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请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牛郎周到地照看老牛,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第二自然段写的是(______) A.牛对牛郎的陪伴 B.牛郎对牛的照看 C.分家时牛被分给了牛郎
4.选文具体写牛郎和老牛相处的情景,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写老牛帮助牛郎做铺垫。
B.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反衬了哥哥嫂子对老牛的冷漠无情
C.写老牛和牛郎关系亲密,突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靠以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D.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反村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他命运的不幸。 5.画“ ”的句子描述的情节很简略,请你发挥想象,以牛郎的口吻把情节写具体。
1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课内选文片段,完成问题。
慈母情深(节选)
①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②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③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④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⑤“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⑥“找我妈!” ⑦“你妈是谁?”
⑧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⑨“那儿!”
⑩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⑪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⑫“妈——” ⑬“妈——”
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用不超过8个宇概括这段选文所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波浪线画出对母亲的外貌和神态描写的细节,结合⑪自然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我”怎样的内心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11
3.找到第③自然段中画“______”的句子,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在意思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A.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B.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选文②—④自然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diǎn diàn)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lán nán)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依次写在横线上。
2.本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
3.假期里,几个朋友讨论去哪里旅游供选择的景点有平湖秋月、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你建议去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阅读《搭石》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 原来)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 人们走塔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
3 / 11
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在下面画“√”。 2.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协调有序(_____)A.排次序 B.次序 .(2)人影绰绰(_____)A.宽格 B.柔美 ..
3.走搭石,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我从“_______”这个词看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我从“_______”这个词听到了走搭石时声音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5.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读课文选段答题。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关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 )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体会作者笔下的夏天之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静态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3.秋天黄昏时,作者笔下的两个很有动态感的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_和
4 / 11
__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_到_________,能感受到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5.文中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磨。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六、 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
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1.在“□”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____________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是一个________故事。我读过的同类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女们为什会来到人间?请在文中用“___”画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5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___________,不肯___________。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文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她”指的是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课外书或影视作品中认识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3.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是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的秉性的人”,“梅花的秉性”就是___________
4.梅花与____、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我能写出一句和梅花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舒适( )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
6 / 11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又……又…… 既……又……
2.选文在描述松鼠搭窝时用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松鼠搭窝快 B.说明松鼠动作连贯
C.条理清楚地写出了松鼠搭窝的过程
3.选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和窝口的特点来表现(___________)。
4.选文第2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理解。
鸟的天堂(节选)
①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第①段是对榕树(静态 动态)的描写。(划掉不正确的答案) 2.“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个句子中的“颤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A.榕树的美丽 B.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7 / 11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既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情景,是(静态 动态)描写。(划掉不正确的答案)这段话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6.用“△”标出鸟儿活动的词语。
十、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 )能拿得动的东西,(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运不走的,就(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任意 实在 凡是 统统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掠走”“搬运”“毁掉”这三个词语写出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破坏行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打乱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不能打乱,三个词语一步步地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很大,奇珍异宝很多。从而揭示出侵略者践踏文明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_______)
(2)能打乱顺序,这几个词语都体现出侵略者行径的残暴和野蛮,揭露出侵略者的罪大恶极。 (_______)
4.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而今,当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时,你会有哪些感想呢?动笔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11
答案
一、
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2. 牛跟他很亲密 牛勤勤恳恳地干活 3. B A 4.B
5.我经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还跟它商量一些事。我干活回来时看到树上的鸟窝里的雏鸟孵出来了,回家就对老牛说:“牛啊,我看见树上的鸟窝里多了好几只雏鸟。那是我上次在路边救的那只喜鹊生的小喜鹊,最近总看见它飞来飞去地叼回小虫子,原来是要给小喜鹊吃啊。 二、
1.母亲工作环境恶劣
2.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对母亲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瘦弱和工作的疲惫及辛苦,第⑪段中的画线句,通过“我”的感受,突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从中可以体会到“我”的震惊、怜惜及心疼。
3.“发现不了”比“没有发现”意思更进一步,突出表现了环境的恶劣。 4.词语:七八十
作用:第②—④自然段中“七八十”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突出环境的恶劣及母亲工作的不易。 三、
1.diàn;lán;fú
2.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 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 收藏文物的珍贵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 我为祖国昔日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
3.我想去平湖秋月游玩。这个名字很诗意,而且听说这里是最佳赏月之地。
9 / 11
四、
1.原本 平衡 2. B B
3. 抢路 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4. 协调有序 嗒嗒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5.我觉得乡亲们美在具有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互相谦让、尊老敬老的美好品德 五、
1.即使 动人 感动 心旷神怡 2.A
3.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4.夕阳斜照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5.C 六、
1., :“ , , 。” 2.无拘无束 相依为命
3.民间 孟姜女哭长城 白蛇传
4.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
5.仙女们下凡,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牛郎介绍老牛给织女认识。 七、
1.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2. 梅花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 李大钊 刘胡兰 3.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4. 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八、 1.既 又 2.C
3.松鼠的聪明能干
10 / 11
4.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九、 1.动态
2.叶子多而密 叶子的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3.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B 4.生命茂盛的大榕树 作者的喜爱之情 5.众鸟纷飞 静态 轻松愉快的 6.叫 飞扑 十、
1.凡是 统统 实在 任意 2.承上启下
3. √ × 4.对圆明园毁灭的可惜和悲痛
5.我看着圆明园的废墟,我想大声说:“唉!多好的建筑啊,现在全没了。这里曾是一所金碧辉煌的建筑,现在留下的只有几根破柱子了。”我想,那里曾是一座雕刻十分精美的小桥,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堆破烂,这里缺一块砖那里缺一块砖的破桥了……这些都是谁干的?是侵略军。当时他们的武器十分先进,不费吹灰之力就闯了进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让他们不敢再来侵略我们。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