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期 (总第108期) 满族研究 MANZU MINORITY RESEARCH O3,2012 N(Gereral№.108) 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 下基层建立民族研究基地 2012年8月30日一9月1日,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全体同志在何晓芳主任的率领下来 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乡建立研究基地。此次调研是以贯彻落实省民委(宗教局) “下基 层、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为民服务活动方案要求为宗旨,在完成了进村走访、建立沟通渠道、 宣传上级政策、研究致富项目和解决实际困难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发挥民研中心自身专业资源优 势,汲取基层群众的智慧,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国家 民委辽宁省民族理论研究基地积极开展民族研究工作,深入挖掘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存的重要 举措。 下露河朝鲜族乡位于辽宁的东部边陲山区,东与集安市毗邻,北与桓仁县接壤,南与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是丹东地区唯一的朝鲜族乡镇。全乡总面积258.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 村,79个村民组,总人口11300人,居住着汉、满、朝鲜、蒙、回等民族,其中朝鲜族1100人。 下露河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保存着不少朝鲜族文物古董,朝鲜 族风情浓厚,2004年,台湾中天电视台在此拍摄了“朝鲜族民俗风情”专题片,这里也是辽东学院 等大中专院校的韩国语实训基地。2005年,下露河“朝鲜族花甲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我们此次调研得到了乡政府高度重视,乡长、文化站长,以及乡里负责宣文化传的干部接待了 我们,并和我们真诚的就乡里文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交流了想法。据乡干部介绍,乡里的文化 工作基本是由文化站负责,随着国家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近几年乡文化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朝鲜族风情开发,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乡里6个村各 有一个农家书屋,藏书约1500--2000册,是由市县图书馆提供,县政府也提供一部分,这些书是供 村民在农闲时借阅,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村民文化活动方面,每个村都有多支舞蹈队和 秧歌队,他们几乎天天晚间都聚在一起搞活动、学舞蹈、跳秧歌,乡政府非常支持鼓励他们的活动, 特意将政府大院提供给他们作为周末和晚饭后的活动场地,我们有幸在调研之际每晚都与这些村民 一起舞蹈健身,他们热情高,跳地好,深深感染了我们。乡里有2个朝鲜族老年协会,定期组织朝 又为乡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的场所,对于开发、宣传下露河旅游文化资源十分有利。 在交流中,我们提出想了解全乡民族民间文化遗存情况,如家谱、古书、讲唱等,但是乡政府 鲜族村民活动。乡政府还积极筹建朝鲜族文化馆,既能以政府的力量展示下露河朝鲜族民俗风情, 的工作人员并不掌握这类情况,一方面他们是没有这方面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确实 没有重视这些最能代表一个地区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护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在我们提出希望 他们以后多注意、多搜集后,他们表示今后会多关注这方面的工作。 乡长和文化站长都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乡政府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建设是近几 年开展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文化人才极度匮乏,缺乏系统专业 的文化发展规划,后劲不足,很多文化资源没有充分的开发利用。二是乡文化站编制不足,并且没 有专职的文化站工作人员,多是身兼数职,难以集中力量发展文化事业。三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 弱,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文化体制不够健全。 何晓芳主任表示,在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导下,保护发展传统文化不仅是各科研院所的 科研重心,还应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和科研工作者互相 扶持、互相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和国家民委辽宁 省民族理论研究基地致力于挖掘、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必将全力帮助下露河乡做好文化工作, 打造文化品牌,也希望乡政府能积极帮助,全力配合。 会上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挂牌仪式,民研中心和民族理论研究基地将民族文化研究基地的牌匾 授予下露河朝鲜族乡。 会后,民研中心一行人等又驱车前往连江村,也是对口帮扶点。连江村以汉族和满族人口居多。 我们一到村口就受到热烈欢迎,村里组织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文艺表演,表演队都是由种地的农民组 成的,有秧歌队、健美操队,他们平时就经常聚在一起的排舞、锻炼,自娱自乐。他们的表演虽不 是专业的,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农民的风貌,看到了越来 越好的乡村,越来越富的生活。这场表演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有几位7、80岁高龄的老人表 演的太平鼓。太平鼓是他们用羊皮制成,十分珍贵。唱词也是他们自己编的,讲述他们自己的生活, 讲述连江村的变化。由于年事已高,他们的舞步很简单,唱的也较为模糊,但我们依然能看出满族 传统太平鼓的影子,据其中一个老人告诉我们,这些表演就是在他孩子时看到村里的大人表演记住 的,虽然不能完整的唱出曾经的唱词,但是他们十分喜爱这项表演,平时会凑在一起唱一唱,跳一 跳,感到很高兴。他们对满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十分感动。 我们和这些老人以及村里一些对满族传统文化有一点了解的干部村民促膝而谈,希望多了解一 些村里的满族传统文化,一些老人告诉我们,以前每家都有家谱和一些老物件,但在“十年动乱” 期间被损毁了很多,现在存留较少,但还是有一些,由于这次较为匆忙,我们只能请村干部为我们 多留心,等我们制定出更具体的调研计划时,就会再次来到连江村搜集整理民间遗存,帮助他们更 好、更科学地保存这些文物。何晓芳主任还将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基地的牌匾授予连江村,将这里作 为民研中心和民族理论研究基地的重点科研基地之一,希望在这里搜集到更多有助于满族传统文化 研究的一手资料。 此次调研我们收获颇丰,既看到了基层在文化工作中的成绩,也发现了他们的不足,更看到了 这些地区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的优势和希望。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发挥研究中心和民族理论研究基 地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帮助这些地区开展文化建设,如何更及时有效的挖掘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做好科研工作都拓宽了思路。我们也对完成民委要求的帮扶工作任务,为基层提供智力支持,做好 文化帮扶充满信心。 (何晓薇供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