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人素材精编8

来源:二三娱乐


名人素材精编八

弘一法师

路春雷老师 推荐

一、生平资料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赵朴初评价)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翩翩之佳公子

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什么都要露一手。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没有不上手的。这时的他的确是一位翩翩美少年,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底子缎带扎着裤管,眉宇间尽显英俊洒脱之气,一举手一投足,称得上潇洒倜傥光彩照人。可是曾几何时,收拾铅华,摒却丝竹,在我脑海中印下的,却是清癯枯瘦,古貌古心,一副古之高僧薪火绵延的零余者形象了。 (《今宵别梦寒》朱以撒)

激昂之志士

1

戊戌变法事起,他对维新图强心向往之,不顾环境险恶,用“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抗战时期,他倡导“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解释道:“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日寇攻陷厦门时,他谢绝弟子请求不往内地,坚持在闽南漳州一带弘法坚守寺院。他的《为红菊花说偈》“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清晰地剖露了他的爱国情怀。

通才、奇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他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

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

悲天悯人

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2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一群学生围着他,看他弹琴,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神。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说完向大家深深一鞠躬。上课时,有同学出门时重重摔门,他立刻追上去,满脸和善地请他不要如此,照例认认真真一鞠躬。学生们说,李先生的鞠躬比什么都厉害。为了弘法方便,他发愿与弟子丰子恺制作《护生画集》。从总体策划到一画一诗的内容选择和书写,都斟酌再三,谨慎从事。甚至锌版因用时过长字迹笔画变粗,他同样不肯依样由之,而是不惜时间与心力一一重新书写。

以超乎常人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

他自律甚严,弟子和友人供养的衣物、纸墨及其它用品,他都格外节省分毫不肯浪费。“坐享檀施岂易,自忖己德何如”,这幅自书联语准确地反映出他作为僧人受人供养的心境。他曾这样谈及生活费用:“朽人居瓯饭食之资,悉承周群铮居士布施,其他杂用等,每月约一二元,多至三元。出家人费用无多。其善能俭约者,每年所用不过二元。”他曾谆谆教诲青年学佛者,要十分注意惜福、习劳、自尊和守戒,尤其常把印光大师的惜福和习劳事迹讲给大家。实际上,他自己正是这方面的杰出奉行者:“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民国九年在杭州的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民国初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在追求自己理想境界的修习过程中,他把承受种种苦楚作为人格升华的必由之路,真正是以苦为乐。“胜愿终成苦行僧”,人格圆满“三层楼”,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和丰子恺先生的阐释准确地概括了法师严修自律终成正果的心路历程。

3

谦逊守拙、不务虚名的古君子之风。

居俗之时的绚烂多姿名噪艺坛已成历史,披剃之后他言谈举止温润谦恭,时时向先贤看齐、处处以古德为师。他的友人和弟子都说他是做什么事都极认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做得很像、做得很好:当教师是艺文卓荦而又温文谦恭的良师,做僧人是深研佛法谨严修持矢志弘律的高僧。离俗之后,他深入经藏并如法修持,很快进入角色。他不求名闻利养,不蓄徒众,不当住持,不开大座,处处脚踏实地,不事虚浮,“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他钩沉律籍、著述弘律,身心以之,备受各方尊重,却仍以“冒充善知识,实在是太为佛门丢脸”而自责。他听人劝告以书艺方便弘法,助益众人善道,随缘书赠墨宝成百上千而不惮病痛劳苦,却仍以“一事无成”“不堪回首”而“惭愧万分”,“我对我自己,绝对不能够原谅”。他说法开示,常常深刻解剖自己,并告诫大众要“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尽管他的特立独行高标于世,为世人所景仰,但他自视甚轻,自号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的“二一老人”。

二、迁移运用:

你在思考佛在哪里吗?佛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间,笛声中,夕阳下,寒梦中;佛在晨钟暮鼓,声声木鱼,寂寂空门中;佛在青灯黄卷,古寺清梦,漫漫长夜里。在虎跑寺你读禅卷,诵禅经,养禅气,畜禅意,悟禅理,寻禅道,向禅心,醍醐灌顶之后訇然发现佛在世人心里。

三、【经典名言】

1、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4

2、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3、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4、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5、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6、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7、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8、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9、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