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l2月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Dec,2016 第4期(总第107期) No.4(Gel。107) 统战理论与实践 大统战工作理念初探 孙 军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大统战工作理念的提法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与统一战线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理念高度契合,既是 对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统战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又是在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构 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将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关键词:统一战线;大统战;统战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12(2016)04—0034—05 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 议名称由“全国”改为“中央”,虽是两字之差,却意味 着会议规格从部委层面上升到中央,进而将统战工 作提升至中央层面统筹布局,凸显出党中央对统战 统战”思路为特色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收到良好效 果。实践证明,“大统战”工作理念内涵丰富、意义深 远,与统一战线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理念高度契 合,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统战工作优良传统 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上,*总书记首次 明确定调“大统战”工作思路,提出构建“党委统一领 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 工作格局。标志着“大统战”作为统领全党统战工作 的指导思想和统战工作领域的顶层设计被正式提 出,一个新的内涵更为丰富的“大统战”理论正在形 的继承发展,又是新形势下适应统战工作社会化趋 势的必然要求,是在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题中 应有之义。本文试对“大统战”工作理念提出的重要意 义、内涵特征及其相应的制度建设作一些思考。 一、深刻认识树立大统战工作理念对于 成。为因应“大统战”工作理念、凸显共识教育的统 战特色,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6年9月也正式启动了 以“五史合一”为引领、以“五位一体”为主线、以“大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大统战工作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战工 收稿日期:2016—1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大连市统战理论研究重点立项课题《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研究》(项目编号2015DLTZ08) ̄果。 作者简介:孙军(1982一),男,辽宁大连人,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统战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研究。 作的一贯要求 .工作领域不断拓宽,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统战工作的 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有鉴于此,树立大统战工作理 念、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成为统 战工作适应社会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1.社会阶层更加多样 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 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 来做。早在1939年中央在决定成立中央统战部时, 就成立了中央统一战线委员会,旨在协调全党做好 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相对固化,城 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复强调统战工作是最大的工作, 没有统一战线,任何事情都办不好。虽然当时没有 乡二元社会结构限制了人们的正常流动和身份变 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 明确提出“大统战”概念,但是全党办统战的理念已 经成为开展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求“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 作”,统战政策要靠全党贯彻 邓小平同志关于统战 工作的重要思想,精准体现出统一战线工作的广义 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大统战的工作理念,成为邓小平 统战理论的一大特色。【l 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召开的历次全国统战 工作会议,都将提高全党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作为会 议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 势,从战略高度提出要在面对利益格局多元、价值取 向多样的复杂局面时,最大限度地通过耐心细致的 工作寻找到各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并在中央统战工 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最大公约 数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最 大公约数是*“大统战”理念的集中体现和灵活 运用。嘲这一提法与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 价值取向高度契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不久, 中央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这是从 顶层设计层面构建大统战格局的重要举措,便于统 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调、 共同研究,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作合力。 (二)大统战工作理念是统战工作适应新形势的 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 结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社 会阶层和思想观念也日趋多样。在此背景下,统战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群体进一步分化组合,新的利 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不断出现,统战工作对象及其代 表人士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这部分人主要 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 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年轻人和 高学历者居多,具有人员流动性和交叉性大、从业领 域和行业广泛、价值取向和政治诉求多元等特点。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人 士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 量,又是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战 工作新的着力点。统一战线树立大统战工作理念,可 以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功能优势,对新的 社会阶层人士加强团结引导,切实做好回应诉求、协 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进而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 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 2.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各种 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渗透更加直接而迅速。改革 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 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 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的社会思潮、价值 观念和思想文化强势而人,侵染思想文化领域意图 十分明显。少数人或者推崇西方的“普世价值”和“宪 政民主”,或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改革产生不同甚 至模糊或错误的认识,更有甚者以“反思改革”为名 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观念上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无疑 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统一战线中 有很多层次高、影响大的党外代表人士,许多人具有 海外经历,深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这就需要统一战 3S 线运用大统战工作理念,在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上,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 凝聚社会共识、坚守思想底线。 3.所有制结构更加多样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 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其平均增长率、对GDP 的贡献率以及就业贡献率都超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 济。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人的健康成长。据全国 工商联估计,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超过 7000万人。1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随着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而涌现和不断壮大的新的社会阶层,是我国 现阶段社会结构中具有独特政治、经济利益的社会 群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愿望。但 也有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还存在“四信”问题: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下降、对自身企业的信心减弱、对社会的信誉降低。 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年轻一代,在思想观 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上与他们的父辈相差很 大。如何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越来越成 为统战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统一战线树立大统战 工作理念,做好联系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加 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 会氛围。 二、准确把握大统战工作理念的内涵特征 加快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需要在内涵上准确 把握以下四方面要求: (一)认识更加高远 大统战工作理念,就是要把统战工作放到党和 国家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 去思考、谋划和落实。当前,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 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 36 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 把统战工作开展好。正如*总书记在中央统战 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 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只有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在 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保持思想 认识上的与时俱进,才能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自觉 性和主动性。从党在现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看,统一 战线作为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 方针,要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二)对象更加广泛 统战工作的对象,是指参加统一战线的各阶级、 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和各界人士中的党外人士, 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不同历史时期,统战工作的对 象亦有所不同。新形势下,以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底线共识,统战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不仅在原 来的“四者联盟”基础上增加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爱国者联盟,而且将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 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年轻一代这“三类 人”作为未来统战工作的重点团结对象。特别是随 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 益突出,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汇集群众 智慧、扩大群众参与和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因 应这一趋势,及时把包括新媒体代表性人士在内的 “三类人”纳入统战工作对象,显得尤为必要。统战 工作对象的及时拓展,既丰富了统战工作的含义,又 最大程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三)范围更加宽广 统一战线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方方面面都有统 战工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特殊的政治生态, 统战工作偏重于政治领域,较少关注社会公共领域。 大统战工作理念则要求统一战线工作范围更加宽 广、内容更加丰富。从工作领域看,应由政治领域向 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生态文明等领域拓展;从lT作 对象看,则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 人士、民族宗教人士等传统领域代表人士向不断产 生的基层自治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成员 扩展。此外,随着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 治建设的战略空间 ,统战工作也应进一步由上层 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台 港澳侨等相关部门的重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密切 横向联系与协调,强化纵向指导与推动。各级党政领 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 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向基层延伸。这就意味着在抓好政治领域统战工作 的同时,积极拓展经济统战、文化统战、科技统战、社 会统战、海外统战等新的工作领域,实现统一战线在 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的突破。 (四)方法更加灵活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大统战工作理念要求统 战工作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结合统战成员特 点和工作要求不断创新方法,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注 重发挥好统一战线的柔性管理优势,以增强统战工 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从主要依靠政策工具转向 政策、法律、经济、文化手段并举,以顺应人们民主意 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从 主要依靠行政力量转向行政和社会力量并举,以顺 应统战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 术的普及,还需重视互联网统战建设,利用网络平台 开展统战工作,努力探索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和民主 监督的新形式。 三、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必须加强制度 建设 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 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一项十分复杂 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当务之急是突出 加强制度建设。 (一)健全统战工作领导机制 *总书记要求,统战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 做好的分内事、必须种好的责任田。各级党委要从 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对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 统战意识,切实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政治 责任。各级党委应建立起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协调 顺畅、有效监督的大统战工作领导机制。有条件的 地区可考虑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与民 (二)实行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实行统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是构建大统 战工作格局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统战工作的制度 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需要把握好 三个环节:一是明确责任分工。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各 级党委、政府、各统战联系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体 系,列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二 是做好统战督查工作。重点是中央和地方统战方针 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使统战工作各项政策 规定落到实处;三是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目 标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坚持把统战工作纳人各级 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有没有统战 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干 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 机制。 (三)完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 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负 有协调、监督和检查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构建大 统战工作格局的核心部门。*总书记在中央统 战工作会议上着眼于统一战线新的形势任务,把统 战部的定位拓展为参谋机构、组织协调机构、执行机 构和督促检查机构。其中组织协调是统战部门在大 统战工作格局中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即在强 化统战部归口管理和联系指导的基础上,统一战线 内部组织和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既分工又合作、 既统一领导又各司其职的运行机制。统战部门既要 勤于指导、严格督查,又要履行好组织协调功能,将 相关政府工作机构纳人统战工作协调机制范围,通 过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协调配合、高效联动,进而保证统战工作的制度化、 37 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强化统战工作培训、调研和宣传机制 培训、调研和宣传工作是统战工作的基础,也是 大统战工作见实效、出成果的抓手。加强党政领导 干部、统战干部、党外代表人士“三支队伍”建设,是 统一战线的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统战工作不 仅政治性政策性强,而且人情味浓、艺术性高,对统 战干部的要求更高。针对统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 需要,适时举办各种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使党 政领导干部提高对统一战线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 化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抓好党外 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党 外代表人士学习培训机制,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素质,形成以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为主 体、覆盖统一战线各个领域、分级分类的统战培训大 格局。调查研究也是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围 绕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是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 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坚 持围绕“党政所思、社会所求、人民所盼”,对经济社 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 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此外,营造强大的宣传阵势 和舆论氛围是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要方面。统 战部门要联合宣传部门不断巩固和拓展宣传阵地, 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 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 做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扩大统一战线影响,提高全 社会的统战意识。 (五)推进统战工作社会化运行机制 统一战线工作作为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虽然落实于具体的统战部门,但其工作部署和展 开则应当是全党、各级党委必须在战略上予以高度 38 重视的中心工作内容。在统战工作日趋社会化的发 展趋势下,统战部门难以独立承担所有工作任务,需 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应持续推进统战工作 社会化运行机制,坚持协调合作和联动建设的工作 思路,强化大统战理念,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协调各 方关系,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 统战工作社会化格局。 统战工作的实践证明,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 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有利于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 统战系统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及时妥善处理统战工 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关键时期,以大统战工作理念切实做好统一战 线工作,加快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将为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昌林.“大统战”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 特色[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8(3):101一lo4. [2]杨卫敏.最大公约数是*“大统战”理念 的集中体现和灵活运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15(3):3—7. [3]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总书记在中 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 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99. [4]林尚立.社区:中国政治建设的战略性空间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2):58__64. (责任编辑赵晓旷)