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二三娱乐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00101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职生 学习年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方面适度够用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能从事环境分析、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环境治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类 型 目标 培养途径 在思想政治方面,通过学习理解毛泽东思想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思想 方针、政策、宪法和法律以及思想道德修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民政治 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修身立德、遵纪守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与法、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政策等课程的学习达到 通 用 知 综知 识 合识 知 识素质能力 通过了解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体育人文 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了解保持身体素养 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通过人文素养模块、选修课等课程的学习及学校组织的各种讲座、文体活动等途径达到 从学生步入社会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需求出发,系统设计模社会 通过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块化系列微型课程,帮助学生愉快地工作、适应 学习及训练达到 和谐地生活,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 能够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的基本技能,能把所学知识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并利用理论知识设计整个监测与治理的全过程。 通过以学科式教育为主并逐步向模块化教学模式过渡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的方式达到。 专业知识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学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素 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第二课思想道德素质 责任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高尚的质 堂、社会实践活动及专业技精神境界和文明的行为举止 能训练活动达到 1

类 型 目标 培养途径 保持心态的平和、情绪的稳定、乐观、积极、向上。做到平和而不保守,向上而不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各情感智力与 偏激。能经受挫折,抑制浮躁,防止骄逸,种文体竞赛活动、心理咨询、心理素质 荣辱不惊,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真诚的虚心、专业技能训练等途径达到 执著的专心和不懈的恒心 通过相关课程、活跃校园文培育科学人文精神,使学生成为有情趣、有化氛围,加强人文熏陶、广文化素质 品位、有高尚人格的人 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达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竞赛、各创造创新素质 使学生有好奇心、追求创新的欲望和冒险种科技文化活动来达到 精神 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及实验室管理能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来职业技能素质 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培实现. 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 外语具有简单的外语日常用语的读、写、听、说、通过高职英语及外语选修课应用能力 等课程的学习达到 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计算机文化水平,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办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公自动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达到国家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达到 机等级考试一级B水平 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听课能力、概括总结能能力 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明晰地表达通 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善于尊重和倾听他通过专业技能模块的训能力 能 用 人的表述,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练,在教学团队的组织与指力 能 导下,以小组学习、训练的力 具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相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查阅资实践关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生产现场料、制定实验实训方案、讨能力 管理的能力 论、实施、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岗位(群)所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创新造实践能力。既能提出创造性设想,又能在学能力 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协作有明确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善于处理人际能力 关系,真诚地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

2

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类 型 目标 同情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具备查阅和运用各类标准和文献资料的能培养途径 力。 2、具备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 a. 具备配制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能力; b.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结果的能力; c。 具备熟练操作常用分析仪器的能力; d。 具备对仪器基本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专 业 能 力 3、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a。 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b。 水污染治理能力; c. 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 d. 噪声控制能力; e。 环境监测能力; f。 环境管理能力。 4、具备职业发展能力: a.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职业发展能力; b。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二)就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序号 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对污水、废气、固废污一 企业的污染治理人员 染、噪声污染等进行合理有效治理 环保局及其下设部门二 的环境监测人员 环境执法人员和环境管理人员 能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环境方面的质量监测 进行环境保护、污染防熟练掌握水、大气、固废、噪声等分析监测方法 能够撰写环境管理等应用文书;熟练掌握相关污染的治理技术 专业技能 三 治、环境法规的宣传; 能够利用环境法律知识参与环 3

境执法、环境管理 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四 企业的检验员 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检验 环保企业环保设备生五 产操作员、营销员 能对环保设备进行基本操作,性能、用途的等情况较熟悉 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新设备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能根据工作要求,熟练进行各种分析操作,并得出准确结果 四、毕业要求

学生取得如下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证书: 1、基础与人文素养模块:需获得22 学分. 2、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需获得12学分.

3、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技能竞赛模块:需获得12学分。 4、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需获得 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 学分

五、专业培养方案 (一)职业资格证书模块

序号 一 二 证书名称 计算机等级证书 普通话证 证书等级 一级B 三级甲等 以上 中级 高级 四 水环境监测工 中级 高级 中级 高级 中级 高级 中级 4

学分 3 3 发证机关 教育部 内蒙古自治区 汉语言工作委员会 备注 必取 可选 6 6 6 6 6 6 6 6 6 三 化学检验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至少取得其中一个证书 五 大气环境监测工 六 七

污水处理工 室内环境治理员

高级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课程设置计划表

表1:教学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

学时数 序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学 程总 分 性学 数 质 时 3 26 实 1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 2 3 4 5 9 6 20 讲 验课 实13 18 16 15 训 26 2 1 92006 92007 92004 92007 92005 94001 42009 91001 71012 10000 10001 31013 31002 31018 32001 31038 31011 31015 31010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体育与健康 高职英语 高职实用语文 高等数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军事理论 小计 基础化学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 化工原理 环境化学 噪声控制技术 环境生态学导论 环境保护概论 水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 4 68 68 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30 人文2 62 素2 62 养 2 62 4 72 2 38 2 26 4 62 30 62 62 62 62 72 38 26 2 2 2 4 2 2 2 4 4 2 顶 岗 实 习 1 1 1 1 (8(10(8(12 周) 周) 周) 周) 2 6 4 2 2 8 4 8 4 4 4 24 446 446 5 78 48 30 8 144 72 72 7 128 64 64 3 60 专3 52 业课 2 36 52 52 30 36 8 6 4 2 36 7 124 84 40 4 72 52 20 5

学时数 序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学 程总 分 性学 数 质 时 2 36 实 1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 2 3 4 5 9 4 6 20 讲 验课 实13 18 16 15 训 30 6 4 4 3 4 4 2 18 19 20 21 22 31005 31008 31001 31007 3101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工程CAD 环境影响与评价 清洁生产工艺 合计 7 124 74 50 7 124 84 40 2 36 2 36 2 36 36 36 36 4 4 83 1496 1160 336 21 25 23 19 16 注:高职英语、高职实用语文各开设两个学期。 表2:综合素质拓展(选修课)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表3:实践教学安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课程编号 92006 92004 S23006 S31017 按学期分配周数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认识实习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职业技能培训 毕业论文 顶岗实习 合计 学分 周数 1 4 4 1。5 3 3 1.5 45 62 2(假期) 2(假期) 1 2 2 30 39 2 2 2 1 1 3 1 2 3 4 1 2 3 5 1 10 11 6 20 20 S45010 S31007 表4:学时分配表

学 期 项 目 1 一 2 3 二 4 5 6

三 6 学时 占总学时百分比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 合计 *

248 340 226 214 132 60 30 30 92 30 0 0 1160 40.17% 41。55% 64* 43.92% 35.81% 20。27% 100% 360 720 1200 44 0 528 53 198 164 18.28% 19*+9*=28 100% 145 338 462 454 378 536 720 2888 *

注: 19是指课内教学中实验部分的学分336/18. 9是指认识实习、环境监测综合实训、职业技能培训、毕业论文的总学分;64是指总教学内容中的学分83减去课内教学中实验部分的学分19等于64。

第一学期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思政+体育+高职适用语文+职业指导+军事理论+基础化学+环境

化学=26+26+62+8+26+48+52=248

实践教学学时=思政实践(2周)=60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学时=基础化学实验部分=30

第二学期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毛泽东理论+体育+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指导+

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学=36+36+62+72+10+72+52=340

实践教学学时=毛泽东理论实践(1周)=30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学时=分析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72+20=92

第三学期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毛泽东理论+职业指导+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2+8+64+44+34+44=226

实践教学学时=毛泽东理论实践(1周)=30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学时=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技术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大气

污染控制技术实验+技能培训(2周)=64+20+30+20+64=198

第四学期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职业指导+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技术+环

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30+12+52+40+40+40=214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学时=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技术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大气

污染控制技术实验+认识实习(1周)+环境监测综合实训(2周)=8+20+20+20+32+64=164

第五学期学时:理论教学学时=噪声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规划+专业英

语=30+30+36+36=132

实践教学学时=顶岗实习(10周)=360

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学时=噪声控制技术实验部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部

分+毕业论文=6+6+32=44

第六学期学时:实践教学学时=顶岗实习(20周)=720

六、专业技能模块介绍(其余模块由教务处统一另行说明)

(1)基础化学

本课程比较系统和全面地讲授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和综合训练,使学生受到化学实

7

验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及完成实验报告能力。掌握一般化学器皿、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环境化学

本课程主要应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特性、存在状态、化学转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化学行为与化学效应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奠定专业基础知识,树立环保意识起决定性作用.

(3)分析化学(技能、理论、实验)

本课程是以分析方法为中心,系统深入地讨论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操作。通过系统、全面地教学和实验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计算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格认真、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结合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种要求,系统、全面地训练学生在分析化验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化验方面的基本操作方法,达到分析化验相关工种的中级以上的能力。

(4)仪器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授比色分析,可见、紫外分光光度分析,红外分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发射光谱分析及折光、旋光等光学分析方法以及电位分析,电导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电学分析仪器和色谱分析仪器,并适当介绍一些现代仪器分析新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光学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一般维护保养知识.

(5)噪声控制技术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内容:噪声基本概念,声波的基本性质及传播规律,噪声评价和标准,噪声测试和监测,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噪声控制系统。

(6)水污染控制技术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内容:水污染基本概念,水污染城镇污水、雨水排水沟道系统设计、施工、管理和保护、安全核算及规划,污水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及处置.

(7)环境微生物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微生物基础,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培养目标:掌握微生物的类型,各类微生物特点、作用及培养,为污水控制与处理打下基础。

8

(8)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内容: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来源、分类,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固体废物破碎、分选、热解及处理、利用、处置。

(9)环境监测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对物理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及状态测试的物理测试,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生的各种反映和信息的生物监测。

(10)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内容: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扩散,除尘技术基础,除尘装置,各种方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11)化工原理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流体力学,液体输送机械,传热基本原理和换热器,蒸发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培养目标:为该专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 (12)环境管理与规划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管理学主要内容: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规划学课程主要内容: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土地资源保护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城镇环境规划.

(13)环境工程CAD

本课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绘图实例,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环境工程AutoCAD的各种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技巧。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CAD概述、绘制基本二维图形、编辑二维图形对象、精确绘图工具的使用、图形设置与管理、创建复杂图形对象、尺寸标注、环境工程二维图形绘制实例、布局与打印、三维绘图基础、编辑三维实体、三维对象的着色与渲染等内容。

(14)环境影响与评价

9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15)清洁生产工艺

清洁生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各行业的极大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由过去的单一末端治理转向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为主的预防治理战略。为促进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宣传、有效地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执行以及加强清洁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而学习此课程。

(16)环境保护概论

本门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基本知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声学环境保护、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以及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等。

(17)环境生态学导论

本课程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学科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同时还介绍了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着重阐述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本书为高等院校非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18)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在学生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主要参观科研部门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及企业的化验室,并对工厂生产工艺进行初步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18)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环境监测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化学药品的使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污染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样品的分析和测定,掌握设备操作及养护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19)课程实验

实验是使学生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要重视内容改革,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独立进行正确操作、分析处理数据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10

(20)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全面展示自己的勇气、雄心、才能、智慧、风度的最佳时机之一。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

(210)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主要到环保类事业单位或企业,进入生产岗位,了解和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环境治理中质量控制技术,仪器设备;到环保类企业或科研部门的中心监测室、监控室进行实习,了解有关工厂实验组织管理;熟悉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发展现状以及现代化分析技术,在可能条件下也应了解其它行业的分析测试手段,参加工厂分析检验的查定、品质控制等工作,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

(22)职业技能培训

可根据教学进程及行业考证时间安排参加国家及自治区组织的各类职业等级证书、资格证书的考试,教学上予以辅导,取证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