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卷
一、 填空。
1. 一个数由三个亿、 七千万, 三个百构成, 这个数写作:( )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亿。 2. 2吨 50千克=( )吨 2.3 时=( )时(
)分
3. 2 .0 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 0.27、 26%、 0. 267 这三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5. 24( ) = 0.6 = 12:( )=( )% 6. 35 和 15 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24 平方厘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三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一幅地图的线段比率尺是
1:6000000 ,地图上量得 A 地到 B
)千米
地的距离是 25 厘米, A 地到 B 地的实质距离是(
9.已知两个数的商是 0.12,假如把两个数同时扩大到本来的 100 倍,那么商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10. 36 和 20 的最大公因数是( 二、判断。
1.甲数的 75%等于乙数,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 7 ( )
1 ( )
( )
( )
2.在比率中,两个内项的积除以两个外项的积,商是 3.两个数相除的商是整数,这两个数必定是整数 4.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不必定相等
第1页/共5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卷
5.120 分解质因数是: 120=2345 ( )
三、选择。
1、一种最简真分数, 分子与分母的积是 70,这样的分数有 ( )
A.3 个
B.4 个
C.6 个
D.无数个
2、以下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
A.2x+7
B.5+4=4+5 C.2x+5 > 8
D.0.7x=42
3、一种药品, 第一次降价 10%,第二次降价 20% 品的价钱是最先价钱的(
)
A.70% B.60% C.72% D.64%
4、一条长 5 米的绳索,均匀剪成
8 段,每段长(
A. 八分之五米
B.八分之一米
C.八分之五
第2页/共5页
,此刻药
)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卷
D.八分之一
5、正方形的面积必定,边长和边长(
)关系
A. 成正比率
B.成反比率
C.不可比率
D.没法确立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 0.27
0.8755 0.7+0.63 9966+66 7238 89931 898125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
6 .612+86.6
3、求未知数 x 。
2x-24=40 x+x=12
五、应用题。
第3页/共5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卷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
A 、B 两城相向开出, 4 时相遇 。
3:4,已知乙车每时行
60 千
相遇时,两车所行行程的比是
米。求 A 、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
,重点是记忆有技
巧, “死记 ”以后会 “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升学生的
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 “死记 ”名篇佳句、 名言警
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这样 ,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与日俱增 ,与日俱增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 名言警语等俯首皆是 ,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 ,即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为何?仍是没有完全 “记死 ”的缘由。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单,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 一则名言警语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 “累积专栏 ”上每天一换 ,能够在每天课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番解说 ,也可让学生个人收集 ,每天往笔录本上抄录 ,教师按期检查等等。这样 ,一年便可记 300 多条
成语、300 多则名言警语 ,与日俱增 ,终归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产。这些成语典故 “储藏 ”在学生脑中 ,自然会下笔成章 ,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 “提取 ”出来 ,使文章添色添辉。 2、一个盒子里有 8 个红球, 4 个蓝球,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哪一种球的
第4页/共5页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卷
可能性大?假如想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蓝球的可能性是二
分之一,应当怎么办?
3、 一个 电饭煲原价 220 元,现价 160 元,降价了百分之几?
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
“经学 ”“律学 ”“算学 ”和“书学 ”各科目,
其相应教授者称为 “博士 ”,这与此刻 “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解说
“武事 ”或解说 “经籍 ”者,又称 “讲课老师 ”。“教授 ”和 “助教 ”均原为学官称呼。前者始于宋,乃
“宗学 ”“律学”“医学 ”“武学 ”等科目的解说者; 尔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建立了,主要辅助国子、博士培育生徒。 “助教 ”在古代
不单要作入流的学识,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清晰。唐朝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 “助教 ”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 “助教 ”,其身价
“博士 ”“讲课老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不论是
师 ”,
仍是 “教授 ”“助教 ”,其今天教师应拥有的基本观点都拥有了。
第5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