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某校初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祥细答案与解析

来源:二三娱乐


2021-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某校初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濒临(bīn) 翘首以盼(qiáo) B.秀颀(qí) 遒劲(jìn) 殚精竭虑(dān) C.屏息(bǐng) 狼藉(jí) 锐不可当(dāng) D.锃亮(zèng) 教诲(huì) 悄声细语(qiā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隧道 密匝匝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B.喝彩 懒洋洋 摩肩接踵 不缀劳作 C.踌躇 泸沟桥 正襟危坐 鹤立鸡群 D.倦怠 侏儒症 长途泼涉 惨绝人寰 二、默写题

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览名胜古迹,常会触动人的情思。崔颢登黄鹤楼,心中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的思乡之情;杜牧临赤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表达对人生机遇的思考。 三、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讲究“用事实说话”。请结合原著,说说作者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而且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请从下面昆虫中任选一种,具体说说作品是怎样体现“揭开奥秘”和“尊重生命”的。

①螳螂 ②蝉 ③蟋蟀 四、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1页,总14页

人们遇到障碍,_______________。但是这两种方法难道没有弊端吗?要绕过障碍,就得走弯路,走弯路就会延误抵达目的地的时间。要摧毁障碍,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消除障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铲平它,就是去接纳它、包容它。

(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给下面新闻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9年10月19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百余家媒体朋友参加了开馆仪式。据介绍,二里头夏部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集中展示夏朝的历史、二里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为辅助文物展品,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还通过大型浮雕、沙盘、VR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信息。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王都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标题: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②二里头遗址——最引人瞩目古遗址之一 理由:

(2)第二中学团委准备组织学生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为了使研学活动扎实有效,拟邀请历史学家张教授于2020年1月7日下午三点来学校做一场关于夏商时期相关历史知识的讲座。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用正确的格式、得体的语言在1月3日给张教授写一份邀请函。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土豆花开 朱明东

①在我眼里,大兴安岭上最温暖的花儿,便是带着泥土芳香的土豆花儿。

②初到林区,家安在县城外一个叫塔南的小镇。暑假里,父亲在离家五里多的草垫子上,一锹一镐硬是开垦出两亩多地。到了第二年,当土豆花儿在这片新地盛开时,父亲脸上溢出少有的笑。

③大兴安岭林稠草密,土质有机养分多,种出的土豆口感特别好。母亲从地窖里选出土豆种,连夜削栽子。我好奇地问,栽子是什么?母亲告诉我,栽子就是土豆的种子。“栽子开花吗?”“开,开好多的花,还结好多的土豆。”我笑起来,满脑子不是花儿,而是秧下面的土豆。土豆栽子运到地里,父母领着我们兄弟几个钩垄、刨坑,落种、埋土,入肥,覆土,一忙就是大半天。大兴安岭春天风大,父亲担心土豆栽子被风刮出

试卷第2页,总14页

来,于是,每天下班都要拎把铁锹到地里维护。在父亲心里,他维护的哪是一块地,分明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

④远处的山岭渐渐绿了。往年杂草丛生的地方,一下子冒出大片绿油油的新苗。周末一到,父亲就领我到地里修垄锄草。汗水顺着父亲的面颊滑落,为新苗助力生长。啥时候能吃上新鲜的土豆?我有些着急。父亲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别急,土豆花儿开的时候,你准能吃上新鲜的土豆。”

⑤一场雨过后,土豆花儿开了。起初,白的,紫的,还有淡红的,星星点点浮在土豆秧上。没几天,土豆花儿开满了田地,远远地就能闻到它沁人的香。在土豆花丛中,我偏爱紫色的花儿。蹲在一朵紫色的花儿前,我眯起眼深深地嗅着。这花除了香还有些甜。我用手轻轻触动那根花蕊,竟沾了一指金粉。我问父亲,为啥有的土豆秧开紫花,有的开白花?父亲说,品种不同呗。开紫花的,土豆是紫皮的;开白花的,土豆是白皮的。我想起母亲的话:紫皮土豆像地瓜,吃着面,适合炖;白皮土豆水性,适合炒。父亲挑选着大土豆挖了一小筐,挖后赶紧把土培上,免得影响小土豆们的成长,心细得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轻风吹拂土豆花儿,倏忽间,整个土豆地波浪翻滚。 ⑥父亲说,土豆花儿开得太盛会影响土豆的生长。想想也是,养分都跑到花儿上去了,土豆还能长大吗?父亲在地里大把地掐着土豆花,我却开心不起来。好不容易长出花骨朵,又开得这般灿烂,说掐就掐了,真心疼。我站在地头喊:“爸,别把花儿都掐光啦!”父亲应声:“行,给你留几朵。”父亲掐得很仔细,那些掐掉的土豆花儿,并未被父亲狠心丢弃,而是被他装到篮子里,好带回家做鸡饲料。

⑦大兴安岭冬季漫长,土豆成了艰苦年代大兴安岭人的主要蔬菜。那时,林区几乎没有楼房,家家都有个小菜窖,能装几麻袋土豆、几十棵大白菜和几筐萝卜。我家客厅地板下就有个小菜窖。三天两头,母亲就让我下窖拎土豆。拎出来的土豆灰不溜秋,一沾就是一手土。母亲擅长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在做土豆菜上,煎炒烹炸炖,可谓样样精通。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炒的酸辣土豆丝。她切的土豆丝又细又均匀,出锅后土豆丝还不断。母亲还把土豆切成精致的小块,用金贵的豆油过一下,再加料加酱油进行溜炒。当一大盘土豆美味端到我面前时,天下所有的珍馐美馔都黯然失色。

⑧18岁时,我技校毕业。这一年秋天,家搬到了县城,土豆地离家更远了。起完最后一垄土豆,父亲忍痛把这块曾疯长了多年土豆花儿的地送了人。打那以后,家里吃的土豆都是从菜市场上买;打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土豆花儿。

⑨又到了土豆花儿盛开的时节。行走在街市上,心里揣着一块开满土豆花儿的田园。这田园,不仅有我年少的记忆,还有父母领着我们度过的日子。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在空格里填写适当的内容。

事件 一家人种土豆 ②_______________ 土豆花开,父亲挖土豆 父亲掐土豆花 “我”的心理 ①_______________ 着急 开心 ③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3页,总14页

④_______________

愉悦 (2)文章最后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到了第二年,当土豆花儿在这片新地盛开时,父亲脸上溢出少有的笑。(从画线字的角度)

②轻风吹拂土豆花儿,倏忽间,整个土豆地波浪翻滚。(从修辞的角度)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土豆花儿是“最温暖的花儿”。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曾晓萍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车臣武装头目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即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

试卷第4页,总14页

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线定位分两类:一是卫星无线定位,如GPS;二是地面无线定位。

B.手机定位大多采用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根据多个基站直接收集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进行准确定位。

C.由于城市的复杂环境,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在精度上有局限性。 D.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六、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联系全诗,谈谈首联中“草木深”三字写景的妙处。

(2)对诗歌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试卷第5页,总14页

七、写作

任选一题作文。

(1)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天,是季节,也是心情。春天来了,看山河奔流,山川锦绣;春天来了,孤独者打开尘封的心窗;春天来了,悲观者扬起前行的风帆;春天来了,神州大地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请以“我看到春天来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三棵树,哪一棵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呢?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二)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

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

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斫(zhuó):砍伐。②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③上:唐高宗。

①②③

试卷第6页,总14页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屈:_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语段(一)中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请简要分析。

(4)语段(二)中狄仁杰的事例能否作为语段(一)“大丈夫”的标准?为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试卷第7页,总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某校初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C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 B项,“遒劲”的“劲”应读作“jìng”。

D项,“悄声细语”的“悄”应读作“qiǎo”。 故选C。 2. 【答案】 A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不缀劳作”应写作“不辍劳作”。 C项,“泸沟桥”应写作“卢沟桥”。

D项,“长途泼涉”应写作“长途跋涉”。 故选A。 二、默写题 【答案】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我报路长嗟日暮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黄鹤楼(崔颢) 赤壁(杜牧) 【解析】

试卷第8页,总14页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燕”的正确书写。 (2)注意“嗟”的正确书写。

(3)由“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可推知答案。注意“曾”的正确书写。

(4)由“思乡之情”“表达对人生机遇的思考”可分别推知答案。注意“郎”“锁”的正确书写。

三、名著阅读 【答案】

(1)示例:斯诺“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有: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斯诺通过这些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

(2)①“螳螂”示例:《昆虫记》中写螳螂的生理结构、捕食方式、筑巢特点和繁衍后代等内容,揭开了有关螳螂的诸多奥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生物的赞叹和尊敬。

②“蝉”示例:《昆虫记》记述了蝉和蚂蚁的斗争、蝉的地穴的构筑、蝉的音乐本能和蝉的后代繁衍等内容,揭示了蝉一生的奥秘。它在黑暗中蛰伏多年而只为一个多月光明的精神,更是作者敬佩之处。 【考点】 课内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艺术特色 情节内容 《昆虫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结合对名著的了解可知,《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多种方式真实记录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多次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结合对名著内容,选取一种进行阐述即可。如螳螂的生理结构、捕食方式、筑巢特点和繁衍后代;蝉和蚂蚁的斗争、蝉的地穴的构筑、蝉的音乐本能和蝉的后代繁衍;蟋蟀产卵到出世的全过程等。 四、综合读写 【答案】

(1)示例:要么绕过障碍,要么摧毁障碍。 (2)将“就是”改为“而是”。 【考点】

试卷第9页,总14页

续写补写 病句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由后文“这两种方法”可以看出,补写的语句应是人们对待障碍的两种解决方法;再从后文“要绕过障碍”“要摧毁障碍”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为“绕过障碍”与“摧毁障碍”,据此运用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进行补写即可。

(2)画线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是”改为“而是”。 【答案】

(1)【示例一】选①,理由:因为它能简洁而又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选②,理由:因为它明确了该新闻所介绍的对象及其社会地位与价值。 (2)【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张教授:

您好!我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为了使研学活动扎实有效,特邀请您于2020年1月7日下午三点到我校为同学们做一场关于夏商时期相关历史知识的讲座。诚盼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指导我们的研学活动。真诚期待您的到来! 第二中学团委 2020年1月3日 【考点】 标题拟写

拟写应用性短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选择其中一个标题,结合材料内容阐述理由即可。如选标题①,可从其能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的角度阐述理由;如选标题②,可从其不仅明确了新闻所介绍的对象,还点明了新闻对象的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角度阐述理由。

(2)写邀请函的格式:标题“邀请函”居中书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称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部分,要有问候语,写清楚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邀请缘由,以及表达邀请的意愿;最后落款,署名在上,日期在下。注意语言简明得体。 五、现代文阅读 【答案】

(1)①好奇,②父亲在土豆地里修垄锄草,③心疼,④吃到母亲做的土豆

(2)不可以。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内容上,突出了作者对土豆花以及过往岁月的怀念和不舍,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①“溢”,是充满而流出的意思,写出了父亲看到土豆花盛开时,内心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试卷第10页,总14页

②“波浪翻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轻风吹拂下土豆苗翻滚的景象和旺盛的长势(或:生动地表现了“我”对土豆花的喜爱以及对土豆丰收的期待)。 (4)土豆是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土豆花开,预示着土豆丰收,预示着一家人生活的改善;土豆花有作者温暖美好的年少记忆;土豆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寄托着温暖的亲情;土豆花包含着一家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作者前行。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散文阅读

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赏析文章语言 修辞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可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根据文章第③中段“我好奇地问,栽子是什么”,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是“好奇”。根据文章第④段中“周末一到,父亲就领我到地里修垄锄草……我有些着急”可以概括出“父亲在土豆地里修垄锄草”。根据文章第⑥段中“父亲在地里大把地掐着土豆花”“说掐就掐了,真心疼”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是“心疼”。根据文章第⑦段中“母亲擅长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在做土豆菜上,煎炒烹炸炖,可谓样样精通”“当一大盘土豆美味端到我面前时,天下所有的珍馐美馔都黯然失色”可以概括出“吃到母亲做的土豆”。

(2)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不能删去,然后要注意分析这两段内容与文章之间的联系。第⑧段写“我”家搬到了县城,父亲忍痛把这块曾疯长了多年土豆花儿的地送了人;第⑨段写又到了土豆花儿盛开的时节,“我”又回忆起开满土豆花儿的田园。从内容上看,通过叙写“我”在土豆花儿盛开的时节引发了“我”对少年生活的回忆,突出了作者对土豆花以及过往岁月的怀念和不舍,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从结构上看,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因此最后两段不能删去。

(3)①“溢”的本义是“水多了漫出来”,在这里则是“充满而流露”的意思,生动而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看到土豆花盛开时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②“波浪翻滚”指的是在轻风下满地土豆秧拂动的景象,把“土豆秧拂动的情形”比作“波浪翻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土豆秧苗长势的旺盛,表现了“我”看到土豆花生机勃勃的长势的喜悦,突出了“我”对土豆花儿的喜爱之情。 (4)通过“他维护的哪是一块地,分明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大兴安岭冬季漫长,土豆成了艰苦年代大兴安岭人的主要蔬菜”“母亲擅长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可知,土豆是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土豆花开,预示着土豆的丰收,预示着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作者在文中还写了自己年少时在地里做了一个与土豆花开有关的梦的情节,结合“这田园,不仅有我年少的记忆”可知,土豆花代表着作者温暖美好的少年记忆。通过“父亲应声:‘行,给你留几朵。’”等内容可知,土豆花蕴含着父亲对子女的疼爱,寄托着温暖的亲情。通过文中对父亲和母亲的描写可知,父亲开荒种土豆,母亲用土豆做出美味佳肴,结合“这田园……还有父母领着我们度过的日子”可

试卷第11页,总14页

知,土豆花包含着一家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作者勇敢前行。据此概括作者认为土豆花儿是最温暖的花儿的原因即可。 【答案】 B

(2)举例子。从军事、公共安全、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分别列举了相关的例子,条理清晰,具体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3)逻辑顺序。

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第②—⑨段说明如何用手机来定位;第⑩段展望手机定位技术的前景。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进行准确定位”错误,原文第⑤段为“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 (2)文中第②段分别举出“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三个方面的例子,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条理清晰,具体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第①段首先从手机的各种无线业务说起,从而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接着,文章说明了如何用手机来定位;最后,作者了展望手机定位技术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六、古诗词鉴赏 【答案】

(1)“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2)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面对国家破碎,种种情绪齐涌心头,诗人禁不住见花而落泪,闻鸟啼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赞成第二种。运用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考点】 春望(杜甫)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表现手法及作用(古诗词曲)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12页,总14页

(1)阅读诗歌可知,首联写了诗人的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草木深”写出了草木的茂盛,反衬出人烟稀少满目凄然。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将自身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为全诗营造了气氛。

(2)颔联的意思是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对于这一句来说,赞成哪一种都是可以的,第一种可从触景生情的角度作答,第二种可从移情于物的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七、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八、文言文阅读 【答案】

(1)①教导、训诲,②遵从,③使……屈服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3)首先,连用两个问句,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接着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最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4)能。因为狄仁杰不顾冒犯唐高宗的威严,替误砍了昭陵柏树的权善才、范怀义求情,临危而不惧,正是守礼法、坚持原则、不被威严所屈服的体现,因此,符合“大丈夫”的标准。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富贵不能淫(《孟子》)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参考译文二】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论罪应当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特意命令处死他们。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说:“这两人的罪行不够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他们就是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帝的威严,直言规劝,自古以来就认为很难做到。我以为遇到桀、纣则困难,遇到尧、舜则容易。现在依照法律不该处死的人,而陛下特意杀他,是法律不能取信于人,人们将何所适从!汉朝张释之对文帝说过:‘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抔土,陛下如何处分他?’现在因砍一棵柏树而杀两位将军,后代会认为陛下是怎么样的君主!我之所

试卷第13页,总14页

以不执行处死他们的命令,是恐怕使陛下陷于无道的处境,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解答】

(1)①句意为: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②句意为: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③句意为: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2)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阅读语段(一),孟子连用两个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直接否定了景春的观点;然后言“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的人格,就像即将嫁人的女子一样,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最后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了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即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二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三是富贵、贫贱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4)解答本题,首先应结合注释疏通语段(二)的大意,然后联系语段(一)中孟子对“大丈夫”的论断,并结合狄仁杰的言行具体分析。语段(一)中孟子对“大丈夫”的论断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语段(二)中狄仁杰不顾冒犯唐高宗的威严,替误砍了昭陵柏树的权善才和范怀义求情,上奏“二人罪不当死”,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临危不惧,正是守礼法、坚持原则、不被威严所屈服的体现,能够称得上“大丈夫”。

试卷第14页,总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