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美贸易战”本质及其根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来源:二三娱乐
第38卷第10期 Vo1-38 No.10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8年10月20日 0ct.20 2018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8.10.1 17 “中美贸易战"本质及其根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徐增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201602) 摘 要: “中关贸易战”具有显著的霸权主义“蓄意性质”。当今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中 霸凌主义的特质、规律和趋势均未脱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的本质、世界市场的双重影响和东方社 会发展道路等理论的阐释。因而,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助于厘清“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根 源和根本趋势,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中关贸易战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8)10—0269.02 开资本这个前提就根本无法理解,因为资本推动了 现代世界市场的形成。”_2 资本主义一旦在生产中 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的独立性都 会失去自己的特色,被资本所统治、所奴役。从15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起,全球化发展中的国 际贸易体系归根到底由发达国家决定,发展中国家 直是世界经济体系的附庸。“发达国家产业链高 端——发展中国家产业链低端”非均衡国际分工加 剧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深化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控 制。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双低端”位置的发展中 国家,长期承受着发达国家的剥削和压榨。本轮经 济全球化由新自由主义主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 内寻找要素的最优配置,构建了被称为“微笑曲线” 的全球价值链。发达国家占据品牌、研发、销售等 高附加值链环,发展中国家则居于加工、组装等微 笑曲线上附加值的低端。伴随着“U型”价值链的 全球扩展,美国经济日益“虚拟化”,劳动密集型 行业不断“空心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西方国家内部矛盾持续发酵、升级。面对发展中国 家动力强劲的实体经济增长,以往通过国际贸易、 产业转移等手段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失灵,以特朗 普为代表的西方政府转而引导国际国内舆论,指责 发展中国家贸易中的所谓“不平等竞争”“中国掠 夺性贸易与投资”等导致了西方中产阶级的衰落。 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国际经 济秩序,富人利益集团支配着市场运行规则和财富 分配权力,导致全球利益分配失衡。托马斯·皮凯 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即使经历危机,美 国1%的富人人口收入增幅仍超过200%,而同时期 的中产阶级收入增幅还不及40%。在此过程中,发 一美国政府主动将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升格成 为贸易战并不断升级,是具有显著霸权主义性质的 “蓄意行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中美贸易战”的本质特征 和根本趋势,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 “中美贸易战”爆发及由此产生问题的根 源是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 马克思提出: “世界市场危机必须看作资产阶 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因此,在 这些危机中综合起来的各个因素,必然在资产阶级 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出现并得到阐明。”… 加 资 一、本主义危机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 义的“最后的危机”,另一种是资本在全世界的统 治力下降到一个临界点之下的危机。“中美贸易战” 主要和首先反映的是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对世界 统治力度的下降所呈现的体系性危机。产业空心化 对国家竞争力的严重削弱、金融风险扩大和金融危 机频发、不断加重的政府债务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中产阶级分化导致阶级对立加剧,以及财富差距扩 大和美国民主本质的国际信任危机等,使美国已无 法真正按照其意图统治世界,美国人也逐步失去普 遍拥有的心理优势。囿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 盾,美国社会又难以进行整体性、结构性、长期性 的调整,这激活了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孤立主义思 维,使其错误地以为可以通过单边保护主义的“贸 易战”缓解经济困局,从而解决体系性危机背后的 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本质上是新自由主义国际 经济秩序全球利益分配的失衡 资本主义主导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植根于 资本的本性。马克思指出: “现代世界市场如果离 一收稿日期:2018—10—10 基金项目: “中美贸易战”本质及其根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国防大学政治学院2018年科研课题“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路径 和理论逻辑”(课题编号:18ZY02--08)。 作者简介:徐增文(1968一),男,江苏淮安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269· 达国家难以参与跨境经济活动社会群体与低技能劳 动者易于被跨国公司的工人和发展中国家员工所替 代,成为发达经济体中全球化的受损者。但他们在 承受了产业空心化代价的同时,也收获了低价消费 的好处,低消费的收益来自发展中国家“血汗”的 让渡。来自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外在威胁和国 内民众的政治诉求压力,使特朗普政府选择“中美 贸易战”,通过将问题转嫁于中国转移国内矛盾。 三、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都是国际贸 易霸凌主义维护统治利益的工具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仅有的独立性只存在于资 本本身。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推动并主导了世界市 益。特朗普政府表面上抱怨的是贸易赤字问题,指责 的是衰退产业,而实质性政策指向的是中国十大高科 技产业,聚焦于《中国制造2025》。 四、“中美贸易战”例证新保守主义着力构建 由美国主导并阻滞中国发展的新体系 中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按照购买力平价 (PPP)计算,2014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 大经济体。中国的繁荣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地缘 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对确保“美国第一”的新保守 派来说,中国的繁荣发展不可接受。随着中国军力 的质变和跃升,经济贸易战成为美国新保守主义阻 滞中国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历史上,美国通常综合 场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人格化的资本, “资产阶级 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 处建立联系” ¨ 。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 和逻辑改造世界,不仅力求将生产要素纳入资本生 产网络,而且按照资本的逻辑强制或支配世界规模 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那些妨碍生产要 素流动的残存制度以及任何有害自由经营和追求 利润的障碍,都在经济自由主义的冲击下全面瓦 解。”l4_(~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由市场制度 成为世界市场遵循的共识和规则。世界市场的扩张 性、整体性、普遍性和支配性都深植于资本的本性。 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从1929经济危机到 2008金融危机,世界市场始终在全球经济发展的 平衡与失衡、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此起彼伏中前 行。以特朗普政府启动的贸易战为标志,美国蜕变 为“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动者,极大冲 击和阻碍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对于资产阶级 而言,无论是保护贸易政策还是自由贸易政策,都 是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马克思指出: “聪 明的资产者很清楚,不论占统治的是保护关税制度 还是自由贸易制度,……工人得到的工资都不会多 于他维持起码生活所绝对必需的。”_5 J( “保 护关税制度把一个国家的资本武装起来和别国的资 本作斗争,加强一个国家的资本反对外国资本的力 量,而主张这种制度的人还以为,通过这些办法就可 以使资本在对待工人阶级方面变得软弱而且容易让 步。”… 加 在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时期,扩大的世 界市场为全球扩张的资本提供持续的剩余价值和超额 利润,一旦全球性危机所引起的市场收缩严重影响了 世界经济主导国的绝对利益,源自发达国家内部的保 护主义必然会引起世界规模的逆全球化浪潮。当前, 经济全球化的逆势不仅表现在英国脱欧以及欧洲极右 翼政党的集体兴起,更表现在经济要素全球性流动的 迟滞。以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触动了以美 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奶酪”。从“制造业回流”, 到知识产权诉讼和“双反”调查,再到“全政府对华 战略”推出,本质上都是美国主导下的世界市场体系 对旧秩序的维护,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的否定。“贸 易战”的根本逻辑是维护美国优先的国际霸凌主义利 ·270· 利用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阻滞竞争对手的经济增 长。例如,美国通过施加强大的影响力,在1971年 l2月的《史密森协定》中,将西德马克和日元相对 于美元的汇率提高了11%~17%,但美国却没有恢复 美元可兑换黄金的制度。《史密森协定》并没有加 速美国的经济增长,却成功阻滞了西德和日本的经 济发展。鉴于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制度,美国新保 守派阻滞中国经济增长的首选手段是削弱中国得益 于国际分工的能力。政治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分工 是推动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力量,因此,阻滞中国经 济增长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其参与劳动分工。只要 中国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美国就无法直接改变中国 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结构,从而影响中国的国内劳动 分工。但国际贸易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控制的,美 国新保守主义试图在这方面积极“作为”。在当前 的多边贸易体系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是在“国家 安全”的名义下推行的,美国攻击中国的电信设备 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通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在 高科技领域,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表的《修改美国 对华大战略》呼吁“对向中国出口实行严格的技术 控制制度”。特朗普政府现行政策追求的目标是组 建由美国主导并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联盟,以取 代二战以来主导国际贸易的多边性全球经济体系。 “中美贸易战”不过是美国正着力构建的、将中国 排除在外的新全球经济体系的例证,是美国新保守 主义阻滞中国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 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黄瑾.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发展进程(19世纪50—80 年代)[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15—16. [3]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红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