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经济与法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摘要院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能否受叶著作权法曳保护袁其归属于谁袁学界争议较多遥现阶段人工智能是人的创作工具袁生成内容则是野人机合作冶的结果遥在以人为核心的著作权法律体系下袁人工智能不能成为法律主体遥纯粹由其自动生成的内容无法构成作品袁不受叶著作权法曳保护袁可以将其按照所有者或控制者的孳息进行归属遥如果人类主导下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符合作品构成的要件袁则可以受叶著作权法曳保护袁权利归属于为创作提供了必要贡献的人遥

关键词院人工智能曰生成内容曰作者曰作品曰权利归属作者单位院中央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院D923.41

文献标识码院A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与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袁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下袁人工智能展现出与人类思维和行为相似的特征袁其创造能力在不断提升遥在文学艺术领域袁从腾讯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用一分钟写出第一篇报道袁到微软小冰创作的诗集叶阳光失了玻璃窗曳获得出版袁其以野生成内容脱离使用者的预先设计袁凭借机器学习数据自主创作冶的特点袁向现行叶著作权法曳提出了新的问题院是否要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纳入著作权法律保护钥目前尚无定论遥

训练先提升机器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袁再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尧情节要素尧人物特征等元素袁运算出最优的表达遥这与人类进行创作时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袁经过构思袁作者对各种知识进行研究分析和学习袁选择提炼有效信息并确定主题袁润色最恰当的框架结构曰依照创作用意和构思袁运用一定的物质载体袁将构想外化为作品遥简言之袁二者都要经过创作诱发尧创作成果训练尧创作本体活动等步骤遥

二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野智力冶来源渊一冤人工智能是其直接来源

人工智能提供了整个内容生成过程所要运用的各种计算机程序和算法袁这是生成内容的基础遥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模拟人类意志进行内容生成袁但这一过程不能完全与人的创作活动等同遥人类是基于人脑思考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袁人工智能创作系统不具有个性化特征袁是对已知风格的临摹尧复制与组合曰创作不仅需要知识存储袁还需要经验尧常识和情感的积累袁而人工智能缺乏人类惯常的思维尧常识尧情感袁其创作素材来源于已经储存于系统内部的数据和代码袁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核心是野数据冶和野算法冶遥因此机器进行运转的过程袁不能被称为创作遥人工智能所提供的野智力冶的来源袁是生成内容的机械来源遥虽然生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野智能冶袁但野智能冶不等于野智力冶袁这种智能的程度无法达到创作的要求遥

一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基本情况渊一冤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渊ArtificialIntelligence袁简称AI冤一词起源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袁是一门通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袁构建智能的人工系统或硬件袁以使其能够完成野过去只能由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冶的学科遥它的学科本质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模仿袁为人们提供解决某一概率最优的解决方案遥从广义上说袁人工智能不是单一的计算机程序算法袁而是多种算法程序的结合遥

渊二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过程

本文所要研究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袁是指野包括人工智能辅助在内的由人工智能参与生成的新的内容冶遥

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院第一阶段围绕训练数据展开袁由程序员或使用者进行数据筛选和程序设计袁为下一阶段的深度学习作准备曰第二阶段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渊也称深度神经网络冤袁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类人思维模式曰第三阶段袁经过人机回圈进行检验矫正袁将数据转换为可读的内容遥其中袁数据筛选与深度学习是核心阶段袁后者是最能体现人工智能自动性的阶段遥目前深度学习技术还不能达到无监督的水平袁仍然需要人对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进行标记袁因此在整个生成内容的过程中袁还需要人进行不断的检验和修正遥

工智能写作文本为例袁其通过学习大量文本语料数据袁训练写作模型袁通过已有程序模型加工合成文本遥这中间包含算法及数据的输入和归纳学习两个阶段遥通过反复学习尧自我

140圆园20年第3期1.生成内容三阶段遥根据通说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大致

渊二冤人类是其智力来源

相比于生成内容的直接来源袁人类与内容的联系并不紧密袁往往作为间接来源影响具体内容或形式袁但其劳动贯穿生成内容的始终遥结合上述生成内容的三个阶段袁人工智能具有人机交互的特点遥在野数据筛选冶与野人机回圈冶的过程中袁人类先通过数据筛选将价值观传输给人工智能袁进而使人工智能的表达符合人的常识和逻辑遥从叶著作权法曳角度来看袁生成内容之所以表现出类似人类作品的特点袁是因为在软件设计之初袁程序设计者将其思想意志通过一定的算法数据传输给了人工智能袁从提供机器硬件设备尧训练模型袁到筛选数据不断完善升级袁整个过程都注入了人的意志遥这种生成内容的方式承载了设计者或使用者的意志袁最终生成的内

2.生成内容的过程是对人脑可形式化思维的模拟遥以人

容应当被看作是野人类意志的延伸冶遥

人类应当是生成内容的真正野智力冶源泉遥即便人工智能能够进行学习自主生成新的内容袁但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系统袁都由人设计袁归根结底创作者仍是人遥

渊三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本质

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软件袁并为生成内容进行数据筛选尧模型训练袁这其中无不包含着人类的智力劳动遥无论是在机器学习环节还是在用户使用软件环节袁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仍然是不确定的袁人类依然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其加以修改或者完善遥从人工智能发展情况看袁至少目前为止袁计算机生成内容仍然需要人类开发尧改进计算机技术袁传播最终的成果遥假使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了能够不限定生成内容的程度袁其仍然需要人来野启动冶或者野指导冶其完成相应的任务遥

三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品属性

考量生成内容能否构成作品袁要具体考察人类在生成内容过程中的贡献情况袁下文从人类主导生成的内容与纯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两方面分别进行研究遥

渊一冤野人类主导+人工智能为辅冶生成内容的属性

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袁是人机合作的智力成果袁其中包括人类的创造性劳动遥人的介入将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创造性不断提高袁如果这一贡献达到作品独创性的要求袁就有可能成为作品遥

那么人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过程中付出多大的劳动才能达到创作者的贡献呢钥按照作品独创性的要求袁考虑人类付出的劳动是否必要和充分袁要看野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冶是否由人独立完成遥如果人类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是诸如购买尧开关软件尧收集数据和素材尧提供常识性逻辑等辅助性行为袁则不应视为创作袁故不能达到独创性的要求遥而如果其所付出的劳动与独立创作一部作品所付出的劳动并无差别时袁则该部分内容符合独创性的要求袁应当构成作品袁这中间即便有人工智能的参与袁也不影响作品的成立遥

渊二冤野人工智能为主+人类为辅冶生成内容的属性

第一袁现行法律下人工智能不是作者遥作者是创作行为的主体袁是判定作品三段论的起点袁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构成野作品冶袁则人工智能必须是野作者冶遥这在现行法中找不到根据遥民法意义上的人袁是独立人格的载体袁能够行使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遥但在当下袁权利与义务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仍属科幻小说之经典预设袁没有现实操作可能遥

第二袁生成内容不属于思想或情感的表达遥从内容的内涵入手袁作品应是反映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袁作品融合了人类个体生活的体悟袁有丰富的内涵遥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袁运用算法进行分析尧选择所生成的内容结果袁本质上是拼

济与法

凑尧挑选后组合的袁其内涵只停留在人类为其提供的简单的关键词层面袁这些简单的关键词并不具有丰富的内涵袁更不用说是思想或情感了遥

第三袁生成内容的表现形式不能满足独创性的要求遥人工智能主导生成内容的独创性与人的智力劳动创造的联系并不紧密袁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几乎没有智力劳动袁是算法规则和程序运行的结果袁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下袁想要达到高于人类作品的创造性要求袁是几乎不可能的遥

第四袁生成内容不属于叶著作权法曳保护的对象遥我国叶著作权法曳不保护思想尧程序或处理过程本身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实为野确定规律的过程冶袁得出的结果是算法的最优组合袁它虽然属于多项计算机程序综合运行的产物袁但法律对其上游的程序进行保护并不代表对程序产生的内容也要给予保护袁在原始状态渊无人类参与状态冤下袁算法规则本身不属于叶仅著凭作逻辑权法算曳法保本护身的不客可能体袁内创作容本出身让不人产生存在人错类觉的的智野作力品投冶遥

入袁从上述分析来看袁由人工智能自动进行生成的内容没有人类的创造性的智力投入袁在现阶段袁将人工智能主导生成的内容视为叶著作权法曳保护的作品还为时尚早遥

四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归属

人工智能是没有意志的袁想要让其生成内容袁须有人对其进行控制遥这就决定了这一内容的最终归属应当是人袁而具体应当归属于谁应当视其内容的情况进行判断遥

渊一冤构成作品的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

内容的1.生成基本来源内容相遥人工关利智益主体能生成遥内程容序的设计完成者依是人工靠计算智机能的生成

设计程序来实现袁不同的程序设计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算法设计袁使得人工智能程序各有不同遥

使用者是直接产生这一内容的人类主体遥人工智能仍然是人类进行创作的工具袁它提供的仅是人进行创作的一种方法袁通过使用者的使用袁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具有使用者的独特风格遥

投资者是需要考虑的特殊主体遥人工智能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综合运行的成果袁目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袁单凭个体程序设计者的力量袁根本无法实现这一技术袁还需要投资者提供大量的物质支持遥

上述内容可能归属的三方主体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袁应视其在内容创作中所做的贡献大小衡量其主体地位遥

了作品2.按的价值照必要袁按贡献照谁进创造行归价值属遥袁笔谁者是认为作者的原袁作品则的袁如果内容程决序定

设计者只是提供了程序袁具体的模型训练尧创作行为等都是由使用者完成的袁那么生成内容就归属于使用者遥如果程序设计者与使用者共同对内容进行必要性创作袁这时则应将其按照合作作品归属于二者共有遥如果作为投资者的员工的程序设计者按照其规定进行设计生成相关内容袁希望以此形成

圆园20年第3期141

经济与法

竞争优势并进行传播和利用袁这时投资者则是宏观控制者也是权利的归属者遥

渊二冤不构成作品的生成内容归属

定权利的本质在于1.叶著作权法曳不调保整护作者生成尧投内资容者的与合社理性会公遥众叶著之间作权利法益曳关设

系袁在以上三者之中袁投资者渊或使用者冤的权益往往通过人工智能为其带来的经济收益作为体现袁人工智能技术则通过诸如申请专利保护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尧计算机软件作品保护人工智能编程等途径受到保护袁其权利已经从法律的其他层面得到了回应遥机器是不需要被激励的袁因此赋予其排他性权利没有必要遥

按照公有领域理论袁著作权法律体系的变动袁无论是新客体的增加袁还是权利向新领域渊如网络环境冤延伸都要以是否有助于公有领域的发展为根据遥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的整合自动生成内容袁其前提是从公知领域获得数据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学习和生成袁这只是对公有领域资源的重组和穷尽袁并没有创作出新的成果袁当下为其设定新的权利没有必要遥即便将来出现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内容不得不从法律上进行规制的情况时袁考虑法律的适应性袁也不应当与人类的作品共处于同一法律体系进行保护袁通过民法物权进行保护或者单独对其进行立法则更为适宜遥

资者带2.参来一定的照孳息理论经济考虑优势归袁可属以遥形人工成一智种财能生成产性利内容益能遥够按为照投

权利客体的角度袁人工智能是民法上的物袁而物权是归人所有的遥生成内容的过程是依野物之用法冶产生袁并且生成内容一旦产生袁便脱离人工智能系统独立存在袁按照罗马法孳息论的观点袁可以将其拟制为是人工智能这一客体的孳息遥我们认为袁将生成内容归于其所有者袁就犹如果实归属于果树的所有人遥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遥故而袁以物的地位出现的人工智能袁必然不能成为被归责的主体袁需要由其野主人冶进行责任承担遥那么袁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袁孳息的归属首先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分配袁没有约定的归原物所有权人拥有遥生成内容可以依此规则进行归属遥

它是野3.虚对拟我国的人立冶法还的展是物望钥这遥一其一问题袁明是确讨人工论所智有能法的律法问题律地的位前遥

提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品属性的争议也起源于此遥其二袁明确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以及限制领域袁以确定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合法性遥其三袁明确量化人工智能的野主动性冶层级遥人工智能的主动性需要具体进行分析袁不同领域或者相同领域的不同产品都会有所区别袁明确人工智能的主动性袁能够帮助判断其与人类在生成内容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袁对其作品属性进行更为准确的界定遥其四袁明确人工智能的责任归属遥即使认定其为虚拟的人袁我们也需要面对由谁来承担责任这一问题遥因为惩罚机器是没有意义的袁只有从法律上界定归属袁才能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受到人的控制并

142圆园20年第3期在人的决策之下进行工作遥

五尧结语

在今天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智力来源仍是人类遥在可预见的将来袁情况也应如此遥现行叶著作权法曳完全可以解决生成内容在这一领域的问题遥我们可以依照下列原则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具有可版权性进行判定院其一袁如果人类在生成内容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袁而不是不重要的辅助作用时袁如果内容符合作品的要求袁就可以获得叶著作权法曳保护曰其二袁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而人类几乎不参与的场合袁生成内容不受叶著作权法曳保护遥在具体的归属分配上袁如果内容具有能够达到独创性的高度袁则应当具体分析生成内容各主体的创作贡献袁将其归属于必要贡献者曰如果内容不符合独创性的要求袁则可参照加工孳息进行归属遥

参考文献院

[1]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J].知识产权袁2017渊03冤院6.

[2]艾媒咨询集团.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DB/OL].http院//www.iimedia.cn/50460.html袁2017-11-10.

[3]吴汉东.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挑战[J].中国法律评论袁2018渊02冤院14.

[4]曹世华.论作品独创性之合理规定[J].法律科学袁1996渊06冤院36.

[5]杨守森.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J].河南社会科学袁2011渊01冤院190-191.

[6]王文亮,王连合.将法律作为修辞视野下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考察[J].科技与法律袁2017渊02冤院60-66.

[7]易继明.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J].法律科学袁2017渊05冤院137-147.

[8]胡开忠.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M].北京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袁2004.

[9]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法律科学袁2017渊05冤院150-151.

[10]曹源.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科技与法律袁2016渊03冤院488-508.

[11]于彤,李翠萍.创作及相关概念的法律适用问题初探[J].政治与法律袁1995渊04冤院41.

[12]黄汇.版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研究[M].北京院法律出版社袁2014.

[13]姚志坚,柯胥宁.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及保护[J].人民司法袁2017渊31冤院52.

[14]陈艺芳.人工智能生成成果的法权化路径[J].西华大学学报袁2018袁37渊02冤院40-41.

[15]朱程斌,李龙.人工智能作为法律拟制物无法拥有生物人的专属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袁2018渊05冤院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