主既 从。”赵云劝刘备:“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 魏,则吴自服。……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 不得卒解也。”lJ 如赵云素为刘备所重, 君臣之间 相知也颇深,可于论中却丝毫未提及关羽,此反映出 刘备因怨恨而东伐,非为“结拜之义”。按《吴主 传》:“(黄武元年)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 备于白帝,始复通也。”此处裴松之注:“权云:‘近得 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 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 又日:“(郑泉)使蜀,刘备问日:‘吴王何以不答吾 书,得无以吾正名不宜乎?’泉日:‘曹操父子凌轹汉 室,终夺其位。殿下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 执殳为海内率先,而于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 寡君未复书耳。’备甚惭恧。”由此可知,刘备并未因 关羽之死而与孙权不共戴天。此外,若刘备果因义 气要为关羽报仇,那先应追谥、厚葬关羽,然后才出 兵东伐,而非未追谥即出兵,一遇挫即复与孙权和 好。此疑三也。 由以上三疑,可知刘、关、张并未结义。俗传之 三人不仅结义,还为义而共死,实为宋代之后社会思 潮的影响及民问文学塑造的结果。 关羽被擒杀之地,《三国志》中有不同的记载: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 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传》) 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 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 十余骑。……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 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吴主传》) 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 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 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吕蒙传》)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 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 累等。(《潘璋传》) 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 禽羽。(《朱然传》) 综上,关羽被擒杀之地有临沮、章乡、夹石三说。 关羽突围之路线,为麦城一章乡一夹石,突围的目的 地则应为上庸,盖当时最近的援军为驻守上庸之刘 封、孟达,而且自上庸可乘沔水到汉中,②此为人蜀 要道。擒关羽的人虽为潘璋部下马忠,但斩杀关羽 ...——24.--—— 者以潘璋的可能性较大,在关羽被擒杀、荆州被平定 后,孙权“拜璋为(固陵)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 侯”… 。。,朱然则“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El 313o6。 若言马忠斩杀关羽,则有两处疑点:其一,功成之后 马忠未见提拔;其二,马忠官阶太低,不敢擅作主张。 故此马忠擒获关羽、送与上司潘璋处置应是合理的。 至于潘璋之斩杀关羽,当是事先领受了孙权之 命。按此时孙权在二三百里之外的江陵,不可能及 时下达命令,而且关羽被擒后不久即死,也证实了当 事者未去江陵请示孙权。又裴松之在《关羽传》注 中,即疑孙权欲活关羽之说: 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 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 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 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 那么,孙权又为何要急于斩杀关羽呢?原因在 于关羽向来极为轻视孙权。如《关羽传》云:“先是,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此处裴注引《典略》日: 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 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 骂日:“荨各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 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据上,潘璋擒获关羽即斩之,与事先受孙权之命 有关。又参考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④荆州之图,关羽被擒杀之地亦可明了:其 一,关羽被围于麦城,伪降,向北往章乡方向突围;其 二,夹石十分险要,却为关羽去上庸必过之关隘,故 潘璋与朱然扼守夹石,阻击关羽;其三,马忠南向,擒 获关羽,以形势论之,当在夹石与章乡之间;其四,史 书或称关羽被擒于临沮,这是大的地域概念④,确切 的地点,还是当称夹石与章乡之间。 参考文献i [1]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 ①《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引《赵云别传》:“先主与云同 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初, 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搐之日:‘子龙不弃我走 也…;“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等等。 ②《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孟)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 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③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④如《水经・漳水注》: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乡南。昔关羽保 麦城,诈降而遁,潘璋斩之于此”。 (责任编辑:胡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