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中药: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草药:草药一般是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民族药: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习惯使用的天然药物,它们是以当地民族的医药理论为应用指导,或当地民族医生按照传统经验加以使用。
民间药:也称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
药材:药材是指经过简单加工而未精制的天然药物。
生药:生药就是药材,大多数都是中药材,少数是西医所用的原料药材(如颠茄草、摹、洋地黄叶、麦角等)。
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神农本草经》的省称,古代著名药书。因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
泛油:亦称“泛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 : 对抗同贮法是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来防止另一种药材生虫、发霉、变色、泛油等现象的贮藏方法。
气调养护法:是在封闭条件下,人为调整空气组成,造成一个低氧的环境,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药材自身的氧化反应,以保持生药品质的一种方法。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并结合药材的特性,对药材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饮片:从狭义上讲,经过切制的药材称为饮片,从广义上讲,凡属供调配处方使用的药材称为饮片
水飞:利用粗细飞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材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
煅法:将净制后的药材置无烟炉火中或耐火容器中烧至红透的方法,称煅法。
净制:净制即净选加工,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除去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将药材按大小分类,以达到一定的药用净度标准,同时也便于进一步炮制或调剂,制剂。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的方法称为炙法。
水试 : 有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粉未投入清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火试 : 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以此可作为鉴别特征之一。
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总灰分:生药中的灰分,包括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即不溶于10%盐酸中的灰分。
基源鉴定: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性状鉴定: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以生药的外观性状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内部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细胞内含物的特征,从而达到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
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生物检定:又称生物测定,是利用药物对于生物(整体或离体组织)所起的作用,以测定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分子标记鉴定:中药 DNA 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是指通过比较生药间 DNA 分子遗传多样性差异来鉴别生药基源的方法。
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胚珠在一开放的孢子叶上边缘或叶面的植物,其胞子叶通常会排列成圆椎的形状。
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
云锦花纹:中药何首乌横切面皮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习称“云锦花纹”。
星点:中药鉴定学中,大黄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型复合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雁脖芦:山参根茎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长受阻等原因,从某部位弯曲,形似雁脖,称为“雁脖芦”,也称“回脖芦”。 芦上有密集的凹窝状芦碗,可根据芦碗数目推断其生长
年龄。
枣核艼:“艼”为山参附芦而生的不定根,生长年限较久的山参上多生有不定根1~3根,两根以上根多为左右互生。 山参艼一般粗短,两端尖细形如枣核,故习称“枣核艼”。
珍珠须:野山参的须根条数少,但较清晰不乱,坚韧有力。所有须根常在同一侧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或“珍珠点”。
鹦哥嘴:“鹦哥嘴”主要是来形容天麻略尖的一端,有时带棕红色的干枯残芽,其样子像绯胸鹦鹉的喙。
挂甲:挂甲是中药鉴定学中牛黄的一种鉴定方法,是指取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车轮纹: 在根类药材如防己,茎类药材如关木通、大血藤等药材的横切面木质部占大部分,可见由木射线形成的稀疏或较密的放射状纹理,习称。
二.简答。
1.何为天然药物学,他的研究内容与范围有哪些?
天然药物学基础是研究天然药物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与范围很广,包括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及医疗用途等方面。
2天然药物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天然药物学基础的具体任务主要是继承和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材复杂品种; 研究生药品质评价方法和化学成分,以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与有效;调查生药资源,发展生药生产;开展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如药用植物的细胞、组织培养。
3《本草纲目》一书的特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修订划时代的本草巨著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载药1892 种,附图1109幅,附方11000余首
完全按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
译成多种文字传到国外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巨大贡献
4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是什么?
促使干燥,符合上商品规格,保证质量,便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5干燥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目的:既利保证药品质量,也利包装、贮藏与运输
▪ (一)常用的干燥方法
▪ 1、阳(晒)干
▪ 不宜采用本法的药材:含挥发油(宜< 35 ℃ )、易变色、有效成分易破坏、易爆裂者。
▪ 2、阴干
▪ 适宜药材:含挥发性成分、或者含水量少的,或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
▪ 3、烘干。
▪ 烘干法一般温度以 50℃~60℃为宜。
▪ 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采用本法干燥。
▪ 易变色的中药: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 一般中药干燥后含水分8-11%即可。
6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生半夏有毒,用姜汁炮制后可减低毒性
二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醋炒延胡可增强延胡的止痛作用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如生地黄苦寒,清热凉血可治疗血热症
熟地黄甘微温,补血养血滋阴,可治疗血虚症
四改变某些药物的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如肉苁蓉经盐水浸泡加工为盐苁蓉可避免腐烂变质
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药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如杏仁去皮尖,知母去毛才能服用,醋制五灵脂可以去臭
六其他作用
如蜜制润燥,炒炭存性而止血,土制守中而健脾
7中药炮制中常见的净选加工方法有哪些?
挑,拣,筛,洗,刮,切,(削,剪,刷,剔除)
8中药常见的饮片类型有哪些?
极薄片,薄片,厚片,直片,斜片,宽丝,细丝,段,块,粗末
9中药炮制中常见的液体辅料有哪些?
酒,醋,蜂蜜,盐水,姜汁,药汁,油,羊油
10生药鉴定的目的是什么?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是: 鉴定生药品种的真伪优劣,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四大鉴定”
“五大鉴定”
基源(原植物、动物)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生物鉴定
11什么是生药的来源鉴定?原植物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⑴观察、记录植物形态,对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孢子体等)应特别仔细。
⑵深入产地实地调查和采集实物标本。
⑶核对文献进行鉴定:
⑷核对标本
12什么是性状鉴定?其中包括哪几方面? 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以生药的外观性状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形状 ,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13什么事显微鉴定?其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生药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内部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细胞内含物的特征,从而达到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
通常适用于单凭性状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药材,外形特征不明显的生药和粉末状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锭、丹等中成药鉴定。
14试述生药理化鉴定的含义。
定义: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15为什么要控制生药中水分的含量?2010年版《中华药典》规定的测定生药含水的方法有哪些。
生药中含有过量水分,不仅易霉烂变质,是有效成分分解,且相对的减少了实际用量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因此控制生药中水分的含量对保证生药质量有密切关系。
3种,烘干法,甲苯法和减压干燥法。
16冬虫夏草药材形成有那几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① 高山高寒草甸
② 蝙蝠蛾昆虫
③ 冬虫夏草真菌
17列举5钟四川产的道地药材。
芍药,黄连,川乌,使君子,泽泻、,麦冬,巴豆,丹参,枳实
18列举5钟华北地区的道地药材。
金银花、蔓荆子
北柴胡
地黄、怀牛膝、
桃儿七、淫羊藿、
19列举5钟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
兴安杜鹃、西伯利亚小檗、
兴安薄荷、
人参
防风、甘草、地榆
20列举出三种以上的理化鉴定方法。
微量升华、化学反应、荧光分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电泳法、水分测定、
21药材细辛的原植物有哪几种,分商品几种,药用部位是什么?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3种,根部,
22大黄药材的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是什么?
根部,【成分】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功效】 性寒,味苦。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23黄连药材的法定原植物是什么,有几种商品,各自有何特征?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3钟,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 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 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长2~5cm,直径2~4mm。表面棕黄色。“过桥”较短,折断面黄棕色。均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者为佳。
三、论述
1、简述我国中药资源的一级区划,以及各区的气候和地理特征饿主要的中药资源状况。
一级区划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 青藏区 、 海洋区
Ⅰ. 东北区
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暂。
地形:北部有大小兴安岭呈人字形崛起, 东南侧有 长白山绵延, 中央为松辽平原。
药材:地道药材“关药”的产区。
如兴安杜鹃、西伯利亚小檗、杜香、芍药、人参、五味子、防风、甘草、地榆
Ⅱ. 华北区
气候:暖温带气候,夏季多雨, 温暖; 冬季晴朗 干燥,春季多风沙。
地形: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山地丘陵,华北 平原西接太行山、中条山,太行山以西是地表切割破裂的黄土高原。
药材: 地道药材“北药”的产区。
如金银花、蔓荆子,野生不多,主要有酸枣、黄芩、栽培有地黄、金银花、桃儿七、淫羊藿、龙牙草
Ⅲ. 华东区
气候: 暖温而湿润,冬温夏热, 四季分明。
地形: 低山丘陵为主,北有淮阳丘陵,南有江南丘 陵、闽浙丘陵和南岭山地。
药材: 地道药材“浙药”和部分“南药”的产区。
如山茱萸、侧柏、乌药、茯苓、野生少,如丹参、厚朴、吴茱萸、钩藤、杜仲、
Ⅳ. 西南区
气候:春温高于秋温,春旱而夏秋多雨。
地形:地势起伏较大, 多数地面海拔1500-2000m, 最高山峰超过5000m,最低河谷300m 以下。
药材:地道药材“川药” 、“云药”和“贵药”的产区。
如太白贝母、黄芪、岩黄芪、芍药(渠县、中江),黄连(石柱),川乌(江油),使君子(合川),泽泻、川乌(灌县、崇庆),天麻、黄连、天门冬
Ⅴ. 华南区
气候: 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地形: 地势起伏较大, 以山地为主。
药材: 东部地区为地道药材“广药”的产区。
如槟榔、儿茶、广防己、三七、胡椒、云南马钱、安息香、
Ⅵ. 内蒙古区
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凉爽,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多风沙。
地形:本区属温带草原区(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
药材:种类虽少,但每种分布广,产量大。主要有防风黄芩、赤芍、地榆、龙胆、甘草、黄精、黄芪、远志、山杏、知母、肉苁蓉、麻黄、银柴胡等
Ⅶ. 西北区
气候: 干旱少雨,日照长。
地形: 高山、盆地、高原相间分布,土地广阔,沙漠和戈壁面积大,分布广。
药材:如主要有宁夏枸杞、锁阳、沙苁蓉、肉苁蓉、天山贝母、黄芪、天山党参、雪莲花、阿尔泰金莲花、阿尔泰乌头、
Ⅷ. 青藏区
气候: 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充足, 辐射量大, 气温 低。干湿季分明, 干旱季多大风。
地形: 平均海拔4000-5000m, 地貌复杂, 有多条长1000公里以上的高大山脉, 山脉之间分布有高原、盆地和谷地。
药材:如冬虫夏草、贝母、大黄、雪莲、梭砂贝母、
Ⅸ.海洋区
药材:有海藻、昆布、石决明、海马、瓦楞子、珊瑚、海龙、牡蛎、珍珠母、海浮石等。
2、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作用。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生半夏有毒,用姜汁炮制后可减低毒性
二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醋炒延胡可增强延胡的止痛作用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如生地黄苦寒,清热凉血可治疗血热症
熟地黄甘微温,补血养血滋阴,可治疗血虚症
四改变某些药物的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如肉苁蓉经盐水浸泡加工为盐苁蓉可避免腐烂变质
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药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如杏仁去皮尖,知母去毛才能服用,醋制五灵脂可以去臭
六其他作用
如蜜制润燥,炒炭存性而止血,土制守中而健脾
3、什么是炙法?简述各种炙法的操作和目的。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材组织内部的方法称为炙法。
1、酒炙:取定量的黄酒与药材拌匀后,稍闷至酒被药材吸尽,置锅内炒干,出锅放凉即可。酒炙的目的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矫臭矫味。
2、醋炙:取定量的醋与药材拌匀后,稍闷至醋被药材吸尽,置锅内炒干,出锅放凉即可。醋炙的目的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3、蜜炙:去定量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药材拌匀,稍闷至蜜被药材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松散不粘手为度。蜜炙的目的是增强润肺止咳和补中益气的作用。
4、盐炙:取定量食盐加适量清水溶解后与药材拌匀,稍闷至盐水被药材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出锅放凉即可。盐炙的目的是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矫臭矫味。
5、姜汁炙:取适量生姜洗净捣烂加适量清水绞汁,用姜汁与药材拌匀,闷至姜汁被吸
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出锅放凉即可。姜汁炙的目的是降低药物苦寒之性及毒性,增强温中止呕作用。
6、药汁炙;取一定量做辅料的药材加适量清水煎汁,然后用药汁与被炮制的药材拌匀,稍闷至药汁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出锅放凉即可。药汁炙的目的是缓和药性和增强药效。
4、简述生药的采收的原则以及各类生药适宜采收的时期。
一般采收原则 :主要是根据传统的采药经验,结合各种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制定采收原则。
1.根和根茎类 通常在秋后春前,即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生药全年可采。
3.皮类 树皮类多在春夏之交(清明至夏至)采收,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4.叶类 一般在植株生长最旺盛、开花前或花盛期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例外情况(桑叶)。
5.花类 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有些宜于花蕾期采收。
6.果实种子类 果实宜在成熟或近于成熟时采收。种子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7.全草类 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
8.藻、菌、地衣类 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
9.动物类 动物类生药的采收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根据生长和活动季节捕捉。
5、简述药材产地加工的主要作用和内容。
作用:促使干燥,符合上商品规格,保证质量,便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内容:1.挑选、洗刷 将采收的生药除去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有些药材的分档)
2.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生药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特殊情况除外(不宜切片)。
3.蒸、煮、烫 有些富含浆汁、淀粉或糖分的生药,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蒸煮烫还有其他作用。
4.发汗处理。
5.揉、搓
6 .去壳
6、简述被子植物的特征,比较被子植物两大类群的不同。
被子植物的特征
孢子体高度发达,占绝对优势,木质部中有导管和纤维,韧皮部中有筛管和伴胞。有多种类型和生活习性。
具有真正的、高度特化的花。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有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四部分构成。
具雌蕊。雌蕊由心皮组成,包括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胚珠包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
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
配子体进一步退化。雌、雄配子体退化成配囊和花粉粒(小孢子)。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比裸子植物的更为简化。
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
双子叶植物纲
根多数为直根系茎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可加粗生长。
叶通常为网状叶脉。
花通常为4、5基数,花粉具有3个萌发孔。
种子胚具有2枚子叶。
单子叶植物纲
根通常为须根系。
茎维管束散生,通常无形成层,加粗生长有限。
叶通常为平行或弧形脉。
花3基数,花粉具单个萌发孔。
种子胚具有1枚子叶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天然药物和中医药的认识,谈谈你学习天然药物学基础的收获和体会,请对本课程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